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生物活性因子的发现与研究.ppt
《食源性生物活性因子的发现与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源性生物活性因子的发现与研究.ppt(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食源性生物活性因子的发现与研究,可以说,中国古代人早就注意到“病从口入”的道理,而且最早通过饮食调理来治疗常见疾病,保障人体健康。其实中国的中草药也是通过吃和偿来找到和发明的。近年来,人们发现,食品,特别是乳制品中的确含有各种生物活性肽,这些生物活性肽可以发挥各种生理功能,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另一方,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动物的免疫系统也存在一个悖论:那就是获得性免疫到底对动物的生存是怎么起作用的?假如有一种致命的疾病流行,我们知道,因为这是一种新的流行病,所以所有相应的动物都对此病原体没有获得性免疫,那么其生存的机会只会留给对此病有先天免疫作用的动物,不能抵御该病原体入侵的动物显然会
2、被淘汰。于是从逻辑上来讲,只有对该病原体有抵抗能力(先天免疫)动物才有机会生存10天以上,从而获得对该病原体的获得性免疫力。那么,获得性免疫对动物的生存,特别是受致命性的病原体感染时的生存起什么作用呢?显然,获得性免疫一定是对动物生存起重要作用的,否则动物,特别是高等动物就不会进化成如此完善的获得性免疫系统,我们称此矛盾为“获得性免疫悖论”(adaptive immune paradox)。本书作者认为:获得性免疫可以通过下列两个方面对动物的生存和进化起重要作用:,1、通过母乳喂养对其幼仔起作用:哺乳动物母乳中含有母亲在数十年的生存和与疾病作斗争中所获得的体液免疫-抗各种病原体的抗体以及和T细
3、胞活性相关细胞因子、淋巴因子等,这些获得性免疫成分都可以通过母乳传递给她的幼仔,从而大大增加其生存能力。2、肠胃道中的免疫接种系统:只要我们不接受关于食品可以产生免疫耐受的观点,我们就可以不难看出,消化道实际上是一个最大的免疫接种系统,当病原体通过“病从口入”进入胃肠道以后,几乎所有的病原体将面临致命性的先天免疫系统的攻击:首先是口腔中拒绝作用,其次是酶和一氧化氮的杀菌作用,第三是胃酸的作用,胃蛋白酶的作用,第四是胆汁的作用,第五是各种酶的消化作用,第六是肠粘膜和绒毛的机械清除作用,第七是先天免疫作用,这些作用将会杀死几乎所有病原体,从而起到免疫接种作用,而且不会造成感染,因为此时的病原体已经
4、失去了感染能力。在机体获得了这种获得性免疫能力之后,如果相同或相似的病原体再从其它途径入侵机体时,机体就可以激活其获得性免疫系统彻底消灭入侵者。,第一节、初乳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其生理作用,初乳和原料乳含有脂肪、蛋白质、乳糖、和矿物质,它们是哺乳动物的重要营养成分。初乳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免疫球蛋白、激素、生长因子、细胞因子、酶和其它生物活性肽。这些物质是从乳房的泡状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代谢而来,哺乳动物的种类、年龄和健康状况对这些成分有一定的影响。初乳的组成和常乳有很大不同,因为它要满足新生儿的需求。牛初乳是牛分娩以后几天内分泌的乳汁。其对于新生牛犊健康的重要性是早就肯定了的。初乳除含有常乳中所具
5、有的营养、蛋白、脂肪、乳糖和矿物质外,还含有生长因子和抗微生物的因子,有些因子虽然在常乳中也有,但是其含量远远低于初乳。在牛初乳中,最丰富的和了解最多的生长因子当属IGF-I 和IGF-II。它们可以刺激细胞生长,通过血液作用于内分泌激素,发挥副激素(paracrine)和自激素(autocrine)的作用。IGF-I是牛初乳中的主要形式,其浓度为7-67 nmol/l,而正常的奶中含量则只有0.3 nmol/l,在正常的成人血清中,其含量为7 nmol/l,IGF-I有很强的刺激肌肉组织合成代谢的作用,与生长激素的反馈调节有关。IGF-I可以模仿大多数,但不是全部生长激素的作用。有证据表明,
