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2004.ppt
《公共经济学200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经济学2004.ppt(1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共经济学,2004年3月,公共经济学概论与主要内容,公共经济学的概念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本课程的结构体系公共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2.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3.与财政学的关系 4.与福利经济学的关系 福利与社会福利,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稳定原则,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帕累托最优与帕累托条件,如果某个经济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以至于一个人的福利不可能再变得更好,除非使其他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变得更坏时,社会福利就不再有改善的可能,这就达到了一种最佳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称为“帕累
2、托条件”。在不使B福利减少的情况下增加了A的福利,这成为帕累托改进。,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在完全竞争市场达到一般均衡时,帕累托最优的三个边际条件都得到满足,因此,这时整个经济达到帕累托最优,即完全竞争市场均衡与帕累托最优的一致性。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1.消费品的最优配置,任何两种商品的消费边际替代率,对于任何两个消费者来说都是相同的。2.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所使用的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3.生产与消费的最优关系,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边际转换率。,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禀赋分配与帕累托最优的关系,分析了市场均衡、帕累托最优与财富分配的关系。在若干假设下,任何一种
3、帕累托最优状态都可以通过适当选定的收入分配方案,由市场的竞争均衡来加以实现。,完全竞争与经济效率的实现,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对于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是必要的。经济人假设或理性假设无公共物品,经济利益的可分性与所有权的确定性。所有权的确定性要求具有排他性、继承性与可转让性。无外部效应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市场失灵的原因,不完全竞争与低效率外部性对效率的影响公共物品的效率问题无市场,薄市场或市场竞争不足偏好不合理,干扰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信息不完全,影响到竞争的充分性,市场失灵的表现,竞争失效,资源配置不合理,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公共物品提供不足负外部性带来的社会问题市场的不完全,许多产品无法提供或无法充分
4、提供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收入分配问题。,公平,公平的概念市场确定的收入分配公共选择中的公平公平的衡量: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政府的经济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政府资源配置的分类,地区间的配置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配置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消费与投资之间的配置,政府调节资源配置的手段,财政措施,公共支出,财政补贴,政府购买 公共支出非财政支出 金融措施,法令法规,政府职能之二:收入分配,收入分配的分类 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 各收入阶层的家庭之间的分配 当代与下代人之间的分配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目标与政策 目标:平等与激励 政策手段:1.财政措施,税收与收入转移制度 2.非财政
5、措施,如最低工资法,政府职能之三:经济稳定,经济稳定的含义政府实施经济稳定政策的理论依据政府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1.财政政策(1)预算的杠杆作用(2)预算的内在反应2.货币控制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美国政府的经济稳定职能,政府失灵的原因,有限信息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决策时限与效率的限制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第三章 公共物品理论,公共物品的概念与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边际拥挤成本为零。公共物品的分类,公共物品:支付意愿曲线,提供公共物品存在边际成本(注意与“增加消费边际成本为零”不同),因而不存在市场和价格,无法得到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有必要用“支付意愿曲线”表示消
