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设计原理1概述.ppt
《建筑装饰设计原理1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装饰设计原理1概述.ppt(1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引例】北京香山饭店(图1.1)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里,漏窗、月洞门、绿色植物、山水小品以及简化的大屋顶,使人们仿佛置身于江南园林之中。是什么让这个由现代材料和技术营造的室内空间充满中国江南民居与园林的神韵呢?,图1-1 香山饭店中庭,1.1 建筑装饰设计的含义 1.1.1 建筑装饰设计的概念 建筑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为满足各种生产、生活需要而有目的营造的空间环境。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基本的生产、生活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生活需要,如赏心悦目的环境、适宜的氛围、个性的彰显等。因此,必须对建筑空间进行进一
2、步完善和美化,使其物质功能更加合理,尽可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建筑装饰设计就是通过物质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为满足人们生产、生活活动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而进行的建筑室内外空间环境的创造活动。不能把建筑装饰设计简单等同于建筑装潢或建筑装修。装潢是指器物或商品外表的修饰,建筑装潢着重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来研究建筑室内外界面的表面处理,如界面的造型处理、界面装饰材料的质感和色彩等,其中也涉及到家具、陈设的选配问题。建筑装修主要是指建筑工程完成之后对地面、墙面、顶棚、门窗、隔墙等的修饰作业,其更侧重于构造做法、施工工艺等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而建筑装饰设计不仅包括视觉艺术和工程技术两方面的问题,还包
3、括空间组织设计,声、光、热等物理环境设计,环境氛围及意境的创造,文化内涵的体现等方面的内容。,1.1.2 建筑装饰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建筑装饰设计的目的首先是以人为本,创造适宜的室内外空间环境,以满足人们在生产、生活活动中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在物质需求方面,使功能更加合理,改善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满足人的生理要求,使生产、生活活动更加安全、舒适、便捷、高效。其次是在精神需求方面,创造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与建筑使用性质相适宜的空间艺术氛围,保障人的心理健康,彰显个性,表现时代精神、历史文脉等。,建筑装饰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通过分析建筑空间的使用功能、环境、建设标准、物质技术条件等
4、多个因素,综合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材料、设备、构造方法、施工工艺等)和艺术手段(均衡、比例、节奏、韵律等形式美的法则),创造出满足人们生产、生活活动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要求的室内外空间环境。,1.1.3 建筑装饰设计的分类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建筑装饰设计可分为室内设计和建筑外部装饰设计两大类。依据建筑类型的不同,建筑装饰设计可分为居住建筑装饰设计、公共建筑装饰设计、工业建筑装饰设计、农业建筑装饰设计(图1.2)。,图1-2 建筑装饰设计的分类,门厅中庭办公室休息室会议室营业厅餐饮厅游艺厅观众厅候车厅 其他,农业建筑装饰设计,工业建筑装饰设计,居住建筑室内设计,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建筑装饰设计,住
