《书法基础知识与赏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基础知识与赏析.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书法知识 与赏析,重庆市垫江第五中学校李凯军,什么是篆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一、篆书知识与赏析,篆书的发展、特点,甲骨文、金文、秦篆特征:笔画单纯。大致是只有直、弧两种笔画,圆劲细挺是篆书笔画的基本审美特征。字体略长;章法变化:已奠定了汉字纵向排列的基本格局。,篆书名作赏析,墙盘铭,散氏盘铭,石鼓文,虎符,什么是隶书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
2、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二、隶书知识与赏析,泰山刻石:作者秦相李斯(?-公元前208年),可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书法家。泰山刻石的书体是秦统一后的标准字体,小篆。线条圆润流畅,疏密匀停,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受。唐张怀瑾称颂李斯的小篆是:“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隶书的起源,2隶书的创始者秦代程邈 隶书相传是秦代书家程邈所作。程邈,秦代下杜人,初为县之狱吏,他对文字很有研究,后因得罪了秦始皇,被囚在云阳(今陕西省淳化西北)狱中。他感到当时官狱公牍繁多,篆书结构复杂,书写
3、不便,因此就在原来大小篆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削繁就简,变圆为方,拟定了一批日常应用的标准隶书,成隶书3000字奏之。秦始皇看后很欣赏,不但赦免了他的罪,而且起用为御史,并以其所创造的隶书发交官狱应用佐书,故曰“隶书”。所以世称程邈为“隶书之祖”。,隶书发展简史,(一)、篆隶混参时期-秦代隶书秦代的古隶专称为秦隶。秦代的隶书,带有浓厚的篆书意趣,笔画平整无波磔。云梦睡虎秦简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在湖北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震惊了考古学界和书法界。它的出土,使现代书法家们眼界大开,亦为书法史研究提供了真正秦隶的资料。秦隶在结体上有自己特殊的时代特征,既有后世隶书的特征,又包含了篆书的特点。古人说:“篆之
4、捷隶也”,这是很有道理的。从“快”这一意义上说,秦简为毛笔墨书,只有毛笔的运用,篆书的快写,才真正把中国书法向隶书的方向推进。,云梦睡虎秦简:是隶书初创于秦的标志性材料。秦隶在结体上有自己特殊的时代特征,既有后世隶书的特征,又包含了篆书的特点。,(二)简朴方正时期-西汉至东汉前期隶书 西汉早期隶书多采用实用性用笔,没有粗细相间,缺乏墨韵。结字没有要求,在改秦篆的圆转为方折的同时,产生了破坏“平衡”的笔画,在文字的最后一笔,出现所谓的“隼尾”。到了较为成熟的西汉,将竖画、横画都掺和“隼尾”,使古隶早期不平衡的结字又趋于平衡。,马王堆帛书黄帝内经,马王堆帛书易经,鲁孝王刻石为现存最早的西汉刻石之一
5、。西汉前期(武帝以前)的隶书,承袭秦隶,篆隶夹杂。由鲁孝王刻石可以看出,其结体尚不够方整,无明显波势,用笔圆转且篆意较浓,其“年”字长脚与出土的这一时期的汉简 同趣。明赵崡石墨镌华云:“西汉石刻传者极少,此字简质古朴。”清翁方纲两汉金石记谓其“浑沦朴古,隶法之未雕凿者也。”,五凤二年刻石。共十三字,曰:“五凤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成”。公元前56年刻,纵384厘米,横736厘米。存山东曲阜孔庙。,(三)、蚕头雁尾时期-东汉中后期正体字从篆书到隶书的发展经历过两个阶段。一是结体由圆转变为方折。字形由颀长变为扁平,笔画上将回环缭绕的线条切割为一段一段的横的和竖的短线。二是在短线的基础上加以粗细变化,
6、产生出横、竖、撇、捺、点各种形状不同的笔画。因此进入东汉,隶书的发展着重于点划形式的突破,一波三折,蚕头雁尾等写法逐渐成熟。,汉阳嘉残碑133年横平竖直,蚕头雁尾,无论点画还是结体,都是已经成熟而且典型的隶书。此碑书法方整秀劲,波挑夸张,飘逸多姿,允称汉隶中之佼佼者,汉熹平石经残石,东汉熹平四年(175)刻石,是隶书字体成熟以后的标准楷模。隶书字体由此广被天下,成为流行字体。,现状1933年,于右任为抢救文物,慨然以四千银元从洛阳一个古董商人手里买来一块略似三角形的东汉刻石。关中著名史学家张扶万确认此石为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所出,是熹平石经的一部分。于右任所得石经残石为两面刻,一面刻周易家人迄归
