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教案彭金祥.ppt
《古代汉语教案彭金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教案彭金祥.ppt(1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汉语教案彭金祥,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汉字的起源一、八卦说八卦是古代占卜用的符号,共有个:为阳爻,代表奇数;为阴爻,代表偶数。八卦的卦爻与数字有关,但八卦是个奇数或偶数的排列符号,与汉字的起源无关。至于八卦用于算命,属于中国神秘文化;八卦所用符号后来(世纪)被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用于研究二进位制,为后来计算机的发明创造了必要条件。,二、结绳说,在世界范围内,结绳都是原始民族普遍采用的一种记事法。如我们要用一头牛去换八只羊,就在绳的一端打上一个大结,另一端打上八个小结。汉语中的“十”字就是上古结绳符号,像绳子打结交叉之形。结绳记事容易出错,尤其是时间长了以后。它促使文字的产生,但还不是文字的起源
2、。,三、书契说,刻契为约的办法,产生于原始时代发明文字以前,那时人们在木块上刻画一些简单的纹路或缺口以帮助记忆,其作用与结绳相似。木契上的刻划道道,只起帮助作用,当然不能算是文字。但它也促进了文字的产生。,四、仓颉说,两汉时期,很多人都相信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包括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但后代多数学者认为,文字是一种相互约定,有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并非个人的功劳,只不过由他整理罢了。,汉字起源于图画,图画的产生比文字早得多.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可以传达一定的信息,但图画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的,符号与意义之间的联系并没有确定下来;而文字是确定下来的符号,是音义的结合体。汉字包括数字和主体部分。数字
3、部分来源于陕西关中地区发现的属于仰韶文化的陶器刻符,距今六七千年,例如一、二、三等字即是。,华夏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源头,是处于东方的少皋文化。少皋氏是以鸟为图腾的部落,其中五鸟氏中的玄鸟氏是商民族的祖先(诗经:“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由此推测,商民族使用的文字(甲金文),其主体可能来源于东方。1959年在山东苴县陵阳河发现的大汶口晚期文化的陶尊,其上有红色的刻划符号,非常接近文字。另外,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也发现陶器符号,属于早期的汉字。因此,从萌芽期开始算起我们认为汉字有6000年历史,从形成期开始算则只有近4000年的时间。,福建闽粤先民4000年前的象形文字(昙云山博物馆),第二节 古代汉
4、语学科研究的对象,1、“古代汉语”的内涵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五四”运动以前的汉族语言。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文言文:用文言语言写成的文章作品。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古白话文:用古白话写成的文章作品。,2文言是古代汉语主要研究对象,文言是一种十分成熟的书面语言,有鲜明的语言规律。文言是记录我国古代文献资料的基本语言,要了解古代的中国,必须从文言入手。前人长期研究文言语言,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今天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研究它可以促进现代汉语的发展。,第三节 为何要开设古代汉语课,“古代
5、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开设这门课的主要目的有两个:其一是培养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与古代中国相关的学科研究创造条件;其二是熟悉古代的语言材料和各种语言规律,为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奠定基础。1、了解传统文化,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学习古代汉语。中华民族数千年灿烂的文化积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古代优秀的文学和史学遗产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我们只有学好古代汉语,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才能得到打开古代文化宝库的钥匙,才能批评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2、提高理解与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必须学习古代汉语。,我们为了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丰富现代汉语,增进语言的纯洁和
6、健康,应当学好古代汉语。比如,许多现代汉语词语、成语中大量保留古音古义,“不速之客”的速,“不刊之论”的刊等。3、欣赏与研究古代文学作品,必须学习古代汉语。不然,无法搞清其字义,无法理解文章内容,就不可能加以欣赏。4、掌握与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能力,必须学习古代汉语。作为一个师范生,大多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没有深厚的古代汉语功底是不行的。根据以前实习同学的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在下去实习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古代汉语教学,连自己都没有搞清的问题怎样去教育别人?,第四节 怎样学习古代汉语,1、传统的方法死记硬背。古人学习文言语言的方式方法就是“死记硬背”。他们要经历十年寒窗之苦,硬背下大量的文言文,方能熟
