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气候专题.ppt
《高三地理气候专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气候专题.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构建知识体系】,冷锋,气旋,反气旋,气候,1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环节,热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之间的相互关系图,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被反射、散射和吸收一部分,大部分到达地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的同时,将大部分热量传给大气。,高考热点精析,2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形式(1)城市风由于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人为热,使城市气温升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2)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入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入大陆,形
2、成海风。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而形成陆风。,(3)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如下图a)。夜间山坡上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下图b)。,【温馨提示】城市风环流的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因为市区的气温总是高于郊区。而海陆风环流和山谷风环流的流向则随昼夜的变化而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因为海与陆、山与谷的气压高低随昼夜改变而改变。,结合下图说明阅读等压面的基本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热点四 等压面图的判读,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低压,等压线,平行,成一
3、夹角,【点拨】易误点 影响风形成的三种力,“,”,方法:面向物体的运动方向,手心向上,“,南左北右,”,,四指指向,初始运动方向,则拇指所指方向即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下图为南半球等压线分布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手势法快速判断风向,A,通常用等压线分布图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等压线是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连线。,(1)等压线与等压线分布图,(2)锋面气旋与天气,地面气旋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二、复习备考策略,1.架设学习框架,因子,太阳辐射定带,大气环流定型,下垫面定形,人类活动定局部,空间分布,文字描述定性法,数量描述定量法,1关于气温的变化、分布
4、、成因(1)气温的变化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气温的日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凹地(山谷)高地(山峰);高原平原;低纬度高纬度;晴天阴天。年变化:回归线之间的赤道附近地区为双波型:气温最高4月、10月,气温最低7月、1月。,气温年较差及其大小比较:,【提示】海洋与陆地、平原与高原、谷地与盆地、低纬与高纬(见复印资料),(2)气温水平分布规律及成因,对流层大气一般情况下是随海拔上升气温下降,垂直递减率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但是有时某一高度范围内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的现象,这就叫做逆温
5、现象。逆温现象会阻碍大气的对流运动,使得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污染,尤其在城市和工矿区上空,由于多凝结核,易产生多雾天气。,规律技巧总结,规律技巧总结,气温的变化会影响大气的稳定性。局部地区的气温变化要“三看”:一看所处的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所在地的下垫面状况);二看所处的时间(包括比较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冬夏变化,一天中所处时间段);三看大气密度和天气状况(影响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强弱)。,一、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决定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2、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即气压带和风带、季风环流)决定降水的多寡与季节分配3、海陆分布4、地形5、洋流6、人类
6、活动,各气候因子是相互关联的,共同影响气候的形成,地面状况(下垫面),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温度升高)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如兴修水库、植树造林,使气候分布更加复杂化,1.仅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转也不公转),-单圈环流,难点突破大气环流,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东北信风带,2,4,副极地低压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7,6,高纬环流,1,3,5,8,9,10,2.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球自转但不公转,-三圈环流,中纬环流,低纬环流,赤 道 低气 压 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东,
7、南,信,风,中,纬,西,风,极 地 东 风,地球上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总结: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1)从气压带来看,全球七个气压带是高低相间分布的,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2)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即南北半球的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3)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4)气压带中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是热力因素形成;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2326N,2326S,6634S,6634N,0,气压带 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
8、移动,移动幅度约10个纬度。,3.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球既自转也公转(考虑地转偏向力和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图示法理解记忆世界气候类型形成和分布,考点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判断(重点),图说考点,一月,七月,4.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球自转和公转、并考虑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形成季风环流,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冬,夏,冬,夏,(1036hpa),(996hpa),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_,其切断了_气压带。,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西北,东北,海陆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气候 专题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15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