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文化的萌芽.ppt
《思想文化的萌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文化的萌芽.ppt(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从英雄神话传说到阴阳易变说的观念梳理,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自己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模式与社会结构中诞生,因此而带有明显的特征、特质。即使有相同或相近的自然环境、经济模式与社会结构,但由于历史演变的差异与历史传统的不同,也会在文化方面留下各自明显的特色。然而所有文化的特色、特征与特质,都可以在他们的萌芽状态与早期成长中找到基因解码。,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所以当我们从客观方面对形成文化的环境条件有了一些探讨之后,有必要进入文化之中,从它的萌发状态、成长过程作进一步的摸索。一:从灵魂观念产生到英雄神话传说看先民早期的价值取向,第三讲:思想文化的
2、萌芽,如果从时间的一维性看,我国境内人类历史有如下几个数字需要我们了解:约250万年前安徽繁昌孙村猿人就生存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大地上,历史经过了220万年进化,马坝人、丁村人时期标志着我们的祖先由猿人进入到了古人时代,历史又跨过了至少26万多年的进化到了山顶洞人、柳江人时期,我们的祖先进化到了新人时代。,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而距今1万年时他们大都会使用新的更为复杂的打砸石器,祖先们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开始了氏族社会生活。我们民族真正有文字以来的历史不过5千年,那已经是华夏的文明时代了。,话说到此,有几个标志性的数字:250万年前、30万年前、3万年前、1万年前和5000年前(另一种说法:直立
3、人即猿人自25010万年前孙村、元谋、蓝田、北京人,早期智人即古人104万年前丁村与马坝人,晚期智人即新人41万年前山顶洞、柳江人),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我们祖先在进化过程中时间的阶段性跨度越来越小,但所跨越的台阶高度却越来越大:智慧推进文明,文明加速跨越。人类凭着智慧把自己的文明进化速度提得越来越快。这种提速不是成倍,而是成几十倍或几百倍。,这样的发展速度,很容易让人类自己丢失自己,而传统是使人类不会丢失根的重要纽带。我们要想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与文化,只有两条途径:一是凭借被确证了的考古发掘,二是梳理真假难辨、假中有真的远古传说。,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我们从山顶洞人的遗址发现,人
4、死后要被掩埋,葬墓里还有陪葬的生活用品、装饰品,以及生产工具。而且在尸体的四周撒有红色的“赤铁粉”。这已经是一套完整的埋葬习俗,或者是埋葬仪式。,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那就是说,至少在新石器中期,我们的祖先已经意识到,人死了并不是一切的结束,只是当时活着的人看不到了,但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还需要生活用品,还需要生产工具,还需要被保护、防止被意外袭击。这就是最早的活人表达的对生死两个世界的理解,这里的核心观念已经蕴含着对生命有身体与灵魂两部分内容的理解。,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而反映母系氏族社会的半坡遗址呈献给我们的就更为具体生动了:活人有自己的生活社区,死去的人也有固定而集中的墓地、墓群,也就
5、是死人自己的社区。入葬的人在墓穴中姿势相同,头脚的方向与面部的朝向都一致。,这暗示着一种组织观念与向往意愿。而且夭折了的孩子,则是埋在活人生活的社区内,并且用来敛尸的陶棺还留有一个小孔,以便幼小灵魂的出入和得到活着的大人们的庇护。认真的对待死去的人,这就是我们民族“慎终孝思”、“老老,幼幼”的根。,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灵魂观念是个体面对死亡,在思索生命的走向与归宿时所产生的想象,它是随着人类的进化而必然要产生的一个观念现象,是人类精神的需要,也是人类情感的释放。这与万物有灵的观念几乎是同时出现的。但随着氏族社会的发展,家庭与婚姻关系的相对稳定,血缘脉络衍生的清晰,便出现了个体对生命来源的探
6、讨,这样就有了认祖归宗的意识,形成了祖先崇拜观念。,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每一个氏族、每一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祖先,他不仅是本氏族或本部落的生命之源,而且还是永久的保护神。所以他的后代对他充满了感激、敬畏和崇拜之情,于是族人们便经常的聚集在一个地方,怀着肃穆的心情举行活动,这里有怀念、有感恩、有敬畏、有崇拜(人类学称之为“图腾”TOTEM现象)。这个地方就是中国早期社会人类活动的神圣净土“社”。,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人们在这里赞颂祖先,抒发情感,吐露心愿,表达理想,于是留下了大量的英雄神话传说。通过这些传说,我们可以感受到民族文化在它的萌芽状态的观念特点与价值取向。“神话”是近代引入的概念,
