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各期的治疗与各种新型敷料的运用.ppt
《压疮各期的治疗与各种新型敷料的运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疮各期的治疗与各种新型敷料的运用.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压疮各期的治疗与新型敷料的运用,什么是压疮,什么是湿性愈合,各期压疮与新型敷料治疗,新型敷料介绍,压疮,皮肤或深部组织由于压力、或者压力混合剪切力及或摩擦力作用引起局部损伤,常发生在骨隆突处,压疮形成的原理,局部持续 受压,静脉受压回流受阻皮肤瘀红,动脉受压供血不足水泡 溃疡,脂肪、肌肉受压液化、坏死筋膜、骨骼外露,一期压疮,二期压疮,三、四期压疮,压疮形成的相关因素,压疮形成的相关因素,2、摩擦力,3、剪切力,有效预防压疮侧卧位30,80.0kpa外部压力持续1小时可造成压疮,偏瘫患者神经肌肉舒缩功能丧失,耐受性下降,压疮的好发部位,压疮的好发部位,如何有效预防压疮,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全身皮
2、肤干洁,每隔12小时翻身、按摩骨突受压部位,做好减压护理,移动患者时避免皮肤拖、拉、推,加强营养,加强全身皮肤特别是骨突部位的观察,现代减压工具,压疮分期(NPUAP)(2007版),湿性愈合理念与新型敷料,传统观念:干燥消毒的伤口-痂皮下愈合,紫外线照射:有消炎和干燥作用。对各类细菌感染创面均有较好的杀菌效果。,红外线照射:有消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细胞功能等作用,可使疮面干燥,减少渗出,有利于组织的再生和修复。,现代观念:湿润清洁的伤口-无痂皮愈合,创面局部脱水,形成结痂,阻碍 上皮细胞爬行生物活性物质丢失,愈合速度缓慢,干性愈合环境的弊端,敷料与伤口新生肉芽组织粘连,更换敷料时损伤创面,
3、干性愈合环境的弊端,创面与外界无阻隔性屏障,不能阻隔细菌入侵,交叉感染的机会多频繁更换敷料,使创面局部温度下 降,细胞分裂增殖速度减慢结痂造成伤口疼痛,1962年,英国的博士的动物实验发现,湿性环境的伤口愈合速度比干性愈合快1倍。,湿性愈合理论的产生,Winter首次证实了湿润且具有通透性的伤口敷料应用所形成的湿性环境中,表皮细胞能更好地繁衍和移行。,现代伤口愈合理论:,伤口湿性愈合=适度湿润+密闭的环境,(1)调节创面氧张力,促进毛细血管的形成:由于湿性环境常常是在闭合性敷料下面形成,伤口局部的微环境常形成低氧张力。,湿性愈合的机理,(2)有利于坏死组织与纤维蛋白的溶解:湿性愈合时,创面渗出
4、物中含有组织蛋白溶解酶,可促进这些组织的溶解与吸收。,湿性愈合的机理,(3)促进多种生长因子的释放: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多种生长因子,上述生长因子在创面的愈合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湿性愈合的机理,(4)有利于细胞增殖分化和移行:湿润的环境下能保持细胞和酶的活性,这些将有助于伤口的愈合;同时,细胞在湿润环境下能更快速移行。,湿性愈合的机理,(5)降低感染的机会 湿性敷料创面感染率:2.6%;传统创面处理下(干性)感染率:7.1%。(6)保持创面恒温:利于细胞有丝分裂(7)保持创面湿润:无结痂形成,避免新生肉芽组织的 再次机械性损伤;保护创面的神经末梢。,湿性愈合的机理,干燥与湿润环境对比,伤口
5、敷料的种类,水胶体敷料,水胶体敷料,优点:提供湿性愈合环境,促进自溶清创;吸收少到中量渗液;不需要外敷料;防水、防菌、保湿;可在压力下使用;取出敷料时不易损伤肉芽组织。,缺点:去除敷料时容易撕伤伤口周围脆弱的皮肤,容易卷边;不主张用于感染伤口和骨头筋腱暴露的伤口,不主张用于深部潜行和渗液过多的伤口;不主张需要密切观察的伤口。,藻酸盐敷料,成份:从天然海藻植物里提炼的、无纤维化生产的敷料,含有藻酸钙盐成分。,优点:提供湿性愈合环境,促进自溶清创;止血;形成凝胶,保护创面;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吸收渗液量是自身重量17-20倍,缺点:不能用于干痂伤口;需要二级敷料固定有异味,水凝胶类敷料,优点:保持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压疮各期 治疗 各种 新型 敷料 运用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22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