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压成型》课件.ppt
《《锻压成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锻压成型》课件.ppt(2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金属的锻造性能第二节 自由锻第三节 模锻第四节 板料冲压第五节 锻压新工艺简介,第十一章 锻压成型(P207),第十一章 锻压成型(P207),锻压:是锻造Forging与冲压Stamping的总称。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改变尺寸、形状,改善性能,用以制造机械零件、工件或毛坯的成形加工方法。,锻造Forging:在加压设备及工(模)具的作用下,使坯料或铸锭产生局部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的几何形状、尺寸和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工(模)具一般作直线运动。,塑性变形是锻压成型的基础,塑性变形及随后的加热对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有显著的影响。了解塑性变形的本质,塑性变形及加热时组
2、织的变化,有助于发挥金属的性能潜力,正确确定加工工艺。,5万吨水压机,第十一章 锻压成型(P207),塑性是与组织结构密切相关的结构敏感性质。既取决于金属的本质,还与变形条件有关。,塑性与变形抗力是金属的重要状态属性,它决定了金属加工成形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塑性Plasticity:金属产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可以用最大变形程度来表示塑性的高低。,变形抗力Resistance of Deformation:金属对于产生塑性变形的外力的抵抗能力。通常用流变应力来表示。,单晶体受力后,外力在任何晶面上都可分解为正应力和切应力。正应力只能引起弹性变形及解理断裂。只有在切应力的作用下金属晶体才
3、能产生塑性变形。,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一、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一)塑性变形的基本原理,滑移是指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滑动位移的现象。,塑性变形的形式:滑移和孪生。,金属常以滑移方式发生塑性变形。,1)滑移,滑移只能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发生。产生滑移的最小切应力称临界切应力。,1、滑移变形的特点:,滑移常沿晶体中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发生。因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之间原子间距最大,结合力最弱,产生滑移所需切应力最小。,沿其发生滑移的晶面和晶向分别叫做滑移面和滑移方向。通常是晶体中的密排面和密排方向。,1、滑移变形的特点:,一个滑移面和其上的一个滑移方向构成一个滑移系
4、。,因而金属的塑性,面心立方晶格好于体心立方晶格,体心立方晶格好于密排六方晶格。,滑移系越多,金属发生滑移的可能性越大,塑性也越好,其中滑移方向对塑性的贡献比滑移面更大。,滑移的结果在晶体表面形成台阶,称滑移线,若干条滑移线组成一个滑移带。,铜拉伸试样表面滑移带,滑移时,晶体两部分的相对位移量是原子间距的整数倍。,1、滑移变形的特点:,转动有两种:滑移面向外力轴方向转动和滑移面上滑移方向向最大切应力方向转动。,滑移的同时伴随着晶体的转动,1、滑移变形的特点:,切应力作用下的变形和滑移面向外力方向的转动,转动的原因:晶体滑移后使正应力分量和切应力分量组成了力偶。,当滑移面、滑移方向与外力方向都呈
