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第八章.ppt
《高电压技术-第八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电压技术-第八章.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主要内容,第一节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第二节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雷保护第三节 旋转电机的防雷保护(发电机、调相机、变频机、电动机),8.1 输电线路防雷保护,基本知识(1),输电线路雷击是线路跳闸的主要起因。原因:分布广,易受雷击在我国跳闸率比较高的地区的高压线路由雷击引起的次数约占4070,在多雷、土壤电阻率高、地形复杂的地区,雷击事故率更高在日本50以上电力系统事故是由于雷击输电线路引起的雷击经常引起双回同时停电,2030的输电线路故障发生在双回输电线路美国、前苏联等十二个国家,雷害事故占总事故的60据275500kV总长为32700km输电线路连续三年的运行资料,
2、基本知识(2),线路雷击过电压分为:感应雷过电压、直击雷过电压。感应雷过电压:雷击线路附近地面,或塔顶但未发生反击,由电磁感应引起的过电压。直击雷过电压:雷击于线路引起的过电压。雷击塔杆、避雷线及绕击反击雷击杆塔或避雷线,造成绝缘子接地端电位比导线高绕击绕开避雷线,雷电直接击中导线直击雷的危害更为严重。输电线路耐雷性能和防雷措施效果衡量标准:耐雷水平、雷击跳闸率。耐雷水平:雷击线路时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耐雷水平越高,防雷性能越好。雷击跳闸率:折算为统一条件(每年40雷暴日、100km线路)下,因雷击而引起的线路跳闸次数。由于雷电放电的复杂性,相对于计算结果,实际运行经验更为重要,输电
3、线路防雷的四道防线,雷击输电线路的危害:引起线路跳闸,影响正常供电雷电波侵入变电站,破坏设备绝缘,造成停电事故。危害更大输电线路防雷措施又称为线路防雷的四道防线 防止雷直击导线。措施:避雷线、避雷针,或电缆线路防止雷击塔顶或避雷线后引起绝缘闪络。措施:降低接地电阻、增大耦合系数、增强线路绝缘、采用线路型避雷器防止闪络后转为稳定的工频电弧,以免跳闸。增加绝缘子片数、采用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防止线路中断供电。自动重合闸、双回路、环网供电应用时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保护措施。如:线路电压等级、供电重要程度、雷电活动强弱等。,感应雷过电压的产生(1),感应雷过电压的产生分为:静电分量和电磁分量
4、感应雷过电压的静电分量。雷云接近线路上空时,由于静电感应,与雷云异号的正电荷被吸引到靠近先导通道的一段导线上,形成束缚电荷。而异号电荷则被排斥到线路远方或流入大地先导放电速度较慢,电荷移动速度较慢,对应的电压、电流波可忽略导线仍保持原有电位主放电开始后,先导通道中的负电荷被快速中和。静电场突然消失,被束缚的电荷瞬间成了自由电荷,形成电压波迅速向线路两侧传播。感应雷过电压的电磁分量。主放电时,雷电流冲击波产生强烈的脉冲磁场,其磁通与导线相交时,即产生一定的感应电压。由于主放电通道与导线基本垂直,故电磁分量较小,通常只考虑静电分量,感应雷过电压的产生(2),电荷聚集过程速度较慢,可忽略对应波过程电
5、荷释放过程速度快,形成明显的波过程与先导放电和主放电的速度对应,无避雷线时的感应雷过电压(1),当雷击点与电力线路之间的水平距离d65m时,感应雷过电压的最大值可为:Ui=25Ih/d I雷电流幅值,h导线对地平均高度,d雷击点与导线间的水平距离由于雷击点自然接地电阻较大,I最大可按100kA估算可以推算:感应雷过电压是直击雷的1/10左右。当d50m,易击中线路本身(受线路吸引)当d50m,且未击中线路本身,感应雷过电压的最大值为:Ui=ah=Ih/2.6a感应过电压系数,单位为kV/m。数值上等于雷电流的时间陡度平均值,即 I/2.6(单位kA/us)。对公式的理解,无避雷线时的感应雷过电
