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内钉应用的基本原则.ppt
《髓内钉应用的基本原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髓内钉应用的基本原则.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髓内钉应用的基本原则,髓内钉的发展历史,应用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人用不同的材料的棒状物进行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1918年,最早报告利用金属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1953年德国人设计并使用了第一枚交锁髓内钉。,髓内钉的固定机制,髓内钉内固定的方式为对称的中央型内夹板式固定。髓内钉对骨折的固定为应力分散式固定,而非应力遮挡式固定,有利于骨痂的塑形。中心固定在理论上优于皮质外固定,其可减小力臂,降低内、外翻成角及内固定失效的发生率。髓内钉固定为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提供了基础。,交锁与非交锁,普通髓内钉轴向稳定性差,抗扭转强度相对较低,但髓内钉有一定的弹性
2、,变形后能够恢复,仅造成少量骨内的滑动。交锁髓内钉则具有较好的抗旋转、抗压缩作用,固定稳定性好,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在四肢长骨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对多段、粉碎性骨折,相对普通髓内钉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扩髓与非扩髓,扩髓可以插入直径更粗、强度更大的髓内钉,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降低断钉率。扩髓可产生大量具有骨诱导作用的骨碎屑,利于骨折愈合。扩髓会损害滋养血管与骨内膜血运,但血管可沿髓内钉的腔隙再生。扩髓也可以使周围软组织肌肉血循环增加,从而促进骨折愈合。扩髓相对增加了感染和栓塞的机会,对开放骨折、多发伤、复合伤等要慎用。,扩髓的优点:扩髓后置入的髓内钉与骨的接触面积增加,提高了固定的稳定性。扩髓
3、后可应用直径较大的髓内钉,增加了髓内钉的强度,降低了断钉率。扩髓后骨碎屑可以诱导新骨形成,利于骨折愈合。非扩髓髓内钉与扩髓髓内钉相比有以下优点: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对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病例能够更少地干扰骨内膜的血运。,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四肢骨折可以手术切开直视下复位,也可以在X线监视下闭合完成。切开复位的骨折愈合时间相对较长,术中出血较多,而且切开复位进一步破坏了骨折端的血供。主张尽可能采用闭合复位。可利用牵引复位器,或于骨折平面做小切口撬拨复位,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对骨折端血供的干扰。对于闭合复位失败、骨块翻转或刺入周围组织以及移位较大的骨折块可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静力固定动力化,静力固定动力
4、化的概念。静力锁定髓内钉产生非常小的应力遮挡,当前多提倡不常规行动力化。对于骨折术后68个月未愈合者,通常采用原位植骨或更换扩髓髓内钉并动力化。动力化可以作为促进骨折愈合的手段。因其可能导致肢体短缩和旋转畸形,不推荐常规进行。,髓内钉的应用,肱骨交锁髓内钉,肱骨钉适应症,肱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适应证为: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多发伤、不稳定型骨折、病理性骨折、近端肱骨骨折。能够固定的范围自肱骨头下2cm到鹰嘴窝上3cm,可以选择顺行髓内钉从肩部固定,又可逆行从肘部固定。,肱骨钉的特点,肱骨干骨折的手术固定方式基本为钢板内固定及髓内钉内固定。钢板内固定抗旋转、抗弯曲性能强,固定牢固,但手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髓内钉 应用 基本原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14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