7、悉文言语言,运用文言语言写作。对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我们不能一言否定之,要对其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死记硬背的劣根性:易疲劳。效率低。易遗忘。死记硬背的合理性:符合儿童的智力特点:记忆力强,理解力弱。符合儿童学习的规律:先记忆,再理解。对有些非常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希望大家都能背诵,比如诗经中的名篇、论语中的部分章节、王勃的滕王阁序、唐诗宋词中的优秀篇目。,2、现代的方法: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现代人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所谓的感性认识就是要阅读文言作品,感受文言语言;所谓的理性认识就是学习古汉语的文字、词汇、语法等各种知识与理论,用这些知识与理论来深化对古代语言的理解
8、。3、大量阅读课外书籍,特别是在中学时看明冯梦龙的繁体字本东周列国志(上、下),培养语感,提高字句识别能力,认识了很多繁体字,古汉语水平大大提高。如“才”字在该书中笔画繁多,多读几遍,方知其字。,第五节 古汉语的内容和分类,古代汉语文言形文字学(甲金文字学、文字形体学)音音韵学(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北音学)义训诂学(研究词及词汇的发展和演变)白话一般不作为研究对象(话本、白话小说等),第二章 古今词义的异同,第一节、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情况:、古今词义基本未变的,如:马、牛、山、人、手作用:保证了汉语的稳定性。能够保持语言的稳定性,是语言的基本词汇。、古今词义完全不同的。如:
9、古:缠绕。尔雅释天:“素锦绸杠。”古:完备。楚辞招魂:“招具该备。”绸、该今:丝绸。今:应当。(赅)。此类词是学习古汉语的重点词汇。,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如:城:城墙城市国:国都的城墙首都国家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可以分为两种,即古今词义又同有异(如可怜、爱、坟)和古今词义稍微有别(也就是差别较小,一般人容易误解为完全相同,如劝劝学、稍逐渐、讨论提意见)处分、行李、烈士、故事等词与现代意义完全不同。,第二节 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有三种情况:、词义扩大: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大就是“词义扩大”。菜古:蔬菜。今:与“饭”相对。睡古:瞌睡。今:泛指睡觉。脸古:目下颊上。今:面部
10、。皮古:带毛的兽皮。今:物体表层。词义扩大是词义发展的重要途径。暂古:突然。今:时间短。汤古:热水。今:菜汤、米汤。领古:脖子。今:领子。忙古:心中烦乱。今:工作多。,词义的缩小,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小就是“词义缩小”。宫古:房屋。今指某些文化娱乐场所。丈人古:老人。今:岳父。瓦古:陶器。今:盖屋顶的建筑材料。臭古:气味。今:臭味。、词义转移:一个词的词义由原来的范围转移到新的范围中叫做“词义转移”。,第三节 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褒贬不同1.1古义褒今义贬的:复辟古:恢复君位。今:开历史的倒车。爪牙古:得力助手。今:坏人的帮凶。1.2古义贬今义褒的:锻炼古:玩弄法律进行诬陷。今:经过实
11、践使之提高或变好1.3古义中性今义贬的:谤古:批评议论。今:诽谤。1.4古义中性今义褒的:客古:外地人。今:宾客。,、轻重不同1.1古义轻今义重的:诛古:责备。今:诛杀。1.2古义重今义轻的:感激古:愤激。今:感谢。饿古:比“饥”重。今:与“饥”同。病古:比“疾”重。今:与“疾”同。,第四节 古汉语中的复音词,1.连绵词:由两个不同的音节构成的单纯词,又叫连绵字、连语。1.1双声:坎坷、仿佛、参差、犹豫、唐突1.2叠韵:依稀、灿烂、从容、混沌、逍遥1.3双声兼叠韵:辗转、优游、燕婉1.4既非双声又非叠韵:浩荡、跋扈、扶摇连绵词属于双音单纯词,因此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不可分性,它只有一个语素,
12、不能再分,如颜之推对“犹豫”的解释就是望文生义,穿凿附会;二是写法多样,有些词有数十种甚至上百种不同的写法。,2 重言词:,由两个音节相同的字重叠构成的单纯词,又叫“叠音词”,也是只有一个语素。主要是描写物体的性质、状态和模拟声音的,在诗中很多,如关关雎鸠、坎坎伐檀、伐木丁丁、鸟鸣嘤嘤、灼灼桃花、杲杲日出、黄鸟喈喈、雨雪瀌瀌、杨柳依依等。连绵词和重言词都来自民间,使诗歌生动形象,琅琅上口,所以在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中却很少。,第五节、分析古今词义的异同应注意的问题,、“古”与“今”的历史性在分析古今词义的异同时,“古”与“今”是个历史概念。先秦为古,两汉则为今;两汉为古,则六朝是今。古与今不是一
13、刀分开的。币:(本义)丝织品(先秦)礼物(秦汉以后)货币、古汉语的词以单音词为主古汉语的词以单音词为主,不要误把古汉语的词按双音词来分析。消息:古:消散与增长。贾谊鸟赋:“合散消息,安有常则。”今:news,第三章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第一节、本义及其本义的探求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是与词形相应的能有文献资料证明的词的最古意义。如 益:本义是水溢出。字形从水从皿。淮南子:“澭水暴益。”探求本义的步骤:第一步:分析字形、利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的形体。、结合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分析汉字的形体。斤:斫木斧。象形。戒:警。从廾戈,持戈以戒不虞。刃:刀尖。象刀有刃之形。,第二步:
14、考核文献,、看看古代文献中是否有这样的解释。、看看古代文献中是否有这样的用法。向:本义是朝北的窗子。说文:“北出牖也。”诗经七月:塞向墐户。毕(畢):本义是以网捕鸟兽。文献:说文:“田网也。”诗经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走:触龙说赵太后:“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树: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探求本义要注意的问题:、当心字形的讹变。如:臣,下人也,象形,突出其眼。、注意字形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如:射,第二节 引申义及其分析,引申义就是从本义演化发展来的意义,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应如何分析一个字词的引申意义:应当从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上去分析,根据引申义与本义距离的远近,可以