6、骨骼肌的生长就是由IGF-I介导的。牛初乳中的抗菌活性因子包括免疫球蛋白、乳过氧化物酶、溶菌酶、和乳铁蛋白等。牛初乳富含免疫球蛋白,是新生牛犊的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来源。初乳中IgG、IgM和IgA的含量比常乳高上百倍。,表2.1 奶牛分娩后2天和4周的奶的成分比较。*代表差异高度显著(P 0.05)。,A,B不同的大写字母表示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表2.2 初乳中的激素、-GT和IgG(分娩2天),初乳和常乳总蛋白质的不同主要是由于IgG的含量不同,其他生物活性因子,如乳铁蛋白、乳转铁蛋白、乳球蛋白等在初乳中也明显高于常乳。总乳蛋白在常乳中下降可能部分地与增加产乳量的稀释作用有关
7、。IGF-I的浓度在由初乳到常乳的转变过程中迅速下降。泌乳刺激因子可能是在泌乳时从血液进入乳中的。TNF-的浓度在初乳中显著高于常乳。TNF-也具有趋化活性,这可能与体细胞从血液进入乳有关。由乳中的体细胞所表达的这些TNF-可能会增加局部的免疫活性。因此,TNF-可能部分是由体细胞产生的,进一步控制细胞进入乳中的流动。已知-GT是定位在滤泡细胞外膜上的,它可以促进有些氨基酸跨过滤泡细胞膜的吸收。-GT 的活性在初乳中要比常乳中高出很多。IgG的浓度在初乳中也比常乳高出很多,表明通过上皮分泌细胞和滤泡细胞紧密相连,抗体从血液流到乳汁。初乳期以后,IgG 则通过转运细胞的选择性受体介导向乳汁中的转
8、运。Na和Cl的浓度和IgG密切相关,虽然其转运机制和IgG并不相同,在通过上皮细胞时的控制显然起主要作用。,初乳中主要生物活性因子及其生物活性,如上所述,初乳中很多对生长、分化和各种生理功能起作用的生长的因子。以下对这些因子及其功能进行简单介绍:,1、非肽类营养因子 初乳里含有一系列的非肽类营养因子,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这些因子包括:谷氨酰胺、多胺、低聚糖、核苷酸等。其是否作为生长因子尚存在争议,但是它具有促进细胞增值的作用却是肯定的。推测这些因子可能是某些种类受体的配基,或作为第二信使起作用。象谷氨酰胺这种因子就经常作为首选底物。无论如何,这些因子在保持肠胃道平衡和通过多种机制调节免疫系统
9、中起重要作用,例如,它可以改变肠道微环境,作用于生长因子的活性等。再如,EGF对于小鼠小肠细胞系IE6的营养应答就需要谷氨酰胺的存在。,2、激 素 研究显示,初乳中含有多种激素。将这些因子注射可以对多种器官和系统起作用。这些系统包括:下丘脑-脑垂体系统,因为其含有泌乳刺激素(prolactin)、生长激素抑制素(somatostatin)、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缩宫素(oxytocin),甲状腺,因为乳中含有甲状腺刺激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甲状腺素(thyroxine)、降血钙素
10、(calcitonin),性腺,因为奶含有雌激素(estrogen)和黄体酮(progesterone),和肾上腺、胰腺。可能有一些激素,例如黄体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乳浆的浓度,从而作用于新生儿的发育,因为这些激素可以通过肠壁细胞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这些激素似乎很少影响成年人,因为成年人限制其通过肠壁细胞吸收到体内。但是,当成年人的肠道有损伤时,这些因子可能对病人有作用,例如克隆病(Crohn Disease)即局限性肠炎,由于肠道的损伤,故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可以通过肠壁细胞达到他们的受体从而介导病理生理作用。,3、细 胞 因 子 作为细胞因子的蛋白质具有多种细胞学功能。以pM到nM的浓度作用于很
