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合金化基础.ppt
《钢的合金化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的合金化基础.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一章 钢的合金化基础,2,主要内容,0.前言1.钢中合金元素及其分类依据2.合金元素对钢的作用3.钢的强化机制4.改善钢塑性和韧性的途径5.合金元素对钢相变的影响6.钢的冶金质量,3,0 前言,合金化:加入适当元素改变金属性能的方法。合金元素、合金钢(主要元素:Cr、Ni、Mo、W、V 常存元素:Mn、Si)注意:合金元素不一定直接影响钢性能,大部分是由于影响相变过程。,4,1.钢中合金元素及其分类依据,一、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分布第二周期:B、C、N;第三周期:Al、Si第四周期:Ti、V、Cr、Mn、Co、Ni、Cu、第五周期:Zr、Nb、Mo第六周期:W第七周期:稀土元素、TaS、P一
2、般为杂质元素,5,1.钢中合金元素及其分类依据,一、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分布合金元素的存在形式(溶于钢中或形成新相),主要包括*:溶于铁素体、奥氏体或马氏体中,形成固溶体;溶入基体形成强化相;(形成碳化物或金属间化合物)-强化相形成非金属夹杂物;(氧化物、氮化物或硫化物等)第二相以游离状态存在。单质取决于种类特点、含量、冶炼方法及热处理工艺等,6,1.钢中合金元素及其分类依据,二、合金元素的分类1、与铁的相互作用(1)奥氏体(austenite)形成元素:C、N、Mn、Cu、Ni、Co、W等,(优先分布于奥氏体中)奥氏体形成能力=Ni%+30C%+30N%+0.5Mn%+0.25Cu%(2)铁素体
3、(ferrite)形成元素:Cr、V、Si、Al、Ti、Mo、W等,(优先分布于铁素体中),7,1.钢中合金元素及其分类依据,二、合金元素的分类2、与碳的相互作用(1)非碳化物形成元素:Al、Si、Cu、Ni、P等,(易溶于奥氏体或铁素体中或形成夹杂)(2)碳化物形成元素:Cr、V、Ti、Mo、Zr、Nb等,(形成碳化物或溶于固溶体中),8,1.钢中合金元素及其分类依据,二、合金元素的分类3、对奥氏体层错能的影响分类(1)提高奥氏体层错能的元素:Cu、Ni、C等;(2)降低奥氏体层错能的元素:Mn、Cr、Ru(钌)、Ir(铱)等。层错是一种晶体缺陷,它破坏了晶体排列的周期性,引起能量升高。产生
4、单位面积的层错所需能量为“层错能”。(层错能愈小,出现层错的几率愈大),9,2.合金元素对钢的作用,一、合金元素与铁的相互作用二、合金元素与碳的相互作用三、合金元素对奥氏体层错能的影响,10,2.合金元素对钢的作用,一、合金元素与铁的相互作用研究的目的:利用各元素和铁的相互作用规律,通过控制钢中合金元素的种类和含量,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同素异构转变:同一种元素在固态下由于温度变化而发生的晶体结构的变化。,11,2.合金元素对钢的作用,一、合金元素与铁的相互作用(1)扩大区的元素:C、N、Cu、Mn、Ni、Co等(A4上升、A3下降),Fe-M无限互溶,Fe-M有限互溶,12,2.合金元素对钢的
5、作用,一、合金元素与铁的相互作用(2)缩小区的元素:Cr、V、Si、Al、Ti、Mo、W等(A3上升、A4下降)与铁素体无限互溶元素(Cr、V、Si、Al、Ti、Mo、W)等,使奥氏体区被封闭;与铁素体有限互溶元素(B、Nb、Ta、Zr)等,使奥氏体区缩小。,13,2.合金元素对钢的作用,一、合金元素与铁的相互作用影响因素:点阵类型、原子尺寸、原子结构和电化学因素等。合金元素与铁还可能形成金属间化合物。(如Fe-Cr、Fe-V、Fe-Mo等合金)总结:运用合金元素和铁的相互作用规律,控制合金元素种类和含量,得到所需要的组织。,14,2.合金元素对钢的作用,二、合金元素与碳的相互作用表现在是否形
6、成碳化物或形成碳化物倾向性的大小。(强化相)研究目的:所形成碳化物种类、性质和在钢中的分布;对钢的相变的影响。1、非碳化物形成元素:不与C形成化合物,但可固溶于-Fe或-Fe中,或形成氮化物等化合物。元素包括:Ni、Cu、Si、Co、Al、N、P等,15,2.合金元素对钢的作用,二、合金元素与碳的相互作用2、碳化物形成元素:(Fe、Mn、Cr、W、Mo、V、Nb、Zr、Ti)(1)周期表中Fe的“左”,但有例外!Ni,Co也可形成碳化物,但比Fe3C稳定性差Mn是碳化物形成元素,但易进入Fe3C中,形成合金渗碳体(2)d电子层未满:碳化物具有金属键结合的性质(3)碳化物的稳定性:主要由d电子层
