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教案第五章.ppt
《高电压技术教案第五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电压技术教案第五章.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10/6,1,2023/10/6,2,5.1雷电放电,1、案例 2、雷电的形成 3、雷电的危害 4、雷击人的主要形式 5、我国建筑防雷的发展史 6、网络防雷,2023/10/6,3,一、雷电的形成,1、雷电放电:雷电放电是指雷云与大地、雷云与雷云、雷云内部发生的一种气体放电现象。2、雷云的形成:当空中的尘埃、冰晶等物质在云层中翻滚运动的时候,经过一些复杂过程,使这些物质分别带上了正电荷与负电荷。一般在云层的下部积聚的是负电荷,而正电荷一般积聚在云层的上部。这样,同极性电荷的汇集就形成了一些带电中心,带有这些电荷中心的云称为雷云。,2023/10/6,4,雷电分上行雷和下行雷,以下行雷
2、为例进行分析。,流注停顿形成先导,先导分级向前发展,流注最后一次停顿后形成主放电,主放电阶段产生了闪电和雷声,但仅有30%的电荷复合掉,70%的电荷在余辉阶段复合。,2023/10/6,5,一次雷电放电可能有多个分量,但每个分量都包括三个阶段。,雷电按发展过程分类,2023/10/6,6,二、雷电参数,雷电放电的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具有一定内阻的电流源突然合闸到被击物上的过程,所以描述雷电放电的主要参数有:雷电流(幅值)、波阻抗、雷电流陡度、雷暴日(小时)、地面落雷密度、雷电的标准波形等。,1、雷电流:指雷击低接地电阻被击物时流过被击物的电流。这里的低接地电阻是指30以下的接地电阻。描述一个雷电
3、的强弱用雷电流幅值来描述,在我国一般雷电活动地区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按 来分布,其中IL 是雷电流幅值,P是对应的雷电流幅值出现的概率,公式的含义是雷电流幅值超过108KA出现的概率是10%。在我国西北地区、内蒙古等地,雷电活动较弱,雷电流幅值较低,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按 来分布。,2023/10/6,7,2、波阻抗:雷电通道的波阻抗通常取Z=300400。,3、雷电流陡度:雷电流随时间变化的速度,取值为雷电流幅值与雷电冲击波波头时间的比值。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的规定,,4、雷暴日(小时):一年中有雷电的日数称为雷暴日,一天只要听到一个雷声就作为一个雷暴日;一年中有雷电
4、的小时数称雷暴小时,即在一个小时内只要听到雷声就算作雷暴小时。全年平均雷暴日在40天的地区称为中等雷电活动地区,平均雷暴日少于15天的地区称为少雷区,全年平均雷暴日超过40天的地区称为多雷区。雷暴日(小时)是描述一个地区雷电活动强度的参数。,5、地面落雷密度:每雷暴日、每平方公里的地面落雷的次数。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规定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地面落雷密度也是描述一个地区雷电活动强度的参数。,2023/10/6,8,二、雷电放电的种类,直击雷感应雷传导雷,2023/10/6,9,直击雷,直击雷:雷直接击于被击物上,被击物可能是建筑物、树木或人等。雷电流:雷流过低接地电阻
5、(小于30欧)被击物时的电流。我国测得的最大雷电流幅值为300KA。,2023/10/6,10,传导雷,传导雷:又称入侵波,是雷击于导线后,雷电流沿导线传播、并入侵被保护设备。传导雷是造成低压电器设备损坏的主要雷害之一。,2023/10/6,11,感应雷,感应雷:由于电磁感应形成的电压升高。感应雷幅值一般不超过500KV,对110KV及以上的线路不能构成威胁。感应雷也是造成低压电器设备损坏的主要雷害之一。,2023/10/6,12,三、雷电的破坏作用,雷电流的电动力雷击的热效应雷击的静电感应雷击的电磁感应雷击的反击和引入高电位,精彩图片 1 2 3 4 5,2023/10/6,13,雷电造成的
6、经济损失的严重性,直接损失火灾人员伤亡设备损坏间接损失不能提供服务之损失信誉损失重新投资,2023/10/6,14,雷害新特点,当人类社会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后,雷灾出现的特点与以往有极大的不同,可以概括为:(1)受灾面大大扩大,从电力、建筑这两个传统领域扩展到几乎所有行业,特别是与高新技术关系最密切的领域,如航天航空、国防、邮电通信、计算机、电子工业、石油化工、金融证券等;(2)从二维空间入侵变为三维空间入侵。从闪电直击和过电压波沿线传输变为空间闪电的脉冲电磁场从三维空间入侵到任何角落,无空不入地造成灾害,因而防雷工程已从防直击雷、感应雷进入防雷电电磁脉冲(LEMP)。前面是指雷电的受灾行业面扩
