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学习.ppt
《不同类型的学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类型的学习.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10/6,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1,第七章 不同类型的学习,第一节 知识的掌握一、什么是知识(一)知识的心理实质 1、知识的实质是事物的属性或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也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知识与物质相联系但本身并非物质,属于精神范畴的由物质派生出来的第二性的东西)2、知识传递的唯一途径迄今仍是间接传递。,2023/10/6,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2,第一节 知识的掌握,3、词与语言是传递知识的主要媒体。因为它们兼具主观和客观的特性。4、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的一系列认识活动才能实现。5、知识掌握过程分为理解、巩固与应用三个彼此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阶段。,2023/10/6,
2、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3,第一节 知识的掌握,(二)知识的心理存在形式 1、知识是以某种观念的形式而存在的。也就是说,知识存在于人脑之中,其具体心理表现形式可以是概念或命题的记忆或推理,也可以是感知和表象的再现。2、知识或观念的不同心理形式体现知识反映事物深度和广度的差异。即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2023/10/6,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4,第一节 知识的掌握,(三)知识的本源及作用 1、本源:人获得知识,可以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方式进行。学校教学应在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的过程中,辅之以各种生动的直接经验活动,以提高知识掌握的效率。2、作用:知识是人的活动的定向工具。个人的任何活动,都
3、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指导和依据。这样个人才能辨认事物,才能确定活动的方式和方向。,2023/10/6,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5,第一节 知识的掌握,二、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一)从概念上分析(联系)1、能力是个人完成活动任务的能量。广义的能力包括生理能力(先天能力)和心理能力(后天能力),它们为活动提供能量。狭义的能力主要指心理能力。作为个性心理特征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被称为才能,其中最重要的叫智力或认识能力。,2023/10/6,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6,第一节 知识的掌握,2、知识是个人活动的定向工具,是保证活动成功的心理条件,也应是能力的一个组成要素。因此,通过知识学习完全可以增强智
4、力和思考能力。3、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和巩固起来的控制活动的行为方式,由各种具体的动作组成。有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之分,也参与形成心理能力,也是完成活动的条件或能量的要素。,2023/10/6,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7,第一节 知识的掌握,4、综上所述,能力是包容了知识和技能的更高一级的概念;知识和技能均是构成能力的要素。在学校教育中,三者密不可分。(二)三者有区别 1、能力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结构,其培养除依赖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外,还要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迁移来实现已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进一步概括化和系统化。能力培养大于、高于、包括但不等于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2023/10/6,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
5、,8,第一节 知识的掌握,2、当前的课堂改革,就是要在知识技能的深化与应用、融会贯通、综合分化等方面下功夫,以达成能力的形成,并非放弃“双基”。三、知识掌握的过程(一)知识的理解 1、理解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2023/10/6,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9,第一节 知识的掌握,2、理解的种类(1)对言语的理解(2)对事物意义的理解(3)对事物类属的理解(4)对因果关系的理解(5)对逻辑关系 的理解(6)对事物内部构成、组织的理解,2023/10/6,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10,第一节 知识的掌握,3、理解的水平(1)字面的理解(2)解释的理
6、解(3)批判性理解(4)创造性理解 4、促进理解的方法(怎么办?“应用”)(1)通过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2)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水平。,2023/10/6,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11,第一节 知识的掌握,概括水平:感性概括 理性概括(3)利用变式和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A、变式:就是变换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的呈现形式,以便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B、比较:分同类事物的比较和不同类事物的比较;顺序比较法和对照比较法。C、变式是从材料方面而比较是从方法方面帮助理解事物的本质。应用变式材料,通过比较方法,能很好地突出事物本质,促进理解。,2023/10/6,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1
7、2,第一节 知识的掌握,(4)通过语言明确揭示概念和原理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概念下定义,简明确切地表述原理,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一要适时进行,二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5)使知识具体化,通过应用加深理解。运用概念和原理教学,就是使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具体化过程。这既可以检查学生对它们的理解程度,又可以加深理解。应用中离不开判断和推理。,2023/10/6,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13,第一节 知识的掌握,(6)使知识系统化,进一步理解教材。只有将某一概念、原理纳入到一定的知识体系中,对它的理解才会深刻,记忆才会巩固,应用起来才会灵活,也有利于用完整的知识去理解新知识。学习中的“触类