7、的未填满程度决定。由强到弱:Ti,Zr,Nb,V,Mo,W,Cr,Mn,Fe,16,2.合金元素对钢的作用,二、合金元素与碳的相互作用碳化物的不同种类1、rc/rme 0.59:复杂点阵碳化物 Cr23C6,Cr7C3,Fe3C 等2、rc/rme 0.59:简单点阵碳化物(间隙相)MeX型:WC,VC,TiC,MoC,TaC,ZrC 等 Me2X型:W2C,Mo2C,Ta2C 等 特点(1)硬度大、熔点高、分解温度高;(2)间隙相碳化物含5060%非金属原子,但很“金属”;(3)可溶入金属原子,使其成为缺位固溶体碳化物,17,2.合金元素对钢的作用,二、合金元素与碳的相互作用碳化物的不同种类
8、此外,还有两种类型:合金元素很少时,不能形成碳化物,可以置换渗碳体中的Fe原子,以合金渗碳体的形式存在;如:(FeCr)3C、(FeMn)3C合金元素含量高但不能生成碳化物时,生成复杂结构的合金碳化物。如:Fe2W4C、Fe4W2C、Fe3Mo3C,18,2.合金元素对钢的作用,二、合金元素与碳的相互作用碳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Fe3C,M23C6,M6C,MC稳定性高,在温度和应力作用下不易长大,可提高材料性能及寿命;在高温下工作可以保证高的强度和硬度;可以在高的温度回火,进一步改善塑性韧性。,19,2.合金元素对钢的作用,二、合金元素与碳的相互作用总结:(1)合金元素与碳的作用关系到所
9、形成碳化物种类、性质和在钢中的分布;(2)对钢的相变的影响。由于合金元素与碳有不同的亲和力,对相变过程中碳的扩散速度有较大影响。,20,2.合金元素对钢的作用,三、合金元素对奥氏体层错能的影响(1)提高奥氏体层错能的元素:Cu、Ni、C等;(2)降低奥氏体层错能的元素:Mn、Cr、Ru、Ir等。层错能越低,有利于位错扩展和形成层错,使滑移困难,使钢的加工硬化趋势增大。如:高镍钢和高锰钢。(锰:加工硬化特点),21,2.合金元素对钢的作用,三、合金元素对奥氏体层错能的影响对钢相变行为的影响:奥氏体层错能对Fe-Ni-C合金中马氏体形态的影响,22,3.钢的强化机制,强化使金属强度(屈服强度)增大
10、的过程。本质是塑性变形抗力。钢铁材料强度提高,即塑性变形抗力提高,亦即位错运动阻碍增加。钢铁材料塑性流动的本质是位错运动。钢中合金元素的强化作用包括:固溶强化、晶界强化、第二相强化和位错强化强度增加,塑性和韧性降低,强化作用只能应用在一定范围内。,23,3.钢的强化机制,一、固溶强化solution strengthening 强化机制:以合金元素作为溶质原子阻碍位错运动。加入合金元素(溶质原子)基体晶格畸变 阻碍位错运动 位错阻力增加 强化强化的同时要保证塑性、韧性,因此强化元素量要控制。,24,3.钢的强化机制,一、固溶强化solution strengthening 强化量(屈服强度增量
11、):,Ci 间隙溶质原子分数;Cs置换式溶质原子分数;Ki、Ks比例系数由公式可知,间隙式原子强化作用更大。因此,C、N是钢中最重要的强化元素。但溶解度有限,固溶作用受到限制。置换式原子:Mn、Si、Cr、Ni、Mo、W等,强化作用可以叠加。,25,3.钢的强化机制,二、晶界强化*grain boundary strengthening 可以提高强度,还能改善韧性。强化机制:晶界的存在使位错运动受阻,达到强化的目的。强化过程:晶界存在,导致晶界处产生弹性和塑性变形不协调,引起晶界处应力集中,结果在晶界附近引起二次滑移,使位错增殖,形成加工硬化微区,阻碍位错运动。(晶界两侧变形不协调性,诱发位错
12、并增殖,阻碍位错运动),26,3.钢的强化机制,二、晶界强化*grain boundary strengthening 晶界的存在使位错运动受阻。因此,晶粒越细,晶界数量越多,强化效果越好。Hall-petch 公式:(描述晶界强化)S=0+ks d-1/2S:屈服强度;0:摩擦阻力;ks:晶格障碍强度系数;d:晶粒直径,27,3.钢的强化机制,二、晶界强化grain boundary strengthening S=0+ks d-1/2利用晶界强化的途径:(1)利用合金元素改变晶界的特性,提高Ks和0。(加入C、N、Ni、Si等可在-Fe晶界上偏聚,提高位错运动阻力);(2)利用合金元素细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合金 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33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