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与风险应对.ppt
《土地流转与风险应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流转与风险应对.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土地流转与风险应对,2,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产权在不同主体之间的流动和转让。我国土地实行公有制,分为国家所有和农村集体所有两种形式。土地所有权是指所有人对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而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却不是完整的所有权,而是有限制的所有权。因为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这一条突现了国家对农村集体土地的管理权。,3,(一)土地所有权流转(又称土地征收)根据现行宪法及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权流转,仅限于国家对集体所有土地的征收,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单向流转。征收土地是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
2、家所有,并依法给予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的行为。,4,(二)土地使用权流转(1)国有土地使用权流转:出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向国家交付土地使用权出让费用,国家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的年限内让予以土地使用者的行为。划拨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后,在土地使用者依法缴纳了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偿费及其他费用后,国家将土地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或者国家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租赁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出租人将国有土地使用权以一定年限出租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作为承租人支付租金的行为。,5,(2)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a、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农民集体所有
3、并经过依法批准的农村居民住宅建设用地,乡镇、村企业建设用地及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用地。按照现行法律规定,集体建设用地的获取必须持有关批准文件,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按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批准权限,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6,b、农业用地使用权流转 一般意义上的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在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农户可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其实质,是将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者之间进行合理流动,以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以土地制度创新来发展和完善庭联产责任制,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7,(一)审视三农问题本身
4、 1、进行土地流转是解决土地供求矛盾,发挥土地经济效益的有效途经。一方面,随着国家实施农资直补、农机直补,提高粮食保护价等利好政策出台,一部分种粮能手或工商企业资本,有意投资开发高效农业项目,扩大了转入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推进,许多青壮年劳动力弃耕进城或就地转移,大量土地委托代耕或兼业经营,复种指数降低,部分土地被搁置、撂荒,土地转出需求很高。,8,再者因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老人、妇女受自身素质的约束以及规模狭小、分散经营农业生产模式,致使新产品、新技术难以推广和使用,导致土地生产率低下,土地价值无法得到真正的体现。土地合理流转,可以打破农业粗放经营模式,实现城乡生产要素优
5、化组合,实现农业的专业化、现代化生产,使土地的潜能得到更大限幅的释放。,9,2、推进土地流转是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的可行办法。转出土地农民不再承担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且能获取稳定土地出让金收入。土地已不再是其唯一生存手段,或外出务工,或从流入企业的务工中获取劳务收入,实现收入多元化。转入土地的农民,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发展特色、优质、高效农业,提高了农业市场化、组织化程度,降低农产品的市场交易成本,增加了收入。,10,3、推进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效措施。以家庭承包为主的土地经营模式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这种经营模式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农业发展面临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民
6、增收困难、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农村经济徘徊不前等尖锐问题。众所周知,农业发展一要政策,二要投入。然而,现实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规模狭小,收入较低,无力投入;金融机构防御风险,不愿投入。,11,土地流转有利于吸纳资金投入农业,解决农业的无力投入、不愿投入问题;有利于实现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规模经济,并应用现代的技术手段、生产工具加大农业中、低产田的改造及土地综合开发力度,加快农产品加工基地及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步伐。,12,4、推进土地流转是催生现代农业,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举措。从农业发展的现状透视,只有加快土地流转,把零散的土地集中连片,使农业生产逐步走上专业化分工、
7、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发展道路,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才能把大量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移到二、三产业。农民向城镇集中,农民变职工、农民变市民、农村生产生活方式逐渐发生转变,城乡融合就能得到快速发展。,13,(二)放眼政策法规层面 1、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为土地流转提供了有力支持。2003年3月1日起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原则,流合同的内容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2005年3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管理监督、纠纷裁决等都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物权法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
8、方式、条件、期限、经营权证变更登记等也作了明确规定。,14,2、我国现行政策为土地流转开辟广阔的空间。伴随农村改革发展30余年的历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践了20多年,相关政策较多,具有代表性有:1984年1号文件,讲到延长土地承包期,鼓励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1993年11号文件,提出土地承包15年到期后再延长到30年,允许农民依法、自愿、有偿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15,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在农户自愿、有偿的前提下依法进行,防止片面追求土地集中;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
9、确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承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16,(一)按流转主体的自主程度,可分为政府主导型、政府引导农民参与型、农民自主型。(二)按流转主体权利义务不同,可分为代耕、转包、互换、转让、租赁、入股、反租倒包等。,17,1、委托代耕 一部分外出打工或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户,虽有比较稳定的收益,又不愿失去土地承包权,将原承包的土地委托给信誉好、善管理、有技术的种田能手代为耕种。这种形式较好地解决了季节性弃耕撂荒问题,促进土地规模经营。2、土地互换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流转过程简便,利于操作,符合当前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
10、。但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看,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18,3、转包经营 在适宜设施农业发展的集中连片区域,经大户和分散农户协商确定转包费及流转期限,将农户零散土地集中流转给种植大户统一连片经营高效农业。优点在于,有利于充分挖掘土地增收潜力,保障被流转土地农民在不投入,土地的基本收益不减,摆脱土地束缚转产就业,拓宽自我发展空间。4、买断转让 即集体经济组织将属于集体经营管理荒山、荒坡、荒滩、荒水等“四荒”资源和集体低产林果园或农户将承包地按程序公开拍卖,将土地使用权拍卖给经营者,使其获得长久拥有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感和权属感,实现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流动和优化组合。,1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 流转 风险 应对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22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