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的分布与区划.ppt
《中药资源的分布与区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资源的分布与区划.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中药资源的分布与区划,第一节 中药区划的目的和任务一、目的 按照中药资源的自然规律和中药生产的客观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指导中药资源开发和中药生产。,二、任务(一)正确评价中药资源特点,为合理开发中药资源,尤其是充分发挥地道药材优势,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资源的分布特点与其他农业资源相比,具有更显著的区域性。所谓地道药材,均以地冠名。正确评价不同地区中药资源的种类(基源)、数量(蕴藏量、产量)和质量(功能药效),以及分布与消长规律,深入探讨药物功效与产地的关系,无疑将为合理利用各地的中药资源、发挥其地道药材的资源优势提供科学依据。,(二)深入开展适宜区的分析研究,为变野生资源为家种、家养提供科
2、学依据 一般说来,凡是接近某个品种最适宜生存条件的地方,该种资源就比较常见,对生态环境的局部特性反应不突出。随着适宜生存条件的改变,该药材的分布便逐渐稀少,而且对生境局部条件的选择变得更刻苛。对不同地区代表品种分布适宜区的分析研究,不仅为划分中药区提供依据,也为合理的引种新品种和变野生药材为家种、家养,在理论和实践上给予科学地指导,防止和纠正在分布区外或不适宜的生境范围内盲目种植。,(三)揭示各地中药资源与药材生产的地域性特点,为调整药材生产结构和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所谓药材生产专业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单位)根据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发展以地道药材为重点的最适宜品种,并且使这些品种的生
3、产在该地区(或单位)药材生产中占绝对优势。一个地区实行某些药材品种专业化生产,须以其它地区实行另一些药材品种的专业化生产为前提,这样,地区之间才能互通有无,分工协作,形成社会化生产体系,从总体上满足国内外市场对各类药材的需要。实行区域化种植,必须强调把地道药材的生产放在首位。同时要兼顾适宜于本地区的常用、较常用、少常用和不常用药材的生产,使各类药材生产结构合理,并保持大体满足需要的生产规模。,中药区划在综合评价各地自然经济条件,研究主要药材品种适宜区域,分析药材生产现状和区域性特点的基础上划分不同级别中药区,这就为研究药材生产布局提供了系统资料和科学依据。中药区划依据区内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所制
4、定的能够客观反映药材生产地域分异规律,明确提出各中药区的药材生产发展方向、途径和措施,这也使药材生产布局和基地建设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按照不同中药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挥优势,有利于克服药材生产中存在的“就地生产、就地供应”、“小而全”的小农经济,避免超越生态适宜区的“南药北移”,“北药南载”等违背客观规律的盲目生产,提高指导药材生产的科学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四)合理确定不同地区药材生产发展方向,为制定药材生产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区划根据中药生产地域分异规律,划分中药区,分区论证各区中药生产发展方向和途径,直接地为制定中药发屉规划提供依据,使规划建立在对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的客观基
