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危象的急诊处理.ppt
《高血糖危象的急诊处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血糖危象的急诊处理.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血糖危象的急诊处理,前言,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升高,特别是最近10年糖尿病流行情况更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约为9.7,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目前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约60.0的糖尿病患者未得到及时诊断。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及高血糖高渗性综合征(HHS)在内的高血糖危象的临床危害不可忽视,这两种病症均可显著增加脑水肿、永久性神经损害和死亡等的风险。以高血糖危象为首发症状而就诊者,若诊疗不及时则有生命危险。特别是老年患者以及合并有严重疾病者,病死率仍较高。,前言,高血糖危象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si
2、s DKA)高血糖高渗性综合征(Hyperglycemic Hyperosmolar HHS)2种致命性的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主要内容,高血糖危象的流行病学高血糖危象的发病机制高血糖危象的诊断高血糖危象的治疗高血糖危象的预防,高血糖危象的流行病学,英国和瑞典1型糖尿病患者DKA的年发病率分别为13.6例和14.9例患者。美国罹患DKA患者的住院率在过去10年内上升了30.0。英国和美国成人DKA病死率低于1.0,但在老年和严重疾病患者中可高达5.0。糖尿病住院患者中约1.0会并发HHS,且其病死率高达10.0左右,75岁的老年人为10.0,85岁者为35.0。,高血糖危象的流行病学,我国缺乏全
3、国性的高血糖危象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华西医院内分泌科1996至2005年住院糖尿病患者急性并发症(包括DKA、HHS等)的平均发生率为16.8,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急性并发症入院的具体原因中,DKA最常见,为70.4,HHS12.2。,高血糖危象的发病机制-诱因,高血糖危象的主要诱因有胰岛素治疗不当和感染;其他诱因包括急性胰腺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意外等;诱发高血糖危象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拟交感神经药物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因一些疾病而限制水摄入及卧床,且渴感反应的减弱常会引起严重脱水和HHS。,高血糖危象的发病机制-诱因,高血糖危象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DKA与HHS的
4、发病机制有众多相似之处(图1),即血中胰岛素有效作用的减弱,同时多种反向调节激素水平升高(如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由于这些激素水平的变化而导致肝肾葡萄糖生成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而导致高血糖,同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了平行变化。,高血糖危象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DKA时,由于胰岛素作用明显减弱和升糖激素作用增强,共同使脂肪组织分解为游离脂肪酸而入血液循环,并在肝脏氧化分解产生酮体,包括-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造成酮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HHS可能由于血浆胰岛素相对不足,虽不能使胰岛素敏感组织有效利用葡萄糖,却足能抑制脂肪组织分解,不产生酮体,但目前相关研究证据尚