7、大了,这儿指雷电灾害的空间范围扩大了。例如二000年七月二十五日14点40分左右,一次闪电造成上海市漕宝路桂菁路附近二家单位同时受到雷灾,而不是以往的一次闪电只是一个建筑物受损。,2023/10/6,15,。(3)雷灾的经济损失和危害程度大大增加了,它袭击的对象本身的直接经济损失有时并不太大,而由此产生的间接经济损失和影响就难以估计。例如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七日凌晨2点,某寻呼台遭受雷击,导致该台中断寻呼数小时,其直接损失是有限的,但间接损失将大大超过直接损失。(4)产生上述特点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关键性的特点是雷灾的主要对象已集中在微电子器件设备上。雷电的本身并没有变,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
8、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状况变了。微电子技术的应用渗透到各种生产和生活领域,微电子器件极端灵敏这一特点很容易受到无孔不入的LEMP的作用,造成微电子设备的失控或者损坏。为此,当今时代的防雷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复杂性大大增加了,雷电的防御已从直击雷防护到系统防护,我们必须站到历史时代的新高度来认识和研究现代防雷技术,提高人类对雷灾防御的综合能力。,2023/10/6,16,案例,2000年6月17中午12时5055分,上海市郊一村民顾某和妻子在水稻田正在插秧时遭雷击,顾某当场身亡,距其34米处的妻子双脚有发麻的感觉,据对雷击发生现场观察,雷击点四周空旷,在周围150200米范围内无任何建筑物和高大的物
9、体(如树木等)。另据死者妻子讲述,雷击发生时在死者身上有一团火光出现,除衣服湿透外,其他雷击痕迹不明显。,真惨!,2023/10/6,17,四、雷击人的主要形式,1、历史的回顾2、直接雷击3、接触电压4、旁侧闪络5、跨步电压,2023/10/6,18,历史的回顾,关于雷电的描述,直到二百年以前,一般还只有在诗文中能够读到,而且停留在神话解释。由于实验科学的出现,随之电容器的发明才使我们对闪电的认识进入自然科学领域。实验证明,雷电显示了与静电相类似的特性。与此同时,关于雷电对动物和人的各种效应,也进行了研究。早期研究工作的记载是引人入胜的,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历史”价值,而是在于许多重要的原理得
10、到验证。这些原理也正是我们今日理解雷电对人体效应的依据。,2023/10/6,19,对“小鸡”呼吸,富兰克林曾对着一只小鸡的头部施以“电击”后,小鸡出现了死亡现象。但是经过不断地向肺里吹气,小鸡又复苏了。这是对触电者进行人工呼吸最早的一次成就。假定电流从头部流过两脚,则它将经过脑部(包括呼吸中枢)和胸部(包括心脏)。显然它的呼吸中枢暂时麻痹,因而需要人工呼吸。但心脏必须一直跳动,否则就不能复活了。,通过该试验人们认识到雷电流通路径是造成人受伤程度不同的根源。,2023/10/6,20,实验者的勇气,1、富兰克林在刚充满电的电容器上触过一次电:“好象从头到脚全身挨了一击,跟着躯干很快的猛烈颤抖,
11、几秒钟之后这种现象才逐渐消失”。电流路径是从一只手到另一只手。2、诺勒特神父布置了一场向180名卫兵放电的把戏,所有士兵同时向上一跳,动作整齐得像一个人。后来增加到700人。3、李赫曼教授受到从头到脚的一次雷击放电,立刻死亡。4、实验告诉人们:雷击导致人死亡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心室纤维性颤动和呼吸停止。,2023/10/6,21,2023/10/6,22,直接雷击,参加足球赛的两名正并排站着相互盯着对方时遭到雷击,电流从头部流到脚,虽然在两人身上都未发现烧灼痕迹,但在他们身体相邻侧留有树枝状电花图。救治无效,两人死亡。电花图没有任何迷信色彩,其原因是雷电流通过人体向大地泄放时,在人体表面发生了沿面
12、放电而使人体上流下电花图。当身体和衣服之间发生闪络时,雷电流使皮肤上的水分和汗液变为蒸汽,如果衣服穿得紧,蒸汽的压力会把衣服撕破。雷直击人是危险的,但不一定致命,应救治受伤者。,你知道怎么防护吗?,2023/10/6,23,旁侧闪络,1、一个士兵骑车经过一棵树时被雷击中,他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好象挨了一拳恨击,他看见一道火光从树向他射过来,自行车把带了电。他的皮肤完好无损,没有烧伤的痕迹。2、七个儿童在帐篷里避雨时,帐篷柱子被雷击中。五个幸存者都没反映受伤,但死亡的两个儿童左脸以及身体上都有烧伤的地方,在他们的小脚趾上都有电流流过的痕迹。3、旁侧闪络是由于人与雷电流泄放通道之间的电位差较高,引起