7、源于希腊文“MYTHOS”,也就是我们传统的“传说”、“传奇”和“志怪”等。,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但一经引进便被学界广泛接受和运用,尤其在文化、文学、历史、哲学、民俗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领域很受欢迎。神话在人类处于蒙昧的后期与文明的早期为展示人类的理想与愿望、观念与信仰、精神与思想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神话是诗,有激情、有感慨、有神韵、有形象;神话是梦,有想象、有幻想、有理想、有超越。神话是民族之魂,神话是文化之本。神话是民族童年的纯朴,神话是童心无猜的浪漫。这里充满了率真的魅力,这里洋溢着青春的旋律,这里闪烁着生命的活力。,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成书于战国末期
8、的山海经(18篇:山经5篇,海经13篇)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以山海为依托的系统介绍远古神话的书,所以有中华“神怪之渊薮”的美称。关于本书作者,有的说是大禹与伯益合作,实际不可信,因为此二人在书中也是神。简言之,它类似诗经非一人一时之作,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女娲其实是中国开天辟地、化生万物的“古神女而帝者”山海经大荒西经。但我们常说“女娲抟黄土作人”风俗通义,“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淮南子览冥篇。在战国与秦汉时期女娲的形象仍然是“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那是众神之神。,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但到三国时徐整在三五历纪中提出盘古开天辟地、化生万物的说法。从
9、此女娲就只有“造人”、“补天”的神功了。而以父系血缘家长制为宗法的社会当然要把这种开天辟地、化生万物的贪天之功归于盘古这样的大男人身上。这就像农业耕作本来是妇女们开发的,但一定要归功于黄帝或后稷这样的男性神一样。强权篡改历史。,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山海经中还有: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鲧禹治水、嫦娥奔月、共工触山、番禹作舟、仓颉造字、吉光为车等等。从这些神话里面我们感受到的是,这些英雄们之所以被敬仰、被称颂、被崇拜,不是因为他们力大无比、威猛超凡,而是因为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一心造福大众,惠泽世众。,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他们没有希腊神话里那些神的浪漫情爱、力量拼夺,但却充满了为社会大众美好生
10、活的奉献精神与高尚情操。比如说鲧禹治水这个故事。人类在早期都有与洪水斗争的经历,如圣经中诺亚方舟的故事。鲧在与洪水的斗争中献出了生命,但没能制服了洪水,儿子大禹承父志,十几年如一日,三经家门而不入,忙得“股无胈,胫无毛”。,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他吸取父亲的教训,改堵为疏,最终制服了洪水。他们成为民族的英雄、历史的神圣,是因为他们为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作出了贡献。而这个故事同时透出了另一个信息:那就是在很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有安土重迁、情衷故乡、爱恋家园的情结。当亚当与夏娃的后代面对洪水时,他们的选择是赶快乘船离开,找一个更好的地方居住。而他们所面对的洪水期总共不够一年。,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
11、,可我们的祖先,是两代人几十年面对洪水,选择的做法是坚持到底,绝不迁徙。其实后来的寓言愚公移山也是反映了这样一种劲头:故乡是根的乡土观念。不仅山海经如此,在其他书籍的记载里,绝大部分的神话英雄都是因为他们奉献“惠民”、功著于世而名垂千古。如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燧人氏“钻木取火,以化腥臊”。,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伏羲氏“田渔取牲,以充庖厨”。神农氏“农作纺织。各得其行”。还有嫘祖养蚕、发明纺织等等。从这些关于神话英雄的传说中,我们感觉到他们虽然各式各样,男女不同、老少有别,但他们共同具有高尚的品德、过人的本事与坚强的意志。这些为后来我们民族的人伦价值观奠定了基础。,第三讲:思想文化
12、的萌芽,二:汉字里程碑与商周价值观 从现在的考古发现讲,我国最早的文字是出现在商朝,甲骨文与金文是标志。当然文字学专家肯定,从甲骨文与金文的成熟程度看,此前一定已有文字存在,只是到目前找不到证据。,据说主要是此前的书写工具是植物皮或树叶等容易腐朽而无法保留下来(如果象楔形字、圣书字那样写在石料上,那绝不会比别的民族晚壹两千年)。,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从人类演变发展的历史看,语言的产生是决定性的里程碑。语言使人们之间可以交流思想、激发智慧、沟通感情、促进思维的活动更方便,更深入,更广阔,更有效,使人类单个个体的大脑活动变成人类群体的智慧。我们从圣经“巴比塔”的故事里可以感觉到,人类有了语言,
