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ppt
《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ppt(1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计划课时:6学时。分为三部分讲授:第一部分为填埋场的选址与设计,第二部分为填埋场的运行与建设,第三部分为填埋场的污染控制与后期管理,广州市兴丰垃圾填埋场案例介绍。,本章主要内容为:包括填埋场的选址,设计,运行要求,填埋场的渗滤液、废气等污染控制、环境监测及后期管理,垃圾填埋的有关法规及标准,实例介绍。,了解:固体废物填埋场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国内外处理处置现状,垃圾填埋的有关法规及标准。理解:填埋场的环境监测及后期管理。掌握:固体废物填埋场的选址要求,渗滤液、废气等污染控制。,第一讲 填埋场的选址与设计,9.1 概述9.1.1 基本概念(1)固体废物处置:是指
2、将固体废物焚烧和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危险成份的活动,或者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填埋场的活动。,(2)固体废物处置方法:分为陆地处置(或地质处置)和海洋处置两大类。海洋处置分为深海投弃和海上焚烧,目前海洋处置已被国际公约所禁止;陆地处置分为土地耕作、永久贮存、土地填埋、深井灌注和深地层处置。目前固体废物处置主要以土地填埋为主,本书也以该法为主进行介绍。,(3)卫生填埋 sanitary landfill 采取防渗、铺平、压实、覆盖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和对气体、渗沥液、蝇虫等进行治理的垃圾
3、处理方法。(4)渗透系数 permeabilitv coefficient 表示防渗材料透水性大小的指标。在数值上等于水力坡度为1时的地下水的渗流速度。(5)垃圾坝 refuse dam 建在垃圾填埋作业区前,由块石或建筑材料构成,起到挡阻垃圾或通透垃圾渗沥液作用的堤坝。,(6)截洪沟 Cut-off ditch 在填埋场区外围坡地沿等高线开挖的水沟,用以拦截及排泄坡面水流。(7)集液池 leaching pool 在填埋场最低处修筑的汇集渗沥液,并可自流或用提升泵将积液排出的构筑物。(8)调节池 regulating reservoir 为减少水量和水质变化对污水处理工艺的影响,在污水处理系
4、统前设置的污水预处理或具有调蓄功能的构筑物。,(9)渗沥液(渗滤液)leachate 填埋过程中垃圾分解产生的液体及渗入的地表水的混合液。(10)粘土类衬里 clay liners 渗透系数小的自然形成粘土或改性土经压实铺设的填埋场防渗层。(11)人工衬里 artificial liners 利用人工合成材料等铺设的填埋场防渗层。如高密度聚乙烯、土工织物、土工膜、土工复合材料等。,(12)复合衬里 composite liners 采用粘土类衬里或人工衬里等复合铺设的防渗层。(13)盲沟 underground ditch 采用高滤过性能材料铺设于防渗层上,用于导排渗沥液或气体迁移的地下暗床(
5、管)。(14)填埋场封场 seal of landfill site 填埋垃圾作业至设计封顶标高或填埋场停止使用后,对填埋库区表面进行覆上或铺设防渗材料等进行防渗处理、地表水导流、填埋气体导排、场区绿化等工程的实施过程。,渗透系数(K)也称水力传导系数,是一个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在国内外都比较重视。由Darcy(达西)定律:VQAKJ(9-1)式中Q渗流量;J水力坡度(HlH2)l;A试验围筒的横截面积;V渗透速度。当水力坡度J1时,渗透系数在数值上等于渗透速度。因水力坡度无量纲,渗透系数具有速度的量纲。即渗透系数的单位和渗透速度的单位相同,需用cms或md表示。考虑到渗透液体性质的不同,Da
