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切削基本原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件.ppt
《金属切削基本原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切削基本原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件.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1 金属切削过程2.2 切削力2.3 切削热与切削温度2.4 磨削机理2.5 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2.6 刀具几何参数与切削用量 的选择2.7 高速加工技术,第2章 金属切削基本原理,本章要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章 金属切削基本原理Cutting Theory,2.1 金属切削过程Process of Chip Forming,2.1 金属切削过程,内容提要,2.1.1 切屑的形成与切削变形,2.1.2 切屑类型2.1.3 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控制切削过程、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提高切削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切削加工技术的发展等,单因素试验转化为多因素综合试验从静态转向动态观测从宏观转向
2、微观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的数学建模分析,1.金属切削理论的发展,2.重要意义,2.1.1 切屑的形成与切削变形,3.挤压与切削,切屑的形成与分离过程,是切削层受到刀具前刀面的挤压而产生以滑移为主的塑性变形过程。,正挤压:金属材料受挤压时,最大剪应力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约成45,偏挤压:金属材料一部分受挤压时,OB线以下金属由于母体阻碍,不能沿AB线滑移,而只能沿OM线滑移,切削:与偏挤压情况类似。弹性变形剪切应力增大,达到屈服点产生塑性变形,沿OM线滑移剪切应力与滑移量继续增大,达到断裂强度切屑与母体脱离。,2.1.1 切屑的形成与切削变形,2.1.1 切屑的形成与切削变形,4.金属切削变形过程,切
3、削变形实验设备与录像装置,2.1.1 切屑的形成与切削变形,5.三个变形区分析,第变形区:即剪切变形区,金属剪切滑移,成为切屑。金属切削过程的塑性变形主要集中于此区域。,第变形区:已加工面受到后刀面挤压与摩擦,产生变形。此区变形是造成已加工面加工硬化和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切削部位三个变形区,2.1.1 切屑的形成与切削变形,6.变形系数,切削层经塑性变形后,厚度增加,长度缩小,宽度基本不变。可用其表示切削层变的变形程度。,6.1厚度变形系数(长度变形系数),2.1.1 切屑的形成与切削变形,变形系数1,其值越大,变形越大,6.2相对滑移系数(剪应变),当0=030,h 1.5时,h与相近 主
4、要反映第变形区的变形,h还包含了第变形区的影响。剪切角越小、前角越小,剪切变形量越大,2.1.1 切屑的形成与切削变形,7.特点,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切屑底层与前刀面发生沾接,切屑与前刀面之间既有外摩擦,也有内摩擦。,粘结区:高温高压使切屑底层软化,粘嵌在前刀面高低不平的凹坑中,形成长度为lfi的粘接区。切屑的粘接层与上层金属之间产生相对滑移,其间的摩擦属于内摩擦。,滑动区:切屑在脱离前刀面之前,与前刀面只在一些突出点接触,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属于外摩擦。,2.1.1 切屑的形成与切削变形,8.积屑瘤,一定温度、压力作用下,切屑底层与前刀面发生粘接粘接金属严重塑性变形,产生加工硬化积屑瘤高度H
5、b.,积屑瘤影响,增大前角,保护刀刃影响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2.1.1 切屑的形成与切削变形,成因,Hb,2.1.1 切屑的形成与切削变形,滞留粘接长大脱落积屑瘤与切削温度有关积屑瘤与切削速度有关P114图2.7(中碳钢),形成过程,9.残余应力,未施加任何外力作用情况下,材料内部保持平衡而存在的应力。,9.1 残余应力种类及影响,残余张应力:易使加工表面产生裂纹,降低零件疲劳强度 残余压应力:有利于提高零件疲劳强度 残余应力分布不均:会使工件发生变形,影响形状和尺寸精度,2.1.1 切屑的形成与切削变形,9.2 残余应力产生原因,热塑变形效应:表层张应力,里层压应力 里层金属弹性恢复:若里