13、气隙击穿造成的。,真的、不要在树下避雨!,2023/10/6,24,2023/10/6,25,接触电压,两个妇女正在一棵高大的云杉树下避雨,闪电突然击中了那棵大树,当时一个人是背靠树站着,她的衣服并未损坏,但在头右边有4厘米4厘米一块头发被烧焦了,变成了灰色。在这块皮肤中有像擦伤的痕迹。在树干上树皮被烧坏很长的一条,长度是从树顶开始一直到离地约158厘米的地方,正与死者身高相同。另一个妇女当时正用右手扶着那棵树,她仅失去知觉十到十五分钟,她的下肢有两三个小时不会动而且没有知觉,她的身体以及脚上有烧伤,经过治疗,两天以后就出院了。,还有很多应注意的!,2023/10/6,26,跨步电压,法国的一
14、个教堂正值做礼拜时遇到了雷击,所有站在礼拜堂中潮湿石板上的人都跌倒了,有几分钟的光景站不起来,下肢好象瘫痪了一样。而那些站在唱诗班席中橡木地板上的人都安然无恙。,我怎么了!,2023/10/6,27,小结,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没有任何迷信色彩。雷害可以预防,雷击人最严重的情况是直接雷击,但不一定致命,应该对受伤者救治。防止接触电压和旁侧闪络伤害的最好方法是不要靠近容易引雷的物体。防跨步电压伤害的办法是雷雨天避雨时双脚并拢。,雷电并不可怕!,2023/10/6,28,五、我国建筑物防雷的发展历程,1、古人对建筑物防雷的探索2、建国初期的防雷方法3、亡羊补牢、古建防雷4、防雷研究的序幕5、重大工程
15、的防雷6、今后建筑物防雷的发展方向,2023/10/6,29,古人对建筑物防雷的探索,中国人对建筑物防雷的探索最早可追溯到12世纪,较能说明问题的一例是现存的岳阳慈氏塔。就理论而言,汉朝的王充曾对雷电现象作出过解释并批判了迷信做法。中国古代虽有较强的防雷意识并做过一些技术上的尝试,但毕竟没有大的突破。1750年,富兰克林取得重大突破,证实雷是电现象。,2023/10/6,30,建国初期的防雷方法,建国初,大多数工程均按照日本的45度到60度保护角确定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接闪器采用三叉小针。五十年代初,我国引进苏联技术,采用抛物线和折线计算保护范围,用铁管或镀锌圆钢作接闪器。六十年代以前,我国没有
1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23/10/6,31,亡羊补牢,古建防雷,1957年北京发生两起雷击事故:7月6日,明十三陵长陵棱恩殿遭受雷击,劈掉西部吻兽,劈裂两根直径1.17米、高14.3米的大楠木柱子,死一人,伤三人;7月8日,中山公园内一棵大树落雷,感应电流经附近的配电线路传到中山公园音乐堂,并引起大火,烧毁配电室、舞台和观众厅大顶棚。在给古建筑安置避雷装置时,我国首次采用了避雷带 的防雷方式。,2023/10/6,32,防雷工程的序幕,1958年9月,原建工部设计局在武汉召开了“全国电气设计人员交流大会”,拉开了我国防雷研究的序幕。,2023/10/6,33,重大工程的防雷,1958年,人
17、民大会堂工程率先采用笼式避雷网并进行了彻底的等电位联结。把笼式避雷网应用于工程实际,这恐怕在国内外均属首次。深圳国际贸易中心高160米,采用笼式避雷网。终于电视塔405米,也采用笼式避雷网笼式避雷网即能满足外部防雷系统的要求,也能满足内部防雷系统的要求,它能实现良好的等电位、分流、屏蔽和接地效果,是较为完善的防雷系统。,2023/10/6,34,今后建筑物防雷的发展方向,利用建筑物、结构物的钢筋作笼式防雷网能够满足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的需要,作为全面防雷来说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建筑物防雷的六大要素:接闪功能、分流影响、屏蔽作用、均衡电位、接地效果和合理布线。,2023/10/6,35,六
18、、网络防雷,(1)雷电波形:一般来讲,我们用1.2/50s的波形来表示雷电的电压波形,而常用8/20s来表示雷电电流波形。比如讲到防雷产品时经常要提到电源防雷器要能承受 8/20s 20kA的冲击(见有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指的就是T1=8us,T2=20s I=20 KA。用了8微秒电流峰值即达20KA。1微秒内电流增加2.5千安培。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用数学语言来讲就是平均陡度di/dt非常大。,2023/10/6,36,(2)如何防护:既然雷电对线路的感应是造成设备损坏的最重要的原因,那么在线路中加装设备对瞬态过电流、过电压进行抑制就可以了,这种设备我们就称其为避雷器,或称浪涌抑制器、