5、础上,更加符合当地的实际,增强规划的科学性。,第二节 中药区划的原则一、中药生产条件的相对一致性 中药资源是在一定的气候、地貌、土壤和植被等自然条件综合作用下长期发展的结果。这些生态因素的相对一致性通常决定着中药资源与中药生产的相对一致性。人们采集、捕猎中药资源,并收购、加工用于防病治病时,它们也就进入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范畴。因此,中药区划不仅要考虑各地的自然生态指标,也要考虑对中药资源开发和生产有直接影响的社会经济的指标。所以说中药区划不是单纯的自然区划,也不是部门的经济区划,而是兼有自然和经济两种属性的综合性区划。,二、中药生产特点的相对一致性 这是进行中药区划的主要原则。在中药区划的分析研
6、究中,选择在药材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又具有地区特色的大宗药材103种(其中植物类85种,包括野生34种,家生或家野兼有者51种;动物类16种;矿物类2种),作为中药分区的标志种。大体上讲,划分出的中药区中,一级区主要代表药材种类产量、蕴藏量可占全国75以上,二级区可占全国50以上;代表种类的地道药材产区(即生态生产适宜区)通常位于该中药区范围之内。,三、中药生产发展方向、途径和措施的相对一致性 中药生产发展方向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中药区药材生产专业化发展趋势。以野生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为主,或是以家种家养药材为主,这是两种不同的经营方向。中药区是一个由多种中药资源组成的区域生产综合体,其中的优势
7、品种发展,标志着具体区域中药生产的发展方向。中药生产方向的确定,既要考虑社会的需求,又要立足于本地资源与生产条件的可能性。因此,中药区的划分仅仅依据生产特点和生产条件的异同是不够的,还必须把不同地域的中药生产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作为分区原则。,四、中药区划与农业区划相协调 中药资源开发和中药生产,同农业其它部门生产具有共同特点,这就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既受自然规律制约,又受社会经济规律所控制。中药区划应该以自然区划包括植被、植物区系、农业气候、土壤、农业地貌及综合自然区划为基础;同时,也应同农业区划包括种植业、牧业、林业、渔业及综合农业区划相协调。,五、不同等级的中药区划相衔接
8、 由于中药生产的地域范围不同,中药区划则有等级之分。按行政区域范围大小,中药区划分为全国中药区划、省(区)级中药区划、地(市,盟)级中药区划和县(旗)级中药区划。下级区划是上级区划的基础,上级区划是下级区划的指导。不同级别的区划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互结合,互相衔接,构成完整的体系。,六、保持一定的行政区划单元的完整性 在确定中药区划分区边界时,应尽量保持一定行政区界的完整。这样做便于从基层单位取得经济统计资料以便研究分析,也有利于对中药区划所提出的发展方向、途径和措施的组织实施。不同等级的中药区划,所要保持的行政区界应有所不同。县级区划到村,省级区划到乡,而全国中药区划将保持县(旗、州、区)
9、级行政区划的完整性。,第三节 中药区划系统一、我国药材生产主要地域差异 我国药材生产主要的地域差异,是东部和西部的差异,大致以400毫米年降水等值线为界。东部地区水、热、土条件较好,人口稠密,是我国农、林、牧、渔业集中地区。东北、西南部为山地林区,在中药资源开发和药材生产上,野生与家种种类并重;平原丘陵,以家种家养为主,野生资源利用所占比重较小。西部地区气候干旱,水、热、土配合常有缺陷,人口稀少,林区、农区小而分散,以高原放牧业为主,中药业基本特点是以开发野生中药资源为主,民族药占很重要地位,中药加工业不甚发达。,东部地区的北部为东北中药区,包括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区。大兴安岭北部位于我国寒
10、温带,植被以兴安落叶松、樟子松为主,养鹿业有一定基础。小兴安岭、长白山山区位于我国中温带,属湿润气候区。该区为我国人参、细辛、黄柏、刺五加、哈士蟆等药材集中产区,这些药材的蕴藏量或产量均占全国90以上。本区主产的许多药材多冠以“北”、“关”字头,如北五味子、北马兜铃、关黄柏、关苍术、关木通、关防风、关龙胆,在国内外亨有盛名。,华北中药区,东部包括沿海的下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为黄土高原,属于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该区以家种家养的动、植物药材为主,著名的药材金银花、白芍、地黄、怀牛膝、党参、北沙参、板蓝根、丹参、全蝎均占全国产量的50以上。作为本区代表种的酸枣仁、连翘等蕴藏量占全国75%以