6、层金属产生拉伸变形,则弹性恢复后表层得到压应力,里层为张应力 表层金属相变:影响复杂,若切削区温度超过相变温度,则珠光体受热转变成奥氏体,冷却后又转变成马氏体,体积膨胀,表层产生压应力 实际应力状态是上述各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9.3 残余应力的控制,控制切削过程:尽可能减小残余应力 时效处理:最大限度减小残余应力 残余压应力的利用:采用滚压、喷丸等方法,2.1.1 切屑的形成与切削变形,10.加工硬化概念,已加工表面表层金属硬度高于里层金属硬度的现象,10.1 加工硬化产生原因,加工表面严重变形层内金属晶格拉长、挤紧、扭曲、碎裂,使表层组织硬化,10.2 加工硬化度量,硬化程度,式中 H 硬化
7、层显微硬度(HV);H0 基体层显微硬度(HV)。,硬化层深度,指硬化层深入基体的距离hd(m),2.1.1 切屑的形成与切削变形,10.3 加工硬化的控制,减小切削变形:提高切速,加大前角,减小刃口半径等 减小摩擦:如加大后角,提高刀具刃磨质量等 进行适当的热处理,2.1.1 切屑的形成与切削变形,10.4 鳞刺,2.1.2 切屑类型,1.切屑类型,带状切屑,挤裂切屑,节状切屑,崩碎切屑,切屑形态照片,2.1.2 切屑类型,2.切屑控制,为使切削过程正常进行和保证已加工表面质量,应使切屑卷曲和折断。切屑的卷曲是切屑基本变形或经过卷屑槽使之产生附加变形的结果,断屑是对已变形的切屑再附加一次变形
8、,常需有断屑装置,切屑的卷曲,断屑的产生,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切屑分类P117图2.10,2.1.2 切屑类型,2.1.3 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1.工件材料P118图2.11,材料塑性越大,强度硬度越低,切屑变形越大。,2.刀具前角P118图2.12,刀具前角越大,剪切角越大,切屑变形越小。,2.1.3 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2.1.3 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3.切削用量,切削速度P118图2.13,进给量P119图2.14,2.1.3 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2.1.3 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章 金属切削基本原理Cutting Theory,2.2 切削力Cutting Force,
9、2.2 切削力,内容提要,2.2.1 切削力的来源与分解,2.2.2 切削力测定和切削力经验公式2.2.3 单位切削力、切削功率2.2.4 影响切削力因素,2.2.1 切削力的来源与分解,1.切削力来源,3个变形区产生的弹、塑性变形抗力 切屑、工件与刀具间摩擦力,2.2.1 切削力的来源与分解,2.切削力分解,引起工件变形及振动,设计或校核进给机构的依据,Fp设计机床的主要依据,2.2.2 切削力测定和切削力经验公式,1.切削力的测定P121图2.17,电阻应变片式测力仪,2.2.2 切削力测定和切削力经验公式,2.切削力经验公式,式中:CFc,CFp,CFf 与工件、刀具材料有关系数;xFc
10、,xFp,xFf 背吃刀量ap 对各切削分力影响指数;yFc,yFp,yFf 进给量 f 对各切削分力影响指数;nFc,nFp,nFf 切削速度vc 对各切削分力的影响指数KFc,KFp,KFf 实验条件与计算条件不同时的修正系数。,切削力背向力进给力,一般车削外圆镗孔等xFc=1,yFc=0.75,nFc=0,2.2.3 单位切削力、切削功率,1.单位切削力 切除单位切削层面积的主切削力(令修正系数KFc=1),2.切削功率,式中 Fc 主切削力(N);v 主运动速度(m/s)。,2.2.3 单位切削力、切削功率,3.机床电机功率,式中 机床传动效率,通常=0.750.85,4.单位切削功率
11、,指单位时间切除单位体积 V0 材料所消耗的功率,2.2.4 影响切削力因素,1.工件材料,2.切削用量,ap增加,切削宽度增加,与切削力近似成正比;f增加,切削深度增加,切削变形减小,切削力有所增加,但不成正比;v对切削力影响复杂(塑性材料),对脆性材料切削速度不影响切削力,影响切削力的顺序是,f,ap,vc,问题:如何提高切削效率?,3.刀具几何角度影响,前角增大,刀具容易切入工件,剪切角增大,切削力减小。加工塑性大的材料时,增大前角则总切削力明显减小;而加工脆性材料时,增大前角对减小总切削力的作用不显著。负倒棱提高了正前角刀具的刃口强度,但同时也增加了负倒棱前角(负前角)参加切削的比例,