6、rcy定律有如下形式:V-kgdH*ds(9-2)式中液体的密度;g重力加速度;动力粘滞系数;H*ZP/r,对于水就是水头;k渗透率或内在渗透率。,提示:水力坡度,水力坡度,又称比降(WATER SURFACE SLOPE OR GRADIENT):河流水面单位距离的落差,常用百分比、千分比、万分比表示。如河道上A、B两点的距离为100公里,B点的水位比A点高20米,则水力坡度为万分之二(20米除以100公里,即2米除以100,000米。)国外常用另一种表示方法,称每100公里升高20米)。,9.1.2卫生填埋的类型,(1)衰减型填埋和封闭型填埋 主要区别在于:自然衰减型填埋不设防渗衬层和渗滤
7、液集排系统,仅依靠天然黏土层净化渗滤液和防止其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封闭型填埋场则要求铺设专门的防渗衬层和渗滤液集排系统,以阻断渗滤液进入黏土和地下水层,并对渗滤液进行收集和处理。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基本不再采用自然衰减型填埋方法。我国在垃圾填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垃圾的卫生填埋必须采用封闭型填埋处置方式。,(2)陆地填埋和海上填埋 陆地填埋又可分为山谷型填埋、地坑型填埋以及地上型填埋等(见图9-1)。山谷型填埋是利用天然壑或山谷形成的贮留空间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置的一种方式。一般的垃圾填埋场均建在陆地之上,但某些土地资源匮乏而又靠海的国家,如日本、新加坡等,出于不得已的考虑,往往将垃圾填埋场建于海上。
8、海上填埋一般是在靠近海岸的浅海处构筑护岸,利用护岸围出的空间贮留垃圾。,(2)厌氧填埋、好氧填埋和半好氧填埋 垃圾被填埋后,如果隔绝空气,使空气无法进入填埋场内,填埋层内垃圾就会处于厌氧分解状态,这就是厌氧填埋方式。由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施工费用低,并可回收填埋气作为能源,厌氧填埋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填埋方式。好氧填埋实际上类似于高温堆肥。其主要优点是垃圾分解速度快、填埋场稳定化时间短,并且能够产生60左右的高温,有利于灭杀垃圾中的致病细菌、减少渗滤液的产生和对地下水污染。但由于其结构复杂、施工困难、造价高,且无法回收填埋气,目前尚未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半好氧填埋兼具厌氧填埋和
9、好氧填埋的优点。在构筑费用上,比厌氧填埋稍高,但低于好氧填埋;在有机物降解方面,比好氧填埋稍差,但要明显快于厌氧填埋。半好氧填埋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垃圾填埋方式之一。,9.1.3 地质屏障的防护性能,地质屏障对有害物质的防护性能取决于地质屏障的岩石性质、水文地质特征以及污染物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地质屏障防护能力的评价,首先要了解处置场释放出的污染物在地质介质中的迁移速度和去除机制。场地土壤的特性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均会影响废物组份或反应产物的迁移特性。,(1)土壤的性质,土壤由具有孔隙的固体物质构成,这些固体物质含有来自磷岩石的矿物质颗粒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有机物质。微生物也属于有机物成分之一,上
10、层土壤中的有机物大约占固体物质的1%10%。土壤孔隙中充满了空气、水以及溶解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土壤的性质随所处的位置和时间而变化。土壤的结构取决于所含矿物颗粒的大小。含砂量大于70%(重量)的土壤称之为砂质土壤,而粘土含量大于35%的土壤称为粘土。,(2)土壤渗透性及水运移速度,(a)土壤渗透性。指空气和水通过土壤的难易程度。渗透性一般用单位时间所流过的距离来表示(cm/s)。下表列出了通用的渗透性分级。地质介质的渗透系数,是决定地下水运移速度和污染物迁移速度的重要参数。通常,土壤结构越紧密,渗透性越小。,(b)水通量土壤水通过地质介质的流动通量。通常用达西公式来计算:(6-1)式中:q=达西
