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概述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伴性遗传》概述PPT课件.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3节 伴性遗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遗传物质基础,以及它们与遗传规律之间的关系。2.掌握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联系的特殊遗传现象。教学重点、难点: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的遗传原理及特点。,讨论:,1、为什么上述两种遗传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呢?,2、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呢?,问题探讨,我为什么是男孩?,同是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为什么有的发育成雌性,有的发育成雄性?,我为什么是女孩?,补充了解:性别决定,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是指雌雄个体决定性别的方式
2、,(一)基本概念:,XY型性别决定,ZW型性别决定,(二)性 别 决 定 的 方 式,XY:异型 性染色体,XX:同型 性染色体,雄性:,雌性:,XY型性别决定,XY型性别决定,精子,卵子,XY,XX,X,Y,X,XX,XY,1:1,子代,讨论:为什么人类的性别比总是接近于1:1?,XY型性别决定在生物界中是较为普遍的性别决定方式。包括哺乳动物、某些种类的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一些雌雄异株的植物也是XY型性别决定方式。,ZW型性别决定,雄性,雌性,zz,zw,红绿色盲检查图,在医院体检时,医生有时让我们看一种彩色图谱,请看一看下面的图谱,这其中究竟画了些什么?,检测:你的色觉正常吗?,有两个驼
3、峰的骆驼,数字五十八,黄5红8,7,恭喜你,你的视觉正常!,据统计,我国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7%,女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0.5%。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女患多于男患。猜测:以上病症的发病为什么跟性别有关联?,带着问题出发:,1、什么是伴性遗传?2、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3、伴性遗传在实践中有什么应用?,一.伴性遗传,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道尔顿在圣诞节前夕买了一件礼物-一双“棕灰色”的袜子,送给妈妈。妈妈却说:你买的这双樱桃红色的袜子,我怎么穿呢?道尔顿发现,只有弟弟与自己看法相同,其他人全说袜子是樱桃红色的。道尔顿经过分析和比较发现,原来自己和弟弟都是色盲,为此他写了篇论文论色盲,成了
4、第一个发现色盲症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后人为纪念他,又把色盲症称为道尔顿症。,病例一:人类红绿色盲症,对红绿色盲进行分析(,资料分析)以下是一个典型的色盲家系。从这个家族的遗传情况看,你能发现色盲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红绿色盲及其特点:,(1)症状:红绿色盲是最常见的人类伴性遗传病,患者由于色觉障碍,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2)基因特点:红绿色盲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缺少与X染色体同源区段而没有这种基因,红绿色盲基因的等位基因(正常基因B)是显性基因,也只位于X染色体上。,人正常色觉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5、,XbY 男患者,XBXB 女正常,XBXb 女正常(携带者),XBY 男正常,XbXb 女患者,男女有关色觉的基因型及4种婚配方式,人类红绿色盲的几种遗传方式,1.色觉正常的女性纯合子 男性红绿色盲2.女性携带者 正常男性3.女性红绿色盲 正常男性4.女性携带者 男性红绿色盲,女性正常 男性色盲 XBXB XbY,亲代,XBXb,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1:1,正常女性与色盲男性的婚配图解,XB,Xb,Y,配子,子代,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遗传图解及解释 1,女性携带者 男性正常 XBXb XBY,亲代,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1:1:1:1,女性正常,男性色盲,子代,配子
6、,遗传图解及解释 2,男孩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女性色盲与正常男性的婚配图解,父亲正常 女儿一定正常母亲色盲 儿子一定色盲,女性色盲 男性正常 XbXb XBY,亲代,XBXb,女性携带者,男性色盲,1:1,Xb,XB,Y,配子,子代,遗传图解及解释 3,女性携带者 男性色盲 XBXb XbY,亲代,女性色盲,男性正常,1:1:1:1,女性携带者,男性色盲,子代,配子,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1、色盲的孩子占多少?,3、男孩中色盲占多少?,2、色盲的男孩占多少?,遗传图解及解释 4,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1、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因为男性只含一个致病基因(XbY)即患色盲,而女性只含一个致病基因
