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瘫的康复.ppt
《周围性面瘫的康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围性面瘫的康复.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周围性面瘫,一、定义 是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麻痹,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二、病因及病理 本病的最常见诱因有:掏耳朵、剔牙、饮酒、生气,劳累,受凉。在此基础上导致面神经营养血管痉挛收缩,导致神经失营养水肿,脱髓鞘及轴突变性改变;神经失去应有功能不能支配相应肌肉运动而瘫痪。在正常情况下,面部左右两侧张力相等,所以嘴不歪,以左侧面肌瘫痪为例,则左侧因失去正常神经支配而张力变小所以被右侧牵拉过去造成嘴歪向右侧。,按病因分类:1、创伤性面瘫 各类创伤所导致的颅底骨折,特别是颞骨骨折可能伴发面瘫,面部外伤也可以倒致面神经的直接损伤,中耳的穿通伤和冲击伤可能导致面瘫的发生,其
2、他较少见的可导致面瘫的创伤还有鼻通气伤,反应性神经瘤,电焊工的电火花伤,闪电伤以及高空性麻痹和潜水病等。2、神经源性面瘫 多指面神经茎乳空以上部分的病损引起的面瘫表现,以先天性面瘫多见也有部分是由于面神经有些部位受压或发育不良所导致的。,3、感染性面瘫 感染引起的面瘫在整个周围性面瘫病例中仅占小比例,包括特异性感染和非特异性感染两方面。其中外耳道炎症,中耳炎,如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栓塞性海绵炎,头部带状疱疹等都是引起面瘫较为常见的感染因素。还有其他罕见因素等。4、代谢性因素导致的面瘫 由于全身代谢功能异常导致的面瘫以严重的糖尿病最常见,还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底下,怀孕,高血压,维生素A缺乏也可伴发
3、面瘫。,5、肿瘤相关性面瘫 肿瘤相关性面瘫主要指发生在颅内或颅外的肿瘤直接或间接侵及或压迫神经从而造成周围性面瘫。6、中毒引起的面瘫 文献也有因为全身或局部中毒引起面瘫的报道。7、医源性面瘫 是近几年发病率升高的面瘫因素之一,其损伤的性质和创伤面瘫一直,其不同点在于面神经的损伤范围限制在手术或治疗介入的范围之内,伤情比较单纯。,8、特发性面瘫 实际上,特发性面瘫是周围性面瘫最常见因素,几乎超过半数的周围性面瘫患者为Bell面瘫,单对其诊断一定是在排除其他因素之后。9、新生儿面瘫 新生儿面瘫指患儿出生时即有面瘫的表现,一般有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大类。新生儿获得性面瘫又分出生前和出生后获得性面瘫,
4、前者多由于孕妇在怀孕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或在宫内环境的改变而导致的各类面神经或颞骨及面神经管发育畸形。后天获得性面瘫以产伤多见,如分娩时胎儿胎头变形及产钳夹伤。此类面瘫多表现轻微,接近90%的患儿能完全恢复,因此多学者不赞成对新生儿面瘫进行过早的矫正手术。,面神经分支1、颅外段分支面神经出茎乳孔后,在距皮肤表面23cm向前外。并稍向下经外耳道软骨和二腹肌后腹之间,在腮腺覆盖下,经茎突根部的浅面,进入腮腺,形成五组分支,由上至下依次为:(1)颞支:分布于额肌、眼轮匝肌上份、耳上肌和耳下肌。(2)颧支:分布于眼轮匝肌、颧肌和提上唇肌。(3)颊支:位于腮腺导管上方的称为上颊支,位于导管下方的称为
5、下颊支。分布于颧肌、笑肌、提上唇肌、提口角肌、口轮匝肌和颊肌等。(4)下颌缘支:分布于降口角肌、降下唇肌。(5)颈支:分布于颈阔肌,并有分支与颈横神经交通。,2、面神经管段的分支(1)岩大神经:主要含有副交感节前纤维,其节后纤维分布于泪腺、鼻和腭黏膜的腺体。(2)镫骨肌神经:支配镫骨肌。(3)鼓索:含有两种纤维,即味觉纤维和副交感纤维。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下颌下腺及舌下腺的分泌。,三、临床表现 1.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略多。通常急性起病,症状可于数小时或13日内达到高峰。起病出可见麻痹侧乳突区、耳内或下颌角疼痛。2.患侧表情肌瘫痪 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 眼裂变大不能闭合&闭合不全 Be
