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与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培养与管理.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研究生培养与管理,1、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形势2、研究生的培养要求3、培养过程的管理4、我校研究生培养流程5、导师与指导6、学位论文的评估与抽查7、其他问题的探讨,内容简介,一、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形势,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形势,1、规模持续增加2、培养单位不断增多3、学位点数及范围不断扩大4、重视程度极大提高5、社会广泛关注,(一)研究生教育面临机遇跨越式发展,(二)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历史使命建设创新型国家,1、研究生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2、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是探索建设创新型教育体系的先驱。3、研究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力量。4、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单位进入国家创新体系的资本之一。,
2、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形势,(三)2006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工作重点,解决一个问题:构建与创新型国家相适应的研究生教育。转变两个观念:研究生教育的和谐发展观和学位管理的 渐进自主观。改革三项机制: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资助机制 改革,研究生院遴选机制改革。建立四个体系:新的学科目录体系,多层次的重点学科 体系,分学科的学位标准体系,和谐的 医学学位体系。开展好五项工作:重点学科评审,研究生评估与评选,“十一五”211工程启动,学位审核改 革,研究生创新计划。,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形势,六方面的和谐发展:不同教育体系的和谐发展(国民、国防、党)不同管理体系的和谐发展(研究生院式、地方学位委员会)不同
3、地域的和谐发展(东部、中部、西部)不同培养层次的和谐发展(博士、硕士)不同学位类型的和谐发展(学术型、专业型)不同学科领域的和谐发展,(三)2006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工作重点,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形势,(四)研究生教育需解决的主要问题,1、管理体系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问题2、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立问题3、研究生招生办法改革问题4、学位水平评定标准问题5、培养队伍建设问题6、收费制度改革问题7、培养质量监督与反馈问题,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形势,二、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五条规定: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一)培养总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
4、施办法规定的课程: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一般3-4门)3、一门外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4、考试要求:成绩合格,一门不及格可在半年内补考一次。,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二)课程学习要求,(三)学术要求,1、在本门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主要在学位论文上体现,更直接的是在其取得的科研成果上体现。,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四)学术要求的体现,(五)学位论文的要求,主要要求:创新性与新意理论水平(基本理论的运用)工作量科技文章的写作水平规范性,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三、培养过程的管理,培养
5、过程的管理,各培养单位的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一)培养过程管理的主要依据,(二)管理机构的组成,培养过程的管理,(三)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分工与职责,1、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做出授位决定,审批培养方案,审批免除课程考试申请,审批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组成,导师资格审查,审查分委员会组成,处理争议事宜。2、研究生院、处、部: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日常管理,学位评定委员会授权的其他工作。3、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培养方案,审查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学位论文预审,提出学位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组成建议,提出授予学位建议。4、二级学院培养办公室:组织教学,组织答辩工作。5、学科点:推荐导师,拟定培养方案,学位论文学术把
6、关,组织予答辩。,培养过程的管理,(四)培养方案的制定,1、制定原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 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培养 单位的学位授予细则。2、主要内容:培养环节和各环节具体要求。包括:课程要求,特别是学位课 学位论文各阶段的具体要求 学位论文水平的要求 答辩阶段的组织要求3、注意的问题:学位课宽泛性的要求一级学科平台 研究方向与课程设置不能完全一致的问题(方向课)选修课与研究方向的关系 课时的适量问题,培养过程的管理,(五)学位论文监管程序,1、选题检查(通过开题报告检查)2、中期检查(自查与专家组抽查)3、评阅(对学位论文的总体评价)4、分学位委员会审查(提出是否建议
