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毕生发展.ppt
《人格的毕生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的毕生发展.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人格的毕生发展,本章重点:1、制约人格发展的因素。2、人格发展的心理社会论。3、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第一节 人格毕生发展的基本问题,一、人格毕生发展的概念 人格毕生发展指人类个体从出生至死亡的整个历程中,由于经验与成长的作用,其人格发生的连续变化。对于人格发展,要强调:1、人格的整体性发展的观念。人格发展是指人格的成分和特质随年龄推移而发生的连续变化。2、人格的毕生发展。就是说,人格发展是贯穿人的一生的发展。所谓毕生发展是指个体自生命开始直到生命终止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过程。,二、人格发展的基本性质,(一)连续变化中的阶段性根据个体的生理年龄把人格发展划分为:胎儿期(出世之前)、
2、婴儿期(3岁以前)、幼儿期(3岁6岁)、儿童期(6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0岁)、成年期(20岁以后)。,连续性与阶段性,二、人格发展的基本性质,(二)定向发展中的顺序性 人格发展是一种定向运动,人格特质的发展都是由笼统到分化再到整合。在定向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之间的更替、衔接总是遵循着固定的顺序,不可颠倒、也不可逾越,这就是发展的顺序性。,方向性和不可逆性,二、人格发展的基本性质,(三)统一发展中的不均衡性 各种人格特质或成分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统一发展过程中,但是发展是不均衡的。首先,人格发展不是等速的。有两个加速期:幼儿期以前一段为
3、第一加速期,随后是儿童期的平稳发展;青春期为第二加速期,随后是平稳发展;然后是老年期的下降趋势。其次,人格特质在发展起止时间、发展速度、到达成熟的时间等方面的不同。,不平衡性,二、人格发展的基本性质,(四)共同模式下的个别差异 所有正常的人格发展都遵循着大体相同的发展模式。各人在具体发展速度、发展中止时间、达到的最高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上却存在着广泛的差异。例如,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记性好;有的人爱动,有的人喜静;有的人善于理性思维,有的人长于形象思维;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则开窍较晚。,个别差异,三、人格发展的制约因素,(一)遗传因素与人格发展 人格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4、。遗传对人格的影响通过成熟表现出来。成熟是相对独立于外部环境的、预先决定的生长和发展的顺序。,人格发展的制约因素,遗传对于人格发展的影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研究。第一是通过家谱分析和血缘关系的研究。1869年,高尔顿从英国历史中选取977个有名的人物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亲属进行调查,发现这些人的亲属中有名人332人,而普通人组中仅有名人1人。他又在父母都有艺术才能的30个家庭中,发现子女64%有艺术才能,而在父母 都无艺术才能的150个家庭中,其子女有艺术才能的仅占21%。他认为,能力是先天遗传的。,(一)遗传因素与人格发展,第二是通过双生子对比研究,即比较一起抚养的同卵双生子与一起抚养的异
5、卵双生子的人格特质的各自相关程度。第三是对分开抚养的双生子进行对比研究。遗传素质是个体生而具有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结构特点和机能形态。遗传素质提供了个体人格发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遗传因素的影响使个体具有特定的生物学条件,生物学条件对人格发展的影响表现为:,遗传率2(同卵双生子相关系数异卵双生子相关系数),53项研究归结出的三种血缘关系水平者智力测验分数的相关,三种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的人格相关,同卵和异卵双生子在精神分裂症、抑郁和犯罪行为方面的相似性,2675名双亲和他们10071个子女的智力的关系(%),三个孩子在完全相同的环境影响下,智力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说明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同时
6、存在。,(二)遗传因素与人格发展,1、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人格受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影响。如果中枢受到损害,就会引起人格的变化。如脑白质切除以后的病人有明显的不安、压抑、情绪呆板等表现。白痴:压抑、呆板、迟钝、冷漠等表现。2、内分泌机能的影响:腺体分泌的激素过多或不足会引起个体人格变化。如果分泌过多,就会引起代谢机能亢进,易兴奋、激动、活跃。而分泌不足则会行动呆板、疲劳、忧郁、冷漠。男女间的人格差异也是由于激素分泌不同引起。3、身体、外表的影响:个体的身体的特性:如身高、体重、体型、外貌等生理上的特点对人的人格的形成有影响。如生理缺陷的人较易形成孤僻、冷漠、急躁、自我中心等内向性格。,(二)环境
7、因素与人格发展,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中,以个体出生时间为界限可以分为胎内环境和出生后环境。胎内环境包括母亲怀孕期间的营养状况、烟酒、药物、放射线、病毒、微生物等对胎儿的影响。环境因素按性质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地理、气候等)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涵义非常广泛,包括社会、家庭、学校、同伴等。在这些社会环境因素中,属于社会方面的有文化类型、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等;属于家庭方面的有家庭结构与规模、父母的特征、家庭情绪气氛、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家庭教养方式等。,小环境:家庭,幼儿园,邻居中环境:两个小环境的相互作用外环境:爷爷奶奶,父母工作单位,父母的朋友,社区大环境:父
