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ppt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节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与标准品或与文献对照PPC或TLC得到的Rf或hRf值(Rf100)分析对比样品在甲醇溶液中及加入诊断试剂后得到的UV光谱1H-NMR 13C-NMR MS,一、色谱在黄酮类鉴定中的应用,1.纸层析(PPC)苷类成分可采用双向展开,第一相展开采用醇性溶剂,如BAW系统(正丁醇:醋酸:水4:1:5上层);第二相展开用水性溶剂,如氯仿:醋酸:水(3:6:1)苷元则多采用醇性溶剂。花色苷及其苷元,可用含盐酸或醋酸的溶剂。显色剂:2%三氯化铝甲醇液(紫外光下检测);1%FeCl3/1%K3Fe(CN)6(1:1)混合液。,2.薄层层析(TLC)
2、,)硅胶薄层 用于弱极性黄酮较好。常用甲苯:甲酸甲酯:甲酸(5:4:1);苯:甲醇(95:5)或苯:甲醇:冰醋酸(35:5:5)等。,)聚酰胺层析适用范围广,可分离含游离酚羟基或其苷类。常用展开系统:乙醇:水(3:2);丙酮:水(1:1)等。,二、紫外光谱在黄酮类鉴定中的应用,可用于确定黄酮母核类型及确定某些位置是否含有羟基。一般程序:测定样品在甲醇中的UV谱以了解母核类型;在甲醇溶液中分别加入各种诊断试剂后测UV谱和可见光谱以了解3,5,7,3,4有无羟基及邻二酚羟基;苷类可水解后(或先甲基化再水解),再用上法测苷元的UV谱以了解糖的连接位置。,(一)黄酮类化合物在甲醇溶液中的紫外光谱,多数
3、黄酮类化合物由两个主要吸收带组成:带I在300-400nm区间,由B环桂皮酰系统的电子跃迁所引起。,B,B,带II在240-285nm区间,由A环苯甲酰系统的电子跃迁所引起。,A,A,不同类型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2加入诊断试剂后引起的位移及结构测定,说明:,(1)+NaOMe或NaOAc,OHONa,变为离子化合物,共轭系统中的电子云密度增加,红移 另有3,4-OH或3,3,4-OH时,在NaOMe作用下易氧化破坏,故峰有衰减。(2)NaOAc为弱碱,仅使酸性较强者,如7,4-OH解离。,(3),形成络合物的能力:黄酮醇3-OH 黄酮5-OH(二氢黄酮5-OH)邻二酚羟基 二氢黄酮醇5-O
4、H邻二酚羟基和二氢黄酮醇5-OH在酸性条件下不与AlCl3络合;但不在酸性条件下,五者皆与Al3+络合;形成络合物越稳定,红移越多。,(4)根据只加AlCl3和加入AlCl3及盐酸的紫外光谱吸收峰位相减的结果,可以判断邻二酚羟基的取代情况。,山柰苷 山柰酚UVmax(nm)带II 带I 带II 带IMeOH 265 345 267 367NaOMe 265 388 278 416(分解)AlCl3 275 399 268 424AlCl3/HCl 275 399 269 424NaOAc 265 399 276 387NaOAc/H3BO3 265 345 267 367,从中药柴胡中分离得到
5、山柰苷,经酸水解后,用PC检出有鼠李糖,山柰苷及山柰酚的紫外光谱数据如下:,山柰酚3,7-二鼠李糖苷,三、1H-NMR,常用溶剂:氘代氯仿(CDDl3),氘代二甲基亚砜(DMSO-d6),氘代吡啶(C5D5N)。也可将黄酮类化合物制成三甲基硅醚衍生物溶于四氯化碳中进行测定。,黄酮类化合物1H-NMR谱(DMSO-d6)羟基的特征,5OH:12 ppm7OH:11 ppm3OH:10 ppm,氘代二甲基亚砜(DMSO-d6)对鉴别黄酮母核上的酚羟基,是十分理想的溶剂,在试样中加入重水(D2O)羟基质子信号消失。,(一)A环质子,15,7-二-OH黄酮,黄酮类1H-NMR(三甲基硅醚衍生物溶于四氯
