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知识点复习总结.ppt
《电控知识点复习总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控知识点复习总结.ppt(2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1.1 电器的分类,按工作电压等级分,低压电器:工作电压在交流1200V或直流1500V以下的各种电器。,高压电器:工作电压高于交流1200V或直流1500V的各种电器。,2,按用途分,控制电器:用于各种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的电器。,主令电器: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发送控制指令的电器。,保护电器:用于保护电路及用电设备的电器。,配电电器:用于电能的输送和分配的电器。,执行电器:用于完成某种动作或传动功能的电器。,3,按电器的执行机构特点分,有触点电器:电器通断电路的功能由触点来实现。,无触点电器:电器通断电路的功能不是通过机械接触,而是根据输出信号的高低实现的(即半导体器件的开关效应,如可控
2、硅的导通和阻断、三极管的饱和截止来实现电路的通断)。,4,2.2 电器的基本理论,控制角度,结构上,5,2.2.1 电磁式电器的工作原理,电磁式电器的组成:感测和判断部分 电磁机构 执行机构 触头,6,1.感测和判断部分(电磁机构),铁心,吸引线圈,衔铁,弹簧,动触头,将电磁能量转换为机械能量,带动触头工作,完成接通和分断电路。,7,(1)电磁机构的工作特性,电磁吸力/反力 VS 气隙,8,电磁吸力,当端面面积S为常数时,电磁吸力与B2或2成正比。,9,电磁机构的工作特性:吸力特性和反力特性。,吸力特性:电磁机构的吸引线圈通电后,铁心吸引衔铁的电磁吸力与气隙的关系曲线。反力特性:电磁机构使衔铁
3、释放的力与气隙的关系曲线。,10,直流电磁机构的吸力特性,未吸合时,气隙较大,电磁吸力Fat较小;吸合后,气隙减小,吸力增大。,直流电磁机构适用可靠性高或频繁动作的控制系统。,电流认为变化不大,与气隙无关。,在IN一定时,电磁吸力Fat与气隙大小的平方成反比。,11,交流电磁吸力,交流电磁铁电磁吸力的大小是随时间周期性的变化。,12,交流电磁机构的吸力特性,F0=f(),i=f(),交流电磁铁吸合前后m的值可认为不变,故电磁力F0也不变;考虑到漏磁的影响,其吸力随气隙的减小略有增加。,交流励磁电流 I 将随气隙长度成正比增大。,13,结 论,交流电磁机构的励磁电流在线圈已通电但衔铁尚未动作时,
4、电流比额定工作电流大得多。若发生衔铁卡住不能吸合或衔铁频繁动作,交流线圈将可能因过电流而烧毁。在可靠性要求高或频繁操作的场合,一般不采用交流电磁机构。,14,电磁机构可能存在的问题,问题 衔铁粘住直流电磁机构 衔铁闭合后,磁路磁阻较小,线圈断电后由于导磁体剩磁所产生的吸力有可能足以克服释放弹簧的反力,会使衔铁打不开。,交流电磁机构?,15,避免“衔铁粘住”,为了避免“衔铁粘住”现象,通常在吸力较小的直流电磁机构(如直流继电器)的衔铁上装一非磁性垫片(厚度为0.1mm的磷铜片),在吸力较大的直流电磁机构(如直流接触器)的铁心柱端面上加装极靴,以增加衔铁闭合后的气隙(磁阻)。,交流并联电磁机构的吸
5、力特性曲线比较平坦,且导磁体不存在有剩磁,所以在线圈断电时不会产生“衔铁粘住”现象。,16,问题 振动和噪声产生原因,吸力最大,吸力为0,电磁吸力为零将小于弹簧的反作用力,衔铁将从与铁心闭合处被拉开;当电磁吸力大于弹簧反作用力时,衔铁又被吸合。,瞬时吸力曲线,反力,17,短路环,解决交流电磁铁产生振动和噪音的措施,18,短路环的作用,只要合成吸力始终大于弹簧反作用力Ff,就能消除衔铁的振动,从而消除噪音。短路环通常包围的铁心截面,一般用铜、康铜或铬合金等材料制成。,19,3)反力特性,电磁机构中与电磁吸力方向相反的力,如释放弹簧的弹力、触点弹簧的弹力、运动部件的重力和摩擦力统称为电磁机构的反力
