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动物模型.ppt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质疏松动物模型.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生工121李怡宁2012013903,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大动物模型,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最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在研究中发现,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以及遗传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内分泌代谢性骨质疏松症、营养缺乏性骨质疏松症、药物性骨质疏松症、维A酸致骨质疏松症。,影响?,图解:据有关机构评估,到本世纪中叶,中国60岁以上人
2、口将超过人口总数的30%,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大动物模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动物模裂于1969年首先由Saville用大鼠建立,后经反复证实,现在双侧卵巢切除雌鼠骨质疏松模型已成为标准化的公认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经典病理模型。大鼠寿命为253年,17年左右才进入老年期,人类骨质疏松症多在中年后期发生,故研究者在制备去势模型时,常用612月龄大鼠,此时大鼠正好进入中年期,可以复制出较为符合临床特征的动物模型。我国学者用6月龄雌兔去势,半年后骨质疏松模型建立,证实兔作为骨质疏松模型及采用双侧卵巢切除的方法诱导兔骨松模型的建立是完全可行的。试验结果还表明
3、兔性成熟后不久(大约6月龄)骺板闭合,与人类相似,而大鼠骺板终生存在。因此兔比鼠更接近人类。,老年性骨质疏松模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多在65岁以后发生,主要侵犯椎体和髋骨,与高龄、慢性钙缺乏、骨形成不足有关,属低转换型骨质疏松症。SAMP6小鼠属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SAM)的骨质疏松型,它是仅有的一种能证明增龄性骨脆性骨折的实验动物。SAM小鼠是日本京都大学竹出俊男教授和细川昌则教授开发的系列快速老化动物模裂,分为快速老化的P品系(PenileProne)和正常老化的R品系(PenileResistant)。其中SAMP6以自然发生快速老化
4、、短寿、老年性骨质疏松(senile osteoporosis)为特征。,刘锡仪等曾报道用损毁大鼠弓状核导致骨质疏松,建立了谷氨酸单钠(monosodium glutamate,MsG)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当ARC神经细胞明显损毁时,才引起骨组织的改变,没有ARC神经细胞的损毁则没有骨组织的改变。说明本模型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是由于中 枢神经下丘脑弓状核改变引起的,因此命名为脑源性骨质 疏松。,遗传性骨质疏松模型,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是1997年Simonet等发现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超家族的一员,是体内成骨细胞骨形成与破骨细胞骨吸收动态平
5、衡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OPG具有抑制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形成、分化、存活并诱导OC凋亡的功能。OPG是骨代谢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发现。OPG转基因小鼠过度表达OPG表现为骨硬化,而在oPG基因敲除的小鼠中则表现为严重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大动物模型,内分泌代谢性骨质疏松症模型,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最基本、最经济的方法仍是以补钙为中心的营养疗法,那么用营养控制造就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就更接近自然状态。乔伟伟等用饲料中钙和蛋白质不同比例配方。建立适宜的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将3周龄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饲料配方参照A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骨质 疏松 动物 模型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14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