7、妹十八卦,存二百八十六字;另一面刻文言和说卦,存二百零五字。这是数十年来出土残石中字最多的一块,向来为书法界、考古界所珍视。1940年,抗日战争形势紧张,于右任为确保碑石安全,将其由上海转运至西安,后捐赠于西安碑林,现陈列于西安碑林第三室。,子游残石,汉元初二年(115)六月刻,隶书。碑断为二,下截存78字,上截存93字。此碑是汉隶体系中境界较高的作品,结字方扁茂密,用笔圆劲浑厚,布局则疏朗有致。康有为评其书“有浑厚之形而气态浓深,笔颇而骏,殆,张黑女碑所从出也。”,东汉隶书刻石欣赏,裴军纪功碑,此碑全称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汉永和二年(137)八月立,隶书,6行,行10字。此碑字体系以篆入隶
8、,圆劲古厚,气势磅礴。字形较它碑为长,宽博大度,章法茂密。清方朔谓其书“雄劲生辣,真有率三千人禽王俘众气象。乃以篆为隶,由篆变隶之渐也。”,汉乙瑛碑,乙瑛碑全名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立,十八行,满行四十字,无额。原存山东曲阜孔庙,现置曲阜碑苑。明郭宗昌金石史谓此碑“尔雅简质可读,书益高古超逸。”清方朔枕经金石跋云:“乙瑛立于永兴元年,在三碑礼器、史晨为最先,而字之方正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百宫之富。王篛林(澍)太史谓雄古,翁潭溪谓骨肉匀适,情文流畅,汉隶之最可师法者,不虚也。”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云:“朴翔捷出,开后来隽利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汉石门颂
9、,全称汉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摩崖隶书。20行,行30、31字不等,纵261厘米,横205厘米。藏汉中博物馆。它卷镌刻在古褒斜道的南端,即今陕西汉中市褒城镇东北褒斜谷古石门隧道的西壁上。内容为汉中太守王升表彰杨孟文等开凿石门通道的功绩。文辞为王升撰。此摩崖刻字书写较随便,不刻意求工而流露出恣肆奔放、天真自然的情趣,为后世书家所珍爱。,华山庙碑,全称汉西岳华庙碑。东汉延熹八年(165)立,22行,行37字。此碑为著名汉碑之一。其结体方整匀称,气度典雅,点画俯仰有致,波磔分明多姿,是汉隶中方整平正一路书法的代表作品。明郭宗昌金石史称其“结体运意乃是汉隶之
10、壮伟者”。清朱彝尊谓;“汉隶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古。惟延熹华岳碑正变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长,当为汉隶第一品。”,三、楷书知识与赏析,一、什么是楷书二、楷书的发展三、楷书的特征四、鉴赏课本上楷书作品,一、什么是楷书,楷书,又叫“真书”、“正书”等,是“八法”齐备、结体方正,继篆隶书之后广泛使用和流行的又一种汉字“正体”。,二、楷书的发展,东汉 魏晋 隋唐 明清 萌芽 成长 鼎盛 台阁体、馆阁体 元:赵孟頫 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等,取代隶书成为通行的正体汉字,宫廷起草诏告等公文所用楷书书体,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36,欧阳询,源出于汉
11、隶 受北朝书法影响,特点: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作品:,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九成宫醴泉铭(局部),37,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局部),38,九成宫醴泉铭,39,“如高峰之坠石,如长空之新月,如千里之阵云,如万岁之枯藤,如劲松倒折、如落挂之石崖,如万钧之弩发,如利剑断犀角,如一波之过笔”。,40,颜真卿,特点:,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一反初唐书风,作品:,多宝塔、东方画赞碑、麻姑仙坛记、郭家庙碑,颜勤礼碑等,勤礼碑,簪花仕女图,41,麻姑仙坛记,多宝塔碑,42,柳公权,从钟书、王书中化出,从欧、褚中化出,站在巨人的肩头,从颜