6、。,电磁机构使衔铁释放的力主要是利用弹簧反力。,弹簧的反力特性:,20,4)直流电磁机构剩磁的吸力特性,当电磁机构的吸引线圈断电后,由于铁磁材料有剩磁使其仍有一定的剩磁吸力存在,剩磁吸力随气隙的增大而减小。,剩磁吸力特性,21,吸力和反力的配合,电磁机构在衔铁的吸合过程中,吸力须大于反力,但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电器的机械寿命。在释放衔铁时,其反力须大于剩磁吸力才能保证衔铁可靠释放。,要求电磁机构的反力特性必须介于电磁吸力特性和剩磁吸力特性之间。,22,吸力特性与反力特性的配合(图),吸力特性与反力特性曲线之间这块面积代表了衔铁在运动过程中积聚的能量。面积越大,能量越大,动作速度越大,衔铁和铁心
7、接触、动触点和静触点接触时的冲击力也越大,严重时会导致衔铁和铁心间的严重机械磨损及触点的熔焊与烧损。吸力特性与反力特性应尽可能靠近,以利于改善电器的性能。,23,5)电磁机构的输入输出特性,输入量x 线圈电压或电流输出量y 衔铁的位置,衔铁吸合时的动作值x0,当输入信号下降到复归值xr时,衔铁释放,24,返回系数,复归值 xr 与动作值 x0 之比称为返回系数或恢复系数Kf:,电磁机构的返回系数一般小于1。,25,(2)电磁机构分类,1铁心 2吸引线圈 3衔铁 虚线磁路,26,衔铁沿棱角而转动的拍合式铁心:衔铁绕铁轭的棱角转动。这种形式磨损小,铁心一般用电工软铁制成,广泛用于直流电器和接触器中
8、。衔铁沿轴转动的拍合式铁心:铁心一般用硅钢片叠成,常用于大容量交流接触器中。衔铁做直线运动的直动式铁心:衔铁在线圈内做直线运动,多用于中小容量的交流接触器和继电器中。,27,(3)吸引线圈,吸引线圈:将电能转换为磁场能。,吸引线圈的分类:,28,按吸引线圈电流的种类分:,直流线圈:因直流电磁铁的铁心不发热。只有线圈发热,所以其线圈做成高而薄的瘦长型,且不设线圈骨架,使线圈与铁心直接接触,易于散热。交流线圈:由于交流电磁铁的铁心存在磁滞和涡流损耗,不仅线圈要发热而且铁心也要发热,所以其线圈设有骨架,使铁心与线圈隔离并将线圈制成短而厚的矮胖型,这样做有利于铁心和线圈散热。,29,2.执行机构,执行
9、机构电器的触头系统。,触头(又称触点)的作用接通和分断电路。,30,对触头的要求,导电、导热性良好,接触电阻小,材料:触头通常用铜、银、镍及其合金材料制成,有时也在铜触头表面镀一层锡、银或镍。,触头上装有接触弹簧,使动触头刚与静触头接触时就产生一个初压力。作用:接触得更紧密,减小接触电阻,消除开始接触时产生的振动。,接触弹簧,31,常开触头和常闭触头,触头按其原始状态可分为:常开/常闭触头。,/原始状态 吸引线圈未通电时的状态。,常闭触头,常开触头,32,常开触头:当线圈未通电时触头断开,而线圈通电后触头闭合的触头又称为动合触头;常闭触头:当线圈未通电时触头闭合,线圈通电后触头断开的触头又称为
10、动断触头。,触头的复位线圈断电后触头回复到原始状态。,动作顺序:先断后合,33,主触头和辅助触头,按触头控制的电路分为:主触头和辅助触头。,主触头:用于接通和断开主电路,允许通过较大的电流,一般装有灭弧罩;辅助触头:用于接通和断开控制电路,只允许通过较小的电流。,34,触头的结构型式,桥式触头,35,桥式触头:桥式触头的两个触点串于同一条电路中,电路的接通和断开由两个触点共同完成。,点接触型式适用于电流不大,且触头压力小的场合,如继电器电路、辅助触点;面接触型式适用于大电流的场合,这种触头一般在接触表面上镶有合金,以减小触点的接触电阻提高耐磨性,多用于较大容量接触器的主触头。,36,指形触头:
11、触头的接触区为一直线,触头接通或分断时产生滚动摩擦,既利于去掉氧化膜,又可以缓冲触头闭合时的撞击能量,改善触头的电器性能。/适用于通电次数多,电流大的场合,常用于刀开关。,37,2.2.2 电接触理论,触头在闭合状态下动、静触点完全接触,并有工作电流通过时,称为电接触。,38,(1)电接触的结构形式,按接触工作的原理分:,固定接触:两接触元件在工作时间内固定接触,无相对运动也不分离。如母线的螺栓连接或铆接,电子设备和仪器中的插接件、连接器和插头等。,滚动和滑动接触:两接触元件能作相对滚动和滑动,但不相互分离。如变阻器的滑动头、电机的电刷和滑环、电气机车的馈电弓和馈电线等。,39,可分、合接触:
12、两接触元件可随时分离或闭合。,可分、合的接触元件通常称为触头或触点。在任何利用触头实现电路通、断的电器中都有这类电接触类型。,可分、合接触按控制电流的大小又可分为:弱电流触头:电流在几安以下,继电器触点一般属于弱电流范围。中电流触头:电流从几安到几百安,大部分低压电器触头属于中电流范围。强电流触头:几百安以上高压断路器和低压自动开关一般属于强电流范围。,40,基本要求:,长期通过额定电流的电接触其温升不能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数值,且温升稳定;电接触在通过短时的短路电流或脉冲电流时,接触处不会发生熔焊或松驰现象;可分、合接触在断开过程中,触头材料损失应尽量小;可分、合接触在闭合过程中,接触处不应出
13、现不能断开的熔焊现象,而且触头表面不会出现严重损伤和变形。,41,对接触元件的基本要求:接触时接触元件为良好的导体;分离后应为良好的绝缘体。,存在的问题:当两导体相互接触流过电流时,接触处会出现局部高温,严重时可达到接触导体材料的熔点,在接触处出现熔焊现象。在电接触中普遍存在接触电阻、接触温升、接触熔焊和电磨损等问题。,42,表面膜电阻当电流通过导电斑点时,使电流受到一定的阻碍而导致产生另一附加电阻。,接触电阻收缩电阻与表面膜电阻之和。,43,工程实际应用中常用估算和借助实验导出的经验公式计算接触电阻。,Rj接触电阻,单位;F接触压力,单位N;m与接触形式有关的指数;点接触 m0.5线接触 m
14、0.51,约为0.7面接触 m1 K与触头材料、接触面加工情况以及表面状况有关的系数见表。,2-14,44,系数K值,45,(3)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1)接触元件的材料,触头材料的电阻系数越大接触电阻就越大;材料屈服点越小(即材料越软,越易发生塑性形变即抗压强度越小),则实际接触面积就越大,接触电阻也就越小。,常在接触连接处,用较软的金属覆盖在硬金属上,以减小接触电阻。,46,2)表面粗糙度,接触面越粗糙,越容易被污染和氧化,也就越容易生成膜电阻,因而接触电阻也就越大。,3)接触压力,接触面受压后总有弹性及塑性形变,使接触面积增大。,压力较小时,接触电阻受压力变化的影响较大,加大压力可减小收缩
15、电阻与膜电阻,则接触电阻将变小;压力达到一定值,接触电阻受压力变化的影响很小。,47,4)接触形式,接触形式分为:点接触、线接触和面接触。,接触形式对收缩电阻的影响主要与接触点数目有关。,48,面接触:固定接触常采用此形式,且采用螺钉或铆钉等压紧以加大压力,使接触电阻减小。由于面接触的散热面积及热容量大,多用于大电流。,点接触:虽然膜电阻小,但是散热面积及热容量均小,所以多于用小电流。,线接触:压力集中,实际接触压力强度较大,在中等压力时接触电阻较小,线接触的优点还表现在可以使触头在闭合过程中有相对运动而自动净化、便于调整。因此广泛用于接触器、自动开关及高压开关电器的触头中。,49,3.触头的