5、不充分。发生HHS的部分患者并无昏迷,部分患者可伴酮症。DKA和HHS均能造成尿糖增高引发渗透性利尿,从而使机体脱水,失钠、钾及其他电解质成分。,高血糖危象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高血糖危象的诊断-病史,1型、甚至2型糖尿病的DKA常呈急性发病,而HHS发病缓慢,历经数日到数周。1型糖尿病有自发DKA的倾向,2型糖尿病在一定诱因下也可发生DKA,其中20.0-30.0的患者既往无糖尿病史。在DKA发病前数天,糖尿病控制不良的症状就已存在,但酮症酸中毒的代谢改变常在短时间内形成(一般24 h),有时所有症状可骤然发生,无任何先兆。,高血糖危象的诊断-临床表现,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呕吐、腹痛
6、(仅DKA)、脱水、虚弱无力、意识模糊,最终昏迷。皮肤弹性差、Kussmaul呼吸(DKA)、心动过速、低血压、精神改变,最终昏迷(更常见于HHS)。HHS还可表现为局灶神经症状(偏盲和偏瘫)及占位性表现(局灶性或广泛性)。DKA患者常见(50)症状为恶心、呕吐和弥漫性腹痛,但HHS患者罕见。对腹痛患者需认真分析,腹痛既可是DKA的结果,也可是DKA的诱因。若脱水和代酸纠正后,腹痛仍不缓解,则需进一步检查。与DKA相比,HHS失水更为严重、神经精神症状更为突出。尽管感染是DKA和HHS的常见诱因,但由于早期外周血管舒张,患者体温可正常,甚至低体温。低体温是预后不良的标志。,高血糖危象的诊断-实
7、验室检查,血酮:DKA最关键的诊断标准为血酮值。目前临床诊断DKA多采用尿酮体检测,其检测简便且灵敏度高,但其主要局限是留取样本时有困难,导致延误诊断,且特异性较差,假阳性率高。尿酮体检测通常采用半定量的硝普盐法,此法却无法检测出酮体的主要组分,即-羟丁酸。因此若条件允许,诊断DKA时应采用血酮检测,若无血酮检测方法可用时,尿酮检测可作为备用。此外,对临床需急诊处理的DKA患者推荐血酮床旁监测(如便携式血酮仪)作为治疗监测的手段。当血酮3 mmolL或尿酮体阳性,血糖13.9 mmolL或已知为糖尿病患者,血清HCO3-18 mmolL和(或)动脉血pH值7.3时,可诊为糖尿病酮症;而HCO3
8、-18 mmolL和(或)动脉血pH值7.3,即可诊断为DKA。如发生昏迷可诊断为DKA伴昏迷。,高血糖危象的诊断-实验室检查,阴离子间隙:DKA是酮酸积聚导致阴离子间隙增加。阴离子间隙=(Na+)-(Cl-+HCO3-)。正常的阴离子间隙范围在7-9 mmol/L,若10-12 mmol/L表明存在阴离子间隙增加性酸中毒。DKA按照酸中毒的严重程度(血pH值、血HCO3-和血酮)以及是否存在精神症状分为轻、中、重度。已经报道有超过1/3的DKA及HHS患者在实验室检查和症状方面存在明显重叠现象。如大部分HHS住院患者pH值7.3,血HCO3-18 mmol/L,但常存在轻度血酮增高的情况。白
9、细胞计数:大多数高血糖危象患者会发生白细胞计数增高,白细胞计数25.0109/L则提示体内有感染,须进一步检查。,高血糖危象的诊断-实验室检查,血钠:血钠水平可低于正常。血钠下降通常是由于高血糖造成高渗透压,使细胞内水转移至细胞外稀释所致。若高血糖患者血钠浓度增加则提示严重水丢失。血清乳糜微粒会干扰血糖和血钠的测定结果,因此酮症酸中毒时有可能出现假性正常血糖和假性低钠血症。血清渗透压:渗透压与神智障碍存在正线性关系。在有效渗透压不高(320 mmolL)的糖尿病患者中,出现木僵或昏迷状态要考虑到引起精神症状的其他原因。有效渗透压计算方法2(【Na+】+【K+】mmolL)+血糖(mmolL)。
10、因其成分自由滤过,其积聚不会引起细胞内容积或渗透压的改变,尿素氮浓度可忽略不计。,高血糖危象的诊断-实验室检查,血钾:胰岛素缺乏及酸中毒致血钾向细胞内转移减少,导致高血钾。因此,若血钾浓度低于正常,则提示患者机体内的总钾含量已严重缺乏,对此类患者应进行严密的心电监护并积极补钾治疗,因为随着治疗的进行血钾会进一步下降并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血清磷酸盐:DKA患者血清磷酸盐水平通常升高,但这并不能反映机体的状态,因胰岛素缺乏、分解代谢增强等均可导致细胞内磷酸盐离子向细胞外转运。其他:21.079.0的DKA患者血淀粉酶升高,这可能是非胰源性的,还可能来自腮腺。血脂肪酶测定有助于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但DK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糖 危象 急诊 处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16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