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数学教材分析.ppt
《新编数学教材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数学教材分析.ppt(1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编数学教材分析,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葛 军,第一章 集合,集合是语言,简洁、准确集合,整体看有表示构成看有元素,或多或少,集合之间,可用“大小”看“包含”与其他 可用运算看“加、减、乘、除”可用对应看映射及函数,学习集合熟记法了解关系用Venn图理解掌握通三种 自然语言、图形语言和集合语言 初步认识与书写不断熟练与深化,P8“思考”中A B与B A可以同时成立,成立的条件是A=B。这两者同时成立是证明集合相等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Venn图加以分析,使学生感受到这两者同时成立和集合相等的等价性。,P8-9教材通过“思考”例2中每一组的三个集合中,A、B两个集合中没有
2、公共元素,且它们的元素合在一起,恰是集合S中的元素。这个思考为学生感受和理解补集、全集的概念奠定基础,也为从集合运算的角度理解补集埋下伏笔。,交集和并集的概念也可以同时给出,通过对照比较,便于学习;对交集和并集的运算,可借助Venn图和数轴来理解。,本章回顾C:Documents and Settings天才桌面高中培训7。23定稿集合回顾.doc,第2章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天地间万物共生长。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基本概念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函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始终,本章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又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一般科学方法
3、,如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类比、抽象等;二是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符号化与形式化、分类讨论、化归等思想方法。,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函数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学生学习函数的知识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初中,学生已经接受了初步的函数知识,掌握了一些简单函数的表示法、性质、图象;本章是第二个阶段(数学1);第三个阶段将学习三角函数(数学4)、数列(数学5);第四个阶段在选修课程中,如导数及其应用、概率(选修系列2)、参数方程(选修系列4)等都仍然要涉及函数知识的再认识,是对函数及其应用研究的深化和提高,2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21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
4、与人教版不同的是(1)图象在函数的概念中就出现。其理由有二:利于整体上、本质上表现函数概念;为函数表示法的展开而“水到渠成”,数形的统一.(2)先对应、函数而映射,函数一般化的表现或数、或形在构建函数的概念时,要重点突出一个对象对另一个对象的依赖关系在函数的定义教学时,需突出以下几点:(a)集合A与集合B都是非空数集;(b)对应法则的方向是从A到B;(c)强调“非空”、“每一个”、“惟一”这三个关键词,PP21 这三个例子:函数引入中的三个问题:我国从1949年到1999年的人口数据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下落的距离与时间关系式、某城市一天24小时内的气温变化图,既与初中时学习的函数内容相联系,
5、又蕴含了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三个实际问题背景,既是函数知识的生长点,又突出了函数的本质,为从数学内部研究函数打下了基础而某城市一天24小时内的气温变化将函数概念、函数的图象、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零点有机地贯通。用输入与输出来揭示函数概念。,在实际情境中了解图象法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作函数y=f(x)(xA)的图象,就是在直角坐标系内作出点集(x,f(x)|xA或(x,y)|y=f(x),xA。函数y=f(x)(xA)的图象在x轴上的射影构成的集合对应着函数的值域。从“形”的角度,进一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教材“阅读”中,力求通
6、过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应鼓励学生,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习研究和探索解决问题的工具。例如,利用计算器、计算机画出函数的图象,探索、比较函数的变化规律,为研究函数的性质,以及以后学习求方程的近似解、数据拟合等打下基础。在本节的习题中,注意了复合函数概念的渗透。,P2526例4 连续的、离散的(点)、或一段P26例6为学习函数的单调性做准备;P27“思考”学会一般化,形成良好地学习习惯;“阅读”,有条件的学校,建议学生会操作,习题的处理建议分三个阶段来处理先学再识后括新探。,212 函数的表示法,P31例3突破函数“一式”或可分段倒数第2行“不同部分上”,“不同部分”指区
7、间或点,213 函数的简单性质,会看图识单调,并由图写出单调区间能证明简单函数的单调性会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来认识函数的最值,为了说明函数f(x)在某个区间上不是单调增(减)函数,只需在该区间上,找到两个值x1、x2,当x1x2时,有f(x1)f(x2)(或f(x1)f(x2)成立,函数的单调性是对定义域内某个区间而言的,它反映的是函数的局部性质,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单调,并不能说明函数在定义域上也单调。P3738 从形、数两个角度探索,理解函数图象的对称性与函数奇偶性的关系。,P39例7只要函数的定义域内有一个x值不满足f(-x)=-f(x)(或f(-x)=f(x)),这个函数就不是奇(偶)函数;或
8、只要函数图象上有一个点不满足“关于原点(或y轴)的对称点都在函数的图象上,”这个函数就不是奇(偶)函数。,214 映射概念,了解映射的概念。在讲解映射的概念时应指出,映射是函数概念的推广,函数是一类特殊的映射函数是两个非空数集之间的映射。,对于映射f:AB而言,集合A、B可以是数集,也可以是点集或其他集合。关于映射中象与原象的概念,以及映射的分类,一般不要涉及。P42 第11题是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这样思考。,22指数函数221分数指数幂,类比推广。使学生感受到“n(nN,n2)次方根”实际上就是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推广。教学时可由平方根与立方根的运算性质类比得到n次方根的性质。,在进行根式运算时,应