7、(XBXb)并不患病而只是携带致病基因,她必须同时含有两个致病基因(XbXb)才会患色盲。,(7),(0.5),一.,2、通常为交叉遗传(隔代遗传)色盲典型遗传过程是 外公 女儿 外孙。,XbY,XBXb,XbY,3、女性色盲,她的父亲和儿子都色盲。(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小组讨论:如果是X染色体上是显性致病基因,情况会怎样?,病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 1、写出基因型 2、归纳遗传特点,二,抗维生素D佝偻病:受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的控制。女性患者:XDXD,XDXd男性患者:XDY,抗维生素佝偻病,伴X显遗传病的特点:女性多于男性;父患女必患,子患母 必患。,XDXD,XDXd,XdX
8、d,XDY,XdY,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伴Y染色体遗传:外耳道多毛症。,伴Y染色体遗传病的特点:父病子必病,传男不传女,所以患者全是男性。,三.,其他伴性遗传,1、人类中血友病的遗传2、动物中果蝇眼色的遗传3、芦花鸡羽毛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遗传(图示)4、雌雄异株植物的某些性状的遗传,四.,血友病简介,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很容易引起失血死亡。血友病也是一种伴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色盲完全一样。,血友病简介,果蝇的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其它伴X隐性遗传实例,果蝇的眼色遗传,红眼()(XWXW)(XWXw)红眼()(XWY)白眼()(XwXw)白眼()(
9、XwY),研究伴性遗传的意义,1、指导人类的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2、指导生产实践活动,1、概念 2、色盲症的发现 3、红绿色盲及其特点(1)症状(2)基因特点(3)传特递点(4)基因型和表现型(5)遗传举例(6)交叉遗传4、其它类型的伴性遗传5、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伴性遗传小结,男性正常,女性正常,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判断下列遗传系谱有可能是红绿色盲的是,A B,男性正常,女性正常,III3的基因型是_,他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 中_个体,该个体的基因型是_.(2)III2的可能基因型是_,她是杂合体的概率是_。(3)IV1是色盲携带者的概率是。,1,XbY,1,XBXb,XBXB或XBX
10、b,1/2,例题:下图是某家系红绿色盲遗传图解。据图回答。,1/4,白化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分析一对杂合子父母产生白化病子代的情况?1、父母的基因型是,子代白化的几率,2、男孩白化的几率,女孩白化的几率,3、生白化男孩的几率,生男孩白化的几率。色盲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母方为色觉正常(属于携带者),父方为色觉正常,子代患色盲的可能性?1、父母的基因型是,子代色盲的几率,2、男孩色盲的几率,女孩色盲的几率,3、生色盲男孩的几率,生男孩色盲的几率。,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比较,比较可知:常染色体上遗传病与性别无关,即子代无论男女得病的概率或正常的概率相同。而性染色体上的遗传病与性别
11、有关,子代男女得病概率或正常的概率不同。,Aa Aa,XBXb XBY,1/8,1/4,1/4,1/4,1/4,1/4,0,1/2,1/4,1/2,1、患某遗传病的男子与正常女子结婚。如生女孩则100%患病;若生男孩,则100%正常。这种遗传病属于()遗传A.常染色体上隐性 B.X染色体上显性 C.常染色体上显性 D.X染色体上隐性,巩 固 练 习,2、女性色盲,她的什么亲属一定患色盲?A、父亲和母亲 B、儿子和女儿 C、母亲和女儿 D、父亲和儿子,1、某男子患色盲病,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可能存在 A两个Y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B两个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C一个Y染色体,没有色盲基
12、因 D一个X染色体,一个Y染色体,一个色盲基因,提 高 练 习,练一练,1 说出下列家族遗传系谱图的遗传方式:,D:,伴Y,练习2 说出下列家族遗传系谱图的遗传方式:,A:,B:,常隐,伴X 显性,遗传系谱的判定思路,(一)人类遗传病:,遗传病,Y 染色体上基因(无论是显性或隐性)的伴性遗传,在系谱中应是男传男。,人类遗传病的解题规律:1.首先确定显隐性:(1)无中生有为隐性(2)有中生无为显性,2.再确定致病基因的位置:(1)伴Y遗传:“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尽”即患者全为男性,且“父子孙”。(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中生无为显性
13、,生女正常为常显。(4)伴X隐性遗传: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5)伴X显性遗传: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3.不确定的类型:(1)代代连续为显性,不连续、隔代为隐性。(2)无性别差异、男女患者各半,为常染色体遗传病。(3)有性别差异,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为伴X隐性,女多于男则为伴X显性。,例、有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他们的父亲均为色盲,母亲色觉正常,预计这对夫妇所生子女中色盲概率是_,所生子女中儿子患色盲的概率是_,女儿是色盲的概率是_,生色盲儿子的概率是_。,1/4,1/2,1/4,0,4.母亲是红绿色盲,她的两个儿子有_个是红绿色盲。,判断题:,(1)母亲患血友病,儿子一定患此病。()(2)父
14、亲是血友病患者,儿子一定患血友病。()(3)女儿是色盲患者,父亲一定也患色盲病。()(4)女儿是色盲患者,母亲一定患色盲。(),5.一个色觉正常的妇女,她的双亲色觉正常,哥哥是色盲患者。这位妇女是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可能性是_。,2,1/2,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的儿子,则这对夫妇所生的孩子患有色盲病的几率为:_。,P(色盲)=P(XaY)=P(Xa)P(Y)=1/21/2=1/4,1/4,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则这对夫妇所生孩子患病的几率为:_。,7/16,一个色盲男孩的父母、外祖父母、祖母均正常,而祖父是色盲。那么,这个男孩的色盲基因是由谁传给他的?,答案:由外祖母