12、书中化出,作品:,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特点:,“柳字一字值千金”,体势劲媚,骨力道健,玄秘塔,金刚经,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宋朱长文墨池编,43,赵孟頫,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特点:,提倡学习晋唐经典风格,他的楷书主要继承唐人传统。,作品:,玄妙观重修三门记,44,玄妙观重修三门记,45,小结,楷书,产生,演变与成熟,顶峰与延续,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峭拔精劲,瘦而不枯,点画圆浑厚实,整体气势雄伟饱满,
13、瘦硬,内敛,点画分明、结字稳定的法度规范,四、行书知识与鉴赏,什么是行书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的发展,成熟:东晋“二王”唐代:颜真卿、李邕、杨凝式、李建中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薛绍彭、岳飞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徵明、董其昌清代:傅山清后期:何绍基、赵之谦,三大行书欣赏,三大行书是指兰亭序、祭侄季明文稿、黄州寒食诗。纵观1800多年中国行
14、书发展历史,建立了不朽地丰碑的是三个杰出的书法家,他们是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行书代表作分别是贴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誉之为“天下三大行书”。,1、兰亭序,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东晋时政治地位显赫的王氏家族,本人的文学修养很高,他早年曾向女书法家卫铄(世称卫夫人)学书法,后又博览李斯、曹喜、梁鹄、蔡邕、钟繇等人的书迹,兼习众法,擅长隶、楷、行、草诸书体,创造出新的书法风格。,王羲之其人,兰亭序之由来,东晋永和九年(353)旧历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聚会于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古时风俗
15、,每年这天,人们到水边嬉游,以表示用水来消除不详,叫做修禊。那天,大家坐在水边随意取饮,作诗唱和。这些诗集江在一起称为“兰亭诗”,由羲之写了一篇序言,这就是著名的书法杰作兰亭序。,兰亭序解读,该贴用行书写成,有几处还有涂改的痕迹,写得极其自然潇洒。兰亭序全篇28行,共计324字,布局参差错落,点划相应,气脉相通,如第14行“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这几字,形势倾斜,忽左忽右,气韵生动,,“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这几字,形势倾斜,忽左忽右,气韵生动。,总之,兰亭序全篇章法自然,结构精致,潇洒飘逸,一气呵成,它集中体现了王羲之所创造的书法新面貌,并代表他最高的行书之造诣。,2、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其人其书,
16、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任平原(今属山东)太守,故又称“颜平原”,官至“鲁郡公”,故亦称“鲁公”。颜真卿中唐代是一个最富有创新精神的书家,相传他少时家贫乏纸,笔以黄土扫墙学书,其楷书点如坠石,厚重雄伟,质朴自然,与王羲之追求的妍雅之美截然不同,他的行书,多为手稿,竟从不经意处发挥,故显得很自然洒脱。,祭侄季明文稿之由来,755年,北方广大地区的藩镇军阀安禄山发动叛乱,很快就南下攻占了东都洛阳。当时任平原太守的颜真卿他的从兄太守颜杲(gao)卿分别在山东、河北境内起兵讨伐叛军,颜杲卿的幼子季明往来平原、常山之间做过联络工作。不久常山被叛军攻陷,杲卿父子被俘,先后
17、被害。所以颜真卿为文致祭。,祭侄季明文稿解读,在这篇手稿中,他把抑制不住的感情,倾泄在磅礴迅疾的笔墨中,所以能毫不拘谨地将长期积累的精湛书艺充分分挥出来,笔墨一气呵成,因而枯笔极多,愈至后来,愈加纵逸,不仅记录了这场悲壮的历史悲剧,也传达出书者的激烈情感,令人难以忘怀。,如果拿兰亭序与祭侄季明文稿相比较,可以发现这两种行书的不同风格,一书用笔多露锋,侧笔取势,妍媚俏丽,神气纵逸,提按内恹,而颜书用笔多藏锋逆入,正锋入笔,下笔厚重,宽博舒展,顿笔外拓。,3、黄州寒食帖,苏轼其人其书,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是北宋的大文学家,又是书画家。苏轼是文人画 的倡导者,他作诗