6、ll征(闭眼时露出白色巩膜)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口角偏向健侧 鼓腮&吹口哨漏气(口轮匝肌瘫痪)食物滞留病侧齿颊间(颊肌瘫痪),3.鼓索以上面神经病变:同侧舌前2/3味觉丧失镫骨肌支以上受损:舌前2/3味觉丧失和听觉过敏膝状神经节病变(Hunt综合征):周围性面瘫 舌前2/3味觉障碍 听觉过敏 患侧乳突部疼痛 耳廓和外耳道感觉减退 外耳道和鼓膜疱疹,面神经炎的静止检查茎乳突:检查茎乳突是否疼痛或一侧颞部、面部是否疼痛。额部:检查额部皮肤皱纹是否相同、变浅或消失,眉目外侧是否对称、下垂。眼:检查眼裂的大小,两侧是否对称、变小或变大,上眼睑是否下垂,下眼睑是否外翻,眼睑是否抽搐、肿胀,眼结膜是否充
7、血溃疡,是否有流泪、干涩、酸、胀的症状。耳:检查是否有耳鸣、耳闷、听力下降。面颊:检查鼻唇沟是否变浅、消失或加深。面颊部是否对称、平坦、增厚或抽搐。面部是否感觉发紧、僵硬、麻木或萎缩。口:检查口角是否对称、下垂、上提或抽搐;口唇是否肿胀,人中是否偏斜。舌:检查味觉是否受累。,面神经炎的运动检查抬眉运动:检查额枕肌额腹的运动功能。重度患者额部平坦,皱纹一般消失或明显变浅,眉目外侧明显下垂。皱眉:检查皱眉肌是否能运动,两侧眉运动幅度是否一致。闭眼:闭眼时应注意患侧的口角有无提口角运动,患侧能否闭严,及闭合的程度。耸鼻:观察压鼻肌是否有皱纹,两侧上唇运动幅度是否相同。示齿:可以观察两侧口角运动幅度,
8、口裂是否变形,上下牙齿暴露的数目及高度。努嘴:可以观察口角两侧至人中的距离是否相同,努嘴的形状是否对称。鼓腮:可以检查口轮匝肌的运动功能。,周围性面瘫定位检查颞骨高分辨率CT 面神经核磁共振检查MRI 根据面神经的颞骨内分支功能特点,帮助确定神经损害的解剖位置。面神经在颞骨内诸分支有岩大浅神经、镫骨肌神经和鼓索神经。分别对应流泪实验、声反射检查、电味觉计检查。表1 面瘫颞骨内病灶定位表,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即可诊断。但需与以下疾病鉴别:1、格林-巴利综合征可有周围性面瘫,但多双侧性,有对称性肢体瘫痪及脑脊液蛋白-分离现象。2、各种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等并发的耳源性面神经麻痹
9、,多有原发病的特殊症状及病史。3、颅后窝的肿瘤或脑膜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大多起病较慢,且有其他颅神经受损或原发病的表现。,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区别 中枢性面瘫是指病损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引起的面瘫。由于面神经核上部的细胞接受两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上的表情肌,而面神经核下部的细胞只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下的表情肌,因此中枢性面瘫时表现为病变对侧眼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常伴有与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无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但是周围性的面瘫就不同了,周围性面瘫一定
10、要出现额纹变浅或者是消失的。,临床治疗 第一是去除病因。第二是对症治疗,改善循环消除面 神经水肿。第三是营养神经。对急性期的面神经炎一旦确诊,应尽早抗病毒,用激素和对症治疗 1.泼尼松30mg/d顿服,连续5d,710d逐渐减量 地塞米松1015mg/d,i.v滴注,710d 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 无环鸟苷(acyclovir)5mg/kg,p.o.3次/d,710d Hunt综合征(带状疱疹感染)2.维生素B1 100mg 维生素B12 500g i.m,1次/d,3.氯苯氨丁酸(baclofen)5mg,3次/d,p.o,可逐渐增量至3040mg/d 减低肌张力改善局部血循环 副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周围 面瘫 康复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22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