11、多细胞。一般来讲,细胞因子不能控制正常的动态细胞平衡,但是当细胞代谢混乱时则起重要作用,例如炎症反应。细胞因子诱发敏感的细胞应答,如趋化作用、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分化等。初乳和乳中含有很多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1、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和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很有可能这些因子在新生儿或婴幼儿调节免疫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和从乳中吸收的免疫球蛋白和非特异性的抗菌组分,例如:初乳中的乳过氧化物酶,联合起调节免疫的作用。,4、生长因子 之所以称之为生长因子是因为在鉴定这些因子的时候是基于其对各种各样的细胞系在体外刺激生长的作用。但是,实际上这些生
12、物活性肽的分子基础和功能具有多样性。这些生长因子根据其发现的功能进行命名,所以他们的名字带有其发现历史的痕迹,但是显然有些不同的名称的生长因子其功能或分子结构却十分相似,甚至根本就是相同的。也有一些种类的因子,虽然生长因子之间非常相似但是实际上却是不同的。例如人的初乳当中的EGF和牛初乳相比具有非常高的浓度,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和II则实际上恰恰相反。初乳中几种主要的生长因子的详细情况讨论如下。,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配基家族 这一组多肽通常都可以和EGF受体结合(也就是c-erb1受体),包括 EGF本身、TGF-、乳腺来源的生长因子II(MDGF-II)、和人类乳生长因子III(H
13、MGF-III),这种因子可能和EGF相同。其他具有这种结合特性的相关多肽在初乳里浓度很低,没有达到生理活性的浓度,这些生长因子是:双调蛋白(amphiregulin),神经调节素(betacellulin),和肝磷脂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eparin-binding EGF)。,6、表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EGF)是由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成年人是在唾液腺和十二指肠的勃氏腺(Brunners glands)分泌的。人初乳的EGF为200 g/L,常乳中为3050 g/L,同时在很多其他哺乳动物乳中也含有,但是牛乳中则没有达到有意义的含量。运用早产儿的胃液进行体外试验表明乳源EGF在典
14、型的胃蛋白酶水解条件下不失活。与此相对照,成年人的胃液消化EGF153 则可以使之成为EGF149,其生物活性仅剩下原来的25%。一旦EGF进入小肠,在进食的条件下,就会变得对蛋白酶水解非常敏感,但是如果有进食的蛋白类食物存在可以有效地保护它不被水解。,关于EGF在正常情况下(未受损伤)对肠胃作用的生理功能还有争议。多数研究结果显示EGF受体在正常成人的肠胃道中,只存在于侧壁膜的细胞上,而不是顶部细胞表面。然而,EGF受体的分布在不同的生物中可能变化很大,例如,放射自显影研究表明,在猪的肠道顶部表面是有受体存在的。如果EGF的受体只分布于正常成年人的肠道侧壁膜上,那么,EGF在肠道内腔似乎不大
15、可能发挥任何生物学作用。支持EGF有这种作用的证据是发现小鼠摘除唾液腺后不会发展成为自发性内脏溃疡或萎缩。然而,与对照动物相比,它们会因为缺少了修复系统而导致人工诱发的溃疡。所以科学家认为EGF起“内脏伤害监视肽”的作用。的确,EGF对这些部位的损伤有修复作用。但是,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注意到,EGF可能进入不成熟的内脏和其侧壁细胞的受体结合,因为其通透性增加了。初乳和乳中的EGF因此可能在新生儿体内抑制细菌转移和刺激内脏生长、发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6、转化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是一种存在于人初乳和常乳中,较EGF浓度低(2.27.2 g/L)的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分子。和EG
