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课件病毒性肝炎.ppt
《(传染病学课件病毒性肝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课件病毒性肝炎.ppt(2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病毒性肝炎,诸暨市人民医院感染病科 周祖模,讲授目的和要求,掌握病毒性肝炎病原的种类及临床表现熟悉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了解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解剖、鉴别诊断及预防措施,学习重点,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抗体系统及其亚型 临床表现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类型及各型肝炎的临床特点;特殊人群肝炎的临床表现;重型肝炎的并发症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病原学;肝功能生化学;AFP;肝纤维化指标;PTA检查鉴别 与其他原因引起肝细胞性黄疸的疾病鉴别治疗 综合治疗;重型肝炎的治疗原则与并发症的治疗 预防 主动免疫预防;被动免疫预防(H
2、BIG的应用),慢性(乙型、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药物的种类、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鉴别诊断: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的鉴别,学习难点,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重点,甲型肝炎,其他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病毒性肝炎的种类,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主要引起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有季节性,可引起暴发流行,乙、丙、丁型肝炎常表现为慢性经过,主要经血液、体液传播,无季节性,多为散发,并
3、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病 原 学,五种肝炎病毒,重点,甲型肝炎病毒(HAV),HAV是微小RNA病毒(Picornavirus)科的一员1981年归类为肠道病毒属72型1993年归入嗜肝RNA病毒属(Heparnavirus),HAV是该属仅有的一个种HAV直径2732nm,无包膜,球形,内含单正股线状RNA,电镜下可见空心和实心两种颗粒存在实心颗粒:成熟的病毒颗粒,有传染性空心颗粒:不完整的病毒颗粒,仅含衣壳蛋白,无核酸,具有抗原性,但无传染性,HAV,图 HAV电镜照片,无包膜,球形,20面体对称,HAV只有1个血清型和1个抗原抗体系统IgM型抗体是近期感染的标志,一般持续812周,少
4、数可延续6个月IgG型抗体可保存多年,是既往感染的标志,HAV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耐酸碱室温一周,粪中25生存30天,贝类动物、污水、淡水、海水、泥土中能生存数月能忍受6030分钟。有机溶剂较为耐受80 5分钟或100 1分钟可杀灭对紫外线、甲醛等敏感,乙型肝炎病毒(HBV),HBV是嗜肝DNA病毒(Hepadnavirus)科中正嗜肝DNA病毒属的一员,乙型肝炎病人或携带者的血清中有种颗粒小球形颗粒:直径22nm管形颗粒:直径22nm、长1001000nm大球形颗粒:直径42nm,大球形颗粒,管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图 HBV三种颗粒,电镜,负染120000,大球形颗粒是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HB
5、V)颗粒,又称Dane颗粒,图 HBV球型颗粒,图 HBV三种颗粒模式图,血清中Dane颗粒和外膜颗粒,HBsAg小球形颗粒,图 Dane颗粒示意图,Dane分为包膜与核心两部分包膜:厚7nm,含HBsAg、糖蛋白与细胞脂肪核心:直径27nm,含环状双股DNA、DNAP、HBcAg,是病毒复制的主体,较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均有耐受性 自然条件 停留于物品表面 1周 保持感染性 37下30d抗原性稳定 pH2时6h、60时10h或100下10min感染性消失,但仍有抗原性70%乙醇不能灭活 煮沸30min/121高压20min/160干热2h等可灭活 0.1%KMnO4/2%戊二醛/0.5%
6、过氧乙酸/5%次氯酸钠可消毒,HBV抵抗力,HBV基因组又称HBV DNA由不完全的环状双链DNA组成长的负链(L):约含3200碱基(bp)分 S、C、P、X区短的正链(S):长度可变,相当于L的50%80%,图 HBV基因组结构,2.HBV基因组结构,pre-s1,pre-s2,S,P,C,pre-c,X,HBV DNA 3.2 kb,乙 肝,pre-S1 pre-S1蛋白pre-S2 pre-S2蛋白S HBsAgpre-C+C HBeAgC HBcAgP DNAPX HBxAg,编码,HBsAg,pre-S2,pre-S1,HBV DNA的意义,含HBV全部遗传信息,有4个开放读码区编