13、而且是大家共说一种语言时,方便有效的交流所产生的类群智慧让耶和华上帝都害怕。,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同样,从人类文化的演变发展看,文字的出现也是决定性的里程碑。文字的出现使语言突破了只能在相对的空间或一定的时间内进行交流的局限,从而把由于个体生命的生死与具体事件的始终而被零碎分割了的时间与空间联系起来并超越过去。而汉字作为人类文字领域具有独特体系的存在,它不仅产生时间最早,生存时间最长,而且生命力最强。,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所以有的汉字学专家讲,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与标志,独立创造、独立发展、自成音形意结合的符号体系的汉字才是中国文化绵延不断的真正原因。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到籀文、篆书、隶书
14、再到草书(起于西汉末、源于隶书)、行书(起于东汉末),乃至楷书(萌芽于魏晋、,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流行于南北朝、成熟于唐),一脉相承,生生不息。我们知道,与汉字同时,或许甚至稍早一点的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的圣书字早已销声匿迹,而汉字却是例外。汉字出现之后结束了口耳相传的传说时代的零散无序,从此中国历史与文化就进入了一个时间相对连续、空间相对完整的时代(历史学诞生:文字与历法纪年)。,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汉字起源是个说不清的问题。有“结绳”说,周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另有“八卦”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
15、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同上)“古王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尚书伪孔传)还有一种“仓颉造字”说,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吕氏春秋君守“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其实像汉字这种音意结合、形声兼顾的复杂而独特的文字体系,绝不可能是一两人甚至是几个人十几个人在几年、十几年或几十年里能完成的事业。,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包牺氏也好、伏牺氏也好、仓颉(谐声“创契”,契即契刻,甲骨文是也)也好,本质上讲,只是一个符号,它释放给我们的信息是,汉字在商朝以前是存在的(因为这些造字的
16、人物都是传说中的英雄)。,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据说世界文字大致可分为两类,绝大部分都是表音文字,也有一部分是表意文字,但汉字则是以表意符号为主兼表音符号的意音字(如“婚姻”,右边表音,左边表意)。正因为如此,汉字这棵常青树它不仅承载着语言,他还蕴含了语言之外的大量信息。汉字学本身就是一门大学问。,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汉字“六书”。我们既然谈汉字的文化意义,就有必要介绍“六书”。“六书”说最早见于周礼保氏,到东汉郑众注周礼解“六书”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汉书艺文志以“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解“六书”。,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唯许慎说文解字叙详解“六书
17、”而成定论:“指事”“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詘,日月是也”,“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会意”“比类相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古人“六书”理论是对汉字结构的分析研究,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我们看到,每一个汉字的结构都可以用前四书的任何一书加以分析。而后两书“转注”与“假借”则与单个汉字的形体无关,重点涉及的是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所以后人依据古人的“六书”理论作进一步的分析,提出“四体二用”说,即把前四书视为造字法,而以后二书为用字法。当
18、然后人的研究还在继续,但古人的启迪是重要基础。,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到目前为止,我们谈汉字就只能从甲骨文与金文(铭文、钟鼎文、彝文、吉金文、钟鼎款识)说起,所以我们对商周的价值观也就从这里进行梳理。商朝人的神权观禹之前“天下为公,选贤举能,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不闭户。是谓大同”(礼记礼运篇)。禹之后“天下为家”,“人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世袭制),城郭沟池以为固(分封制),是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是谓小康”(同上)。大禹以勇敢无畏的精神、无私奉献的品德和超越前辈的能力感