5、宅别墅公寓宿舍,办公建筑文教建筑娱乐建筑体育建筑商业建筑旅馆建筑交通建筑 展览建筑 其他,门厅起居室卧室书房餐厅厨房卫生间贮藏室,依据建筑类型进行分类的目的可使设计师明确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便于设计定位。不同类型的建筑,其主要功能空间的设计要求和侧重点各不相同,如展览建筑对文化内涵、艺术氛围等精神功能的设计要求就比较突出(图1.3);观演建筑的表演空间则对声、光等物理环境方面的设计要求较高;而工业、农业等生产性建筑的车间和用房,更注重生产工艺流程以及温度、湿度等物理环境方面的设计要求。即便是使用功能相同的空间,如门厅、电梯厅、卫生间、接待室、会议室等,其设计标准、环境气氛也应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
6、不同而区别对待。,图1-3 河南省博物院中厅空间,1.2 建筑装饰设计的内容与设计要素 1.2.1 建筑装饰设计的内容 1.功能分区与空间组织 在设计过程中,依据建筑的使用功能、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活动规律等进行功能分析,合理布置、调整功能区,并通过分隔、渗透、衔接、过渡等设计手法进行空间的组织,使功能更趋合理、交通路线流畅、空间利用率提高、空间效果完善。2.空间内含物选配 在设计过程中,依据建筑空间的功能、意境和气氛创造的需求进行家具、陈设以及绿化、小品等内含物的选型与配,置。这里的空间内含物不仅包括室内空间中的家具、器具、艺术品、生活用品等,也包括室外空间中室外家具、建筑小品、雕塑、绿化等。如
7、图1.4所示,某小区院内喷泉水池、亭子、柱列、雕塑、绿化等都是空间内含物。图1.4 某小区外环境,3.物理环境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对空间的光环境、声环境、热环境等方面按空间的使用功能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并充分考虑室内水、电、音响、弱电、空调(或通风)等设备的安装位置,使其布局合理,并尽量改善通风采光条件,提高其保温隔热、隔声能力,降低噪音,控制室内环境温湿度,改善室内外小气候,以达到使用空间的物理环境指标。4.界面装饰与环境氛围创造 无论室内或室外空间,都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氛围。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地面、侧界面(墙面或柱面)、顶棚等界面的装饰造型设计,材料及构造做法的选择,充分利用界面,材料和内含
8、物的色彩及肌理特性,结合不同照明方式所带来的光影效果,创造良好的视觉艺术效果和适宜的环境气氛。图1-5 某西餐厅室内空间环境,1.2.2 建筑装饰的设计要素 建筑装饰的设计要素主要有空间、光影、色彩、陈设、技术等,它们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1.空间要素 空间是建筑装饰设计的主导要素。空间由点、线、面、体等基本要素构成,通过界面进行构筑和限定,从而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形态、容积、尺度、比例和相互关系。在装饰设计中,通过对室内外空间进行组织、调整和再创造,使其功能更完善,使用更方便,环境更适宜。2.光影要素 光照包括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两部分,人工照明是对天,然采光的有效补充。光是人们通过视觉感知外界
9、的前提条件,而且,光照所带来的丰富的光影、光色、亮度及灯具造型的变化,更能有效地烘托环境气氛,成为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一个重要因素。如图1.6所示,某餐馆室内利用人工照明营造出生动的光影效果。3.色彩要素 色彩是在装饰设计中最为生动、最为活跃的因素。它最具视觉冲击力,人们通过视觉感受而产生生理和心理方面感知效应,进而形成丰富的联想、深刻的寓意和象征。色彩存在的基本条件有光源、物体、人的眼睛及视觉系统。有了光才有色彩,光和色是密不可分的;而且色彩还必须依附于界面、家具、陈设、绿化等物体。,4.陈设要素 在建筑空间中,陈设品用量大、内容丰富,与人的活动息息相关,甚至经常“亲密”接触,如家具、灯具、电
10、器、玩具、生活器具、艺术品、工艺品等。陈设品造型多变、风格突出、装饰性极强,易引起视觉关注,在烘托环境气氛、强化设计风格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见图1.7。5.技术要素 日新月异的装饰材料及相应的构造方法与施工工艺,不断发展的采暖、通风、温湿调节、消防、通信、视听、吸声降噪、节能等技术措施与设备,为改善空间物理环境、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空间环境提供技术保障,成为建筑装饰的设计要素之一。,图1-6 某餐馆室内光环境,图1-7 淮海战役纪念馆室内,1.3 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1.3.1 建筑装饰设计发展概述 1.中国古代建筑装饰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木构架结构体系、卓越的建筑群组合布局著称于世
