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的性能与种类.ppt
《镜头的性能与种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镜头的性能与种类.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镜头的性能与种类,镜头,光线沿直线传播,通过被称作孔径的圆孔投射到胶片上.,镜头,镜头并不是胶片成像所必需的,正如前面已经提及的针孔照相机,其工作时就没有镜头.来自被摄体的光线通过一个微小的针孔进入不透光的盒子,如上图所示,并在胶片上形成一幅倒立的影像.,考虑到针孔照相机的工作特性如此之简单,因而其产生的影像应该说是相当令人满意了,但并不能算是足够好的,原因如下:,1.即使在最好的环境条件下,胶片上所形成的影像也不是非常的清晰.2.由于通过针孔所进入的光量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因此充分的胶片曝光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有时会长达数小时.,而镜头会解决这些问题:1.镜头能聚焦光束,可以在胶片上产
2、生清晰的影像.2.镜头允放接纳大量的光线,只需若干分之一秒的很短时间即可获得适当的曝光.,如上图所示,镜头的孔径比针孔大很多倍,所以在确定的一段时间内,允许更多的光线进入照相机.,第一节 透镜与加膜,一 透镜的种类与性能,一 透镜的种类与性能,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见透镜示意图 P2 图1-13、透镜片组:“片”指透镜的片数,“组”指透镜的组合情况。如尼康镜头AF-S VR ZOOM NIKKOR ED 70-300 f4.5-5.6 G(IF)为12组17片。,4、非球面透镜:能有效地克服“球差”,校正畸变。见P3 图1-2 透镜与成像5、萤石透镜和超低色散透镜
3、6、多层衍射光学元件7、透镜性能地缩略标记:如ED,AD,LD等。,一 透镜的种类与性能,二 单层加膜与多层加膜,镜头加膜地作用主要是提高透光能力,提高影像质量。,1、未加膜镜头对光线地损失:每片12%.2、单层加膜与多层加膜(MC)单层加膜只能对某一种波长地色光起作用,而多层加膜则能对多种色光起作用。,二 单层加膜与多层加膜,3、加膜提高影像质量:不加膜产生漫反射,导致光斑和幻影。4、加膜质量地目测鉴别:开足光圈,打开B门,面对镜头正面,在镜头中能看到人的脸部影像越淡,说明加膜质量越好;反之,说明加膜质量较差。,二 单层加膜与多层加膜,第二节 焦距与口径,一 焦距与成像效果,“无限远的景物在
4、焦平面结成清晰影像时,透镜(或透镜组)的第二节点至焦平面的垂直距离”。镜头中心至胶片平面的距离。焦距与视觉成反比,与景深成反比。成像效果如图1-3(P8)。,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镜头是用来往黑盒子里传送光线的。如果我们不希望镜头接纳最大的光量,就需要一种减少通过镜头光量的方法。,二 口径与大口径的优点,二 口径与大口径的优点,我们是利用改变镜头孔径大小的方法达到这一目的的。孔径就是由可变光圈(叶片组)在镜头中央产生的圆孔如下图所示:,二 口径与大口径的优点,镜头的口径又称:“有效口径”、“有效孔径”,时表示镜头的最大进光孔,也就是镜头的最大光圈。“口径”通常采用最大光孔直径与焦距的比值表示。如
5、“50mm,1:2(或F2)镜头的口径越大,使用价值就越大。,第三节 镜头的种类与特性,三 镜头的选择,标准镜头短焦距镜头(广角镜头)长焦距镜头(望远镜头)鱼眼镜头 变焦距镜头 特殊镜头,标准镜头,标准镜头:焦距与底片对角线长度相似,视角约530,摄出照片接近人的视觉感觉,用途较广泛。135相机(24*36mm)中,4058mm镜头称为标准镜头。,广角镜头与超广角镜头,广角镜头:焦距小于标准镜头。135相机中 2438mm称普通广角镜(70o 左右);1724 mm超广角镜(90o 左右)。使用注意:焦距短,视角大,适宜拍大场面;景深大;透视感强;易变形失真。,远摄与超远摄镜头,远摄镜头:焦距
6、大于标准镜头。135相机中 85300mm称远摄镜头(12o 左右);3002000mm称超远摄镜头(8o 左右)。,此类镜头视角小,变形小,影像大,拍摄人物神态、运动特写、野生动物等有独特功能。使用注意:景深小,对焦要准;镜筒长,重量大,不易拿稳,最好使用三脚架;长焦镜透视感弱。,远摄与超远摄镜头,史上超长焦镜头一览 扣扣网 摄影频道/photo/,鱼眼镜头与反射式镜头,实际上也是一种极端的超广角镜头。135相机中,焦距616mm。因前端第一块透镜,好像鼓起的鱼眼,称鱼眼镜头(180o 左右)。使用注意:变形十分严重;拍摄范围极大。如图。,反射式镜头,折反射镜头是一种利用凹面的反光镜位于镜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镜头 性能 种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33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