11、上,其自然分布区与该区区界大致相符。,秦岭、淮河以南为华东、西南中药区。华东区海拔一般在2000米以下,多为平原丘陵地貌,药材生产以家种为主,水生,湿生的药用植物繁多,喜水喜湿的药用动物种类也很丰富。浙贝母、杭白芍、杭麦冬、温郁金、杭菊花等着名的“浙八味”,安徽贝母、祁术、滁菊、徽菊、宣木瓜、茯苓、建泽泻、湘玉竹、抚芎、茅苍术、苏百合、苏薄荷以及龟甲、鳖甲、蜈蚣、蕲蛇、蟾酥、珍珠母等地道药材在全国均占重要地位。西南区海拔在2000米以上,多高山深谷,植被、土壤垂直分异也很明显,高山上常有暖温带植物出现。木本药材杜仲、厚朴、黄柏比重较大,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是川药中心产区,主产川郁金、川芎、川
12、麦冬、川白芷、川泽泻、川红花、川牛膝、川贝母等地道药材。,南岭以南为华南中药区,该区地处南亚热带,是我国热带药用动植物的产区,也是国外南药引种区。国内的槟榔、砂仁、高良姜、巴戟天、益智、诃子、儿茶、蛤蚧等,几乎全部产于本区。内蒙古中药区,其东界、南界与东北、华北中药区相接。前者与东北中药区交错;后者与华北中药区交叉。内蒙古高原则为半干旱地区。中药资源开发的主要特点是以野生药材为主,蒙药占一定比重,其中黄芪、黄芩、知母、郁李仁、地幢、草乌等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西北中药区以阿拉善、西鄂尔多斯高原东缘与内蒙古中药区为界。该区除新疆东南部塔里木、吐鲁番、哈密等盆地和甘肃西北部属暖温带干早区外,其余均为中
13、温带干旱区,干旱为该区最主要的气候特点。该区为我国耐干旱药材如甘草、麻黄、枸杞子、肉苁蓉、锁阳等集中产区;阿尔泰、天山山地的伊贝母、红花、阿魏、雪荷花、马鹿茸很有地方特色,而且多数是维药中的常用药。,青藏高原为我国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是大陆地形格局中最高一组阶梯面。由于地势高亢,气候寒冷,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它具有独特的高寒气候特点。青藏中药区以野生资源开发为主,其中藏药占相当比重。著名的冬虫夏草、雪莲花、大黄、甘松、藏茵陈、绿绒蒿、角蒿等,均系该区主产,为其它中药区所少见。,我国疆域的东部和南部,为辽阔的海洋药材区。自北而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湾以东海域,大约跨越纬度44,包括热带、
14、亚热带、暖温带和温带,总面积约120.8万平方公里。广阔的海域孕育着巨大的海洋药物资源,海洋药物的开发,特别是作为原料药的开发,已引起重视,海洋药物的人工培植和养殖已经提到日程。,二、等级系统和命名 中药区划采用二级分区系统:一级区主要反映了各中药区的不同的自然、经济条件和中药资源开发与中药生产的主要地域差异,在一级区内依据中药资源优势种类及其组合特征和生产发展方向与途径的不同,划分二级区。一级区、二级区均按三段命名。一级区为地理方位+热量带+药材生产方向。二级区为地理位置+地貌类型+优势中药资源名称(地理位置十地貌类型通常采用地理简称来代替)。,分区命名如下:东北寒温带、中温带野生、家生中药
15、区1大兴安岭山地赤芍、防风、满山红、熊胆区*2小兴安岭、长白山山地人参、黄柏、五味子*华北暖温带家生、野生中药区 1黄淮海辽平原金银花、地黄、白芍,牛膝、酸枣仁、槐米、北沙参、板兰根、全蝎区*2黄土高原党参、连翘、大黄、沙棘、龙骨区*,华东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1钱塘江、长江下游山地平原浙贝母、延胡索、蕲蛇区*2江南低山丘陵厚朴、辛夷、郁金、玄参、泽泻、莲子、金钱白花蛇*3江淮丘陵山地茯苓、辛夷、山茱萸、猫爪草、蜈蚣区*4长江中游丘陵平原及湖泊牡丹皮、枳壳、龟甲、鳖甲区*,南北亚热带、中亚热带野生、家生中药区 1秦巴山地、汉中盆地当归、天麻、杜仲、独活区*2川黔湘鄂山原山地黄连、杜
16、仲、黄柏、厚朴、吴茱萸、茯苓、款冬花、砂区*3滇黔桂山原丘陵三七、石斛、木蝴蝶、穿山甲区*4四川盆地川芎、麦冬、附于、郁金、白芷、白芍、枳壳、泽泻、红花区*5云贵高原黄连,木香、茯苓、天麻、半夏、川牛膝、续断、龙胆区*6横断山、东喜马拉雅山南麓川贝母、当归、大黄、羌活、重楼、麝香区*,华南南亚热带、北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 1岭南沿海、台湾北部山地丘陵砂仁、巴戟天、化桔红、广藿香、安息香、血竭,蛤蚧、穿山甲区*2雷州半岛、海南岛、台湾南部山地丘陵槟榔、益智、高良姜、白豆蔻、樟脑区*3滇西南山原砂仁、苏木、儿茶、千年健区*内蒙古中温带野生中药区 1松嫩及西辽河平原防风、桔梗、黄芩、麻黄、甘草、龙胆