11、,同时也创造了特征鲜明的外观形象和建筑装饰方法。图1.8 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屋遗址平面上古时代,原始人类因地制宜地创造出木骨泥墙建筑和干阑式建筑两种居住方式。这时的建筑已有简单的空间分隔,如龙山文化时期出现的两间相连的“吕”字形房屋(图1.8),内外两室分工明确,反映出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方式;地面已采用白灰抹面,光洁明亮又防潮;墙面上绘有图案,应是中国最早的建筑装饰。自夏商周至春秋时期,木构架形式已略具雏形,瓦的发明使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进入高一级阶段;建筑装饰和色彩也有很大发展,据论语所载“山节藻棁”和春秋榖梁传注疏所载“礼楹,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苍,士黄”,可见当时的建筑已施彩,
12、而且在用色方面有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战国至秦汉时期,木构架体系基本形成,斗拱普遍使用,屋顶形式也多样化,古建筑的主要特征都已具备;从出土的瓦当、器皿等实物以及画像石、画像砖中描绘的窗棂、栏杆图案来看,当时的建筑装饰相当精细和华丽(图1.9);室内家具已相当丰富,床、榻、席、屏风、几案、箱柜等普遍使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使室内家具发生了很大变化,高坐式家具如椅子、方凳、圆凳等,由西域传入中原;佛教的传入也带来了许多新的装饰纹样,装饰风格由粗犷、稚嫩趋向雄浑刚劲而秀丽柔和。,图1-9 汉代的瓦当、画像石与明器,唐代是木构建筑的成熟期。从现存的唐代佛教建筑(图1.10)来看,这时期的建筑气
13、魄宏伟、舒展开朗、色彩明快端庄、门窗朴实无华,但艺术加工真实,达到力与美的统一。室内常以帷幔、帘幕分隔空间,家具仍以低坐式家具为主,但垂足而坐渐成风尚,高坐式家具类型增多。至五代,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成为主流(图1.11)。图1.10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图1.11五代周文矩宫中图卷中的圈椅和圆凳宋辽金时期,手工艺水平的提高促使建筑装饰与色彩有了很大发展。格子门、格子窗开始普遍使用,门窗格子有球纹、古钱纹等多种式样,既丰富了装饰效果,又改善了室内采光。建筑木架部分开始采用华丽的彩画,加上琉璃瓦的使用,使建筑外观形象趋于柔和秀丽。室内空间,分隔多采用木装修,高坐式家具的普及使室内空间高度增加,室内陈设也
14、日益精美和多样化。图1.12所示为宋画十八学士图,图中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家具及陈设。明清时期,木构架建筑重新定型,形象趋于严谨稳重。官式建筑的装饰日趋定型化,如彩画、门窗、天花等都已基本定型,建筑色彩因运用琉璃瓦、红墙、汉白玉台基、青绿点金彩画等鲜明色调而产生了强烈对比和极为富丽的效果(图1.13、图1.14、图1.15)。以造型简洁秀美著称的明代家具成为中国家具的杰出代表。,图1-10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图1-11 五代周文矩宫中图卷中的圈椅和圆凳,图1-12 宋画十八学士图,图1-13 北京故宫角楼,图1-14 隔扇门及檐下彩画,图1-15平綦天花与藻井,2.西方古代建筑装饰 古希腊建筑装饰
15、艺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神庙建筑的发展促使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三种柱式的发展和定型。这些性格鲜明、比例恰当、结构严谨的柱式和山花部位的精美雕刻成为主要的建筑外部装饰,如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以多立克柱式形成围廊,使整个建筑庄严雄伟;其内部装饰也极为精彩,正殿内的多立克柱廊采用了双层叠柱式,不仅使空间比较开敞,而且将殿内耸立的雅典娜塑像衬托得更加高大。,图1-16 古希腊柱式A多立克柱式 b 爱奥尼柱式 c科林斯柱式,图1-17 帕提农神庙,罗马万神庙内景古罗马建筑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建筑,建筑类型增多,建筑及装饰的形式和手法相当丰富。如古罗马万神庙以单纯有力的空间形体,严谨有序的构图,精巧的细部
