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课件总论.ppt
《新教材课件总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课件总论.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方 剂 学,主讲教师,杨力强,2,绪 言,【目的要求】,1.掌握方剂、方剂学的定义。2.明确方剂学研究的内容及学习任务。3.方剂学在祖国医学中的地位。4.学习方剂学的基本要求。,3,1、何谓方剂?,姓名 性别年龄 地址麻黄10g 桂枝10g杏仁10g 炙甘草6g 水煎服 日一付 医生:AAA 年 月 日,药物,用量,用法,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按照组方原则的要求,选择适合的药物,酌定用量,用法,妥善配伍而成的制剂。,4,2、方剂学研究的内容及其定义。(1)方剂学是研究治法、如何运用药物配伍组方、如何运用古今成方。(2)定义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教学
2、内容】,5,方剂学的内涵: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已由以往以文献归纳为主要方法的释理性研究,发展为集药物化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等现代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综合工程。,从前研究:古方进行分类、对组方配伍予以说理、侧重于凭经验指导运用方剂等以文献整理归纳为主要方法的释理性研究模式。现代研究:以中医药学理论为依托,以运用药物化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实验研究为重要研究手段,以揭示方剂的配伍规律、寻找复方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分析研究复方产生疗效的机制及在体内的吸收代谢过程、创制高效新方以及明确方剂运用规范。,6,方剂学
3、的外延 数千年传统中医实践经验的积累,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手段的融入,有学者提出方剂学外延为理论方剂学、实验方剂学、应用方剂学和临床方剂学。,理论方剂学:包括以探讨方剂配伍规律为主要任务的配方学和分析方剂与证候内在联系的方证学。实验方剂学:包括以寻求方剂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为目标的方剂成分化学和深入研究方剂疗效机理及在体内吸收代谢过程的方剂药理学等;应用方剂学:包括专事研制方剂新型工艺的方剂工艺学和以制订方剂质量控制标准为使命的方剂质控学等;临床方剂学:包括评价方剂临床疗效的临床药理学和以监测方剂毒副作用为功能的临床毒理学等。,7,3、方剂学在祖国医学中的地位(1)方剂是治疗疾病的主要工具之一。(2
4、)方剂学是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的重 要组成部分。(3)方剂学是基础理论沟通临床的桥梁学科。,8,4、学习方剂学的主要任务(1)掌握治法、组方的原理和配伍规律。(2)学会分析方剂和运用药物组方的能力。(3)掌握一定数量的代表方,初步学会运用 方剂的能力。,9,5、学习方剂学方法与要求(1)具体方剂学习分三级要求:掌握:要求掌握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以及临床变化运用(98首方);熟悉:要求熟悉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与方解(42首方);了解:要求了解方剂的功用与主治等一般内容(48首方)。,10,(2)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 能动性,了解部分的内容原则上要求自学。(
5、3)学习方剂学一级方、二级方要求背诵方剂歌诀,即汤头。,附:学习参考书 伤寒明理论药方论 金镜内台方义 古今名医方论 删补名医方论 绛雪园古方选注 医方集解 成方切用 医方发挥 汤头歌诀 中医方剂大辞典 医方考,11,6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紧密联系已学各科知识 正确处理理解与记忆的关系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背诵一定数量的方歌 加强预习与及时复习,12,上 篇 总 论第一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目的要求 了解方剂学的发展概况,熟悉各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重要医籍和方书的时代、作者及主要价值。教学内容先秦时期:复方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五十二病方-载方283首,用药242种,剂 型有丸、汤、饮、散等,是现存
6、最古老的方书。,13,两汉时期 方剂学形成、方剂理论奠基黄帝内经-全面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因、病 理、病证、诊法、针刺及治则、治法、组方的基本结 构,并载方13首。是最早记载方剂学基本理论的著作,为方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伤寒杂病论-汉代张仲景。融理、法、方、药 于一体。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 载方245首,除重复外共323首。后世称之为“方书之 祖”,称其方为“经方”。,14,魏晋南北朝时期:注意实用,略于理论肘后备急方-东晋葛洪。所载方剂简、便、廉、效。梁代陶弘景增补至101首方,更名为肘后 百一方;金人杨用道又选择了证类本草的附 方增入,又更名为广肘后为急方。,刘涓子鬼遗方主