16、发热和熔焊,当电流流过两导体的接触处时,由于接触电阻的存在,将会使接触处的温度升高。温度的升高又会促使表面膜的生长,使接触电阻增加,从而使温度进一步上升;严重时接触点的温度可达接触元件材料的软化点、熔化点甚至沸腾点,最后使两接触面产生金属焊接。当开关电器发生金属性的熔焊后,触头就不能正常分断,开关也就失去作用。,2-18,50,(2)触头的熔焊,触头工作时因温度升高而熔化、以致焊在一起无法正常分开的现象称为触头的熔焊或热焊。,/熔焊分为:静熔焊和动熔焊:,静熔焊:是在通过大电流时由接触电阻发热使导电斑点及其邻域内的金属熔化并焊为一体的现象。/特征:发生过程一般无电弧产生。/一般出现在固定接触或
17、闭合状态下且接触压力足够大的转换触头中。,2-19,51,动熔焊:是电弧的高温使接触区局部熔化发生的熔焊现象。/特征:发生过程有电弧产生。/一般出现在触头闭合过程中或闭合状态且接触压力较小的触头中。,52,1)触头开始熔化电流和焊接电流,开始熔化电流Imin刚开始使触头熔化时的电流。,开始熔化电流使处于闭合状态触头接触内表面的导电斑点处薄层金属刚开始熔化,若此时切断电流,触头很容易分开,还可观察到接触表面有轻微的熔化痕迹。,53,如果流入闭合状态触头的电流超过开始熔化电流的2030,则导电斑点及其附近的金属将有较大面积的熔化,触头开始焊接,此时的电流称为焊接电流。,焊接力触头焊接后需要拉开触头
18、的力,它等于焊接处金属的抗拉强度与焊接面积的乘积。,金属的抗拉强度越大,焊接面积越大则焊接力也越大。,材料电阻率越大,接触电阻越大,发热量越大,焊接面积也越大;而,材料的熔化温度越高,熔焊面越小。,54,说明,熔焊的根本原因是通过触头的电流产生的热量,因此触头熔焊一般发生在严重过载或短路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发生在额定电流下。,触头的焊接现象与电流关系很大,但是如果线路电压很高也会导致熔焊发生。,线路电压对静熔焊的影响表现为电流的影响,对动熔焊则表现为电压越高越易燃弧,且电弧能量越大。,55,4)触头的冷焊,冷焊是指闭合触头未通电时在室温或冷态下出现的粘结现象。冷焊常常发生在用贵金属材料如金和金合
19、金等制成的小型或高灵敏的继电器触点中。,由于贵金属表面不易形成氧化膜,纯洁的金属接触面在触头压力作用下,由于金属分子或原子之间化学亲和力的作用,使两个触头表面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产生冷焊现象。,56,冷焊的防止,目前为防止冷焊发生,一般在不显著增大接触电阻的前提下,在触头上镀一层很薄的润滑膜。,57,(3)触头的电磨损,触头在分断过程中,由于存在触头间金属的转移、液态金属的溅射以及金属蒸汽的扩散等现象,会使触点表面逐步损坏。其结果是接触面变得凹凸不平或出现深坑、凸起、变形、龟裂等触头材料转移或损失。触头材料在工作中的转移或损失称为触头电磨损。触头电磨损到一定程度,触头的工作性能将得不到保证,因此
20、触头电磨损将直接导致触头和整个电器的使用期限缩短。,58,触头电磨损的两种形式:,桥磨损:,当分断触头时,最后分断点的电流密度可高达(1071012 A/m2)。此时该点及其附近的触头表面金属材料将熔化,并在动触头继续分离时形成液态金属桥。,2-21,59,电弧磨损,触头电弧磨损两种不同的机理:,触头断开瞬间,作用在触头间的电压较高(如大于300V)但通过的电流小于维持电弧放电的最小电流,则触头间不会出现电弧但会产生火花放电,这时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轰击电极,使表面材料蒸发损失;,2-22,60,触头断开一般先出现液态金属桥,如果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大于维持电弧的最小值,则当金属桥拉断后会出现电