7、码全部病毒蛋白 HBV DNA是病毒复制最直接、最特异和灵敏的指标,乙肝病毒基因变异(mutation),S基因变异前C基因变异P基因变异,前C区及C启动子变异与HBeAg阴性慢性乙肝,前C区变异:G1896A-HBeAg(-),抗HBe(+)-HBeAg(+):对IFN应答佳启动子变异:A1762TG1764A-HBeAg或(-),抗HBe(-)或(+)前C区及C启动子变异HBeAg阴性慢性乙肝,Antibodies to the virusAnti-HBcAnti-HBeAnti-HBs,Markers of the virusHBV DNAHBeAgHBsAg,乙肝病毒标志物,乙 肝,H
8、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1)HBsAg,出现时间:HBV感染后26个月(潜伏期),持续时间:,急性自限性肝炎:6个月内可消失,慢性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可持续阳性,曾用名:HA、澳抗,注意 HBsAg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重点,HBsAg 有抗原性而无传染性,HBV,S 基因,整合,肝细胞DNA,持续表达,“空心汤团”,HBsAg,乙 肝,HBsAg 的亚型,adr,adw,ayr,ayw,长江以北,长江以南,新疆、西藏、内蒙等,乙 肝,(2)抗-HBs,出现时间:急性感染后期或HBsAg 消失后,(空白期 或 窗口期),抗-HBs为保护性抗体(中和抗体),其出现标志着HB
9、V感染进入恢复期,抗-HBs 对相同 HBsAg亚型的HBV再感染有免 疫力,但对不同亚型的HBV保护力不完全,乙 肝,(3)HBeAg,HBeAg是HBcAg的降解产物,HBV C基因,前C区,C 区,前C/C 蛋白,HBeAg,HBcAg,表 达,切割、加工,分泌到细胞外,HBeAg只存在于血清中,乙 肝,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血清HBeAg阳性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92%左右,乙 肝,(4)抗-HBe,出现时间:随着HBeAg的消失而出现,抗-HBe的出现标志着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抗-HBe阳性者中,16.3%30%左右HBV DNA仍阳性 可能与前C基因变异有
10、关,易加重病情、易演变为肝硬化,-干扰素疗效亦较差,(5)HBcAg,乙 肝,HBcAg主要存在于HBV感染的肝细胞内或DANE颗粒 核心中,到血液中即被降解为HBeAg,一般血清学方法检测不到HBcAg,而只能检测到抗-HBc,(6)抗-HBc,抗HBc-IgM:是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抗HBc-IgG:凡“有过”HBV感染者均可阳性,HBcAg的免疫原性最强,持续时间:618个月,可终身阳性,(6)HBV DNA,是病毒复制和有传染性最直接的证据,检测方法:斑点杂交法、PCR法,(7)DNAP(DNA多聚酶):是逆转录酶,也是直接反应病毒复制的指标之一,乙 肝,(8)H
11、BxAg:也可作为病毒复制的标志,HBxAg具有反向激活作用,可调控病毒基因转录水平,并对宿主癌基因可能有激活作用,HBV感染血清学常见模式,图 HBV在肝细胞中的复制周期,图 HBV DNA复制过程,HBV基因组正股延长成环,共价闭合合成比基因组长的前基因组RNA(虚线)逆转录基因组DNA变成双股,再环化,图 急性乙肝血清特异抗原和抗体动态变化,图 慢性乙肝血清特异抗原和抗体动态变化,丙型肝炎病毒(HCV),曾经称为输血后或体液传播型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1989年经分子克隆技术发现,东京国际非甲非乙型肝炎会议正式命名为HCV1991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将HCV归入黄病毒(Flavivirus)
12、科丙型肝炎病毒属,HCV在血液中浓度极低,未能在电镜下直接观察到HCV病毒颗粒,但可观察到基本相似的HCV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HCV VLPs:3060nm直径的球形颗粒 脂质外壳,囊膜和棘突结构 核心部分:33nm直径,核壳蛋白包被,内含 单股正链RNA基因组,图 HCV示意图,HCV对有机溶剂敏感,10%氯仿可杀灭煮沸、紫外线可使HCV灭活血制品中HCV可用干热8072小时或加变性剂使之灭活血清经6010小时或1:1000福尔马林376小时使HCV传染性丧失,HCV基因组,编码区核蛋白(C)区包膜蛋白(E)区P7蛋白区非结构(NS)区 分为NS2