8、母的社会阶层,价值观,法律,风俗习惯,父母的信仰,(二)环境因素与人格发展,、家庭条件家庭的经济情况、社会地位、成员的修养和教育态度,以及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等,都在孩子的人格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1)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会造成孩子不同的人格。(1)溺爱型或放纵型:任性、依赖、娇气、情感脆弱、惰性、幼稚等。(2)权威的或独断型:心胸狭窄、自卑、情绪不稳定、爱撒谎、不诚实。(3)民主的和宽容型:坦率的、真诚、开朗、活泼、自尊等。,(二)环境因素与人格发展,2)家庭情绪气氛对孩子的人格影响:(1)融洽和睦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形成儿童开朗、活泼、诚实、谦虚等性格,但可能社会适应性较差,毅力缺乏,不能承受挫折、
9、独立性较差。(2)吵闹分裂不和睦的家庭气氛会形成孩子悲观、抑郁、孤僻、残忍等不良性格,但这些孩子可能性格上也有独立性较强、自制能力较强,能承受挫折。3)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影响人格的形成:长子和长女由于常帮助父母料理家务和教育弟妹,所以性格较沉稳、坚定、独立性强、较果断、勇敢和主动、善交际。独生子女和幼子,由于父母比较宠爱,就易形成任性、娇气、胆小、自我中心、自私、独立性差、行为放纵等不良性格。,(二)环境因素与人格发展,、学校条件 1)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可以发展学生人格。2)校风和班风制约学生的人格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有助于形成学生勤奋上进、待人热情、关心他人、帮助他
10、人、有纪律等优良性格。3)学生在班级中的地位影响其人格形成:在班级中担任一定的职务的学生,由于受到老师的重视和同学们的信任,易形成自尊、自信、独立等性格。反之,学生会有被忽视感,所以易形成嫉妒、孤僻、不关心集体、自私等性格。,(二)环境因素与人格发展,2、学校条件 4)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人格的影响:(1)教师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和待人接物的方式对学生的性格的形成有影响。(2)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态度:专横型的教育态度易形成学生组织纪律性差、被动、依赖、冷漠、反抗、情绪不稳定等性格。民主型的教育态度易形成学生友好、谦虚、开朗、独立、诚恳等性格。放任型的教育态度易形成学生组织纪律差、自由散漫、不团结、不
11、关心人、自私、嫉妒等不良性格。,(二)环境因素与人格发展,3、社会生活条件 1)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人的人格形成。社会意识形态指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经济制度、文化水准、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等构成的思想体系,社会意识形态对人们的价值观念、态度、行为习惯产生影响,也即影响人格形成。2)人际关系影响人的人格形成。如果人际关系比较融洽、协调、受人尊重,就易形成自信、活跃、主动、开朗、热情等性格。反之,则会形成自卑、消沉、孤僻等性格。3)重大生活事件对于人格的形成有影响。亲人死亡、离婚、结婚、怀孕、学业失败、负债、与领导吵架、失业等重大生活事件会引起人的社会生活的顺应不良,从而引起人格的变异。,(三)自我意识
12、与人格发展,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于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对于自己与周围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态度。自我意识在其人格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对于社会、学校教育影响进行主动选择;2、学生可以自订目标,通过自我修养,自觉塑造人格。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自我监督、自我修养等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良好的人格,改造自己的消极的人格。,(四)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遗传、环境与自我意识之间,已经成长起来的人格与环绕的社会环境之间,发生着各种复杂的交互作用。对于交互作用,我们可以从各种角度来理解:、对于人格发展,一个因素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另一因素的水平。、遗传提供发展的潜在可能,环境将潜在可能转化为
13、现实水平。、已经形成的人格与环境之间也发生着各种交互作用。,第二节 贯穿毕生的人格发展,一、人格发展的社会心理论(一)心理社会论的基本观点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论(也叫自我同一性理论)对于个体的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阶段作出了很好的描述。艾里克森出生于德国,1933年到美国波士顿当儿童精神病医生。1951年至1971年曾经先后在克里斯布进行青年精神病治疗和在哈佛大学担任人类发展学和精神病学教授。强调个体与社会文化、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其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他在七十年代提出了比较完整的人格形成和发展理论。,(一)心理社会论的基本观点,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认为,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一
14、个渐进的过程,必须经历几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从而有助于发展个体的健全人格。反之,如果危机没有得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就会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埃里克森提出的人生发展8个阶段,婴儿期 信任对不信任学步期 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儿童早期 主动性对内疚小学期 勤奋对自卑青少年期 认同感对角色混乱成年早期 亲密对孤独成年期 繁殖对停滞老年期 自我完善对失望,婴儿期:01岁,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新生儿处在周围人的慈爱中。是否得到了充满爱的照料、需要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格 毕生 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20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