19、动了大家,因此能联合不同的氏族、部落共同面对洪水。,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在治水过程中,他不仅建立了自己的威信,同时构建起了公共权力的组织,展示了公共权力的威力。所以当大禹率领先民治服洪水的时候,也就是中华民族关闭蒙昧的大门向文明社会迈进的时代。当夏启杀死伯益凭武力续接了他父亲的权威时,不知持续了多少代的“禅让”制度宣告退出历史舞台,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谁拥有了权力,,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谁就是统治阶级;谁是统治阶级,谁就是社会的主人、家长;谁想成为这个社会的主人、家长,那就需要付出血的代价的时代。可惜关于夏启以来直至夏桀亡国由于缺乏资料,我们对这个历时几百年的夏后王朝没有多少可讲。关于商
20、朝的情况:商汤虽然有“焚身桑林”祈雨抗旱的壮举,但昏庸的夏桀绝不会因为汤为百姓无私无畏的奉献而让出王位。,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仁慈”的汤圣只能联合东夷等部落通过“鸣条血战”拿到政权。当然上帝派火神祝融的帮忙,那是商代夏以行天命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商王一方面痛改夏桀弊政,另一方面高唱“帝立子生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商颂),说明自己是上帝的儿子,是上帝的血脉在人间的延续,传递出了一个不容置疑的信念:君权神授,天命永恒。,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所以整个商朝,从现已发现的甲骨文的记载看,充满了神鬼帝命的气息。“帝其令风”,“帝其令雨”,“帝其降堇”,“王封邑,帝若”等等。自然现象、社
21、会现象、经济问题、军事问题等等,商王一切重大事件都要占卜。商王既是最高的统治者,又是最高的祭司。“国之大事,惟祀与戎。”军事征讨、平叛戡乱放在第二位,祭祀天地祖宗、祭祀鬼魂神灵、祭祀山川河湖,甚至风雨雷电,那才是商王和他的巫师、祝史们的第一大事。,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所以我们可以讲,商朝文化是具有强烈神本特色的文化。(据说商有“六德”:知、仁、圣、义、忠、和。实际这是西周的观念。孔子在“仁”下有孝悌忠信,管子牧民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董仲舒把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改造成“三纲”,把孟子的四德(仁义礼智)与五伦(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改造成“五常”。
22、宋元“八德”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由于名目繁多、内容复杂、场面宏大而又级别甚高的祭祀活动需要经常的举行,“社稷”是举行这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如何把这些活动组织的有序而有效,如何把这些场面安排的肃穆而敬畏,就变成了当时的一大批高级脑力劳动者展示智慧与才能的大拼比。智慧与能力投向那里,那里便有文化与文明的回报。所以在这种崇神拜祖的活动中产生了系统的礼仪文化与辉煌的青铜文明。当然这些文化与文明的真正成熟是在西周。,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应天命,顺民意”,“八百诸侯会孟津”,学着四百年前商汤的样子,武装革命,“牧野一战”推翻纣王统治,建立了周朝。
23、昔日商汤借着“时日曷丧,吾与汝偕亡”的民怨浪潮起而灭夏。而今武王与周公在除暴灭纣的过程中深深感觉到“民心可畏”、“小民难保”(书经康诰)。作为大政治家、大思想家的周公为了稳固政权,下了大工夫对商朝遗留下的统治思想、礼乐制度进行了调整与修改,给后世留下了“殷鉴”论。,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在统治思想方面,首先继承并强化“君权神授”观念。文王之所以“受天有大命”,那是因为“惟乃丕显文王,克明德慎罚”(书经康诰)。现在“皇天上帝改厥元子”(书经召诰),那就是说上帝换了在人间作主的太子了(如从传说的血缘讲,商与周的始祖确实是同父异母兄弟:帝喾之妃姜媛踏巨人足印迹受孕生弃为周始祖,帝喾之妃简狄食玄鸟蛋
24、受孕生契为商始祖。,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他们曾共同协助大禹治水),武王是顺应天命践祚登基。其次,周公重点强调的是“天命靡常”(诗大雅文王),天命不是永恒的,是会变化的。“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左传哀公三十一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尚书蔡仲之命)这是一个重大修改,增加了时代的呼声:,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民意就是天命、皇天上帝认德不偏亲、惠利百姓就能得到民心!所以统治者要想稳固统治,那就要“敬天而保民”,“以德配天。”所谓“德”是专门针对当时社会的强势群体统治者提出的要求标准,它包含了“敬天、孝祖、保民”的内容。这样我们看,西周统治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思想 文化 萌芽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25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