12、负前角的绝对值越大,切削变形程度越大,所以切削力越大。主偏角的大小会影响切削厚度,其次可改变FP、Ff的比值。主偏角增大,切削厚度增大,切削变形减小,切消力减小;当主偏角进一步增加时,切削力逐渐增大刃倾角s对主切削力影响不大,对吃刀抗力和进给抗力影响显著(s Fp,Ff)刀尖圆弧半径 r 对主切削力影响不大,对吃刀抗力和进给抗力影响显著(r Fp,Ff);,2.2.4 影响切削力因素,4.其他因素影响,刀具材料:与工件材料之间的亲和性影响其间的摩擦,而影响切削力;切削液:有润滑作用,使切削力降低;后刀面磨损:使切削力增大,对吃刀抗力Fp的影响最为显著;,2.2.4 影响切削力因素,机械制造技术
13、基础,第2章 金属切削基本原理Cutting Theory,2.3 切削热与切削温度,内容提要,2.3.1 切削热的来源与传导,2.3.2 切削温度及分布2.3.3 影响切削温度的因素2.3.4 切削液,2.3.1 切削热的来源与传导,1.切削热来源,切削过程变形和摩擦所消耗功,绝大部分转变为切削热,主要来源 QA=QD+QFF+QFR,式中,QD,QFF,QFR分别为切削层变形、前刀面摩擦、后刀面摩擦产生的热量,2.切削热传出,切削热由切屑、工件、刀具和周围介质(切削液、空气)等传散出去,2.3.1 切削热的来源与传导,2.3.2 切削温度及分布,1.切削温度分布,切削塑性材料 前刀面靠近刀
14、尖处温度最高。切削脆性材料 后刀面靠近刀尖处温度最高。,二维切削中的温度分布 工件材料:低碳易切钢;刀具:o=30,o=7;切削用量:ap=0.6mm,vc=0.38m/s;切削条件:干切削,预热611C,2.自然热电偶法,工件和刀具材料不同,组成热电偶两极,切削时刀具与工件接触处的高温产生温差电势,通过电位差计测得切削区的平均温度。,3.人工热电偶法,用不同材料、相互绝缘金属丝作热电偶两极。,可测量刀具或工件指定点温度,可测最高温度及温度分布场。,4.红外测温法,利用红外辐射原理,借助热敏感元件,测量切削区温度。可测量切削区侧面温度场。,2.3.2 切削温度及分布,1.切削用量的影响,经验公
15、式,式中 用自然热电偶法测出的前刀面接触区的平均温度(C);C 与实验条件有关的系数;Z、Y、X vc、f、ap 的指数。K 切削条件改变后的修正系数;,为了控制温升,提高刀具寿命,如何选用切削用量?,ap,f,vc,2.3.3 影响切削温度的因素,2.3.3 影响切削温度的因素,2.刀具几何参数的影响,前角o切削温度主偏角r切削温度负倒棱及刀尖圆弧半径对切削温度影响很小,3.工件材料的影响,工件材料机械性能切削温度工件材料导热性 切削温度,4.刀具磨损的影响,5.冷却液的影响,2.3.4 切削液,1.切削液的作用,冷却作用 靠热传导带走大量的切削热降低切削温度,提高刀具耐用度;减少工件、刀具
16、的热变形,提高加工精度;降低断续切削时的热应力,防止刀具热裂破损等。在切削速度高,刀具、工件材料导热性差,热膨胀系数较大的情况下,切削液的冷却作用尤显重要。润滑作用 通过切削液渗透到刀具与切屑、工件表面之间形成润滑油面达到的。清洗与防锈作用 切削液具有冲走切削中产生的碎屑或磨粉的作用,防止划伤已加工表面和机床导轨。切削液还具有一定的防锈作用,可减少工件、机床、刀具的腐蚀。切削液还应当价廉,配制方便,稳定性好,不污染环境,也不影响人体健康。,2.切削液的选用,水溶液在水中加入防锈剂、油性添加剂制成。其冷却、清洗作用较好,润滑作用较差。广泛用于磨削和粗加工。乳化液在乳化油中加水稀释而成的乳白色液体
17、;按乳化油的含量可配制成不同浓度的乳化液。低浓度乳化液主要起冷却作用;高浓度乳化液主要起润滑作用。乳化液主要用于车削、钻削、攻螺纹。切削油有矿物油(机油、轻柴油、煤油)、动植物油(豆油、菜油、蓖麻油、棉子油、猪油、鲸油)等。切削油一般用于滚齿、插齿、车螺纹及一般材料的精加工。机油用于普通车削、攻螺纹;煤油或与矿物油的混合也用于精加工有色金属和铸铁;煤油或与机油的混合油用于普通孔或深孔精加工;蓖麻油或豆油也用于螺纹加工;轻柴油用于自动机床,做自身润滑液和切削液用。极压切削油切削油中加入硫、氯等极压添加剂,形成非常结实的润滑膜,能显著提高润滑效果和冷却作用,常用于难加工材料(如高强度钢、高温合金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属 切削 基本原理 机械制造 技术 基础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18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