13、、NS3、NS4、NS5等区 NS4和NS5都可分出A、B两区。,非编码区5端非编码区(5NCR)3 端非编码区(3NCR),图 HCV基因组结构图,编 码 区,编码区编码多聚蛋白前体裂解成各种病毒蛋白C区结构基因编码核壳蛋白E1、E2区编码包膜糖蛋白NS2-NS5区编码功能蛋白非结构蛋白,结构蛋白,非编码区,5NCR是整个基因组中最为保守的区段可作为HCV基因诊断的靶位点3NCR对HCV RNA结构稳定性的维持及病毒蛋白的翻译有重要功能,准种(quasispecies),准种,即是一组自身复制的分子,它们彼此不同,但又密切相关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在感染、复制的过程中可出现新的准种,S
14、immonds 命名系统,根据核苷酸序列同源程度,可将HCV分为若干个基因型和亚型HCV分为16型 1、2、3型可再分亚型即为1a、1b、1c、2a、2b、2c、3a、3b、4a、5a、6a。我国以1b型为主,1994年第二届国际HCV及其相关病毒学术会议,抗原抗体系统HCV Ag:血清中含量很低,检出率不高抗HCV不是保护性抗体,是HCV感染的标志;分IgM、IgGHCV RNA:感染HCV一周后即可检出,但其含量少;HCV RNA阳性是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直接标志,丁型肝炎病毒(HDV),HDV是沙粒病毒科(Arenaviridae)病毒属(Deltavirus)的成员1977年发现因子,19
15、83年命名为丁肝,图 HDV示意图及电镜图,HDV:球形,直径3537nm核心:病毒基因组和抗原所组成的核糖核蛋白体包膜:嗜肝DNA病毒表面抗原(人类为HBsAg),HDV是一种缺陷病毒:需有HBV或其他嗜肝DNA病毒(如WHV)的辅助才能复制、表达抗原及引起肝损害在细胞核内HDV RNA无需HBV的辅助能自行复制,但HDV病毒颗粒的装配和释放需要HBV的辅助,HDV基因组:单股环状闭合负链RNA,约1679bp抗-基因组股(antigenomic strand):即反义股(antisense strand),为环状正股RNA,是存在于HDV感染的肝细胞中与HDV基因组互补的RNA复制中间体含
16、有多个ORF,仅抗-基因组股的ORF5编码HDAg,其他ORF的功能尚不清楚,HDV基因型,HDV存在3种基因型基因型:地理分布最为广泛,主要源于北美、欧洲、非洲、东亚、西亚和南太平洋。基因型:东亚地区基因型:南美北部我国HDV株属于基因型A亚型:以河南株为代表B亚型:以四川、广西株为代表,HDV RNA滚环式复制,环状基因组RNA,RNAP,重复抗基因组分子,裂解,正股RNA分子,环化,抗基因组RNA,转录,环状基因组RNA,自我剪切,图 HDV RNA滚环式复制 G:基因组RNA,AG:抗-基因组RNA,X:G和AG分子链被RNA自身裂解点,HDV可与HBV同时感染人体,也可以在HBV感染
17、的基础上引起重叠感染。当HBV感染结束时,HDV感染已随之结束同时,HDV基因复制和表达能影响HBV基因复制和表达,反之亦然。这种抑制作用的环节和机制有待深入研究,HDV的抗原抗体系统HDV Ag:是HDV唯一的抗原成分,仅一个血清型抗HDV不是保护性抗体HDV RNA:是诊断HDV感染最直接的依据,戊型肝炎病毒(HEV),过去称为肠道传播型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1989年通过分子克隆技术获得HEV cDNA,东京国际肝炎会议正式命名为HEV,本病毒曾归类于萼状病毒(Calicivirus)科,最近有人建议把它归入风疹病毒组病毒亚组或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的新成员最新的国际病毒
18、分类系统将HEV的分类地位确定为野田村病毒科(Nodaviridae)中的戊型肝炎病毒属(hepatitis E-like viruses),图 HEV电镜图,球状无包膜,呈晶格状排列,HEV,HEV病毒颗粒呈球状,无包膜,表面不规则,直径2734nm,在胞浆中装配,呈晶格状排列,可形成包涵体,HEV基因组,单股正链RNA:全长7.27.6kb结构区非结构区,有3个部分重叠的ORFORF-1编码非结构蛋白ORF-2编码核壳蛋白ORF-3编码部分核壳蛋白,图 HEV三个部分重叠的开放读码框,HEV在碱性环境下稳定,对高热、氯仿、氯化铯敏感HEV Ag主要位于肝细胞浆,血液中检测不到抗HEV Ig
19、M在发病初期产生,多数在3个月内阴转,是近期感染的标志抗HEV IgG持续时间差异大,多数于发病后612月阴转,但亦有持续几年甚至十多年者,其他肝炎病毒,HGV又称GBV-C,是1996年Linnen和Leary发现,也是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的第二个病毒HGV在人群中感染率较高,但迄今对其病毒学特性了解不多,特别是它与肝脏疾病的关系仍不明确,存在较大争议GBV-C/HGV为有包膜,单股正链RNA病毒,属黄病毒科,全长9.19.4kb,l997年Nishizawa从一个输血后肝炎患者(TT)的血清中克隆出一个500bp的片段N22),并把该基因片段代表的病毒以患者名字命名为输血传播病毒(TTV
20、),1997年0Kamoto等公布了第一个TTV的全基因序列TTV是否为嗜肝病毒、是否有致病性等,正在进一步研究之中,TTV为无包膜的单负链环状DNA病毒病毒体呈球形,直径为3050nm类似环状单链DNA圆环病毒,图 TTV(重组)感染SF-21细胞病毒样颗粒圆形或花瓣型,及相伴结构未见包膜,TTV基因组,长约3.8kb非编码区:1.2kb编码区:2.6kb含有两个ORFORF1编码衣壳结构蛋白ORF2编码非结构蛋白,图 TTV基因,TTV基因型,TTV分为6个基因型,即G1-G6G1、G2散见于世界各国,是世界范围的主要型株日本无G3型株,可能是地区特异性株现至少可分类出11种基因型,流行病