11、通量,cm/s;K=渗透系数,cm/s;i=水力坡度,cm/cm。(c)水的运移速度土壤孔隙中水的运动和孔隙的性质及数量有关,其运移速度可用下式确定:(6-2)式中,e所为土壤的有效空隙度,cm3/cm3。,(3)吸附、滞留与污染物迁移(a)污染物的迁移速度污染物在地质介质中的迁移与地下水的运动速度有关。污染物与地质介质之间的吸附/解吸、离子交换、化学沉淀/溶解和机械过滤等多种物理化学反应共同作用所致,其迁移路线与地下水的运移路线基本相同,而迁移速度v则与地下水的运移速度v有下述关系:式中,Rd为污染物在地质介质中的滞留因子,无量纲。如果污染物在地下水-地质介质中的吸附平衡为线性关系,可用下式
12、确定:,式中:b=土壤堆积容重(干),g/cm3;kd=污染物在土壤-水体系中的吸附平衡分配系数,ml/g。(b)地质介质对污染物迁移阻滞作用土壤中有机质(腐殖质)和粘土颗粒带负电荷,其数量随pH值的升高而增加。由于这种现象,正电荷离子(阳离子),如铵、铅、钙、锌、铜、汞、铬(III)、镁、钾等可被粘土和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所吸附滞留;而负电荷(阴离子)则难以被吸附,阴离子金属(Cr4-,As,Se)一般只有在低pH值时才被吸附,而活性很高的硝酸盐和氯化物NO3-和C1-等则不能为土壤所滞留,将随土壤中的水一起迁移。,一些有机物,特别是微量有机物,可牢靠地被土壤表面吸附,其吸附分配系数与土壤中的
13、有机碳含量成正比。土壤的阳离子交换容量(CEC)越大,则滞留荷电废物组份的能力就越强。土壤的CEC可用每100g土壤的毫克当量数(meq/100g)来表示,其大小随土壤中粘土的种类和含量以及有机质的含量而变化。纯腐殖质的CEC为200meq100g,而蒙脱土和高岭土的CEC分别为90meq100g和80meq100g。大多数土壤的CEC在1030meq100g之间。土壤的结构、渗透性和CEC是影响废物组份在土壤中迁移的主要因素。土壤种类、渗透性和吸附能力之间的关系示于下图。,(4)污染物质的降解或衰变,(a)放射性衰变当渗入土壤的污染物质带有放射性时,这些放射性核素所固有的物理衰变特性会使它们
14、在迁移过程中不断地自行按一定速率消失,其衰减的规律性可用下式描述:式中:为放射性核素的衰变速率常数,1/s;C0和C(t)分别为放射性核素在 t=0 和 t=t 的活度。,(b)生物降解作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对减少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常,土壤对有机碳有较高的降解能力,但危险废物中往往含有难降解的有机物,如氯代烃类有机物,在土壤中相当难分解。降解过程主要发生在生物化学环境,它可由营养素(例如O、N、P、C)的使用和介质特性(T、pH、Eh)来控制。有机污染物在饱和带以厌氧分解为主,弱溶或疏水有机物通常比高溶或亲水物质在地下水中的运动缓慢。,有机污染物因生物降解作用导致的浓度衰减可用
15、下式来描述:式中:k为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速率常数,1/s;C0和C(t)分别为有机污染物在t=0和t=t的浓度。,(5)地质介质的屏障作用,污染物在地质介质中的去除作用大小取决于地质介质对它的阻滞能力和该污染物在地质介质中的物理衰变、化学或生物降解作用。当污染物通过厚度为L(m)的地质介质层时,其所需要的迁移时间(t)为:式中Rd为污染物在地质介质中的滞留因子,无量纲,污染物穿透此地质介质层时地下水中的浓度为:式中,c0和c分别为污染物进入和穿透此地质介质层前后的浓度,k为污染物的降解或衰变速率常数。显然,地质介质的屏障作用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隔断作用:在不透水的深地层岩石层内处置的废物,地
