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行为.ppt
《心理健康与行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与行为.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心理健康和健康相关行为,健康促进(4),2,主要内容,心理健康的发展心理健康概念与标准的理解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我国心理标准研究健康行为,3,健康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三个基本要素: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 标准;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者密切相关;,4,心理健康的发展,英格里士: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麦灵格尔:心理健康是指
2、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5,马斯洛:(1)对现实具有有效率的知觉;(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3)既能悦纳本身,也能悦纳他人;(4)在环境中能保持独立,欣赏宁静;(5)注意哲学与道德的理论;(6)对于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7)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8)具有民主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9)能经受欢乐与受伤的体验。,6,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曾提出人的心理
3、是否健康的10条标准: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2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行为。3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4能否与周围环境事物保持良好的的接触。5能否保持自我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能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否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9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地发挥自己的个性。10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7,美国杰何达(M.Jahoda)认为(1)对自己的态度;(2)成长、发展或自我实现的方式及程度;(3)主要心理机能的整合程度;(4)自主性或对于各种社会影响的独立程度;(5)对现实知觉的适当性;
4、(6)对环境的控制能力。,8,台湾黄坚厚提出(1)乐于工作;(2)能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3)对自身具有适当的了解;(4)和现实环境有良好的接触。台湾柯永河认为:“良好习惯多、不良习惯少的心态,谓之健康;不良习惯多、良好习惯少的心态,谓之不健康。”,9,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其他普遍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
5、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与绝大多数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是正常的,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能有效的富有建设性发展完善个人生活。,10,心理健康特征如下:1.智力正常:这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2.情绪稳定与愉快: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肌体功能的协调。3.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良好的适应能力: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
6、能力。,11,基于以上观点,学者门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12,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健康的意志
7、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13,人际关系和谐 1、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2、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3、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4、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标志是: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
8、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为;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14,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15,王登峰提出有关心理健康指标: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能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 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
9、、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 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识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 卑;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得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会面临 的心理危机。,16,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 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作用。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小集体中能融为一体,乐群性强,既能 在与挚友间相聚之时共欢乐
10、,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之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 妒、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是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自别于集体,与周围的环境和人们格格不入。,17,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享受人生的乐趣。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个性和聪明才智,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 和激励,把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积累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便于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能够克服各种 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4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接受现实,主动适
11、应、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他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 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 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者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忧人,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18,5 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据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他能适当地表达和控制 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
12、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逊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也不畏缩恐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 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总是开朗的、乐观的。6 人格和谐完整。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平衡发展,人格在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中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 现出来。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社会的步调合拍,也能与集体融为一 体。,19,7 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13、,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操作能力的综合。一个人智力低下的话,也不能算心理健康。8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20,中国根据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最新国内的研究结果,认为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应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八个方面:一、智力正常 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然和社会,头脑清醒,能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的问题、困难和矛盾,既不回避也不空想。智力包括观察力
14、、记忆力、注意力、思维与想象力以及各种操作能力等等。二、情绪反应适度 情感表现乐观而稳定,心胸开阔,对一切充满了希望,既不为琐事耿耿于怀,也不冲动莽撞,能保持平常心,以愉悦的情绪去感染人。三、意志品质健全 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有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制力,既不刚愎自用,也不盲从寡 断;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果断与力,经得起挫折与磨难的考验。四、自我意识正确,有自知之明 在集体中自信、自尊、自重,少有自卑之心,也不傲视他人;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正确的评价与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开发自己的潜力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人生价值。,21,五、个性结构日趋完善 个性是一个人经常的、本质的和别人相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
15、和。它包括心理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意志、人生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等)。人的生活条件、受文化教育影响、从事的生产与社会实践越是优越、丰富、完善,人的个性结构的日益完善也就有了保证。目前整个教育系统都在进行着全面的改(革),重视把青少年从以往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这就为人的个性结构的日趋完善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六、良好的人际交往 乐于和善于与人交往,能和大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友谊也不拒绝别人的关心与帮助。与人相处时积极态度(如热情、坦诚、尊重、信任、宽容、融洽)多于消极态度(如忌妒、冷漠、怀疑、小性、计较);在新环境中能很快地适应,与他人打成一片。七、行为
16、得体,生活态度积极 珍惜一切学习与工作的机会,行为上表现出独立自主,不以他人的好恶作为个人行为的依据,既不盲从,也不受诱惑,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八、反应适度 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和活动效率是积极、主动而富有成效。不冲动、毛躁、也不敷衍塞责。心理健康教育,22,综合各种观点,可归纳出心理健康的以下六条标准:1对现实的正确认识;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效率。,23,心理健康概念与标准的理解,确立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涉及到一个人的人性观、思维方式、特定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1、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内外两个方面2、
17、心理健康应有不同层次3、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更是一个过程4、心理健康说到底是一种人生态度,24,1、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内外两个方面 从内部状况来说,心理健康的人的各项心理机能健全,人格结构完整,能用正当手段满足自己基本需要,因而主观上少痛苦,能体验到幸福感。从对外关系来说,心理健康的人的行为符合规范,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个人基本需要的满足:大多数心理障碍与疾病都是由于人的基本需要,特别是人的交往需要、尊重需要未得到合理满足(缺少爱、不被认可、师生关系紧张、亲子关系疏离;蒙受羞辱、无能感、无价值感、自尊心受到威胁)从而损害或摧毁了个人的积极的自我概念而产生的,25,在一个相对长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健康 行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25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