16、装饰,圣洁庄严的环境气氛,成为集中式空间造型最卓越的典范。另外,从庞贝城遗址中贵族宅邸的内墙面壁画、大理石地面、金属和大理石家具等来看,当时的室内装饰已相当成熟。尤其是壁画,已呈现多种风格,有的在墙、柱面上用石膏仿造彩色大理石板镶拼的效果;有的用色彩描绘具有立体感的建筑形象,从而获得扩大空间的效果;有的则强调平面感和纯净的装饰。这些成为当时室内装饰的主要特点。,图1-18 古罗马万神庙内景,图1-19 哥特式教堂的彩色玻璃窗,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繁荣,建筑装饰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教堂建筑上。拜占庭建筑以华丽的彩色大理石贴面和玻璃马赛克顶画、粉画作为主要室内装饰,创造出色彩斑斓、灿烂夺目的装饰效果。
17、罗马风建筑以典型的罗马拱券结构为基础,创造了高直、狭长的教堂内部空间,强化了空间的宗教氛围。哥特式建筑大量运用尖券、尖拱和尖塔,形成了动感强烈、直插云霄的外部形象。中厅空间狭长高耸,嶙峋峻峭的骨架结构营造出强烈的向上的动势,体现了神圣的基督精神;色彩斑斓的彩色玻璃窗,又增添了一分庄严与艳丽。文艺复兴建筑在装饰上最明显的特征是重新采用体现着和谐与理性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并将人体雕塑、大型壁画、线型图案的铸铁饰件等用于室内装饰,,几何造型成为主要的室内装饰母题。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衰退,巴洛克风格以热情奔放、追求动感、装饰华丽的特点风靡欧洲。在室内装饰上主要表现为强调空间层次,追求变
18、化与动感,打破建筑、雕刻、绘画之间的界限,使它们互相渗透,并使用鲜艳的色彩,以金银、宝石等贵重材料为装饰,营造出奢华的风格和欢快的气氛,如图1.20 所示。18世纪初,更加纤巧、华丽的洛可可风格在法国兴起,其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如图1.21),在室内排斥一切建筑母体,使用千变万化的舒卷着纠缠着的草叶、贝壳、棕榈等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装饰题材,喜欢娇艳的色彩和闪烁的光泽。,图1-21 德国波茨坦无忧宫室内装饰,图1-20 法国凡尔赛宫镜厅,18世纪中叶,复古思潮再次兴起,新古典主义重新采用古典柱式,提倡自然的简洁和理性的规则,几何造型再次成为主要的装饰形式,并开始寻求功能的合理性。浪漫主义追求中
19、世纪的艺术形式和异国情调,尤以复兴哥特式建筑为突出表现。折中主义没有固定程式,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但讲究比例、追求纯形式的美。如图1-22为巴黎歌剧院室内装饰效果。,图1-22 巴黎歌剧院室内 装饰效果,3.近现代建筑装饰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建筑与装饰设计领域进入了崭新的时代。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一系列设计创新运动,在净化造型、注重功能和经济、适应工业化生产等方面开拓创新,如图1-23为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作莫里斯红屋的室内装饰,图1-24所示为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霍塔设计的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楼梯间装饰。20世纪初,表现主义、风格派等一些富有个
20、性的艺术风格也对建筑装饰艺术的变革产生了激发作用。到20年代后期,设计思想和创作活动的活跃,设计教育的发展,促使现代主义建筑艺术走向成熟,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设计潮流。,图1-23 莫里斯红屋室内,图1-24 布鲁塞尔都灵 路12号住宅,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空间的主体地位得到肯定,使用功能受到重视,成为设计的出发点,从内到外的设计方法被推广,新的设计理念和处理手法不断涌现以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赖特等为代表的现代建筑大师,在建筑和室内设计领域以及家具设计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创新(图1-25、图1-26和图1-27)。20世纪后期,现代设计不断发展创新,新的思想理