16、F相比,TGF-在整个胃肠道系统的粘膜内产生。TGF-的系统作用是刺激肠胃道生长与修复,抑制酸分泌,刺激损伤之后的粘膜恢复,和增加胃粘液素(mucin)的浓度。在小肠和结肠内,TGF-表达主要发生在小肠上段(非增生型区段),这表明其生理作用可能是影响分化和细胞迁移,而不是细胞的增生。因此TGF-可能对TGF-起互补作用,以控制肠内上皮细胞分化和增值之间的平衡。在部分肝切除术病人的胃肠粘膜损伤部位可以测定到TGF-表达的上调,这一实验结果支持TGF-在粘膜生长和修复中的作用。对这一作用进一步的证据来自在小白鼠中通过同源重组将TGF-“敲除”的研究。在对照条件下,这些小鼠具有相对正常的表现型,但是
17、,增加了对结肠损伤的敏感性,虽然对小肠损伤并不敏感。这些发现支持TGF-在保持上皮连续性中的作用。换言之,多数研究表明TGF-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在未受伤的粘膜系统中保持粘膜完整性和正常的上皮功能。,7、转化生长因子家族 该家族在分子上是和TGF-有区别的,而且在多数系统中实际上是起抑制细胞增值的作用。其异构性和TGF-相比,其主要表达部位是在正常的肠胃道的浅表部位,它们在这些区域抑制一旦离开肠腺区细胞的增值。TGF-具有很多功能,这种细胞因子对噬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刺激受伤部位表皮细胞的迁移。因此,似乎其主要作用是限制细胞的增值,在早期阶段,这些因子主要是修复损伤部位,然后促使细胞向表皮粘膜
18、剥落的区域移动和生长,再造其连续性。TGF-和TGF-样分子在牛奶和牛初乳含量很高分别为12 mg/L和2040 mg/L。这样的浓度足可以防止消炎痛诱导的小鼠胃损伤。表明初乳中的TGF-可能在介导新生儿胃肠道保持完整性方面起重要作用。自从这些已经被证明是以TGF-1和TGF-2但以2的形式为主(85%)混合物的形式存在之后,TGF-样乳生长因子已经揭示出和牛乳酪蛋白组分有联系。,8、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结合蛋白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和IGF-II促进细胞增值和分化。它们在结构上相似于胰岛素原(proinsulin),在高浓度时起胰岛素样作用。肝脏是IGF主要的合成位点,IGF-I和IG
19、F-II也在人类发育的胎胃和小肠中高浓度表达,在出生后迅速达到最大值。牛初乳含有比常乳高很多的IGF-I浓度(500g/L)。但是在常乳中则很低,只有10 g/L。这些生长因子在酸性和热条件下相对稳定。所以这些生长因子在一般的条件下保存表现比较好,在商业加工和胃酸的条件下能保持其生物活性。已知IGF-I是促进蛋白增加的,例如它是一种合成代谢因子,至少部分负责介导生长激素(GH)的促生长作用。存在于牛乳或牛初乳中的IGF-II比IGF-I要低很多,但是和IGF-I相似,它具有合成代谢活性并显示出减少饥饿动物的分解代谢的作用。,在牛或人初乳中的IGFs 或是以自由的或是以结合的两种形式存在。自由I
20、GF的量在预产期是变化的,牛初乳中的IGF-I多数是以自由的形式存在的(不与其结合蛋白结合),相反地,在分娩前或常乳中则主要是结合形式。已经鉴定和克隆的IGF结合蛋白(IGFBPs)有六种。开始认为IGFBPs 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蛋白载体减少的蛋白酶对IGF的消化,减少其生物活性,因为人们一直认为只有自由形式的IGF才具有促进细胞增值的活性。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IGFBPs还具有另外的功能,因为已经证实不同的IGFBPs在不同的组织中的分布模式是不一样的,其浓度对于营养状态的反应也是变化的。例如,已经发现地塞米松对小鼠肝脏中IGFBP-1产物的增加作用,而对于营养不良的新生鼠则减少血清中的IGF