16、质介质的屏障作用可以将所处置废物与环境隔断。阻滞作用:仅使污染物进入环境的时间延长。所处置废物中的污染物质,最终会大量进入到环境中来。去除作用:对于在地质介质中既被吸附,又会发生衰变或降解的污染物质,只要该污染物在此地质介质层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就可以使其穿透此介质后的浓度达到所要求的低浓度。,9.2卫生填埋场设计程序及内容,卫生填埋场设计主要包括:场址选择、环境影响评价、场地的设计、场地的建造与施工、填埋操作、封场、环境监测和后期管理等。9.2.1场址选择 两项原则:一是场地能满足防止环境污染需要的安全原则;二是经济合理原则。场址选择主要分预选、初选和定点三个步骤来完成,一般要考虑以下诸方面
17、的因素。,9.2.1.1 垃圾特性 垃圾的来源、种类、性质、数量和组成等,以及这些特性随时间可能的变化等。它们是确定填埋场规模的主要依据。9.2.1.2 地形土壤条件应具有较强的泄水能力,有利于填埋场施工和其它配套建筑设施的布置;尽量避开地形坡度起伏变化大的地方和低洼汇水处;场地内有利地形范围应有足够的可填埋作业的容积,可处置至少1015年填埋的垃圾量;覆盖土壤容易取得并易于压实,具有较强的防渗能力。,9.2.1.3 水文地质条件 应选在渗透性弱的松散岩层或坚硬岩层的基础上,天然地层的渗透性系数最好能达到10-8m/s以下,并具有一定厚度;场地基础岩性应对有害物质的迁移、扩散有一不定期的阻滞能
18、力,最好为黏性土以及页、黏土岩或致密的火成岩;场址选择应确保存地下水的安全,场地基础应位于地下水最高丰水位标高至少1.5m 以上,并位于地下水主要补给区范围以外。,9.2.1.4 气候条件填埋场选址应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如高寒地区冬天将会影响进出填埋的道路条件;并影响到覆盖土壤的取生;潮湿气候地区,可能使我们必须分隔使用填埋场区等等。因此,选址进应尽可能避开高寒区和潮湿区。9.2.1.5 交通条件应具备便利的条件,具有能在各种气候条件下发挥运输功能的全天候道路,且运输距离要尽可能短,以减少运输费用。,9.2.1.6 环保要求首先,应位于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风景规划区、自然保护区以及城市供水水
19、源保护区和供水远景规划区之外,以避免填埋场可能导致的污染;其次,要尽可以远离居民区。到邻近居民点距离必须在500m以上,距高速公路300m、机场3000m以上,以避免运输或作业期间垃圾气噪声等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并保证、航空运输的安全。,9.2.1.7经济因素土地要容易征得,便于填埋场土地和垃圾的后期开发利用。此外,要尽可能充分利用场地天然地形条件,减少挖掘土方量,降低场地施工造成价。,9.2.3 环境影响评价,(1)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环境影响评价是卫生填填埋场场地全面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进行全面细致的环境评价之后,才能合理选址,制定技术可行的填埋方案。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程序见图10-3
20、。从图可以看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首先要结合场地的选择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然后根据场地的初步规划找出环境要素及土地填埋场施工及操作时的影响,最后根据环保标准进行个别和综合评价。,垃圾处理基本计划(卫生填埋场地概貌),场址选择报告书,环境现状调查,场地基本计划,确定影响因素,找出环境要素,进行影响预测,环保目标、评价基准,个别评价,综合评价,最终报告,审查,公布周知图6-3环境影响评价程序,(2)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程序,首先要确定场地施工建造期间、填埋操作过程中、封场后场地维护期间各阶段的环境影响因素,以及它们可能对哪些环境要素发生影响,然后根据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确定
