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培训.ppt
《安全评价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评价培训.ppt(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安全评价,2,第一章 概论,1.1 安全评价概述 1.2 安全评价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1.3 安全评价的内容和种类 1.4 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 1.5 安全评价的依据,3,(一)安全评价的定义,安全评价(Safety Assessment)定义 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管理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作出评价结论的活动。安全评价是指运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建设项目或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4,(二)安全评价
2、的目的,安全评价的目的 安全评价的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工程、系统、生产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或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减少损失。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目的:促进实现本质安全化生产;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建立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5,(三)安全评价的意义,安全评价的意义安全评价的意义在于可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害、伤亡。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评价是贯彻“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和指导原则的重要技术保障。(2)安全评
3、价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基本方针的重要技术手段。(3)安全评价是规范企业安全管理,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必要措施。(4)安全评价是安全生产过程控制的前置手段。(5)安全评价结果是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安全评价的分类,根据关于加强安全评价机构管理的意见(安监管技装字200245号),安全评价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一、安全预评价 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设计和安全管理的建议。安全预评价实际上就是在项目建设前应用安全评价的
4、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工程、项目)的危险性、危害性进行预测性评价。,(四)安全评价分类,安全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它是以拟建建设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生产工艺过程、使用和产出的物质、主要设备和操作条件等,研究系统固有的危险及有害因素,应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针对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后果提出消除、预防和降低的对策措施;评价采取措施后的系统是否能满足规定的安全要求,从而得出建设项目应如何设计、管理才能达到安全指标要求的结
5、论。,(四)安全评价分类,二、安全验收评价 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的检测、考察,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调整方案和安全管理对策。,安全评价,安全验收评价是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在项目建成试生产正常运行后,在正式投产前进行的一种检查性安全评价。它通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查,判断系统在安全上的符合性和配套安全设施的有效性,从而作出评价结论并提出补救或补偿措施,以促进项目实现系统安全。,安全评价,安全验收评价是为安全验收进行的技术准备,最终形成的安全验收评价
6、报告将作为建设单位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申请建设项目安全验收审批的依据。另外,通过安全验收还可检查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确认安全生产法的落实。,(四)安全评价分类,三、安全现状评价 安全现状评价是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现状进行的全面评价。,(四)安全评价分类,这种对在用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及安全管理状况进行的全面综合安全评价,是根据政府有关法规的规定或是根据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的管理要求进行的,,(四)安全评价分类,主要内容包括:全面收集评价所需的信息资料,采用合适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危险识别、给出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对于可能造
7、成重大后果的事故隐患,采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事故模拟,预测极端情况下的影响范围,分析事故的最大损失,以及发生事故的概率;对发现的隐患,根据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整改的优先度进行排序;提出整改措施与建议。,(四)安全评价分类,评价形成的现状综合评价报告的内容应纳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隐患整改和安全管理计划,并按计划加以实施和检查。,(四)安全评价分类,四、专项安全评价 专项安全评价是针对某一项活动或场所,以及一个特定的行业、产品、生产方式、生产工艺或生产装置等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的专项安全评价。目的是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如果生产经营单位是生
8、产或储存、销售剧毒化学品的企业,评价所形成的专项安全评价报告则是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其获得或保持生产经营营业执照所要求的文件之一。,(五)安全评价的程序,一、准备阶段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三、定性、定量评价四、安全对策措施五、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六、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安全评价的程序,19,(六)安全评价的原则和内容,明确评价对象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规律。,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及建议。,安全评价的内容,在安全评价工作中必须自始至终遵循科学性、公正性、合法性和针对性原