15、把引申分为直接引申与间接引申两类。直接引申:是指由本义直接派生出意义,是词义引申的第一步。如:月(月亮)月份城(城墙)城市,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义而再引申派生新的意义。如:朝(早晨)朝见(左传:“朝而不夕。”)朝廷朝代任(rn)担子、担当责任、任务委任、担任、任用听凭官:本义是官署官职官吏极:本义是房屋的正梁极点、最高极限、尽头词义引申的基本方式: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第四章 词类活用问题,第一节、“词类活用”的内涵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语法功能,具备另一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词类活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
16、江河。荀子劝学“水”由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的意思。将军身披坚执锐。(史记陈涉起义)“坚”与“锐”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分别是“盔甲”、“武器”的意思。,第二节、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即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使用动宾结构表达了现代汉语中递系结构(兼语式)表达的内容。如:史记孙膑中的两句:齐使田忌将而往。兼语结构齐威王欲将孙膑。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所表达的含义:主语使宾语从事谓语动词所表达的行为动作。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如果带有宾语,一般为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鸿门宴)“活之”即“使之(项伯)活了下来”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史记陈涉世
17、家)“忿恚尉”即“使尉(军吏)忿恚(生气)”,续第二节,不及物动词用为使动用法时,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如: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荀子天论)“病”即“病之”,“使之生病”的意思。及物动词也可以用作使动,为与一般用法相区别,用为使动的及物动词一般要破读。如: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饮赵盾酒”即“使赵盾饮酒”。“饮”破读为yn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子路从而后)“食之”即“使之食(吃)”,“食”破读为s“见其二子”即“使其二子见(拜见)子路”,“见”破读为xin,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所表达的含义: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与状态。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
18、秦。(贾谊过秦论)“弱秦”即“使秦国弱”。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绿江南岸”即“使江南岸绿”。3、名词的使动用法所表达的含义: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王我”即“使我当王(君王)”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肉骨”即“使白骨上生肉”用为使动的名词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如: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刘向新序节士),第三节、意动用法,意动用法:即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仅限于形容词与名词的活用。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所表达的含义: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备这个活用的
19、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渔人甚异之。(陶潜桃花源记)“异之”即“认为之(桃花源的景象)奇异”。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晁错论贵粟疏)“贵五谷”即“认为五谷重要”。“贱金玉”即“认为金玉不重要”。,2、名词的意动用法,所表达的含义: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就是这个活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论)“君君”即“认为国君是国君”。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夫人之”即“认为之(鲁僖公的妾成凤)是夫人(国君的正妻)”。讨论: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有何异同?举例: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劝学)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齐策一),第四节、名词用如动词