21、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卫生填埋场地的环境影响评价,除包括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所规定的项目外,还应包括:场地选择是否合理;渗滤液的来源、数量及影响;噪声及振动问题;恶臭及释气问题等。,9.2.4 设计规模与填埋场容量的确定(1)设计规模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设计应根据城市的规模与特点,结合城市环境卫生规划及处理规划,在综合考虑当地自然条地形地貌特征要求、服务年限和技术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的前提下,合理确定规模。具体来说,在确定设计规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垃圾日产量和年产量、填埋场规划服务年限、服务年限内预计和垃圾产量变化和城市目前的垃圾处理能力等。,(2)填埋场容量填埋场容量以往多用质量表示,现
22、在一般用容积表示,定义为垃圾填埋量与垃圾压实密度之比,即:垃圾填埋容量(m3/d)=垃圾填埋量(Kg/d)/垃圾压实密度(Kg/m3)埋场容量除与填埋场面积和填埋高度有关以外,还与垃圾的可压缩性、日覆盖层厚度、垃圾分解特性与及负荷高度有关。其估算方法是:首先,根据填埋场面积和高度确定填埋场的理论容量;然后,考虑垃圾的初始密度和在上覆压力作用下而导致的最终压实密度,以及生物降解作用造成的体积减少量:最后,确定填埋场能够容纳垃圾的实际质量和体积,填埋体积和高度 在填埋场结构确定之后,将各填埋层的体积,即填埋层的平均面积与填埋高度之积加起来,便可得到填埋场的理论容量。填埋高度有时也称作填埋效率,被作
23、为衡量填埋场的一个经济指标来考虑。这是因为,填埋面积大小决定着填埋场的设施,与建设费用密切相关,因而不可能无限制扩展。而在填埋场面积相同的条件下,填埋高度越高,可能的填埋容量就越大,经济性也就越好。,垃圾的可压缩性常用垃圾的压实密度来表征。垃圾压实密度指垃圾经压实机械挤压成紧固状态后的密度。通常,垃圾经过压实处理后,密度会增大。覆盖物的体积在填埋场容量计算时,必须考虑覆盖物的体积。因为,在填埋日常操作、填埋单元完成和封场时,都需在覆盖土壤。通常,日覆盖层层厚为2030cm,中间覆盖层要厚些,封场时的最终覆盖层厚度一般在12m。覆盖物的用量常以填埋垃圾/覆盖土壤比来表示,一般情况下,填埋场覆盖物
24、用量约占填埋场总容量的1/61/5,覆盖要求严格时,可达1/3左右。,垃圾降解和负重高度的作用生物降解作用使填埋后的垃圾质量和体积逐渐减少,有得于增加垃圾的填埋量。在填埋场的初步设计阶段,可以只考虑由于负重而导致的压缩量,在填埋场设计的下一阶段,再考虑因生物降解造成的减容量。确定填埋场容量大小时,应考虑到设计规模和当地发展规划,并留有充分的余地。通常,填埋场容量应至少可供使用1015年。,9.2.4 衬层的结构(1)衬层系统的组成与结构衬层系统的作用是使填埋场内的垃圾与外界隔绝,以控制渗滤液进入地下水和阻止地下水渗至垃圾层中,同理,还具有防止填埋气扩散和逃逸的作用。它通常包括渗滤液集排系统(在
25、没有渗滤液收集管道等设施时,可简单地称排水层)、防渗系统(有进也称防渗导层)和保护层、过滤层等。,(2)防渗材料及其选择卫生填埋场衬层系统选用的防渗材料通常可分为三大类:无机天然防渗材料,如黏土、亚黏土、膨润土等;天然和有机复合防渗材料,如聚合物水泥混凝土(PCC)等;人工合成有机材料,如沥青涂层、橡胶、塑料卷材等。影响防渗材料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如待处置垃圾的性质、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场地的运营期限、材料的来源以及建造费用等。在初步选定防渗材料之后,还必须做材料与垃圾的相容性试验、抗压强度试验及密度试验等。,天然黏土材料黏土曾被认为是卫生填埋场唯一的防渗材料,至今仍在填埋场中被广泛采用。黏土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固体废物 处置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23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