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ppt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9.4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核反应,会写出人工转变方程;(2)知道什么是放射性同位素,人造和天然放射性物质的主要不同点;(3)了解放射性在生产和科学领域的应用;(4)知道放射性污染及其对人类和自然产生的严重危害,了解防范放射线的措施,建立防范意识。2、过程与方法:渗透和安全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应用已有知识、处理加工信息、探求新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人工转变的两个核反应方程及反应过程中遵循的规律。教学难点:人工转变的两个核反应方程及反应过程中遵循的规律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学用具:(1)
2、挂图,实验器材模型,课件等;(2)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卢瑟福在实验中发现,往容器中通入氮气后,在荧光屏上出现了闪光,这表明,有一种新的能量比粒子大的粒子穿过铝箔,撞击在屏上,这种粒子肯定是在粒子击中某个氮核而使该核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这样,卢瑟福通过人工方法实现了原子核的转变,人类第一次打开了原子核的大门。,一、核反应,粒子,铝箔,荧光屏,氮气,显微镜,为了认定新粒子,把新粒子引进电场和磁场,测出了它的质量和电量,确认与氢核相同: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量,质量是电子质量的1800 多倍。卢瑟福把它叫做质子质子的符号是 H 或 P在云室里做卢瑟福实验,还可以根据径迹了
3、解整个人工转变的过程英国物理学家布拉凯特在所拍摄的两万多张照片的40多万条粒子径迹中,发现了条产生分叉的记录,分叉情况表明,粒子击中氮核后,生成一个新核,同时放出质子。新核的电量较大速度较慢,径迹短而粗;质子速度大,电量小,故径迹细而长根据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以写出这个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并得知氮核放出质子后变成了氧核,用粒子、质子、中子等去轰击其它元素的原子核,也都产生类似的转变,并产生质子,说明质子是各种原子核里都有的成分,质子是人类继电子、光子后发现的第三个基本粒子。,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核反应,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核反应:原子核在其
4、他粒子的轰击 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注意:核反应中质量数与电荷数守恒核反应是原子核的变化,化学 反应是核外电子的变化,例:,指出下列核反应中的错误并更正:,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1934年,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 发现经过粒子轰击的铝片中含有放射性磷,反应生成物P是磷的一种同位素,自然界没有天然的,它是通过核反应生成的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有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做放射性同位素,与天然的放射性物质相比,人造放射性同位素:,1、放射强度容易控制2、可以制成各种需要的形状3、半衰期更短4、放射性废料容易处理,(1)利用它的射线,三、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A、由于射线贯穿本领强,可以用来射线检查金属内
5、部有没有砂眼或裂纹,所用的设备叫射线探伤仪,B、利用射线的穿透本领与物质厚度密度的关系,来检查各种产品的厚度和密封容器中液体的高度等,从而实现自动控制,C、利用射线使空气电离而把空气变成导电气体,以消除化纤、纺织品上的静电,D、利用射线照射植物,引起植物变异而培育良种,也可以利用它杀菌、治病等,射线探伤仪,钴60,利用钴60的射线治疗癌症(放疗),食物保鲜(延缓发芽,生长,长期保存),棉花育种,食品保鲜,粮食保存,(2)作为示踪原子:用于工业、农业及生物研究等.棉花在结桃、开花的时候需要较多的磷肥,把磷肥喷在棉花叶子上,磷肥也能被吸收但是,什么时候的吸收率最高、磷在作物体内能存留多长时间、磷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放射性 应用 防护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35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