6、压(2),即无避雷线时,雷击点距线路65m以内,其感应过电压不随距离而变化;距线路65m以上,感应过电压随距离线性减小。实测表明,感应雷过电压幅值一般不超过300400kV可使35kV及以下水泥杆线路出现闪络对110kV及以上线路,一般不会构成威胁感应雷的极性与雷云极性相反,一般为正。不同相导线产生的感应雷同极性,故相间不存在电位差,只会对地闪络,有避雷线时的感应雷过电压(1),导线上方挂有避雷线时,感应的束缚电荷和电压均减小雷电先导电荷产生的电力线部分被避雷线截住或者:避雷线聚集的电荷降低了先导电荷对导线的电场强度避雷线起到屏蔽线的作用。如果避雷线与导线一样未接地,其感应雷过电压与导线的计算
7、过程类似。由于聚集电荷间的影响,感应电压适度降低二者过电压电荷极性相同但实际上,避雷线通过杆塔接地,其电位为零。从行波角度看,仅指到达杆塔接地点及以后为零。在感应电压波到达杆塔(接地点)之前,不为零。复习:行波传播的知识,有避雷线时的感应雷过电压(2),避雷线感应电压行波Ui(g)到达杆塔时,将产生一个-Ui(g)反射电压波。行波的折反射反射电压行波-Ui(g)将在导线上产生一个耦合电压-kUi(g)。即,导线的实际感应雷过电压为:k为避雷线与导线间的几何耦合系数总体而言,由于避雷线的屏蔽作用,导线上感应电压下降。避雷线与导线间距越小,耦合系数越大,导线上的过电压越小 计及电晕影响后,耦合系数
8、需要修正。,输电线路直击雷过电压,以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为例雷击杆塔杆顶雷击避雷线位于塔杆挡距之间雷绕过避雷线击于导线绕击,雷击塔杆杆顶的过程,雷电流大部分经被击塔杆及其接地电阻流入大地,小部分经相邻两塔杆入地 从绝缘子串闪络的角度看,雷击塔杆杆顶比雷击避雷线更最严重,过电压更高。由于杆塔不高,接地电阻R较小,接地点反射电流立即达到塔顶,入射电流加倍。另一方面,避雷线有分流作用流经杆塔的电流it 雷电流i。:杆塔分流系数,:一般在0.860.92根据分流系数可以 推算出杆塔接地电阻,雷击杆塔塔顶时的过电压(1),示意图和等值电路Ri为塔杆冲击接地电阻,Lt为塔杆电感,Lg为避雷线电感,雷击杆塔塔
9、顶时的过电压(2),塔顶过电压可表示为设雷电流为斜角平顶波,波前时间为2.6uS,则有 则塔顶过电压为:如果无避雷线,则=1。即避雷线降低了雷击塔顶的电压 避雷线上的过电压与塔顶相同,雷击杆塔塔顶时的过电压(3),避雷线过电压在导线上的耦合电压为:耦合电压与雷击电压同极性 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感应过电压极性与雷击电压反极性考虑了避雷线路感应过电压的耦合电压导线过电压为:耦合电压与感应电压之和 绝缘子串两端电压为:塔顶电位与导线电位之差 一些假设条件:如各电压分量的最大幅值同一时刻出现,忽略系统工作电压等,雷击塔顶时的耐雷水平,雷击塔顶时的耐雷水平:当绝缘子串两端电压等于50%冲击放电电压时的雷电
10、流幅值 有避雷线的线路耐雷水平较高。提高耐雷水平的方法:加强线路绝缘,增大耦合系数,降低塔杆接地电阻,降低线路高度,等。工程上更多采用降低塔杆接地电阻和增大耦合系数的方法增大耦合系数方法:单避雷线改为双避雷线,等,雷击挡距中央避雷线时的过电压(1),是雷击避雷线最严重的情况 原因:从两侧的负反射波返回的时间最长 雷击点的初始电压(反射波未返回前):,设两侧避雷线波阻抗(400R)并联值与雷道波阻抗(200R)相同,故无折反射i(t)为雷电流。等于雷击入射电流的2倍。则每侧电流为i(t)/4设入射雷电波为斜角平顶波,I为雷电流最大值,斜率 一般塔距小于2.6uS内的行波传播距离(750m),可认
11、为斜角波:,雷击挡距中央避雷线时的过电压(2),雷击点的最大电压:为两侧反射波到达时刻的电压值注意:行波的传播过程和线路上的电压变化雷击点避雷线与导线间的最大电压:k为避雷线与导线间的耦合系数考虑导线感应电压时如何?负反射波尚未返回雷击点时,雷电流已过峰值,A点最高电位将如何确定?对应塔距大于2.6uS内的行波传播距离(750m)入射雷电波为斜角平顶波,雷击挡距中央避雷线时的过电压(3),可计算出避雷线和导线间的最小距离。我国规程规定空气绝缘较好,一般不会击穿 两侧塔杆绝缘子串承受的电压,在忽略塔杆电阻和电感时,为0。电压波沿避雷线到塔杆时,注入大地,电压为0。在导线上的耦合波也分为正负两个,