7、授位的决定)5、学位委员会审查(做出授位的决定),培养过程的管理,(六)学位论文审查流程,培养过程的管理,(七)学位论文审查的分工,1、学科内涵问题(学科点把关)2、创新性、工作量(学科点把关)3、规范性(二级学院培养办公室把关)4、评阅人、答辩委员会组成(校学位委员会授权学位办公室把关)5、课程、科研成果(学位办公室把关)6、学位论文总体是否达到培养要求(分学位委员会把关)7、是否授位(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把关),培养过程的管理,(八)学位论文审查注意的问题,1、注意论文的门槛2、注意评阅人的责任心、学术水平,以及从事的研究方向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的相近性。3、注意评阅人身份的保密,最好背靠背。4
8、、注意评阅中出现争议的处理。,培养过程的管理,四、我校研究生培养流程,(一)学历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流程,我校研究生培养流程,我校研究生培养流程,接上表,(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流程,我校研究生培养流程,我校研究生培养流程,接上表,五、导师与指导,(一)导师应具备的条件,1、学术水平(发表的文章、科研成果)2、科研能力(科研经历、把握学科前沿的能力、组织课题的能力等)3、个人经历(有无受过研究生教育、有无协助指导研究生的经历)4、责任心、事业心和组织与管理能力5、开课能力6、拥有的科研经费7、实验条件8、指导团队,导师与指导,(二)导师遴选的发展趋势,1、淡化身份强调能力(博士+项目,讲师+
9、纵向课题)2、德、能、绩并重3、淡化单位界限4、突出研究方向的先进性5、与学科建设需要的一致性6、提倡团队指导,导师与指导,(三)导师的职责,1、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选课、学位论文工作计划等)2、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学习、品行等)。3、指导学生选题和开展科研工作。4、指导和督促学生培养资料查询和综合分析与概括能力。5、督促学生参加学术活动并提供条件。6、培养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指导学生撰写学位论文,对学位论文水平、工作量、写作、规范性等把关。,导师与指导,(四)选题注意的问题,1、注意课题的创新性。2、对工作量要有一个较准确的预测。3、注意课题相关的理论研究。4、适度把握难度。5、注意课
10、题研究应具备的工作条件。6、尽可能是实际课题,预言性课题要有明确的背景。7、对可能取得的成果要有预测。,导师与指导,(五)培养过程注意的问题,1、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应保证必要的当面指导时间。2、要对学生的课程进行关注,特别是选课与成绩,其中学位课是关注重点。3、要注意学生实践和理论能力的双重培养。4、要注意把握创新点。5、要注意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外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和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6、要把握好学生的主要任务与参加学位论文之外的导师科研工作的关系。7、要注意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8、要充分发挥团队指导的作用。,导师与指导,(六)导师的义务,1、有义务参加其他学生的开题、预审、评阅、答
11、辩等工作。2、有义务为学生开展科研工作创造条件。3、有义务吸纳学生进行“助研”和“助教”工作,并提供必要的补助。4、有义务为从事预言性课题的学生提供科研经费。5、有义务为学生开科技讲座或报告以及定期举办课题组内学生的学术报告活动。6、有义务为学生开设非培养计划内且又是学生课题需要的课程。,导师与指导,六、学位论文的评估与抽查,(一)学位论文评估(抽查)的意义,1、完善自主培养和社会监督体系的需要。2、教育管理部门对培养质量进行监控的手段。3、促进培养单位培养工作规范性的需要。4、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的信息准备需要。5、提高我国研究生总体培养水平的需要。6、优胜劣汰的需要。7、对社会负责的需要。,
12、学位论文的评估与抽查,(二)评估的主要内容,1、学科内涵(包括特色)。2、学术水平,重点是创新性。3、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4、工作量。5、科技文献引用量(确认对本研究方向发展状况的了解程度)。6、研究方法的先进性。7、社会公认的科研成果。8、写作的规范性。,学位论文的评估与抽查,(三)如何面对评估(抽查),1、选题和开题要重点把握学科内涵的相符性与创新性。2、制定本单位的质量评估体系,组成相应的执行机构,并贯彻在整个培养过程中。3、在导师中贯彻评估(抽查)思想。4、加强学位论文中期工作的检查。5、多方鼓励学生出成果。6、加强予答辩、评阅和答辩环节的管理,学位论文的评估与抽查,七、其他问题的探讨
13、,(一)关于研究生学制问题的探讨,1、缩短学制的优点:缩短培养周期,培养重点向博士生转移。2、缩短学制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对扎实的理论基础要求的问题;如何保证科研能力培养的时间性问题。3、各培养单位的具体情况:各培养单位对研究生科研工作的需要程度问题。,其他问题的探讨,(二)关于要求学生发表论文要求的探讨,1、益处:锻炼学生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和分析、总结、概括能力;促进科研成果的涌现。2、缺点:可能会导致低水平论文的泛滥;可能会导致系统的高水平科研成果被支离破碎;个别学科会导致培养费用支出过大。3、取消此规定的对应策略:为培养学生科技论文写作提出新的可行要求,为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锻炼提供必要的条件。,其他问题的探讨,(三)关于收费问题,1、收费制度改革提出的背景:教育事业费不足,助学机制不健全,现行计划外收费存在弊端。2、改革的基本思路:分摊制3、改革进程:先行试点,试点单位健全收费、奖励与资助制度,然后全面铺开。,其他问题的探讨,(四)关于招生考试改革问题,1、改革的必要性:报考人数剧增,考务工作 量过大,招生单位自主权体现不充分。2、改革思路:减少初试门数,强化复试环节,增大招生单位自主权。3、改革需要解决的配套问题:建全招生单位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其他问题的探讨,结束谢谢,请指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29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