20、,在古代汉语中,名词除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外,还经常活用为一般的动词,表达与这个名词意义相关的动词含义,我们称之为“名词用如动词”。如:范增数目项王。(史记鸿门宴)目:使眼色。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刃:杀。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三戒)蹄:踢方位名词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史记项羽本纪)东:向东进军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徐宏祖游天都)前:向前伸,第五节、名词用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可以不用介词的帮助,经常直接放在谓语中心语前面作状语,我们称之为“名词作状语”。古汉语的普通名词作状语,可以表达以下内容:1、表示方位或处所古汉语普通名词作状语,可以表达行
21、为动作在什么地方发生,或者行为动作向着什么方向发生。如:大月氏复西走。(汉书张骞传)西走:向西逃走。蜀太守以下郊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郊迎:在郊外迎接。2、表示工具或依据古汉语普通名词作状语,可以表达使用什么工具从事行为动作,或者依据什么从事某种行为动作。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汤问)箕畚运:用箕畚搬运。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法皆斩:根据法律都得斩首。,3、表示对人的态度,古汉语普通名词作状语,可以表达用什么态度从事某种行为动作。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鸿门宴)兄事:用对待哥哥的礼仪接待。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膑)客待:用对待宾客的礼仪对待。4、表示比喻古汉语普通
22、名词作状语,可以形容行为动作的状态,表达比喻内容。如:嫂蛇行匍伏。(战国策秦策一)蛇行:像蛇一样地爬行。其一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犬坐:像狗一样地坐。,第六节、词类活用的条件,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则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或用为动词,一般是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遂王天下。(韩非子五蠹)王天下:统治天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陈胜王:陈胜当君王。2、名词、形容词在“所”字后“所”是个辅助性代词,经常放在动词前面,构成“所”字词组,指代一定的对象,故“所”后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所罾:网到的(鱼)。
23、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所高:推崇的(人)。3、名词、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能愿动词修饰的是动词,所以当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时,活用为动词。如: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论语公冶长)可妻:可以娶妻。,4、名词放在副词的后面,副词一般在句中只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所以当名词前面有副词修饰时,要活用为动词。如: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史记西门豹治邺)皆衣:都穿着。不足生于不农。(晁错论贵粟疏)不农:不从事农业生产。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的前面“之”、“我”这两个代词的用法特点鲜明,即一般常做宾语,也就是在它们前面的多是动词,所以它们前面
24、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如: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晁错论贵粟疏)衣之:穿它们(织的布)。是欲臣妾我也。(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臣妾我:让我们当臣做妾。,6、名词后有介词词组,介词词组在古汉语中经常做补语来修饰它前面的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所以名词后有介词词组,这个名词要活用为动词。如:晋师军于庐柳。左僖24年军于庐柳:驻扎在庐柳。后妃率九嫔蚕于郊吕氏上农蚕于郊:在郊外养蚕。7、名词用“而”连接连词“而”经常用来连接的是动词、动词性词组和形容词、形容词性词组,但一般不连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所以用“而”连接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如: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盐铁论相刺)不织而衣:不织布却穿衣服
25、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第五章 古代汉语的语序,宾语前置:古代汉语中,在一定的语法条件下,宾语可以从谓语中心语的后面移至谓语中心语的前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其为“宾语前置”。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主要有下面几种:1、疑问代词作宾语语法条件:全句是疑问句或者反问句。宾语是疑问代词。如:敢问何谓也?(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何谓:谓何,说的什么。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奚适:适奚,到哪里去。如动词前有助动词,宾语一般要前置于助动词之前。如: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二年谁敢怨:敢怨谁,敢怨恨谁。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也要前置。如:先生何以幸教寡人?(战国策范雎说秦王),这种前置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教案 彭金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18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