17、区*2阴山山地及坝上高原黄芪、黄芩、远志、知母、郁李仁区*3内蒙古高原赤芍、黄芪、地榆、草乌区*,西北中温带、暖温带野生中药区 l阿尔泰、天山山地及准噶尔盆地伊贝母、红花、阿魏、雪荷花、马鹿茸区*2塔里木、柴达木盆地及阿拉善、西鄂尔多斯高原甘草、麻黄、枸杞于、肉苁蓉、锁阳、紫草区*3祁连山山地秦艽、羌活、麝香、马鹿茸区*,青藏高原野生中药区 1川青藏高山峡谷冬虫夏草、川贝母、大黄、羌活、甘松、藏茵陈、麝香区*2雅鲁藏布江中游山原坡地胡黄连、山莨菪、绿缄蒿、角蒿区*3羌塘高原马勃、冬虫夏草、雪莲花、熊胆、鹿角区*海洋中药区1渤海、黄海、东海昆布、海藻、石决明、海螺蛸、牡蛎区*2南海海马、珍珠母、
18、浮海石、贝齿、玳瑁区*,第四节 药材适宜区分析与中药区划的关系一、历代本草关于药材产地的论述 1药材生长都有一定的地理条件2医者应使用适生地区的药材3道地药材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可靠的疗效,二、中药资源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 自然资源是指在自然界中一切能够为人类所利用的自然要素,其中为我国人民用作中草药的部分即为中药资源。自然资源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类资源的变化,都会对其他资源产生影响,中药资源也是一样。这一整体性的特性,要求我们在开发利用中药资源时,预测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后果,采取措施以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相对稳定,使中药资源
19、得到合理的持续利用。,2地域性 我国东部温暖多雨,河湖密布,土地肥沃,森林较多,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类型的中药资源,种类繁多,是中药材的重要产区和分布地区;西北部干旱少雨,光照充足,森林稀少,分布着温带的草原、荒漠类型的中药资源,种类较少但有地方特色;青藏高原高寒少雨,太阳幅射强,风大,雷暴多,在高寒草甸、草原与荒漠上的中药资源别具一格。这一地域性的特点,要求我们在开发利用中药资源时,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严格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3有限性 自然资源是丰富多样的,但不是无限的。尽管有的资源(如光、热等)可以说是无限的,但人类能够利用的部分是有限的;尽管有的资
20、源(如生物)可以更新利用,但土地资源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均耕地面积下降,粮食和经济作物与药材生产用地矛盾会日益突出,野生资源利用过度,就会影响其正常的更新而导致资源的衰退。至于矿物中药资源,系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数量再多也是有限的。况且中药材讲究品质,资源开发须有一定的条件与要求,有限性就越加明显。中药资源的有限性,就要求我们适度开采,加强对中药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三、生态适宜区与生产适宜区(一)药用动物和药用植物对生态环境的要求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生物不断从环境中取得生活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以建造自身;同时,物种在繁衍、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对某种环境因子(或称生态因子)的特定