21、论、新的风格流派层出不穷,建筑装饰明显表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图1-25 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图1-26 密斯凡德罗设计的西柏林国家美术馆,图1-27 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玛利亚别墅,1.3.2 建筑装饰设计的风格流派 建筑装饰设计的风格流派一般总是与建筑及家具的风格流派紧密联系。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所表现的艺术特点分析,也有多种风格流派,主要有新古典主义、新地方主义、高技派、后现代主义、光亮派、白色派、超现实主义、孟菲斯派等。1.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在设计中运用传统美学法则,使用现代材料与结构,追求规整、端庄、典雅、高贵的空间效果,反映了现代人的怀旧情绪和传统情结。新古典主义讲求风格,常用现代
22、材料和加工技术去表现简化了的传统历史样式,追求神,似;注重装饰效果,往往照搬古代家具设施及陈设艺术品来增强历史文脉,烘托室内氛围(如图1-28)。2.地方主义 新地方主义是一种强调地方特色或民俗风格的设计创作倾向,强调乡土味和民族化。新地方主义没有严格的、一成不变的设计规则和模式,以反映某个地区的风格样式以及艺术特色为要旨。注重建筑、室内与当地风土环境的融合,往往从传统的建筑和民居中吸收营养,尽量使用地方材料与做法,表现出因地制宜的设计特色,室内陈设品亦强调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如图1-29所示,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具有中国江南园林和民居的典型特征,是新地方主义的代表作品。,图
23、1-28 夏宫中餐厅门厅,图1-29 香山饭店中庭,3.高技派 高技派又称重技派,突出工业化技术成就,崇尚“机械美”,强调运用新技术手段反映建筑和室内环境的工业化风格,创造出一种富有时代感和个性的美学效果。高技派常将内部构造外翻,以暴露、展示内部构造和管道线路,注重过程和程序的表现,强调透明和半透明的空间效果,着意表现新型框架及构件的轻巧,以及工业技术特征和现代感。代作有法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香港汇丰银行(图1-30)等。,图1-30 香港汇丰银行内景,4.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的造型特点趋向繁琐和复杂,强调象征隐喻的形体特征和空间关系。常常利用新的手法重组传统建筑装饰元件
24、或将其与新的元件混合、叠加,最终表现出设计语言的双重译码和含混的特点,并大胆运用图案装饰和色彩,往往采用夸张、变形、断裂、折射、错位、扭曲、矛盾共处等构图手法,家具、陈设往往突出其象征意义。如汉斯霍莱因设计的维也纳奥地利旅行社中庭空间,中庭的天花是拱形的发光天棚,天棚仅由一根从古典柱式的残断处挺然升起的不锈钢柱支撑,钢柱的周围散布着九棵金属制成的棕榈树,透过棕榈树叶可以望见具有浓郁印度风格的休息亭,,当人们从休息亭回头眺望时,会看到一堵金字塔形的倾斜墙面,业务区上空展翅翱翔的雄鹰以及横搭在问询处上部布匹创造了一个梦幻般、跨越时空的室内空间环境与气氛。5.光亮派 光亮派也称银色派,追求丰富、夸张
25、、富于戏剧性变化的室内气氛和光彩夺目、豪华绚丽、人动景移、交相辉映的效果。在设计中夸耀新型材料及现代加工工艺的精密细致及光亮效果,往往在室内大量采用镜面及玻璃、不锈钢、磨光石材或光滑的复合材料等装饰面材,注重室内的光环境效果,惯用反射光以增加室内空间的灯光气氛,形成光彩照人、绚丽夺目的室内环境(图1-31)。,图1-31 东京新宿某大厦电梯厅,6.白色派 白色派在设计中大量运用白色。白色给人纯净的感觉,又增加了室内亮度,再配以装饰和纹样,产生出明快的室内效果。白色派注重空间和光线的设计,墙面和天花一般均为白色材质,或在白色中隐约带一点色彩倾向,显露材料的肌理效果,配置简洁、精美和色彩鲜艳的现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装饰 设计 原理 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17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