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失眠症的认识及影响失眠的因素.ppt
《中医对失眠症的认识及影响失眠的因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对失眠症的认识及影响失眠的因素.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对失眠症的认识及影响失眠的因素,提 纲,1.睡眠与健康2.中医对失眠的认识3.影响失眠的因素,睡眠与健康,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睡眠与健康,失眠是严重影响健康的隐形杀手。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全球近1/4的人受失眠困扰,每年近8.6亿人患失眠抑郁障碍,美国的失眠发生率高达32至50,英国为10至14,日本为20,法国为30。失眠对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很大,但相当多的病人没有得到合理的诊断和治疗。失眠障碍已成为威胁世界各国公众的一个突出问题。为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睡眠和健康计
2、划,并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睡眠与健康,研究表明,人睡眠时,大脑里会产生一种睡眠因子胞壁酸,此因子促使血液中白血球增多,巨噬细胞活跃,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从而提高人体抗病能力。一些小病小痛,美美地睡上一觉后,醒来就感觉好多了,就是这个原因。睡眠能修复脏器:人熟睡时,交感神经抑制,副交感神经活跃,使内脏各器官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内部脏器得以调整和修复,增强各器官生理功能。睡眠若不足,可能会影响细胞激素或组胺,从而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关试验表明,人类对睡眠的依赖性很强,一个人只喝水不进食可以存活7天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不睡眠只能存活4天。一项对1200名患者的随访研究发现,常失眠
3、的人发生中度抑郁的危险性是睡眠正常人的5倍。,睡眠时间长短,睡眠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与年龄、季节变化有关。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所需的睡眠时间是有区别的。一般而言,婴儿需要16小时的睡眠时间,中小学生需要10小时,高中生最好能保证9小时,成年人则是7-8个小时。睡眠好不好,不能单纯地以睡眠时间的长短来评价,最主要的是社会功能评价。只要你第二天感觉精力充沛,没有觉得不舒服,就表明睡眠质量高,是健康的睡眠。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所需的睡眠时间也随之减少。所以民间有“人越老,觉越少”的说法。尤其是80岁以后,深睡眠就非常少了,经常是片断睡眠、短睡眠,这与年龄增长导致脑功能衰退有关。这种由年龄引起的脑功能衰
4、退,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吃点安眠药。,中医对失眠的认识,概 述,1.定义-2.历史沿革-3.西医相关病证-,1.定义-2.历史沿革-3.西医相关病证-,定 义,失眠通常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或质量不满意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表现为:一是入睡困难,上床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二是睡眠质量不好,多恶梦;三是睡眠维持困难,夜间觉醒次数超过2次或凌晨早醒后再也无法入睡,总的睡眠时间不够,少于6小时;第二天感到头昏脑胀、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病 名,中医:内经:“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难经:“不寐”历代医家:不夜瞑、“不眠”、“少睡”、“少寐”自明清以来,多称为“不寐”,历史沿革,黄帝
5、内经,称本病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记载失眠原因有三:其他病证的影响:如咳嗽、呕吐、腹满等,使人不得安卧邪气客于脏腑,卫气不能入阴脏腑损伤,阴阳不和,则夜寐不安;“胃不和则卧不安”,历史沿革,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将其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至今临床仍有应用价值,历史沿革,张景岳、李中梓,景岳全书不寐中将不寐病机概括为有邪、无邪两种类型。明李中梓的论述:“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曰气虚;一曰阴虚,血少心烦;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大端虽五,虚实寒热,互有不齐,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历史沿革,其他医家观点,明戴元礼证治要诀虚损门又提出“年高人阳衰不寐”之
6、论 清代冯氏锦囊卷十二亦提出“壮年人肾阴强盛,则睡沉熟而长,老年人阴气衰弱,则睡轻微易知”说明不寐的病因与肾阴盛衰及阳虚有关,其论点颇值得注意,范 围,不寐是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以睡眠时间、深度及消除疲劳作用不足为主的一种病证.西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不良、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症等以不寐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参考下列辨证论治。,证候特征,一、睡眠不足:入睡困难,夜寐易醒,醒后难以再睡,严重者甚至彻夜不寐,二、睡眠深度不够:夜间时醒时寐,寐而不酣,或夜寐梦多,三、临床症状:常由于睡眠不足及深度不够,致使醒后不能消除疲劳,表现为头晕、头痛、神疲乏力、心悸、健忘,甚至心神不宁等,四、分
7、清虚实:虚症多属阴血不足,责之在心脾肝肾;实证多因肝郁化火,食滞痰浊,胃腑不和,病 因,1、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宿食停滞,脾胃受损,酿生痰热,壅遏于中,痰热上扰,胃气失和,而不得安寐“胃不和则卧不安”浓茶、咖啡、酒之类饮料也是造成不寐的因素,病 因,2、情志失常情志不遂,暴怒伤肝,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神不安而不寐由五志过极,心火内炽,扰动心神而不寐由喜笑无度,心神激动,神魂不安而不寐或由暴受惊恐,导致心虚胆怯神魂不安,夜不能寐,3、劳逸失调劳倦太过则伤脾,过逸少动亦致脾虚气弱,运化不健,气血生化乏源,不能上奉于心,以致心神失养而失眠或因思虑过度,伤及心脾,心伤则阴血暗耗,神不守舍;
8、脾伤则食少,纳呆,生化之源不足,营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心,而致心神不安,病 因,4、病后体虚久病血虚,年迈血少,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不寐亦可因年迈体虚,阴阳亏虚而致不寐。若素体阴虚,兼因房劳过度,肾阴耗伤,阴衰于下,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心火独亢,火盛神动,心肾失交而神志不宁,病 因,病 机,情志所伤,饮食失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阴虚不能纳阳,或阳虚不得入于阴人之寤寐,由心神控制,而营卫阴阳的正常运作是保证心神调解寤寐的基础。故各种因素导致心神不安,神不守舍,不能由动转静,皆可导致不寐,病 机,病位:心,与肝(胆)、脾(胃)、肾密切相关病位在心:心主
9、神明,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则水谷之精微充,气血充足,神得所养;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则气血不足,神失所养,心神不安;暴饮暴食,食积胃脘,胃气不和,也致失眠肝胆:肝郁化火,心神被扰,或心虚胆怯,神魂不安,均可致不寐肾:肾阴亏虚,水火不济,心肾不交,君相火旺,心神不安则不寐,病 机,病理性质实证:火(肝火、心火)、痰(痰热)、食(饮食积滞,胃气不和)虚证:血虚心失所养,临床虚多实少本虚标实: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君相火旺)虚火扰心 暴受惊恐心虚胆怯心神不安,诊断依据,一、主症:轻者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或睡而不实,或时睡时醒,症状持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二、兼
10、症: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三、病史: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体虚等 四、经各系统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它器质性病变,鉴别诊断,不寐应与一时性失眠、生理性少寐、它病痛苦引起的失眠相区别不寐是指单纯以失眠为主症,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若因一时性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暂时性失眠不属病态至于老年人少寐早醒,亦多属生理状态若因其它疾病痛苦引起失眠者,则应以祛除有关病因为主,相关检查,临床采用多导睡眠图来判断:测定其平均睡眠潜伏时间延长(长于30分钟)测定实际睡眠时间减少(每夜不足6.5小时)测定觉醒时间增多(每夜超过30分钟)。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失眠症 认识 影响 失眠 因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19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