5、45角时,滑移 方向上切应力 最大,因而最 容易发生滑移。,滑移后,滑移面两侧晶体的位向关系未发生变化。,A0,韧性断口,把滑移设想为刚性整体滑动所需的理论临界切应力值比实际测量临界切应力值大34个数量级。滑移是通过滑移面上位错的运动来实现的。,2、滑移的机理,晶体通过位错运动产生滑移时,只在位错中心的少数原子发生移动,它们移动的距离远小于一个原子间距,因而所需临界切应力小,这种现象称作位错的易动性。,2、滑移的机理,刃位错的运动,孪生是指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所发生的切变。,(二)孪生,晶体经孪晶变形后形成与基体镜面对称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类型没有改变。,发生切变的部分称
6、孪生带或孪晶,沿其发生孪生的晶面称孪生面。,孪晶组织,孪生示意图,(二)孪生,a)孪生使晶格位向发生改变;b)所需切应力比滑移大得多,变形速度极快,接近声速;c)孪生时相邻原子面的相对位移量小于一个原子间距。,与滑移相比:,密排六方晶格金属滑移系少,常以孪生方式变形。体心立方晶格金属只有在低温或冲击作用下才发生孪生变形。面心立方晶格金属,一般不发生孪生变形,但常发现有孪晶存在,这是由于相变过程中原子重新排列时发生错排而产生的,称退火孪晶。,二、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当位错运动到晶界附近时,受到晶界的阻碍而堆积起来,称位错的塞积。要使变形继续进行,则必须增加外力,从而使金属的变形抗力提高。,单个
7、晶粒变形与单晶体相似,多晶体变形比单晶体复杂。,1、晶界的影响,(一)晶界及晶粒位向差的影响,晶界对塑性变形的影响,Cu-4.5Al合金晶界的位错塞积,由于各相邻晶粒位向不同,当一个晶粒发生塑性变形时,为了保持金属的连续性,周围的晶粒若不 发生塑性变形,则必以弹性变形来 与之协调。这种弹性变形便成为 塑性变形晶粒的变形阻力。由 于晶粒间的这种相互约束,使得多晶体金属的塑 性变形抗力提高。,2、晶粒位向的影响,多晶体中首先发生滑移的是滑移系与外力夹角等于或接近于45的晶粒。当塞积位错前端的应力达到一定程度,加上相邻晶粒的转动,使相邻晶粒中原来处于不利位向滑移系上的位错开动,从而使滑移由一批晶粒传
8、递到另一批晶粒,当有大量晶粒发生滑移后,金属便显示出明显的塑性变形。,(二)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过程,金属的晶粒越细,其强度和硬度越高。因为金属晶粒越细,晶界总面积越大,位错障碍越多;需 要协调的具有不同 位向的晶粒越多,使金属塑性变形 的抗力越高。,晶粒大小与金属强度关系,(三)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金属的晶粒越细,其塑性和韧性也越高。因为晶粒越细,单位体积内晶粒数目越多,参与变,形的晶粒数目也越多,变形越均匀,使在断裂前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强度和塑性同时增加,金属在断裂前消耗的功也大,因而其韧性也比较好。,(三)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细化晶粒来同时提高金属的强度、硬度、
9、塑性和韧性的方法称细晶强化。,(三)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1.变形复杂性:包括晶内塑性变形和晶界变形。2.变形抗力大:晶界阻碍滑移的作用强烈。3.变形不均匀:各晶粒取向不同,晶内变形量比晶界附近区变形量大。4.晶粒细化是降低多晶体塑性变形不均匀性的重要措施。,多晶体金属塑性变形,二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金属发生塑性变形时,不仅外形发生变化,而且其内部的晶粒也相应地被拉长或压扁。当变形量很大时,晶粒将被拉长为纤维状,晶界变得模糊不清。塑性变形还使晶粒破碎为亚晶粒。,(一)塑性变形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工业纯铁在塑性变形前后的组织变化,由于晶粒的转动,当塑性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使绝