18、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主张不必泥古,提倡适意,为所谓“宋人,尚意”起了开端,如果把唐宋两代书法整体相比较,唐人尚法,楷法精严;宋人崇意,书表心声,故由楷至行,宋人为先。,黄州寒食帖之由来,黄州寒食诗帖作于元丰五年,是苏轼反王安石变法失败,政治上失意,谪居湖北黄州后的代表作,此时,苏轼“幅贝芒履,与田父野老相从溪间”,第二年(元丰四年),故友马正卿为苏轼请得城东营防废地数十亩,苏轼垦荒建室,耕食其间,自号“东坡居士”,诗中自叙来黄州三年,生活清苦,每为寒食,清明之雨所苦,眼前觉萧瑟难受,其心绪或漫声细诉,娓娓道来,或放任声腔,孑然饮泣,或凄然长啸。,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
19、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等。,黄州寒食帖解读,书法与诗相得益彰,满纸身世颠沛之悲,家国不宁之沧,字字含泪,令人感受深刻,此贴笔致自然沉着,笔画粗壮丰满,字体真行相同,从一字到一行,从一行到全篇,上下左右松紧欹侧,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字形忽大忽小,极其随意,各具姿态,用笔重者如蹲熊,轻者似掠燕。,开尚意书风之先河,南宋岳飞 前出师表,苏轼黄州寒食诗帖,黄庭坚,赤壁赋:苏轼真迹精品的代表作。被称为 宋代第一,并不为过誉。,米 芾 帖 蜀素,北宋 蔡襄 持书帖 行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五、草书知识与鉴赏,1、草书起源,任何书体在使用中都有简便易写的
20、要求,发生省简笔画和潦草的趋势。这种趋势是文字演变的主要原因。每当社会变革和文化大发展的时期,文字应用频繁,个人随手省简,异体字出现的速度加快,为了使文字利于应用,势必要加以纠正。“周宣王太史作籀书”、“李斯作小篆”、“程邈作隶书”,都是两周、秦、汉各自对当时流行的字加以规范化而颁定的标准字样,也是公认已形成的新的书体为正体字的开端。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2、草书类别,(1).章草起于西汉,盛于东汉,字体具隶书形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历代对章草的名称有不同的说解。有见汉末以来急就章有草书写本而说章草因急就章的章字得名。有以章帝爱好草书或曾令用草书作奏章,甚至说
21、章帝创造草书的,都属臆测。有以章法之章与章程书、章楷的章同义,符合早期草书略存八分笔意,字与字不相牵连,笔画省变有章法可循的事实,近人多信此说。,(2)今草今草起于何时,又有汉末张芝和东晋王羲之、王洽两种说法。从传世的表、帖和出土的汉简、汉砖看,在汉末以八分书为正体字的同时,已经出现近似真书的写法。草书也会随之变异。略晚于张芝的草书家崔瑗作草书势,对草书有“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绝笔收势,馀纠结”、“头没尾垂”、“机微要妙,临时从宜”的描述,可见汉末的草书笔势流畅,已不拘于章法。书体演变本来没有截然的划分。说今草起于张芝是从新体的萌芽看;说今草起于二王,是着眼于典型的形成。孙过庭书谱字字区别,不相连接,而笔意活泼、秀媚。,孙过庭书谱,(3)狂草草书在唐代出现了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亦称大草,笔意 奔放,体势连绵,如唐朝张旭千文断碑、古诗四首,怀素僧自叙帖等等。“大草”与“小草”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辨认,张旭、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4)标准草书于右任,草书符号,草书符号,(5)另类草书郑板桥,怀素自叙帖,林散之作品,戚散花,叶鹏飞,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谢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39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