12、合并电压为0。因此,绝缘子串的承受电压为0。为什么可以忽略塔杆电阻和电感?即使考虑塔杆电阻和电感时,其承受的过电压也较小,小于雷击于塔顶时的过电压。因此在计算雷击跳闸率时,不考虑雷击避雷线的情况 注意:分析雷击塔顶和避雷线时的过电压大小和分布,绕击导线的过电压(1),绕击:雷绕过避雷线而击于导线绕击率和避雷线对边相导线的保护角、杆塔高度、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有关示意图和等值电路设雷电通道波阻抗Z0为200R,线路波阻抗Z为400R。则雷电在雷击点无折反射,绕击导线的过电压(2),设入射雷电波为斜角平顶波则雷击点的最大电压为:I为雷电流最大值,是原始电流的2倍。雷击点避雷线和导线间的最大电压为
13、避雷线上有耦合波,k为耦合系数 两侧塔杆绝缘子串承受的最大电压等于问题:为何忽略耦合电压?避雷线上的耦合电压波到塔杆很小 线路的耐雷水平为:根据规程的计算,雷绕击的耐雷水平较雷击塔杆小很多。无避雷线时,雷直击导线的过电压和耐雷水平与此类似,输电线路耐雷水平,无避雷线,雷直击线路时的耐雷水平:35、110、220、330、500 kV 线路电压等级3.5、7、12、16、27.4 kA 耐雷水平91、87、73、66、50%超耐雷水平雷电流概率 有避雷线,反击时的耐雷水平:35、110、220、330、500 kV 线路电压20-30、40-75、75-110、100-150、125-175 k
14、A 耐雷水平可见雷直击导线会引起几乎所有电压等级的线路绝缘子闪络因此,我国110kV及以上线路需全线架设避雷线。,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雷击跳闸过程:雷电流超过耐流水平-冲击闪络-时间几十us,开关来不及动作-如果工频续流,则跳闸-如果无工频续流,则不跳闸是否发生工频续流,取决于弧道中的平均电场强度闪络瞬间工频电压值(相位)去游离条件(气温、风速等)雷击跳闸原因:反击或绕击反击跳闸主要是:雷击杆塔绕击:绕击导线。雷击避雷线一般不发生跳闸,雷击杆塔的跳闸率,雷击跳闸率:折算为统一条件(每年40雷暴日、100km线路)下,因雷击而引起的线路跳闸次数。每100km有避雷线的线路每年(40个雷暴日)的落雷
15、次数:N=2.8hg。hg为避雷线对地平均高度击杆率g:雷击杆塔次数/雷击线路总次数。1/61/2。不同条件下的击杆率见P196表8-2 雷电流幅值超过雷击塔顶耐雷水平的概率为 P1可查阅P169图7-2 建弧率:绝缘击穿后存在工频续流的概率。每100km线路每年雷击杆塔跳闸次数,绕击跳闸率,每100km线路每年绕击跳闸次数:Pa为绕击率。绕击次数/雷击线路总次数 平原线路绕击率:山区线路绕击率:为避雷线保护角,ht为避雷线平均高度P2为雷电流幅值超过绕击耐雷水平的概率。可查阅P169图7-2,线路雷击跳闸率,线路雷击跳闸率:=雷击杆塔(反击)跳闸率+绕击跳闸率,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雷击跳闸率
16、,无避雷线,每100km线路每年40雷暴日的雷击跳闸率为hc上导线平均高度,建弧率:P1为:雷击使一相导线与塔杆闪络,再向第二相导线反击且雷电流幅值超过耐雷水平的概率。单相闪络不跳闸。需要两相同时闪络(接地并短路)才能跳闸。为什么?,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1),架设避雷线减少雷直击导线;分流作用降低塔顶电位;屏蔽作用降低感应过电压规程规定:220kV及以上全线双避雷线110kV除少雷区外全线架设避雷线保护角。110kV:20o30o;220kV:20o;500kV:负角降低杆塔接地电阻。一般高度杆塔特别有效架设耦合地线。降低接地电阻困难时用导线下方架设一条接地线具有分流作用,又加强了避雷线对导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压 技术 第八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16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