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固态相变基础.ppt
《金属固态相变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固态相变基础.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相和相变 相变的分类 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特点,第一章 金属固态相变基础,1.1 金属固态相变概论,1.1.1 相与相变概念,相: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或分子团组成的,构成物质的这一体系,可以是均匀的,也可以是非均匀的,其中,均匀的部分即称为相。稳定相:对于一定的热力学条件,只有当某相的自由能位最低时,该相才是稳定的且处于平衡态亚稳相:若某相的自由能虽然并不处于最低,然而与最低自由能态具有能垒相分隔,则该相为亚稳相能垒:相变时改组晶格所必须克服的原子间引力。,非稳定相:若不存在这种能垒,则体系处于非稳定态,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它一定会转变为平衡态或亚稳态。相变:在均匀一相或几个混合相内,
2、出现具有不同成分或不同结构(包括原子、离子或电子的位置或位向)或不同组织形态或不同性质的相,称为相变。固态相变:固态材料在温度和压力改变时发生的相变。,1.1.2 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分类1、按热力学分类: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比热,压缩系数,膨胀系数,熵,体积,一级相变,具有体积和熵的突变;熵的突变表明在一级相变过程中,有相变潜热的吸收或释放,从而可以应用热膨胀仪来测量一级相变的开始点。体积的突变说明在相变过程中要发生体积变化。材料凝固、熔化、升华、同素异构转变均属一级相变。几乎所有伴随晶体结构变化的固态相变都为一级相变。,,,二级相变,为材料的等温压缩系数为材料的等压膨胀系数 不能由两相的体积
3、、熵分析二级相变材料的磁性转变属于二级相变。,,,,,,,,,2、按平衡状态分类分为平衡相变和非平衡相变,(1)平衡相变,同素异构转变 纯金属在温度压力变化时,由一种晶体结构转变为另一种结构的过程称为同素异构转变。,多形性转变 固溶体由一种晶体结构转变为另一种结构的过程称为多形性转变。,平衡脱溶转变 单一的固溶体,冷至固溶度曲线MN以下温度时,相又将逐渐析出,这一过程称为平衡脱溶沉淀。其特点是新相的成分和结构始终与母相的不同;随着新相的析出,母相的成分和体积分数将不断变化,但母相不会消失。例如:钢在冷却时,二次渗碳体的析出,即属这种相变。,共析转变 由一个固相分解为两个固相的转变。如:珠光体转
4、变。,增幅分解:由一种高温固溶体,冷至某一温度范围,分解为两种与原固溶体结构相同,而成分不同的微区的转变称为增幅分解可用反应式表示:1+2其特点是:新形成的微区之间并无明显的界面和成分的突变,但通过上坡扩散,最终使一均匀固溶体变为一不均匀固溶体。,有序化转变 固溶体中,各组元的相对位置从无序过渡到有序的过程,称为有序化转变如:铜锌合金,金铜合金都发生有序性转变。,(2)非平衡转变,伪共析转变 共析转变:平衡冷却下,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与渗碳体。但如果奥氏体自高温以较快速度冷却,共析转变来不及进行,非共析成分的奥氏体被过冷到GS和ES的延长线以下温度(图中阴影线区)时,将同时析出铁素体与渗碳体。这
5、一转变过程类似于共析转变,当转变产物中铁素体量与渗碳体量的比值不是定值,而是随奥氏体碳含量而变,称为伪共析转变。伪共析转变也称为珠光体转变。,马氏体相变,由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相变T0为母相与马氏体自由能相等的曲线;低于T0,母相可转变为马氏体。除铁碳合金外,其它合金也可以发生马氏体相变。,块状转变:纯铁或低碳钢,在一定的冷速下奥氏体可以转变为与母相成分相同而形貌呈块状的相。贝氏体相变:奥氏体在珠光体转变与马氏体转变温度范围之间发生的相变。,非平衡脱溶转变:自t1快冷,在冷却过程中来不及析出;故将得到过饱和固溶体;在室温或在低于固溶度曲线MN的某一温度下等温时将自析出成分与结构均与平衡沉淀相不