9、则。,20,(五)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及注意事项,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1)充分性原则(2)适应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针对性原则(5)合理性原则 选择安全评价方法应注意的事项(1)充分考虑被评价系统的特点(2)考虑评价的具体目标和要求的最终结果(3)参考评价资料的占有情况,21,(六)安全评价的依据,法律、法规安全评价目前所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4)关于加强安全评价机构管理的意见标准安全评价依据的标准众多,不同行业会涉及不同的具体标准。但是对各行业进行安全评价都必须依据以下几个标准:安全评价通则(
10、AQ8001-2007)、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安全验收评价导则(AQ8003-2007)。,22,第二章 安全评价理论基础,2.1 安全评价基本原理 2.2 系统论相关原理 2.3 决策论相关原理 2.4 控制论相关原理 2.5 事故致因理论,23,(一)安全评价基本原理,安全评价的基本原理 虽然安全评价的领域、种类、方法、手段种类繁多,而且评价系统的属性、特征及事件的随机性千变万化,各不相同,究其思维方式却是一致的,可归纳为以下四个基本原理,即:,相关性原理,类推原理,惯性原理,量变到质变原理,掌握评价的基本原理可以建立正确的思维程序,对于评价人员开拓思路、合理选择和灵
11、活运用评价方法都是十分必要的。,24,(二)系统论相关原理,一、系统的概念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的、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具有独立功能的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二、系统评价 是对系统开发提供的各种可行方案,从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予以综合评定,全面衡量利弊得失,从而为系统决策选择最优方案提高科学的依据。,25,(三)决策论相关原理,一、决策的含义决策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标,在掌握大量调研预测资料的基础上,用运一定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拟订出各种可行性方案,并从中确定一个最佳组织实施的全部行为过程。二、决策要素:决策单元、决策环境、决策体系、决策规则三、安全决策根据生产经
12、营活动中需要解决的特定的安全问题,遵照安全标准和安全操作要求,对系统过去、现在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运用预测技术手段,对系统未来事故变化规律作出合理判断,并对提出的多种合理的安全措施方案,进行论证、评价、判断,从中选定最优方案予以实施的过程。,26,(四)控制论相关原理,一、控制论定义控制论之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本人对控制论论述或定义:,控制论是关于动物和机器中信息与控制的科学,二、安全控制系统 安全控制系统是由各种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安全因素组成,具有一定安全特征和功能的全体。三、应用控制方法分析安全问题的程序的4个步骤:绘制安全系统框图 建立安全控制系统模型 对模型进行计
13、算或决策 综合分析与验证,27,(五)事故致因理论,一、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海因里希引用多米诺效应的基本含义,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事故因果连锁论的5个要素:(1)遗传及社会环境(M),(2)人的缺点(P),(3)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H),(4)事故(D),(5)伤害(A)该理论的积极意义在于,形象的描述了事故发生发展过程,提出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但是海因李希理论也和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一样,把大多数工业事故的责任都归于人的缺点等,表现出时代的局限性。,28,(五)
14、事故致因理论,目前,我国的安全专家对海因李希的理论进行了如下修正,认为形成伤亡事故的五因素为:,社会环境和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基础因素,由此引发人的过失,形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者综合作用构成意外事故,从而最终导致人员伤亡。,29,(五)事故致因理论,二、管理失误论管理失误论,侧重研究管理上的责任,强调管理失误是构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三、动态变化理论客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任何系统也是如此。外界条件的变化会导致人、机械设备等原有的工作环境发生改变,管理人员和操作员如果不能或没有及时地适应这种变化,可能会产生管理和操作失误,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
15、进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四、能量转移论在正常生产过程中,能量在各种约束和限制下,按照人们的意志流动、转换和做功。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能量失去了控制,发生了异常或意外的释放,则称发生了事故。,30,(五)事故致因理论,1.能量引起的伤害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伤害则是由于转移到人体的能量超过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而产生的。第二类伤害则是由于影响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2.防止能量逆流于人体的措施:(1)限制能量的系统。(2)用较安全的能源代替危险性大的能源。(3)应用防止能量蓄积的系统。(4)控制能量释放。(5)延缓能量释放。(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7)在能源上设置屏障。(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
16、障。(9)在人与物之间设置屏蔽。(10)提高防护标准。(11)改变工艺流程。(12)修复或急救。,31,(五)事故致因理论,五、轨迹交叉论该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来预防事故的发生。同时,该理论对于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也是一种较好的工具。六、人因素的系统理论 人因素的系统理论主要是从人的因素来研究事故致因理论。这类事故理论都有一个基本观点,即人失误会导致事故,而人的失误的发生是由于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此类主要有瑟利模型、安德森的瑟利修正模型等,这些模型均从人的特征与机器性能和环境状态之间是否匹配和协调的观点出