19、防雷保安器等,下面就称其为避雷器。由于雷电感应主要是通过供电线路和各种信号线破坏设备的,因此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防雷保护主要地是合理地加装电源和信号避雷器。,2023/10/6,37,例1:某信息系统防雷,2023/10/6,38,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其系统配置:供电系统埋地入户,进入开关柜,分出来一路供应UPS,并由UPS供给位于各层的电子设备使用。楼内包括计算机中心机房、程控交换机房、及无线通信设备。不用说,所有这些设备都要有电源供应,因此,在总电源处加装电源避雷器。按照有关标准的一般要求,必须在0区、1区、2区分别加装避雷器(0区、1区、2区是按照雷电出现的强度划分的),因此在设备前端分别加装
20、多级保护集成为一体的串联型避雷器(多级集成型),以最大限度地抑制雷电感应的能量。同时,计算机中心的MODEM、路由器、甚至HUB等都有线路出户,这些出户的线路都应视为雷电引入通道,因此都应加装信号避雷器。,2023/10/6,39,5.2避雷针、避雷线的保护范围,引言:直击雷的防护采用避雷针或避雷线等装置。200多年前,富兰克林通过观察发现旷野中的孤树常遭到雷击,而树下的低矮植物却能幸免于难,于是,他设想如果在地球的表面立起一个足够高的针体的话,地球上的万物就会得到保护。于是、他发明了避雷针。富兰克林避雷针要求要有足够的高度、要是尖体、但不要求接地电阻的大小。后来、罗蒙诺索夫提出新型的避雷针,
21、要求要有足够的高度、要有足够小的接地电阻、但不要求是尖体。这两种避雷针现在都有应用,我国国家标准中推行的避雷针是罗蒙诺索夫避雷针。,中科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所进行了人工火箭引雷试验:在1996年6月4日于南昌做的一次空中触发闪电中,他们无意中将火箭发射架放得离引流杆较远,结果引下的闪电没有以引流杆为接地点,而是打到发射架附近的地面上。这一闪电共有10个回击,由于没有安排良好的接地,在整个放电过程中闪电的击地点在随风平行移动。这次试验与7月8日的两次空中闪电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后两次触发中,火箭发射架放得靠近引流杆,因而闪电都以引流杆为接地点。结果在闪电过程中,尽管闪道也因风和湍流而移动和改变形状,
22、但其接地点却始终牢牢地固定在接地良好的引流杆顶端。这一试验事实很好地说明了避雷针确有“引雷区域”存在,也说明了为使避雷装置起到预期的作用,良好的接地是十分重要的。,避雷针的工作原理:歪变了空间电场、引雷于自身、使周围的物体得到保护。避雷针的实质是引雷装置!,2023/10/6,40,5.2避雷针、避雷线的保护范围,避雷针的基本构成:一个独立避雷针由接闪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接闪器是指避雷针最上端12m长的一段,一般由直径不小于12mm的圆钢或直径不小于20mm的焊接钢管制成。接地引下线是连接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一段导体,采用直径不小于8mm的圆钢或截面积不小于48mm2、厚度不小于4mm
23、的扁钢制作。接地装置是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和,是为了降低接地电阻而完成的接地整体。接地体包括垂直接地体和水平接地体,垂直接地体一般采用长度为2.5m的角钢、钢管或圆钢,埋地深度不小于0.5m,两垂直接地体之间的间距不小于5m;水平接地体采用扁钢或圆钢用于连接垂直接地体,采用扁钢时截面积不小于100mm2、厚度不小于4mm,采用圆钢时截面积不小于10mm。既然避雷针的实质是引雷装置,所以接闪器没有必要作得很复杂、不用分叉、也不用采用镀银等。,2023/10/6,41,5.3 避雷针、避雷线的保护范围,一、避雷针的保护范围1、单支避雷针当hx=h/2,rx=(h-hx)p;当hxh/2,rx=(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压 技术 教案 第五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16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