7、要内容有外伤、痈疽、疥癣、疮疖及其它皮肤病的论述与治疗,有论有方。是现存最早的外科方书。,15,隋唐时期:大部头方书出现备急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列有诸病、脉 法、针灸等,分132门,载方 5300余首。其后又撰 千金翼方,共30卷,载方 2200 余首。对唐代 以前的医学成就作了一次总结,许多医学资料赖以 传世。外台秘要-唐代王涛。全书计40卷,分1104 门,载方6800余首。整理、保存了一大批唐代及唐 以前的医书,很多方书皆赖以传世,为后世研究唐 以前方书提供了保贵资料。,16,宋金元时期:方剂学全面发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代和剂局制售成药的处 方制剂的规范。最初载方297首,后经修订、
8、增补 至788首。是我国历史上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小儿药证直诀-宋代钱乙。是现存最早的儿科 专著。伤寒明理论-金人成无己。其中的伤寒药方 论深入详细地论述了伤寒论20首常用方的组 方原理,方、药间的配伍关系,开方论之先河,是 方论的首创者。,17,明清时期:方药共融普济方-明代朱橚(朱元璋第五子)。共426 卷,1960论,2175类,778法,61700余方。是我 国 古代规模最大,载方最多的方书。医方考-明代吴昆。是我国第一部方论专著,为后世方剂理论专著开其首端。医方集解-清代汪昂。选择临床常用方300余 首(附方不计),按治法、病因,及妇、儿、外 科,分补养、发表、涌吐、攻里、祛寒、
9、清暑 共21门,既是方论的专著,又首开方剂综合分类 之先河。,18,近现代时期:中医方剂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主 编。载方96592首,分11个分册,1800多万 字。汇集了古今方剂研究成果,是学习、研 究方剂学的重要参考书。,19,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目的要求】1.掌握方剂与治法的关系。2.熟悉八法的含义及其适应证。,20,第一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的涵义“方者,法也;剂者,调也。”在证辨 审因,确定治法之后,在法的指导下,选择适合的 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结构的要求,并妥善配 伍而成的。治法的涵义治疗疾病的方法。是在辨清证候,审 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21,方
10、剂与治法的关系: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依据 不能有方无法 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 不能有法无方,方从法立,以法统方治法与辨证统一用方与治法不悖,学习方剂与治法关系的宗旨在临证施治时,必须 遵照先辨证立法,在法的指导下选药组方或运用 成方。,22,第二节 常用治法(八法)1汗法 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 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解的一类 治法,亦称解表法。作用:通过宣发肺气,开泄腠理毫毛,调畅营卫,并引动人体正气向上向外驱邪,使人体微微汗 出,肌表之邪随汗而解。,23,适应证:外感六淫表证、疹出不透、疮疡初起以及水 肿初起等见恶寒发热等表证者。总之,凡是邪在 肌表或病邪由里达表,需
11、要透邪外出的病证均可 用汗法,以达到解表透疹消肿止痛止痢 之功。分类:主要分辛温法辛凉法。但根据病邪兼夹的不 同以及体质之异,汗法常配合其它治法运用,故 又有扶正解表化饮解表理气解表以及透疹解 表等治法。,24,2吐法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 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 治法。作用:引邪上越,促使呕吐,使停留于咽喉胸膈 胃 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有毒物质从口中吐出,以 宣通壅塞,通畅气机。适应证:有形之实邪以及毒物停阻于上焦或胃脘,而 病情急迫,急需吐出之证。如痰涎阻于咽喉胸 膈证,宿食壅阻胃脘证,毒物尚留胃中等。,25,3.下法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在 肠胃的宿食
12、、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 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作用:荡涤肠胃,泻下积滞,逐瘀泻水,使停滞于胃 肠的宿食燥屎冷积以及瘀血痰饮等有形之 邪从大便而出。适应证:里实证有形之邪结实于里之证,如宿食 停滞肠胃,燥屎内结,实热内结,冷积内停,水 饮结实,瘀血留蓄等。分类:主要分寒下温下润下逐水以及攻补兼施 等法。根据兼夹证的不同,配合其它治法运用。,26,4.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作用: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调和阴阳寒热,调和 脏腑,以及调和营卫等。适应证:邪在少阳半表半里,脏腑不和(肝脾不和 肝胃不不和),寒热错杂,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课件 总论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30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