21、-I和IGF-II,但是血清中的IGFBP-2增加。IGFBPs的详细功能尚不清楚,虽然其可能的作用之一是分泌或溶解的IGFBP通过限制游离形式的IGF结合到它的受体上来抑制IGF-介导的细胞增殖和氨基酸吸收作用。相反地,细胞表面或细胞介质相关联的IGFBPs可能会通过增加IGF-I、IGF-II和它们的受体的局部浓度来增加IGF的活性。,9、来源于血小板的生长因子 来源于血小板的生长因子(PDGF)是一种酸稳定的分子,最初鉴定的PDGF来源于血小板,但是后来发现巨噬细胞也合成和分泌这种因子。这种因子是由二硫健连接的两条多肽链构成,A 链(14 kDa)和B链(17 kDa)。因此该二聚体以三
22、种异聚体的形式存在:AA,AB,和BB),该生物活性因子与酪氨酸激酶型受体结合。PDGF是一种纤维原细胞和动脉平滑肌细胞的重要的有丝分裂原,PDGF的体外作用已经显示出通过动物进食促进溃疡的康复。虽然PDGF存在于人和牛初乳和常乳中,但是牛乳中PDGF-样促有丝分裂活性实际上来自牛初乳生长因子,该因子和PDGF 具有序列上的同源性。,10、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同源二聚体3442-kD的肝磷脂结合糖蛋白,和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有关,具有很强的血管新生,促有丝分裂和血管通透性的增强作用。
23、VEGF存在于人乳中,在哺乳第一周其浓度为75 g/L,第二周降到25 g/L。VEGF的特异性受体已经鉴定,分布在人类结肠细胞系Caco-2顶膜上。人类H-4细胞系也存在。虽然VEGF结合到这些细胞系上,但是它并不诱导增值响应。VEGF的生理作用并不清楚,虽然其新生血管活性在治疗消化道溃疡这样的疾病方面可能具有重要作用。,11、乳铁蛋白 乳铁蛋白(Lactoferrin)是一种铁结合糖蛋白,分子量为80 kDa,存在于人初乳中,浓度约为7 g/L,常乳中很低只有约1 g/L。牛初乳中也含有乳铁蛋白,但是含量只有人乳的10%。乳铁蛋白有多种生物功能,包括:促进铁吸收,抗微生物作用,调节免疫功能
24、等。而且,乳铁蛋白已经显示出在体外能够促进各种细胞系的增值的作用,包括:纤维原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等,这表明乳铁蛋白在奶中可能对于新生儿的肠道发育和调节也具有重要作用。,12、生长激素及其释放因子 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连同其释放因子(GHRF)和结合蛋白,存在于人和牛初乳和常乳中。报道的人初乳中GHRF浓度约41 ng/L,在常乳中则降到23 g/L。哺乳期婴儿具有很高的循环GH浓度,这大概是由于摄取GH之后它们刺激脑垂体进一步释放GH的结果。GH的生长促进作用是由IGF-I的释放介导的,虽然GH也有直接的促有丝分裂作用。非常有趣的证据是:系统的GH在肠道的生长和功能
25、中起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已有报道指出,GH受体存在于小鼠和转基因鼠的整个胃肠道系统62,转基因老鼠 GH的过量表达使其体重远远大于对照。然而,GH在内腔中的重要性仍然不清楚。也不知道GH受体是否存在于细胞膜的顶部。进一步的研究应该监测乳及初乳中GH的生理作用。,13、初乳中增强免疫作用的生物活性因子 初乳中除含有各种生长因子外,还含有其他各种生物功能的多肽或短肽。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具有增强免疫作用的生物活性肽,如乳铁蛋白,乳铁素和免疫球蛋白。这些免疫球蛋白对于婴幼儿的免疫、抗菌、抗病毒、促进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表2.3 初乳和常乳免疫球蛋白比较C.J.Hammer et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源性 生物 活性 因子 发现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14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