15、传给男孩。,说明:一般的说,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特殊情况是女性携带者也可以把色盲基因通过她的女儿传给她的外孙。,女性色盲,她的什么亲属一定患色盲?A、父亲和母亲 B、儿子和女儿 C、母亲和女儿 D、父亲和儿子,答案:D,假若某一性状总是从父亲直接传给儿子,又从儿子直接传给孙子,那么这一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A、由常染色体决定的 B、由X染色体决定的C、由Y染色体决定的 D、由性染色体决定的,C,猫熊的精原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它的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细胞内染色体的可能组成是()A.20条常染色体+X B.20条常染色体+Y C.40条常染色体+XY D.40条常染色
16、体+XX,解析,1、精原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其组成是40条常染 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XY;,2、处于次级精母细胞时,染色体组成是20条常染 色体和一条性染色体X或Y;,3、处于后期时,染色体暂时加倍,其组成为40条 常染色体和两条性染色体XX或YY。,某男性色盲,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可能存在()A.两个Y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B.一个X,一个Y,一个色盲基因 C.两个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D.一个X,一个Y,两个色盲基因,解析,1、处于后期时,染色体暂时加倍,其组成为两个 性染色体XX 或YY,有两个色盲基因。,2、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一对夫妇,女方患白化病,她的父亲是血友
17、病患者;男方正常,但他的母亲是白化病患者。预计这对夫妇子女中一人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A.50%B.25%C.12.5%D.6.25,解析,1、血友病是X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Xh)控制 的遗传病;白化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2、根据题意,得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是:,P aaXHXh 白化正常 AaXHY 正常正常,3、每对性状的遗传情况:,aa Aa,1/2 aa白化 1/2 Aa正常,XHXh XHY,1/4 XHXH正常 1/4XHXh正常 1/4 XHY正常 1/4 XhY血友,4、患两病的几率,=1/2 aa白化 1/4 XhY血友,下图为某遗传病系谱图(显性
18、基因H,隐性基因h),致病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据图回答:,(1)2最可能的基因型为_,这时6与7基因型是否一定相同_;6与4的基因型是否一定相同_。,XHXH,是,是,(2)9可能为纯合体的几率为_。,50%,(3)13的致病基因来自第代_号个体,最可能由代_号个体遗传而来。,7,1,(4)10与11生一个女孩,患病的几率是_,生出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是_;如再生一个男孩子患病的几率为_。,0,100%,50%,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等人让一只白眼雄果蝇与一只红眼雌果蝇交配,子一代(F1)都是红眼。再让F1中的雌果蝇与雄果蝇交配,得到子二代(F2),F2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3:1,其中红眼雄果蝇和
19、白眼雄果蝇的比例为1:1,而且F2中的白眼果蝇全部为雄性。试画出上述遗传图解。,对于细胞分裂图像的鉴别,还可以概括如下:一看染色体的数目(奇偶性);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三看有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分离。)这种方法简称三看鉴别法。,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鉴别,一数染色体数目,奇数,偶数,二看同源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三判断同源染色体行为,无同源染色体行为(有丝分裂),联会、四分体、分离(减),减,减,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鉴别,技巧:一数二看三判断,再见,人类遗传病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从优生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 A.男孩 男孩 B.女孩 女孩 C.男孩 女孩 D.女孩 男孩,遗传,咨询,C.男孩 女孩,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相关信息的分析与应用:1、性别决定方式有XY型、ZW型;芦花鸡的性别 决定方式是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2、芦花鸡羽毛(B),非芦花(b),?如何通过羽毛来区分鸡的雌雄?,ZBW,ZbZb,非芦花雄鸡 芦花雌鸡,亲代,Zb,ZB,W,ZBZb,ZbW,芦花雄鸡,非芦花雌鸡,1:1,非芦花雄鸡与芦花雌鸡交配的遗传现象,子代,配子,指导生产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35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