21、学,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区甲肝流行率约80%全球HBsAg携带者约3.5亿,我国约1.2亿全球丙肝感染者约1.7亿,我国人群抗HCV阳性者达3.2%,约3000万丁肝流行率约1%戊肝约17%,甲型肝炎,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起病前2周到ALT高峰期后1周为传染性最强 当血清抗HAV出现时,粪便排毒基本停止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是主要传播途径,可致爆发性流行输血后引起甲肝较为罕见,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抗HAV阴性者感染后可产生持久免疫力流行特征与居住条件、卫生习惯及教育程度密切相关水源、食物被污染可呈爆发流行,例如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大流行主要由于食用HAV污染的毛蚶引起,乙型肝炎,传染源急
22、性、慢性患者、亚临床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最为重要传染性贯穿整个病程 传染性与体液中HBV DNA含量呈正比,传播途径母婴传播 可发生在宫内传播,围产期传播和产后密切接触传播;在我国显得特别重要血液、体液传播 血液、注射传播占重要地位密切接触传播 现已证实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都可检出HBV其他如虫媒传播途径 等尚未得到证实,易感人群抗HBs阴性者均易感高危人群 HBsAg阳性的新生儿及家属 医务人员 职业献血员反复输血及血制品、静脉药隐者血液透析患者,流行特征有地区性差异 世界性分布:分为高、中和低度三类流行区,我国属高度流行区有性别差异 随着年龄的增长HBsAg阳性率有逐
23、渐增长的趋势,男性患者和携带者多于女性,男女1.4:1以散发为主 暴发仅见于输血后肝炎和血液透析中心有家庭聚集现象无明显季节性 婴幼儿感染多见,丙型肝炎,传染源为急、慢性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慢性患者的流行病学意义大于急性患者,病毒携带者尤为重要传播途径 主要为肠道外途径输血、血制品注射、针刺、移植、血透密切生活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易感人群凡未感染过HCV者均易感高危人群:经常使用血制品者,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和静脉药瘾者等流行特征呈全球分布,无明显地理界限南欧、中东、南美和部分亚洲国家较高,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较低我国为高发区,丁型肝炎,传染源急性或慢性丁型肝炎患者HDV及HB
24、V携带者传播途径 类似乙型肝炎血液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共同感染 指HBV和HDV同时感染,感染对象是正常人群或未受HBV感染的人群重叠感染 指在慢性HBV感染的基础上感染HDV,感染对象是已受HBV感染的人群流行特征全球性分布呈散发性发病和暴发流行,以散发性为主 我国西南地区感染率高,在HBsAg阳性中超过3%,戊型肝炎,传染源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动物(家猪、羊和野鼠等)可能是一种重要的传染源,并可能作为HEV的贮存宿主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 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经胃肠道以外的传播途径以输血或注射的方式传播的可能性较少尚未有经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之间垂直传播的病例报
25、告,易感人群未受过HEV感染者普遍易感青壮年及孕妇发病率较高,儿童发病率较低 流行病学特征主要见于亚洲、非洲和美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有散发病例有明显的季节性,多散发于雨季后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9881989年新疆戊肝大流行主要与水源污染有关,特点爆发流行均由于粪便污染水源引起隐性感染多见,显性感染多见于成年人原有慢性乙肝或晚期孕妇感染HEV死亡率高抗HEV多在短期内消失,少数可持续1年以上有冬春季高峰,发病机制,甲型肝炎,HAV经口胃肠道血流(病毒血症)肝脏复制经胆汁排入肠道经粪便排出免疫介导肝损NK细胞CD8+T细胞HAV感染时肝细胞损伤也可能与凋亡有关,杀伤肝细胞,发病原理研究较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课件 病毒性肝炎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17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