6、费者在公共物品供给不同数量水平上愿为新增一个单位供给所支付的货币额。右图是美国某地居民对清洁空气的支付意愿,横轴以空气中100万分之几氧化氮作为空气清洁度的度量,纵轴表示不同收入家庭为氧化氮水平每减少1/100万的支付意愿。第一,三个不同收入组的支付意愿曲线高低不同,说明清洁空气的需求(支付意愿)对收入存在显著弹性;第二,不同收入组支付意愿曲线都向上倾斜,表示空气越清洁,即横轴表示的污染水平越低,人们对空气质量边际改善的支付意愿越低;反之,支付意愿越高。,氧化氮,支付意愿,公共物品:支付意愿的加总,可以通过加总方式得到社会支付意愿曲线,但与私人物品把个体消费者需求量“水平加总”得到总体需求曲线
7、不同,由于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单个消费者享用了相同数量的公共物品,因而总支付意愿是不同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垂直加总。以公共电视台节目为例,假定有两个公民A和B,对不同数量的电视节目服务评价不同,因而愿意为节目数量边际增加支付的货币量也不同。右图横轴度量节目数量,纵轴表示支付意愿。曲线AA和BB分别是A和B的支付意愿曲线。如,在每周4个单位电视节目这一数量点上,A愿意为新增一个单位节目支付9元,而B愿意支付6元。支付意愿曲线从左到右下行,表示现有公共电视节目数量越多,消费者对它边际增加的支付意愿下降。总支付意愿曲线为DDA,表示供给量为4单位时,A和B为新增一个单节目的总支付意愿为9+6=15,Q,
8、P,4,6,15,9,D,D,A,A,B,B,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提供公共电视节目的边际成本曲线MC就是供给曲线,表示为S曲线。如果我们可以得到对某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支付意愿曲线,则可以通过供给与需求相等的均衡条件确定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条件。以公共电视节目为例,图形中供给线S与社会支付意愿DDA曲线交点E,决定了公共电视节目的最优数量水平为Q*,以及A和B对公共电视节目的支付价格。,MC=S,Q,P,Q*,PA,PB,PA+B,D,D,D,A,公共物品的林达尔均衡,OA,OB,公共物品的数量,A承担的税金比例,B承担的税金比例,G*,h*,公共物品的搭便车困难,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导致“搭便车”困
9、难,人们会压低显示其真实支付意愿倾向,因而公共物品不能采用通常的市场机制获得有效配置。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私人提供公共物品是无效率的,甚至无人提供。如右图。假设二楼有两户人家,在楼梯口安装一盏灯的成本为24元,每户人家从灯得到的好处等价于20元。这一搏奕的占优战略是两家都不安装路灯。因而需要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政府特征是具有强制性权力,因而有可能超越“搭便车”困难。向社会有效提供公共物品是政府的一个基本职能。,李家,安装,不安装,张家,安装,不安装,(8,8),(20,-4),(-4,20),(0,0),公共物品的偏好显示:维克里的偏好显示机制,人们对于公共物品的偏好表露与税收制度设计有着直
10、接的联系。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私人有隐藏其信息的动机,因此政府应设计出能促使人们表露自己真实偏好的机制。如维克里认为,对于某一种单件不可分割的商品,存在着很多潜在的购买者,通过拍卖来出售,很容易证明如果利用下面程序,每位潜在的购买者都会表露其对该商品的真实估价:要求每位潜在的购买者把他的出价放在一个密封的信封中,并告知该商品将卖给出价最高的人,而售价是仅次于最高出价的那个价格,这种方法也称为第二价格法。这里有两种情况:(1)出价者i的真实估价高于其他任何人的真实估价;(2)出价者i的真实估价至少低于另外一个人的真实估价。面临维克里第二拍卖价格的潜在购买者,在拍卖之前就可以推断,他肯定属于情况
11、(1)或(2)。而在这种情况下,谎报真实偏好都不会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可能遭受损失。因此,对于所有潜在购买者来说,就是按其对该商品的真实估价出价。维克里的第二价格法具有个人激励兼容性,也即表露其真实偏好是每个人的占优战略。,混合产品的供给(1),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都为零的产品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边际拥挤成本为正的产品,混合产品的供给(2),通过量,通过量,MC,拥挤线,拥挤线,通过能力线,通过能力线,成本和价格,成本和价格,DD,DD,Q*,MR,DD,Q1,外部性的概念与分类,有关外部性的定义较多。外部性的“外部”是相对于市场体系而言的,指的是那些被排除在市场机制之外的经济活动的副产品或