10、大部分晶粒的某一位向与变形方向趋于一致,这种现象称织构或择优取向。,形变织构使金属呈现各向异性,在深冲零件时,易产生,“制耳”现象,使零件边缘不齐,厚薄不匀。但织构可提高硅钢片的导磁率。,一、塑性变形对组织结构的影响,轧制铝板的“制耳”现象,二、冷变形强化(加工硬化),随冷塑性变形量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称加工硬化。,冷塑性变形与性能关系,1、随变形量增加,位错密度增加,由于位错之间的交互作用(堆积、缠结),使变形抗力增加。,产生加工硬化的原因是:,由于加工硬化,使已变形部分发生硬化而停止变形,而未变形部分开始变形。没有加工硬化,金属就不会发生均匀塑性变形。加工硬化是
11、强化金属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不能热处理强化的金属和合金尤为重要。,2.随变形量增加,亚结构细化,3.随变形量增加,空位密度增加,4.几何硬化:由晶粒转动引起,产生加工硬化的原因是:,三、残余内应力,内应力是指平衡于金属内部的应力。是由于金属受力时,内部变形不均匀而引起的。金属发生塑性变形时,外力所做的功只有10%转化为内应力残留于金属中。,第三类内应力是由晶格缺陷引起的畸变。,内应力分为三类:,第一类内应力平衡于表面与心部之间(宏观内应力)。,第二类内应力平衡于晶粒之间或晶粒内不同区域之间,(微观内应力)。,第三类内应力是形变金属中的主要内应力,也是金属强化的主要原因。而第一、二类内应力都使金
12、属强度降低。,内应力的存在,使金属耐蚀性下降,引起零件加工、淬火过程中的变形和开裂。因此,金属在塑性变形后,通常要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或降低内应力。,晶界位错塞积所引起的应力集中,三、残余内应力,四回复与再结晶,金属经冷变形后,组织处于不稳定状态,有自发恢复到稳定状态的倾向。但在常温下,原子扩散能力小,不稳定状态可长时间维持。加热可使原子扩散能力增加,金属将依次发生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1.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组织和性能变化,四回复与再结晶,再结晶 Recrystallization:塑性变形后金属被拉长了的晶粒 重新生核、结晶,变为等轴晶粒。,回复 Recovery:将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
13、到一定温度(约0.250.30T熔)后,使原子回复到平衡位置,因此,晶内残余应力大大减小。,回复是指在加热温度较低时,由于金属中的点缺陷及位错近距离迁移而引起的晶内某些变化。如空位与其他缺陷合并、同一滑移面上的异号位错相遇合并而使缺陷数量减少等。,由于位错运动使其由冷塑性变形时的无序状态变为垂直分布,形成亚晶界,这一过程称多边形化。,(1)回复,在回复阶段,金属组织变化不明显,其强度、硬度略有下降,塑性略有提高,但内应力、电阻率等显著下降。,工业上,常利用回复现象将冷变形金属低温加热,既稳定组织又保留加工硬化,这种热处理方法称去应力退火。,(1)回复,当变形金属被加热到较高温度时,由于原子活动
14、能力增大,晶粒的形状开始发生变化,由破碎拉长的晶粒变为完整的等轴晶粒。这种冷变形组织在加热时重新彻底改组的过程称再结晶。,(2)再结晶,再结晶也是一个晶核形成和长大的过程,但不是相变过程,再结晶前后新旧晶粒的晶格类型和成分完全相同。,(2)再结晶,由于再结晶后组织的复原,因而金属的强度、硬度下降,塑性、韧性提高,加工硬化消失。,(2)再结晶,再结晶完成后,若继续升高加热温度或延长保温时间,将发生晶粒长大,这是一个自发的过程。,(3)再结晶后的晶粒长大,晶粒的长大是通过晶界迁移进行的,是大晶粒吞并小晶粒的过程。晶粒粗大会使金属的强度,尤其是塑性和韧性降低。,黄铜再结晶和晶粒长大各个阶段的金相照片