21、弧,电弧两极斑点的电流密度大且温度高,不仅使弧根附近的触头材料大量气化,而且熔化的金属在电动力吹弧作用和强烈的金属蒸汽热浪的冲击作用下,把液态金属从触头表面吹出,向周围飞溅造成触头材料的损失。,为了减少电弧磨损,触头一般选择熔点和气化点高的材料,如钨、钼及其合金。,61,2.2.3 开关电弧理论,电弧开关触头在大气中断开电路时,如果电路的电流超过0.251A,电路断开后加在触头间的电压超过1220V,则在触头间隙(又称弧隙)中便会产生一团温度极高、发出强光和能够导电的近似圆柱形的气体。,62,形成液态的金属桥,一部分变成金属蒸气进入触头弧隙中,炽热的金属表面又使电子从阴极逸出,由于高温使电极发
22、射电子的现象称为热电子发射。,63,使原子分裂成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离子,触头分离瞬间,电路电压几乎全部降落在触头之间,在距离极小的触头间隙形成很高的电场强度,阴极中的自由电子还会逸出到弧隙中并向阳极加速运动。,电子进入阳极与正电荷 复合,释放出能量加热阳极,自由电子在前进途中会撞击气体原子,撞击出的电子又将去撞击其他原子,这种现象称为撞击电离或电场电离,64,撞击电离使弧隙中产生更多的电子和正离子,被撞击出的正离子向阴极运动,一部分正离子撞在阴极上,复合 并释放能量,阴极温度升高,又将从阴极逸出电子(二次电子发射),再次参与撞击电离,在触头间隙中产生大量的带电粒子,使气体导电形成炽热的电子
23、流。,65,撞击电离使弧隙中产生更多的电子和正离子,被撞击出的正离子向阴极运动,一部分正离子撞在阴极上,另一部分正离子在弧隙中和电子 复合,释放出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辐射或增加气体热运动,使弧隙中气体的温度迅速升高。,66,当温度达到30004000K以上时,触头间的原子以很高的速度作不规则的热运动,并相互剧烈撞击使原子电离,这种 因高温使原子撞击所产生的电离称为 热电离。,撞击电离、热电子发射和热电离的结果,使触头间呈现大量向阳极飞驰的电子流,这就是所谓的电弧。,67,气体放电的几个阶段,电弧产生时触头间的气体由绝缘状态变为导电状态,使电流得以通过。这种现象,也叫气体放电。气体放电可以分为:非自
24、持放电:去除外界电离因素,仅靠电场的作用不能使放电继续下去。自持放电:除去外界电离因素仍可借空间的碰撞电离维持放电。,68,电弧的构造,弧光放电可分成近阴极区、弧柱区、近阳极区。,69,电弧(弧光)放电实际上是自持放电的最终形式。,物理过程可归纳为:在外加电压作用下,由阴极区连续提供电子流,在弧柱区产生高温热电离,最后电子进入阳极区被阳极所吸收。,电弧是产生于气体中的炽热电流、是高温气体中的离子化放电通道,是充满着电离过程和消电离过程的热电统一体。,70,气体消电离方式,电离气体中带电粒子自身消失或失去电荷转变为中性粒子的现象称为 消电离。,气体的消电离的两种方式:复合 扩散,两个带有异性电荷
25、的粒子彼此相遇后,由于电子和正离子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将失去电荷成为中性粒子的现象叫做 复合。复合的方式:有表面复合和空间复合。,71,带电粒子在复合过程中将释放出部分能量/在表面复合情况下,释放出的能量多用于加热物体的表面;/在空间复合的情况下,释放出的能量将加速中性粒子的运动并以光的形式向周围空间辐射。,电离气体中的带电粒子,由于热运动从高浓度区域移向低浓度区域的现象称为 扩散。扩散能使电离空间内的带电离子减少,所以有助于熄灭电弧。,72,由于电离与消电离作用同时存在于电弧中,所以根据弧隙中带电粒子数的增减可以判别电弧燃烧是趋于炽烈、熄灭还是稳定。,若令电离强度代表弧隙带电粒子的增加率,消电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知识点 复习 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18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