17、发,认为机械和环境的信息不断地通过人的感觉反映到大脑。人若能正确地认识、理解、判断,并作出正确决策和采取合适的行到,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人失误与事故的关系问题。,32,(五)事故致因理论,七、海尔模型1970年海尔(Haier)认为,当人们对事件的真实情况不能做出适当响应时,事故就发生,但并不一定造成伤害后果。海尔的模型集中于操作者与运行系统的相互作用。他的模型是一个闭环反馈系统。八、综合原因论该理论认为,事故是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生产中危险因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结果。,33,第三章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3.1 危险、危害因素根源及其分类 3.2 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
18、34,(一)几个基本概念,(1)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2)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3)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运存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4)评价单元是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系统分成的有限、确定范围进行评价的单元。,35,(二)危险、危害因素产生原因及分类,一、危险、危害因素产生原因 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二、危险、危害因素分类安全评价中常用“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
19、的直接原因”和“参照事故类别”(即参照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将事故分为20类)的方法进行分类。简介如下:,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2)防护缺陷(3)电危害;(4)噪声危害;(5)振动危害;(6)电磁辐射;(7)运动物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11)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37
20、小类。,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危险和有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5)识别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1)指挥错误;(2)操作错误;(3)监护错误;(4)其他错误;(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1)搬举重物;(2)作业空间;(3)工具
21、不合适;(4)标识不清。,(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爆破。(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41,(三)危险、危害因素识别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一、危险、危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1)科学性。
22、(2)系统性。(3)全面性。(4)预测性。二、危险、危害因素识别方法(1)直观经验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系统。a、对照、经验法:b、类比法。(2)系统安全分析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事件树、事故树分析法等。,42,(四)评价单元划分的方法,划分评价单元是为便于评价工作的进行,提高评价工作的准确性,评价单元一般以生产工艺、工艺装置、物料的特点和特征与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分布有机结合进行划分,还可以按评价的需要将一个评价单元再划分为若干子评价单元或更细致的单元。(1)以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为主划分评价单元(2)以装置和物质的特征划分评价单元,43,(
23、五)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尽管现代企业千差万别,但如果能够通过事先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就能够对所存在的危险、危害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修改设计,增加安全设施等),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时,要全面、有序地进行识别,防止出现漏项,宜按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运输、建构筑物、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措施等八方面进行。识别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系统安全分析的过程。,44,(五)工艺过程1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应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分析识别:(1)本质安全(2)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来预防或消除危险、危害(3)减
24、少危险、危害的措施进行考查;(4)隔离;(5)采用联锁装置来终止危险、危害的发生;(6)安全色、安全标志和声、光警示装置等提醒。,45,2对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可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及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3根据典型的单元过程(单元操作)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典型的单元过程是各行业中具有典型特点的基本过程或基本单元。这些单元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已经归纳总结在许多手册、规范、规程和规定中,通过查阅均能得到。这类方法可以使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比较系统,避免遗漏。,46,第四章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4.1 安全检查表法 4.2 危险性预先分析 4.3 事件树分析法 4.4 故障类型
25、和影响分析 4.5 其他定性评价方法,47,(一)安全检查表法,一、定义(Safety Checklist Analysis,SCA)为了查找工程、系统中各种设备设施、物料、工件、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事先把检查对象加以分解,将大系统分割成若干小的子系统,以提问或打分的形式,将检查项目列表逐项检查,避免遗漏,这种表称为安全检查表。二、编制的原则(1)编制工作要具有科学性;(2)简洁明了,便于使用;(3)共同(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工人)编制,不断完善。,48,(一)安全检查表法,三、编制的主要依据有关规程、规范、规定、标准与手册,如检查中涉及控制指标,则应给出安全临界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评价 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31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