12、副作用。更严格地说,是在价格体系中未得到体现的那部分经济活动的副产品或副作用。这些副产品或副作用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另,根据萨缪尔森(1992)的定义,外部经济效果或外溢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上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由于经济活动的某种后果没有得到市场的承认,当事者不必承担负外部性所造成的损失,也无法从正外部性中得到报酬。这样,该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或私人利益与社会成本或社会利益便不一致。如造纸厂生产纸张的私人成本包括材料、运输、资本、劳动、管理等成本。但对于整个社会,生产纸张的成本除了上述所有私人成本外,还包括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
13、、废气对社会所造成的损失,即污染成本。在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的决策基于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的比较。当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或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不一致时,对于企业或个人是最优的决策不一定是社会的最优决策。这就是为什么在有外部效应的条件下,完全竞争并不能达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外部性的分类,生产的正外部性,消费的正外部性,生产的负外部性,消费的负外部性,公共资源问题与公共地的悲剧。,外部性的解决方式,外部性与科斯的谈判解决方式企业的一体化外部性与皮古税外部性与补贴外部性与管制相关法律,外部性与产权界定(1):科斯定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科斯的研究对外部性与产权界定关系问题的理解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他的
14、思想中心内容为概括为科斯定理。科斯定理的中心内容是,如果产权得到明确界定,如果协商或谈判等活动发生的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那么,在有外部效应的市场上,无论所涉及资源的产权归哪一方,交易双方总能够通过协商谈判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状态。,外部性与产权界定(2):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提出无论把产权界定给哪一方与最终实现效率目标无关。但其前提是当事人之间谈判和协调成本为零。但现实社会中,协商谈判会有成本。谈判花费时间,谈判涉及的损失和补偿在测定上会有大量信息不确定性;确保实施协议需要耗费人力物力等。因而,从理解现实的角度看,科斯定理的引申含义更为重要。首先,当谈判协商等活动发生的交易成本太大时,通常需
15、要某种非当事方的力量从外部对产权加以界定。其次,产权归属与效率无关的直接命题不再成立,产权界定和实施方式会对效率发生关键影响。从效率角度出发,产权界定的原则是以最小社会成本解决外部性矛盾。产权界定与排污权交易。,外部性与皮古税,由于交易成本存在,因而有必要通过立法或其他管制方式来应对外部性问题。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或补贴方式来实现类似的目标。以工厂排污造成负外部效应为例,政府可以把污水排放造成的社会成本转换为适当水平的税费,向排放企业征收,从而消除外部性。右图表示,税收使厂商的私人边际成本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减少了相当于Q2-Q1 的产量。外部成本内部化(internalized)解决了污染的外部性
16、问题。,S(税后),S,D,S,P,Q,Q1,Q2,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尤其是理性人假设)原理和方法作为分析工具,来研究和刻画政治市场上的主体(选民、利益集团、政党、官员和政治家)的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主要研究内容:个人选择如何形成社会选择,个人偏好如何加总为社会偏好投票制与代议制政府决策方式官员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的特点与贡献,特点:1。把社会选择或政治决策过程视为一种交易;2。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3。政治活动中的经济人范式。贡献:1。提高了经济人范式的科学用途;2。在个人行为与集体选择之间架起了桥梁;3
17、。有助于理解政治活动行为、现代国家规模增长的原因。,投票规则,一致同意规则多数票规则1。投票悖论,投票悖论的概率分析。2。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投票悖论的消除多数票规则与投票交易、偏好强度多数票规则的再分配效应,阿罗不可能性定理(1),分析个人偏好的加总、是否存在满足所有个人偏好的社会偏好问题。阿罗社会选择的两个公理:连贯性与传递性阿罗认为,民主主义必须满足以下5个条件:个人偏好排序的普遍相容性;社会评价与个人评价正相关;不相关选择对象的独立性;无限制域;非独裁性。,阿罗不可能性定理(2),如果排除效用人际比较的可能性,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都有定义,那么把个人偏好总合成为表达社会偏好的最理想的方法
18、,要么是强加的,要么是独裁的。不可能存在一种 能够把个人对N种备选方案的偏好次序转换成社会的偏好次序,并且能够准确表达社会全体成员的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的社会选择机制。即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或称“阿罗悖论”。,多数票规则投票悖论的消除,表决程序的安排单峰偏好与中间投票人定理:通过适当限制个人偏好以适应某种特殊模式,很可能会产生一种均衡的投票结果,个人偏好的特殊模式就是这些个人偏好具有单峰偏好。单峰偏好,个人在一组按某种标准(如数量大小)排列的备选方案中,对其中的一个方案偏好程度最高,对其他方案的偏好都低于对这个方案的偏好程度。用数学语言,单峰偏好就是在一维空间中个人偏好次序呈齐次性。,单峰偏好定理
