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丙素类》课件.ppt
《《苯丙素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苯丙素类》课件.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苯丙素类,Phenylpropanoids,哥特复兴,一、生物合成二、结构类型 三、理化性质 四、提取分离 五、结构鉴定 六、生物活性,每 章 内 容,生物合成,一一次代谢及二次代谢,树叶(叶绿素),CO2,C6H12O6,氧化,CO2,能量,通过葡萄糖的能量传递过程,太阳,糖类,研究意义:天然产物分类;植物化学分类;寻找新的天然药物资源,植物体内的物质代谢与生物合成过程,醋酸-丙二酸途径,甲戊二羟酸途径,莽草酸/桂皮酸途径,氨基酸途径,甲戊二羟酸,主要的生物合成途径,由上述单位复合构成。,C2单位(醋酸单位):,如脂肪酸、酚类、苯醌等聚酮类化合物。,C5单位(异戊烯单位):,如萜类、
2、甾类等。,C6-C3单位:,如香豆素、木脂体等苯丙素类化合物。,氨基酸单位:,如生物碱类化合物。,复合单位:,根据二次代谢产物的碳骨架可以大致分为:,C6-C3-C6:,如黄酮类化合物。,(三)桂皮酸及莽草酸途径-苯丙素、香豆素、木脂体和黄酮类(cinnamic acid&shikimic acid pathway),桂皮酸途径,苯丙氨酸脱氨酶(PAL)酪氨酸脱氨酶(TAL),PAL,TAL,莽草酸途径-芳香酸的前体,一.定 义,苯丙素类是天然存在的一类含有一个或几个C6-C3单元的酚性物质。苯核上常有羟基或烷氧基取代。其中最广泛分布的羟基桂皮酸类是组成苯丙素类化合物的基本单位。,苯丙素类的存
3、在关系到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和抗御病害的侵袭作用,具有较广泛的生理活性。苯丙素类,苯丙烯 propenyl benzene 苯丙醇 phenylpropanol苯丙酸及其酯 phenylpropionic acid and ester香豆素 coumarins木脂素 lignans 黄 酮 flavonoids,第一节 香豆素,Coumarins,一.定义:香豆素是邻羟基桂皮酸内酯,具芳香甜味。其母核结构为:,苯骈a-吡喃酮,这个结构是色原酮的异构体:,1,2,3,6,7,8,4,5,苯骈g-吡喃酮,(Chromone),香豆素类在动植物及微生物中均有分布,如致癌成分黄曲霉素类及发光真菌中的亮菌
4、素类均属于香豆素类。这类成分分布得最广的还是高等植物中,其中芸香科和伞形科中分布最多。它们在植物体内以游离状态或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香豆素苷酶解可环合成游离的内酯状态。,二.结构类型:,根据香豆素的基本母核上的取代基不同,将其分四类:1.简单香豆素:苯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类化合物,1,2,3,4,5,6,7,8,伞形花内酯 umbelliferone,(1)线型(6,7-呋喃骈香豆素型),补骨脂内酯型,补骨脂内酯,(2)角形(7,8呋喃骈香豆素型),白芷内酯型,白芷内酯(异补骨内酯),2.呋喃香豆素,6,7,7,8,3.吡喃香豆素(Pyranocoumarins)香豆素母核上C6位或C8位
5、的异戊烯基与邻酚羟基环合而成2,2-二甲基-a-吡喃环结构的香豆素类。(1)线型(6,7-吡喃骈香豆素):,花椒内酯(Xanthyletin),(2)角型(7,8-吡喃骈香豆素):黄曲霉素,邪蒿内酯(Seselin),4.其他香豆素:指a-吡喃酮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类。C3、C4位常有苯基、羟基、异戊烯基等的取代。,黄檀内酯(Dalbergin),蟛蜞菊内酯(Wedelolactone),5.异香豆素:香豆素的异构体,在植物体内往往是二氢香豆素的衍生物。,异香豆素,茵陈内酯,仙鹤草内酯,岩白菜素,6.双香豆素:是香豆素的二聚体和三聚体,紫苜蓿酚,Wikstrosin(瑞香科),三.化学性质:,
6、1.内酯性质和碱水解反应:香豆素的a-吡喃酮环具有a,b-不饱和内酯性质,在稀碱液中会逐渐水解生成顺邻羟桂皮酸的盐,而顺邻羟桂皮酸不易游离存在,其盐的水溶液经酸化即闭环恢复成内酯。这个闭合过程极易发生,即使在很弱的酸溶液中,如通入CO2也能促使其内酯化而闭环。,OH-,H+,OH-,长时间加热,H+,Coumaric acid,香豆素如果和碱液长时间加热,水解产物顺邻羟桂皮酸衍生物则发生异构化,转变成反邻羟桂皮酸的盐,再经酸化也不再发生内酯化闭环反应。,B.C8位有羰基、双键或环氧结构时,其水解可获得顺邻羟桂皮酸的衍生物,而不再闭环成内酯。,OH-,H+,异当归内酯,3-异戊烯酰4,6-二甲氧
7、基顺邻羟桂皮酸,2.酚羟基反应:具酚羟基取代的香豆素类在水溶液中可与三氯化铁试剂络合而产生不同的颜色。判断游离酚羟基的有无。,四.物理性质:1.性状:游离的香豆素多有完好的结晶形状,有一定的熔点,大多有香味。分子量小的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汽蒸出,具升华性。香豆素苷无挥发性,也不能升华。,2.溶解性:游离香豆素-不溶于冷水,溶于沸水,易溶于甲醇、乙醇、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香豆素苷-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于氯仿、乙醚。根据香豆素的溶解性,在提取分离时可采用系统溶剂法。,例:7-OH Coumarins,兰色荧光,-OH,绿色,荧光减弱或消失,8-OH导入,3.荧光性质:荧光物质即吸收UV光,物质
8、发亮。物质受到光照射时,除吸收某种波长的光之外还会发射出比原来吸收波长更长的光;当激发光停止照射后,这种光线也随之消失,这种光称为荧光。香豆素母体本身即无取代的香豆素并无荧光,而-OH香豆素在紫外光下大多显出兰色荧光,在碱液中荧光增强。香豆素荧光的有无,与分子中取代基的种类和位置有一定关系。,五.提取分离:由前面香豆素的理化性质可知游离香豆素大多是低极性和亲脂性的,与糖结合的香豆素苷则极性较高,故我们常采用系统溶剂法将其分为几个部分。香豆素内酯遇碱皂化开环、加酸闭环的性质及其小分子香豆素的挥发性和升华性的性质也常用于其分离纯化中。只是由于其性质的不稳定性,在酸、碱、热的作用中要注意条件的控制,
9、以免引起结构的破坏,得到次生产物。,系统溶剂法:含水醇提取用石油醚、苯、乙醚、乙酸乙酯、丙酮和甲醇依次提取样品。,石油醚回流提取,石油醚液,回收至小体积,浓缩液,放置、析晶,粗晶,冷石油醚洗,结晶(可能是混和物),进一步精制,单体(亲脂性香豆素),残渣,乙醚液,乙醚回流提取,回收分离,单体(亲脂性较弱香豆素),残渣,乙醇提取,乙醇液,回收分离,香豆素苷类,药材粗粉乙醇浸膏,橘子油,某些小分子的香豆素类具挥发性可用蒸馏法与不挥发性成分分离,常用于纯化过程。例如:橘子油橙皮油素的分离,真空升华或蒸馏法:,馏出物,残油,加热溶于乙醇,乙醇液,放置,粗品,以乙醇、乙醚或石油醚重结晶,结晶(橙皮油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苯丙素类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36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