15、,(4)再结晶温度,再结晶不是一个恒温过程,它是自某一温度开始,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连续进行的过程,发生再结晶的最低温度称再结晶温度。,T再与的关系,1、金属的预先变形程度:,纯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与其熔点之间的近似关系:T再0.4T熔 其中T再、T熔为绝对温度。金属熔点越高,T再也越高。,T再=(T熔+273)0.4273,如Fe的T再=(1538+273)0.4273=451,影响再结晶温度的因素为:,金属预先变形程度越大,再结晶温度越低。当变形度达到一定值后,再结晶温度趋于某一最低值,称最低再结晶温度。,金属中的微量杂质或合金元素,尤其高熔点元素起阻碍扩散和晶界迁移作用,使再结晶温度显著提高
16、。,2、金属的纯度,生产中,把消除加工硬化的热处理称为再结晶退火。再结晶退火温度比再结晶温度高100200。,3、再结晶加热速度和加热时间,提高加热速度会使再结晶推迟到较高温度发生,延长加热时间,使原子扩散充分,再结晶温度降低。,4、影响再结晶退火后晶粒度的因素,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金属的晶粒越粗大,加热温度的影响尤为显著。,再结晶退火温度对晶粒度的影响,1、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当变形达到210%时,只有部分晶粒变形,变形极不均匀,再结晶晶 粒大小相差悬殊,易互相吞并和长 大,再结晶后晶粒 特别粗大,这个 变形度称临界变 形度。,预先变形度对再结晶晶粒度的影响,2、预先变形度,预先变形
17、度的影响,实质上是变形均匀程度的影响;,当变形度很小时,晶格畸变小,不足以引起再结晶;,当超过临界变形度后,随变形程度增加,变形越来越均匀,再结晶时形核量大而均匀,使再结晶后晶粒细而均匀,达到一定变形量之后,晶粒度基本不变。,对于某些金属,当变形量相当大时(90%),再结晶后晶粒又重新出现粗化现象,一般认为这与形成织构有关。,2、预先变形度,预先变形程度对再结晶晶粒尺寸的影响,再结晶图,五金属冷变形和热变形,在金属学中,冷热变形(加工)的界限是以再结晶温度来划分的。低于再结晶温度的加工称为冷变形(加工),而高于再结晶温度的加工称为热变形(加工)。,热加工时产生的加工硬化很快被再结晶产生的软化所
18、抵消,因而热加工不会带来加工硬化效果。,巨型自由锻件,如 Fe 的再结晶温度为451,其在400 以下的加工仍为冷加工。而 Sn 的再结晶温度为-71,则其在室温下的加工为热加工。,金属的冷热加工,冷轧与热轧,1.热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热加工可使铸态金属与合金中的气孔焊合,使粗大的树枝晶或柱状晶破碎,从而使组织致密、成分均匀、晶粒细化,力学性能提高。,由这种流线体现的组织称纤维组织。它使钢产生各向异性,在制定加工工艺时,应使流线分布合理,尽量与拉应力方向一致。,热加工使铸态金属中的非金属夹杂沿变形方向拉长,形成彼此平行的宏观条纹,称作流线。,在加工亚共析钢时,发现钢中的F与P呈带状分布
19、,这种组织称带状组织。,带状组织与枝晶偏析与被沿加工方向拉长有关。可通过多次正火或扩散退火消除。,正火组织,带状组织,而冷加工一般用于截面尺寸小、塑性好、尺寸精度及表面光洁度要求高的工件。,蒸汽-空气锤,热加工能量消耗小,但钢材表面易氧化。一般用于截面尺寸大、变形量大、在室温下加工困难的工件。,(Forging Flow Lin and Forging Ratio),六、锻造流线及锻造比,锻造流线(纤维组织),1.形成原因:存在于境界上的夹杂物2.锻造流线无法通过热处理消除;1)正应力与流线方向重合;2)切应力与流线方向垂直;3)锻造流线的分布与零件的外形轮廓相符合,而不被切断,用y表示:变形
20、前后截面比(拔长)或高度比(镦粗)Y拔=F0/F=L/L0 Y镦=F/F0=H0/H,锻造比 Forging Ratio:,锻造比代表变形程度大小。,增加锻造比可使金属组织细化,提高锻件机械性能,过大的锻造比使锻件产生各向异性。,轧材或锻坯作为锻造坯料:1.5 用钢锭作为锻造坯料:碳素结构钢,拔长锻造比3,镦粗锻造比2.5;合金结构钢,锻造比为34 铸造缺陷严重,碳化物粗大的高合金钢钢锭;不锈钢的锻造比选为46,高速钢的锻造比选为512 y太大,会增加各向异性。,锻造比的确定,七金属的锻造性能,1.材料性质的影响(内因),化学成分的影响,纯金属的可锻性比合金的可锻性好。钢中合金元素含量越多,合