19、和中间投票人定理,虽然对同一组方案各个人的单峰偏好是不同的,但只要投票人的偏好都是单峰值的,简单多数投票规则一定可以产生出唯一的均衡解,这个均衡解和中间投票人的第一偏好正好一致,即中间投票人偏好的议案会被通过。,代议民主制间接民主(1),(一)政党与选民分析政党的动机政党的目标函数1。追求得票数最大化2。追求得票差额最大化3。追求得票率最大化4。追求得票率超过一定标准的概率最大化5。追求得票差额超过一定标准的概率最大化6。追求得票数超过一定标准的概率最大化选民的动机和行为,政党的动机,政党从事活动是为了使政治支持最大化,表现为获得选票最大化,不是某种真理或理想,而是当选执政。政党是为了选举而制
20、定政策,而不是为了制定政策而赢得选举。政党在政策决策中一般遵循多数原则,追求的只是能给他赢得更多选票而不是失去更多选票的那些政策。推行的政策直到这一点,由该政策获益的这些人的选票的边际收益等于由该政策而遭受损失的这些人的选票的边际损失。政治支持最大化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没有区别。,选民的动机和行为,唐斯认为,选民是理性的,他参与投票的动机是为了通过参与政治获得预期效用最大化,或“理性投票人假说”。影响选民去投票的因素:1。自己亲自投票的重要性,是否关系到选举结果;2。对政党政纲所带来的效用的预期;3。投票成本;4。投票的长期利益。选民合乎理性的无知。,代议民主制(2),(二)两党竞争模型单峰偏好
21、下的两党竞争双峰偏好下的两党竞(三)多党制多党制产生的原因多党制下的党派联盟,利益集团,利益集团,或压力集团,是指那些有某种共同的目标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个人的有组织的实体。不同的利益集团在其规模、资源、权利和政治倾向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利益集团形成的原因:信息成本、稳定性、交易效率;此外,集团或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增进其成员的利益,有共同利益的个人或企业组成的集团通常总是具有进一步增进这种利益的倾向,个人可以通过代表其利益的集团来实现或增加他的个人利益。社会选择或公共选择是通过许多强大的利益集团的相互作用作出的。利益集团与其成员之间的关系利益集团存在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奥尔森认为,各种社会组
22、织采取集体行动的目标几乎无例外地都是争取重新分配财富,而不是为了增加总的产出。利益集团降低了社会的经济效率和总产出。,寻租理论,租的概念,租与垄断、资源配置的效率损失相联系;租金指超过资源所有者的机会成本的报酬。寻租是为了获得人为创造的收入转移支付而造成的稀缺资源的耗费。(托利森)他认为,寻租是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联系在一起的,政府干预导致人为租金的创造。斯 蒂格里茨认为,“寻租一般用于描述个人或厂商投入精力以获得租金,或从政府那里获得其他特殊好处的行为”。政策决策被扭曲。布坎南认为,“寻租指那些本当可以用于价值生产活动的资源被用于只不过是为了决定分配结果的竞争”。寻租往往表现为通过游说政府
23、和院外活动来获得某种垄断、限制或特权。寻租与避租寻租成本。,官员理论,问题的提出,官僚与立法机构(政治家)的关系官僚行为的特征尼斯克南有关官僚政府的冲突模型 双边垄断、不对称信息与尼斯克南的官员预算最大化理论官员效用最大化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对官僚行为的限制,政治经济周期,政府追逐选民的偏好,尤其是中位选民的偏好;选民是近视的,只关心其眼前利益;政府在就业和通货膨胀指标之间进行权衡,形成政治经济周期。,政府规模增长,政府规模(以税收和政府支出来衡量)增长的事实政府规模增长的原因:公共选择分析1。利益集团促成政府规模增长;2。官员政治的必然性,政府失灵,政府失灵是指政府行动不能增进效率或政府把收入
24、再分配给那些不应当获得这种收入的人。(萨缪尔森)斯蒂格里茨把政府失灵的原因归纳为三个方面:1。信息不完全;2。政府官员的动机;3。难以预期私人部门对政府计划的反应,从而使政府行为的后果具有不确定性。公共选择理论把政府失灵归结为官员政治的无效率,它表现为浪费、冗员和低生产率。政府失灵的重要表现有:1。没有代表性的政府,体现的是少数财力雄厚人的利益和偏好,不能代表广大选民的利益;2。政府目光短浅和行为短期化,如政治经济周期;3。政府活动的低效率。,第五章 公共支出,公共支出的总量、结构与效益分析公共支出的原则与分类公共支出的增长公共支出的结构分析,公共支出的原则与分类,公共支出的原则1。公平原则2
25、。效益原则3。稳定原则公共支出的分类标准1。按政府职能分类2。按经济类型分类:经济开支、资本开支、贷款净额3。按经济性质分类:消耗性支出(政府消费性支出、政府投资支出)与转移支出我国公共支出的分类方法1。按政府职能2。按支出用途,政府公共支出的增长,公共支出增长理论1。瓦格纳的公共支出增长理论2。皮科克和怀斯曼的替代-规模理论3。穆斯格雷夫等公共支出增长的经济发展理论影响公共支出增长的因素如经济因素、政府职能、人口发展、通货膨胀、都市化等公共支出增长的实际,公共支出的结构分析,政府的消耗性支出1。政府消费支出,按政府职能进行分类:(1)国防支出(2)行政管理费(3)科学技术研究支出(4)教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 经济学 2004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19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