21、需要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就是形成一定的生态习性。,1.光因子与中药资源根据对光照的要求不同,药用植物可分为:喜阳光的类型:如甘草、黄芪、白术、芍药、山莱萸、杜仲、薏苡、党参、红花、薄荷、檀香、补骨脂、栀于、草决明、木瓜、玫瑰等;喜阴的类型:如人参、三七、半夏、细辛、西洋参、黄连、砂仁、白豆蔻等;耐阴的类型:如郁金、姜黄、桔梗、黄精、肉桂等。有的品种则幼株喜阴,成株喜阳,如巴戟天、佛手、厚朴、五味子等。,按日照长短的要求来分:长日照的感应类型:如牛蒡、紫菀、风仙花、天仙子、木槿等。短日照类型:如菊花、苍耳、牵牛、紫苏等;中间性植物:如千里光、栀子等则不受日照长短的影响。,2.温度因子与中药资源
22、 是影响药用植物分布和引种、栽培时所必须考虑的重要生态因子。当外界温度高于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并满足植物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时,植物即可迅速生长、发育,形成产量。药用植物可按其对温度要求与耐低温的程度,大致分为喜热、喜温、喜凉与高寒等类型。,喜热型药材:主产于南亚热带、热带,0积温在7500以上,如槟榔、砂仁、益智、巴戟天、肉桂、诃子、安息香、儿茶、广藿香、苏木、沉香、降香、白豆蔻、千年健等;喜温型药材:主产于北亚热带、中亚热带与暖温带,0积温多为4000以上,如杜仲、厚朴、牡丹皮、枳壳、山莱萸、辛夷、吴莱萸、川芎、牛膝、地黄、附子、白芍、白术、苍术、麦冬、菊花、浙贝、延胡索、金银花
23、、泽泻、白芷、玄参等;,喜凉型药材:主产于中温带,o积温约2500-4000之间,如人参、黄芪、党参、知母、细辛、赤芍、防风、龙胆、甘草、郁李仁、远志、黄芩、黄连、当归、枸杞子、秦艽等;高寒型药材:产于西北与青藏高原的高原寒带,0积温多在2500以下,如大黄、羌活、甘松、雪莲花、雪荷花、冬虫夏草、山莨菪、藏茵陈、胡黄连等。,3.水分因子与中药资源 根据环境中水的多少和植物对水分的依赖程度,可划分水生、陆生植物两大类水生药用植物:如海藻、莲、芡、芦苇、香蒲等。陆生的又可分为:湿生药用植物,如灯心草、半边莲、毛莨、泽泻等;旱生药用植物,如麻黄、甘草、肉苁蓉、锁阳等,而大多数药用植物为中生植物。,4
24、.土壤条件与中药资源 大部分药用植物适宜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喜酸性土壤:如铁芒箕、石松、狗脊、肉桂、延胡索等;有的适应于生长在钙质土或石灰性土壤上,如甘草、柏木、安息香等;而水飞蓟、金银花、麻黄等能在盐碱较强的土地上生长。有的还有较大的耐受能力,如款冬在中性至碱性土壤内最适宜,在pH值4的碱性较强的土壤中也能忍耐。,(二)环境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各种生物的生长习性决定了它们对生态因子的不同要求,而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环境条件影响着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分布、生长发育、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变化,这就是生态环境对生物的作用。,1.每一种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要求都有一定的范围和限度,生物对生态条件所能忍受的上
25、限和下限,称为耐性限度;超越了耐性限度都会影响生物生长或生存。在生物耐性限度内,又有一个最适范围;各物种对生态诸因子的耐性范围,有的宽一些,有的窄一些,凡对生态诸因子耐性范围都很广的物种,其分布区一般也很广。,2.当一个(或几个)生态因子可能达到或接近某种生物耐受的极限时,这些因子即为限制因子;其中对物种的生存与产量、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因子为主导因子。如人参、西洋参整个生长发育过程要求的温度范围为10一34,当超过35时茎叶灼伤以至枯死;细辛最适宜的生长发育温度为20一22,超过26时生长受到抑制。喜热型药材的限制因子为低温,但也有不同的耐低温能力,沉香、砂仁、诃子、儿茶、苏木、千年健、降香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 资源 分布 区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38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