8、旁通”就是知识系统化的结果。要使知识系统化,首先要使学生形成概念体系;其次要按知识顺序循序渐进地讲授以打好基础;三要小结,通过指导学生编列提纲、分类图解等,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2023/10/6,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14,第一节 知识的掌握,(7)指导学生自学 要重视学法指导,以形成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自我学习的元认知系统,2023/10/6,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15,第二节 学习的保持和遗忘,(8)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区别进行指导(二)知识的巩固 1、知识的巩固:是指所学知识的持久保持,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积累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前提,是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准备。2、知
9、识巩固的途径(1)提高学习的自觉性(2)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2023/10/6,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16,第一节 知识的掌握,(3)动用记忆规律,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充分利用有意识记,同时重视利用无意识记;提倡理解记忆;合理安排记忆材料;等等。(4)合理地组织复习 A、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科学分配复习时间,及时复习,经常复习。B、要根据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合理安排复习。采用全部复习或部分复习或交错复习等方法。,2023/10/6,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17,第一节 知识的掌握,C、灵活运用多种复习的方法,包括反复阅读和尝试回忆相结合,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将学习材料归类,使之系统化等
10、等。(三)知识的应用 1、知识的应用:是指把知识用于解决作业或实际生活中的课题。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程度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加深知识理解和巩固的重要方法,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2023/10/6,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18,第一节 知识的掌握,2、知识应用的主要形式(1)用所学知识解答口头或书面作业题。(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操作的课题。3、学生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1)审题。(了解课题任务与条件,抓住关键问题,注意隐蔽条件和无关因素的干扰)(2)通过联想,再现有关知识。(联想:直接联想和间接联想),2023/10/6,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19,第一节 知
11、识的掌握,(3)使当前课题与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实现课题类化。(课题类化与课题的难易程度、学生对已有知识特别是抽象知识的理解有关)(4)作出解题判断并向实践转化。(要注意验证)4、影响学生知识应用的主要因素(1)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与巩固程度,2023/10/6,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20,第一节 知识的掌握,(2)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3)课题的性质(4)动机与情绪,2023/10/6,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21,第二节 技能的形成,一、技能的概念、种类及影响形成的因素(一)什么是技能(识记)1、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如行走、操作机器等)2、技能是经有意的练习形
12、成的,由低水平到高水平逐渐发展的。,2023/10/6,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22,第二节 技能的形成,3、技能的自动化是指一部分动作或智力活动,通过练习一旦达到较高水平和熟练程度,就不需要由意识对其进行调节和控制,而能自动实现。4、通过学习形成技能有重要意义。(二)技能的种类(识记)1、动作技能:是以机体外部动作或运动占主导地位的技能。如写字、做体操、操作理化实验等。,2023/10/6,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23,第二节 技能的形成,(1)依据动作技能的复杂程度以及是否具有连续性,可分为非连续性动作技能和连续性动作技能。前者如射箭、按电钮、发扑克牌等,后者如打乒乓球、舞蹈、弹琴、操作机
13、床等。(2)依据是否操纵工具,可分为操纵工具的动作技能和不操纵工具的动作技能。前者如打字、驾车、做木工活等,后者如唱歌、徒手体操、练拳等。,2023/10/6,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24,第二节 技能的形成,2、智力技能:是以抽象思维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它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如阅读、心算、实验设计等。又叫认知技能、心智技能。可分为一般的智力技能和专门的智力技能,前者如分析技能、观察技能等,后者如下围棋、速算等。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往往紧密联系很难分开。,2023/10/6,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25,第二节 技能的形成,(三)影响技能形成的因素(理解)1、起点行为(起点行为
14、是指学习者学习技能开始前的准备状况)2、学习技能的动机(参与式或应付式)3、技能的性质(难度、可分解程度)4、教师示范和说明的状况 5、与实践结合的程度 6、强化的状况,2023/10/6,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26,第二节 技能的形成,二、动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应用)(一)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1、三个阶段:(1)认知和定向阶段 特点:动作速度比较缓慢、呆板、不稳定和不协调,只能注意个别动作,常出现难以觉察的错误。,2023/10/6,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27,第二节 技能的形成,(2)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 特点:个别动作已被联系起来,动作趋向协调但不够完全。(3)动作协调和完善阶段 2
15、、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1)在活动的结构方面:一般表现在许多局部动作有机联合成一个完整的动作系统。局部动作逐步协调,相互干扰和多余动作逐步减少和消失。,2023/10/6,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28,第二节 技能的形成,(2)在活动的速度和品质方面:一般表现为动作速度的加快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增加。(3)在活动的协调方面:一般表现为思想的紧张性逐渐消除,视觉控制逐渐减弱,动觉控制逐步增强并处于主导地位,基本动作接近自动化,动作精确性提高。,2023/10/6,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29,第二节 技能的形成,(二)动作技能的培养 技能的培养主要通过练习。要创造有效练习的条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不同类型 学习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19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