9、先将根式化成有理数幂,再进行运算。P46 推广到实数,仅说明其存在和运算性质成立。,222 指数函数,教材通过考古中利用C14的衰减来测定古物的年代这个例子,激发学生学习指数函数的欲望,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并且有广泛的用途,利用计算机(器)作不同的指数函数的图象,通过观察,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并关注指数增长趋势与底数的关系。知道比较两个同底数幂大小,可以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来解决。,PP5051对一般的函数图象平移变换来说,h0时,将y=f(x)的图象向右平移h个单位以后,得到y=f(x-h)的图象;向左平移h个单位以后,得到y=f(x+h)的图象。类似地,还考虑
10、函数y=f(x)h与y=f(x)的图象之间的关系。,P51例4利用某种放射性物质变化的函数图象,求出它的半衰期,为后面学习利用函数的图象解方程做铺垫。,教材给出三个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指数函数的重要性,感受到指数函数是现代科技、生活中具有广泛用途的重要数学模型在这几个例题的讲解过程中,应体现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体会归纳、总结的一般方式、方法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一些体现指数函数模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例子,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指数函数的重要性,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作用,23对数函数,类比指数函数内容展开,231 对数,教材通过具体实例说
11、明研究对数的必要性。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理解指数式与对数式的相互关系通过具体实例,借助计算机或计算器,探索对数的两个运算性质。要注意对数的运算性质成立的条件,并能灵活地用来简化对数的运算。,教学中要注意展现类比联想、观察验证、推理证明的过程。通过换底公式的应用,体现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时要让学生掌握对数换底公式,会用换底公式将一般的对数化为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化简与证明。,P60 例9 贯通前后的联系。“阅读”让学生了解对数的发明过程及其对简化运算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提供资料或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查找相关网页,使学生了解对数的发展历史以及在现代生产
12、、科技上的作用。,2.3.1 对数函数,教材再次以细胞分裂实验为背景,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并感受研究对数函数的意义。对照指数函数图象,画出对数函数的图象根据函数ylogax图象的特征,说明其性质,指出y轴是函数ylogax图象的“渐近线”,通过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相互关系的研究,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通过对数函数的图象,观察发现对数函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并通过对数函数性质的应用,加深对对数函数性质的理解。,关于求函数的反函数知识,只要求以具体函数为例进行解释和直观理解,不要求一般地讨论形式化的反函数定义,对求已知函数的反函数也不作要求,通过阅
13、读链接材料,知道反函数的含义,了解一个函数的反函数的求法以及记法,了解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之间的关系。,2.4 幂函数,了解幂函数的概念,会画幂函数yx,yx2,yx3,y,y的图象,结合这几个幂函数的图象,了解幂函数的变化情况和性质了解几个常见的幂函数的性质,会用它们的单调性比较两个底数不同而指数相同的指数式值的大小,教材通过几个常见的幂函数yx,yx2,yx3,y,yx的图象,观察、总结出幂函数的变化情况和性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对幂函数的研究,结合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具体函数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函数的理解,从而达到掌握和应用函数解决问题的目的利用计算
14、机等工具,进一步感受幂函数与指数函数的本质差异,25函数与方程,能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理解这种方法的实质体验并理解函数与方程的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25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材通过观察函数图象,给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掌握P72表在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个数时,应结合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位置以及开口方向,说明判别式的符号与方程根的个数的关系,25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主要是找一个区间(m,n),使f(m)0,f(n)0,然后通过取区间的中点p,
15、判断f(p)的符号,以决定取区间(m,p)还是区间(p,n)(如果f(p)0,则p就是方程的根),逐步缩小区间的“长度”,直到区间的两个端点的近似值相同(符合精确度要求),26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1)能根据实际问题的情境建立函数模型,利用计算工具,结合对函数性质的研究,给出问题的解答(2)理解数据拟合是用来对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行估计的一种方法,会根据条件借助现代计算工具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从实例出发,让学生体验用函数描述实际问题的价值,感受到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体验一次函数、正(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函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及其在刻画现实问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编 数学 教材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27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