6、化碳中测定),当7-OH成苷时,则H-6及H-8信号均向低场方向位移。,27-OH黄酮,H-5较H-6、H-8低场,是由于羰基的负屏蔽效应的影响。H-6、H-8较5,7-二OH黄酮在较低场,且相互位置可能颠倒。,(二)B环质子 6.5-8,14-氧取代黄酮类化合物,H-3,5 6.5-7.1,d,J=8.5HzH-2,6 7.1-8.1,d,J=8.5Hz由于C环对H-2,6的负屏蔽作用大于对H-3,5,且H-3,5受4-OR的屏蔽作用,故前者较低场;C环氧化程度越高,H-2,6处于越低场的位置。,23,4-二氧取代黄酮类化合物,H-2受C环负屏蔽和3-OR屏蔽作用,H-6 也受C环负屏蔽作用
7、,而H-5则仅4-OR屏蔽作用。故由低场到高场的顺序为:H-6 H-2 H-5。但有时也会发生H-2和H-6重叠的现象。,(1)3,4-二氧取代黄酮及 黄酮醇H-5 6.7-7.1 d,J=8.5HzH-2 7.2 d,J=2.5HzH-6 7.9 dd,J=2.5,8.5Hz,(2)3,4-二氧取代异黄酮、二氢黄酮及 二氢黄酮醇 H-2,5,6常作为一个复杂多重峰(通常为两组峰),33,4,5-三氧取代黄酮类化合物,若R1=R2=R3=H,则H-2,6为单峰,若上述条件不成立(如3或5甲基化或苷化时),则H-2,6分别为二重峰(J=2Hz),(三)C环质子,1.黄酮类,2.异黄酮类,H-2位
8、于羰基位,同时受羰基和苯环的负屏蔽作用,且通过碳与氧相连,故较一般芳香质子低场,。若用DMSO-d6作溶剂,则。,3.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1)二氢黄酮,两个H-3,分别为dd峰,中心位于2.8,J=17Hz(偕偶),5Hz(顺偶)及J=17Hz(偕偶),11Hz(反偶),H-2,dd,5.2,Jtrans=11Hz(反偶),Jcis=5Hz(顺偶),(2)二氢黄酮醇,3-OH苷化,供电子能力下降,两个氢的值升高(向低场位移),可用于判断二氢黄酮醇苷中糖的位置。,H-2与H-3为反 式双直立键,J=11HzH-2 4.9H-3 4.3,H-:6.50-6.70(1H,d,J=Ca.17.0)H
9、-:7.30-7.70(1H,d,J=Ca.17.0),查耳酮:,苄氢:6.50-6.70(1H,s)6.37-6.94(1H,s,DMSO-d6),橙酮:,(四)糖上的质子,1.单糖苷类 糖与苷元相连时,糖上1-H与其它 H比较,一般位于较低磁场区。因-OR(R=苷元)不表现供电子,仅表现吸电子的诱导作用,端基H受两个O的诱导,处于低场(),1)葡萄糖位于不同位置时端基H化学 位移的区别:C3-OR 1-H的 值约为5.8 C-5,C-6,C-7,C-4-OR 1-H的 值约为,2)葡萄糖苷与鼠李糖苷的区别 黄酮醇3-O-葡萄糖苷5.8,d,J=7Hz(二直立键偶合系统)黄酮醇3-O-鼠李糖
10、苷5.0-5.1,d,J=2Hz(二平伏键偶合系统)另外鼠李糖上的C-CH3 0.8-1.2,d,J=6.5Hz,化合物 糖上的H-1黄酮醇3-O-葡萄糖苷5.70-6.00黄酮醇7-O-葡萄糖苷 黄酮醇4-O-葡萄糖苷 黄酮醇5-O-葡萄糖苷 黄酮醇6及8-C-糖苷黄酮醇3-O-鼠李糖苷 二氢黄酮醇3-O-葡萄糖苷 二氢黄酮醇3-O-鼠李糖苷,糖上的氢,2.双糖苷类末端糖上的H-1因离黄酮母核较远,受到的负屏蔽作用较小,因而较H-1处于较高场的位置。,取代基 甲基 2.04-2.45(3H,s)乙酰氧基 2.30-2.45(3H,s)甲氧基 3.45-4.10(3H,s),苯环上其他取代基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酮类 化合物 结构 鉴定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17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