21、金成分越复杂,其塑性越差,变形抗力越大。例如纯铁、低碳钢和高合金钢,它们的可锻性是依次下降的。,金属组织的影响,纯金属及固溶体(如奥氏体)的可锻性好。而碳化物(如渗碳体)的可锻性差。铸态柱状组织和粗晶粒结构不如晶粒细小而又均匀的组织的可锻性好,2.变形条件的影响(外因),在一定的变形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原子动能升高,从而塑性提高,变形抗力减小,有效改善了可锻性。若加热温度过高,晶粒急剧长大,金属力学性能降低,这种现象称为“过热”。若加热温度更高接近熔点,晶界氧化破坏了晶粒间的结合,使金属失去塑性,坯料报废,这一现象称为“过烧”。金属锻造加热时允许的最高温度称为始锻温度。不能再锻,否则引起
22、加工硬化甚至开裂,此时停止锻造的温度称终锻温度。,变形温度的影响,变形速度的影响,一方面由于变形速度的增大,回复和再结晶不能及时克服加工硬化现象,金属则表现出塑性下降、变形抗力增大,可锻性变坏。另一方面,金属在变形过程中,消耗于塑性变形的能量有一部分转化为热能,使金属温度升高(称为热效应现象)。变形速度越大,热效应现象越明显,使金属的塑性提高、变形抗力下降(图中a点以后),可锻性变好。,应力状态的影响,挤压时为三向受压状态。拉拔时为两向受压一向受拉的状态。压应力的数量愈多,则其塑性愈好,变形抗力增大;拉应力的数量愈多,则其塑性愈差。,变形时的应力状态对锻造性能的影响,金属塑变时其应力状态中的压
23、应力数目越多,其塑性越好;在三向压应力作用下,金属的塑性最好。但其变形抗力也最大。,坯料的加热,始锻温度过高:过热、过烧过热:晶粒粗大过烧:晶界氧化过低:加热频繁终锻温度过高:晶粒长大;网状二次渗碳体析出。过低:锻件开裂;损坏设备,第二节 自由锻,只用简单的通用性工具,或在锻造设备的上、下砧间直接使坯料变形而获得所需的几何形状及内部质量的锻件,这种方法称为自由锻。,锻造能消除金属铸锭中的一些铸造缺陷,使其内部晶粒细化,组织致密,力学性能显著提高。所以重要的机器零件和工具部件,如车床主轴、高速齿轮、曲轴、连杆、锻模、和刀杆等大都采用锻造制坯。,锻造的工艺方法主要有自由锻、模锻和胎膜锻。生产时,按
24、锻件质量的大小,生产批量的多少选择不同的锻造方法。,一、自由锻的主要设备,空气锤利用压缩空气驱动工作活塞上下运动,以冲击力实现锻打;,自由锻设备有空气锤、蒸汽-空气锤和水压机等,分别适合小、中和大型锻件的生产。,空气锤的操作:通过踏杆或手柄操纵配气机构(上、下旋阀),可实现空转、悬空、压紧、连续打击和单次打击等操作。,水压机利用高压水驱动工作活塞,产生静压力实现锻造。,1.自由锻的生产特点和应用,自由锻所用工具和设备简单,通用性好,成本低。同铸造毛坯相比,自由锻消除了缩孔、缩松、气孔等缺陷,使毛坯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因此,它在重型机器及重要零件的制造上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自由锻是靠人工操作来控
25、制锻件的形状和尺寸的,所以锻件精度低,加工余量大,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也不高,因此它主要应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自由锻生产率低,加工余量大,但工具简单,通用性大,故被广泛用于锻造形状较简单的单件、小批生产的锻件,由于工件的尺寸和形状要靠操作技术来保证,所以自由锻要求工人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料一经锻打即会碎裂,是不可修复的缺陷。,自由锻造时,锻件的形状是通过一些基本变形工序将坯料逐步锻成的。自由锻造的基本工序有镦粗、拔长、冲孔、弯曲和切断等。,(1)镦粗 镦粗是对原坯料沿轴向锻打,使其高度减低、横截面增大的操作过程。这种工序常用于锻造齿轮坯和其他圆盘形类锻件。镦粗工艺请看 镦粗分为全部镦粗和局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锻压成型 锻压 成型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36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