6、同的新相,称为不平衡脱溶沉淀。,3、按原子的迁移情况分类,扩散型相变 定义:相变过程受控于原子(或离子)的扩散。特点:(1)相变的速度取决于原子的扩散速度;(2)新相和母相成分不同;(3)体积变化,但宏观形状不变无扩散型相变 定义:相变过程不存在原子(或离子)的扩散,原子(或离子)仅做有有规则的迁移使点阵发生改组。特点:(1)宏观形状变化,试样表面会出现浮凸;(2)新相与母相化学成分相同;(3)新相与母相之间存在一定晶体学位向关系。,4、按相变方式分类,有核相变(形核长大型相变)定义:通过形核以及核长大方式进行相变。特点:始于程度大而范围小的成分起伏,已相变区与未相变区以相界面相分隔。钢中的相
7、变,大多为形核长大型相变。无核相变(连续型相变)定义:没有形核阶段的相变。特点:始于程度小而范围大的成分起伏,通过成分起伏形成高浓度区和低浓度区,成分由高浓度区连续过渡到低浓度区。以后依靠上坡扩散使浓度差增大,导致一个单相固溶体分解为成分不同的两个相。典型的相变如spinodal decomposition(增幅分解)。,固态相变总结:,固态相变种类多,单相变过程发生的变化却不外乎三个方面:a.结构;b.成分;c.有序性。有些转变仅具有一种变化;而有些转变兼有二种或三种变化。,1.1.3 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特点,一、相界面(由于均为晶体,不同于固液界面)根据界面上两相原子在晶体学上匹配程度的不
8、同,分为:(一)共格界面:两相在界面上的原子可以一对一地相互匹配(即界面上的原子所占位置恰好是两相点阵共有位置)。实际上两相点阵总有一定差别,或是点阵结构不同,或是点阵参数不同。因此,两相界面要完全共格在界面附近必将产生弹性应变。特点:界面能低,应变能高。,晶格示意图,(二)半共格界面:两相在界面上的原子部分地保持匹配,当由于点阵长度差别引起错配度提高,要保证完全共格,使弹性应变能提高;当错配度达到一定程度,难以维持完全共格,在界面上产生一些刃型位错,来补偿两相原子间差距,变成部分匹配。特点:界面能提高,应变能降低。,错配度,(三)非共格界面:两相在界面上由于错配度大,无匹配关系。特点:界面能
9、高,应变能低。,二、两相间的晶体学关系(位向关系与惯习面),固态相变时新相与母相往往存在一定的晶体学关系。惯习面:新相往往在母相一定的晶面族上形成,这种晶面称为惯习面。特征:(1)惯习面上新相和母相的原子排列很相近,能较好地匹配,有助于减少两相间界面能。(2)惯习面往往为新相主平面所平行的母相晶面。位向关系:新相、母相某些低指数晶面和晶向的对应平行关系。,举例:,马氏体总是在奥氏体111 晶面上形成,则111A为惯习面.密排面110 与奥氏体密排面111A相平行密排方向与奥氏体密排方向A相平行则取向关系为:110|111A;|A,取向关系与相界面的关系:,当新相与母相间为共格或半共格界面时,两
10、相间必然存在一定的晶体学取向关系;若两相间无一定取向关系,则其界面必定为非共格界面;但有时两相间虽然存在一定的晶体学取向关系,也未必都具有共格或半共格界面,生长时共格或半共格界面破坏。,三、弹性应变能,1共格应变能:相界面上原子由于强制性的匹配,以形成共格或半共格界面,在界面附近产生弹性应变能。共格界面半共格界面非共格界面(应变能为零)2比容差应变能:由于新相与母相比容不同,新相形成时体积变化受到周围母相约束而产生的弹性应变能。,以上两项为相变阻力,比容差应变能与新相几何形状的关系:,Nabarro通过理论计算,把不同形状新相看作旋转椭球体。ca 圆棒(针状)新相形态和界面取决于:(1)相变驱
11、动力G(T)(2)相变阻力(与液态金属凝固相比,相变阻力增大).,界面能取决于界面匹配程度(球针盘)和共格关系(共格半共格非共格);应变能主要取决于比容差,盘针球。(共格应变能相对比容差应变能很小。)界面能、应变能对新相形态的影响:(界面能和应变能最低)两者兼顾T大,临界晶核小界面能为主共格或半共格盘状(降低应变能)T小,临界晶核大应变能为主非共格比容差小球状(降低界面能)比容差大盘(片)状(降低应变能),举例:钢中马氏体回火,先形成与马氏体基体保持共格碳物,呈片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或回火时间延长,碳化物转变为与基体呈非共格的渗碳体,呈球状。,四、形成过渡相,过渡相:指成分或结构,或二者都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属 固态 相变 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33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