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2).ppt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2).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十章个性和个性倾向性,2,本章教学目标,1、掌握个性的概念、特征和结构。2、掌握需要与动机的概念、功能、类别。3、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3,1 个性的一般概念,1.1 什么是个性个性/人格(personality)的词源Personality源于拉丁语“persona”,原意为希腊戏剧中演员所戴的面具,人物角色不同,演员所戴的面具不同心理学中沿用这个词,但包含两个意思外在的个性品质:可以观察的自我,“面具”内在的个性特征:面具背后的真实自我含义 个性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4,1.2 个性的特征,1.2.1 整体性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个性不是指单一的特点,也不是许多
2、特点的简单累加,而是多种成分和特质有机结合而成的组织和系统,整体中各个部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其中一个部分变化会引起其它部分变化整体性是个性是否健全的一个重要指标,5,1.2 个性的特征,1.2.2 独特性人与人的心理与行为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的个性都是由独特的个性心理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组成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1.2.3 稳定性个性具有跨时间和跨情境的一致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强调稳定性并不排斥可塑性和可变性1.2.4 社会制约性和生物制约性个性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 相互作用的结果“天性-教养”问题,6,1.3 个性的结构,1.3.1 个性倾向性含义:指人对
3、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构成: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特性活跃性: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后天性:个性倾向性较少受先天因素影响,主要是在后天的培养和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系统性: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以世界观为指导的动力系统,其各成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需要:个性倾向性乃至整个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动机、兴趣和信念:需要的表现形式世界观:属于最高指导地位,是人的言行的总动力和总动机,7,1.3 个性的结构,1.3.2 个性心理特征含义:人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系统的特征结构构成能力:完成
4、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气质: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性格:对现实环境和完成活动的态度上的特征,8,2 需要,2.1 什么是需要含义: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要求的反应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如“渴”,是一种生理不平衡状态,由血液中水分的缺乏引起,并指向水,这种不平衡状态推动个体去寻找水源如“孤独”,是一种心理不平衡状态,由于缺乏朋友引起,并指向他人,这种不平衡状态推动个体去交友,9,2 需要,2.1 什么是需要需要的表现生理不平衡:如饥渴、困倦心理不平衡:如渴望爱情、缺乏安全感需要的起源由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
5、,通常来自内部或外部环境需要的特点需要总是指向客体或事件,不指向任何事物的需要是不存在的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10,2.2 需要的种类,2.2.1 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生理需要包括对饮食、运动、休息、排泄、性等的需要反映了人类的生物自然方面的要求人类自然需要的满足方式不同于动物如饮食需要,人类可以通过各种工具做出美味的佳肴,同时人类进食还要考虑社会习俗和礼仪社会需要包括对工作、交往、求知、审美、道德的需要等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要求被内化的社会要求就成为社会需要,11,2.2 需要的种类,2.2.2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指向社会的物质产品,并以占有这些产品为满足精神需要指向社会的各种精神产品
6、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有紧密的联系人在追求物质产品时,往往伴随精神需要如住房常要求整洁、雅静精神需要又常以物质需要为载体如阅读需要有报纸、杂志等;艺术欣赏要有乐器、表演场地等,12,2.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3.1 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内容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层次生理需要: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安全需要:对稳定、安全、保护、秩序等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需要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对认知和理解的欲望审美需要:对秩序、对称、完整结构和完满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缺失需要,成长需要,13,需
7、要层次论图示,14,五种需要的发展进程图,15,2.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3.1 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内容需要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从低到高,构成了不同的等级需要层次越低,需要的力量越强,随着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在减弱需要满足具有一定顺序通常先要满足低级需要,然后才谈到高级需要,但是有时候,高级需要产生之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满足就可以了不同层次的需要可能同时存在,但只有一种占据主导地位一旦需要得到满足,就不再成为激励行为的动机,16,2.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3.2 对需要层次论的评价进步性体现了需要的多样性和人与动物的差别指出需要具有层次和发展过程指出需要具有递进式发展的性质将
8、需要归纳为一个连续的统一体,为理解人类需要提供了有意义的线索,具有高度的实用价值局限性过分强调个人价值和自我实现,相对忽视了社会价值的实现其需要层次发展模式并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其理论缺乏实证支持,17,4 默瑞的需要理论,理论核心把人的需要“有目的动力”作为个性的中心概念需要的含义和分类需要表明了大脑区域内的一种力量,是个体行为的动力性源泉,它引起一系列行为反应,使个体从原有的紧张情境向解除紧张的情境变化基本需要(身体能量)和次级需要(心理能量)需要与压力的结合产生“主题”需要是人的内部心理驱动力,压力是外部环境的制约力,某种需要产生压力之后又引起行为的过程,称为主题(thema),主题可视为
9、复杂行为的单元,人的个性即由无数主题构成 主题统觉测验(TAT):发现隐蔽需要,18,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TAT),图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境?图中的人正在想些什么?故事的结局会怎样?,19,主题统觉测验,可能反映的问题控制、亲子关系,20,主题统觉测验,可能反映的问题如何处理被攻击的恐惧,21,主题统觉测验,可能反映的问题对家庭关系的描述,22,3 动机,3.1 什么是动机动机是人为实现特定目标而行为的原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动机不能直接观察,但可以通过
10、外部行为间接推断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需要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诱因正诱因:凡是个体趋向诱因而得到满足时,该诱因称为正诱因负诱因:凡是个体因逃离或躲避诱因而得到满足时,该诱因称为负诱因需要和诱因的结合形成动机,23,3.2 动机的功能,引发功能:行为的原始动力动机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为活动状态,体现了个体的能动性指导功能:行为定向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个特定目标例如,个体在学习动机支配下,去图书馆和教室学习;在成就动机支配下,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励功能:维持和调整维持功能:表现在行为的坚持性方面。调整功能:表现在个体通过行为反馈,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与更接近目标,24,3
11、.3 动机概念的发展,动机的本能决定论动机的驱力理论动机的诱因理论动机的认知理论动机的唤醒或激活理论,25,动机的本能决定论,主要观点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控制的本能: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由遗传固定下来的一种不学而能的行为模式代表人物麦独孤: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弗洛伊德:人的心理活动的原动力是由人类生来固有的本能驱力决定的生的本能(eros):自我本能和性本能死的本能(thanatos):侵略本能和自我毁灭本能缺点有循环论证之嫌本能论者指出的许多“本能”实际上是后天形成的,26,动机的驱力理论,主要观点用驱力(drive)概念代替本能概念驱力: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代表人物赫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2 个性 倾向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37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