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常用实验室检查临床意义.ppt
《风湿病常用实验室检查临床意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湿病常用实验室检查临床意义.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风湿病常用实验室检查临床意义,中山医院 风湿病,姜林娣 医师,抗核抗体,风湿性疾病一大特征是患者血液中自身抗体的出现,且以抗核抗体为主,其抗原位点是核酸、组蛋白、非组蛋白、磷脂及各种蛋白酶等多种物质。定义:从狭义来说,抗核抗体(ANA)是针对细胞核内的DNA、RNA、蛋白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的一组自身抗体的总称。但从广义来说,是抗细胞内所有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其靶抗原包括细胞核、细胞浆、细胞骨架、细胞分裂周期等成分。分类:按细胞内分子理化特性和分布部位,可将ANA分成五大类: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抗核仁抗体和抗其他细胞成分。,特点病理性自身抗体生理性自身抗体临床相
2、关性器官特异性或系统性自身免疫所有正常人 病(如SLE中抗ds-DNA抗体)产生的机制抗原诱发性免疫反应机体自身固有型别lgG(lgG1和lgG3亚类)lgM、,lgG、,lgA(?)亲和力高低独特型个体独特型(个别为交叉独特交叉独特型 型)抗原特异性仅限于自身抗原的功能区有多多反应性 个抗原决定簇开始表达在疾病发生时或发生前可能在出生血清浓度高至非常高,根据病程有变化低,多克隆B细胞激 活时可增高功能体内:病理性机体防御的第一道防体外:抑制自身抗原的功能线(?),消除细胞破碎残留物(?),是独特型网络的基础(?),病理性抗体和生理性抗体比较,可抑制细胞功能的抗体,类型可抑制的功能疾病相关性抗
3、DNA拓扑异构酶改变DNA的局部结构SSc(硬皮病)抗增殖细胞核抗原-多聚酶调节的DNA复SLE(系统性红斑狼疮(PCNA)制抗丙酮酸脱氢酶E2脂酸与线粒体的结合抗rRNP磷蛋白mRNA的翻译抗RNA多聚酶I28S和18SrRNA的合成SSc抗RNA多聚酶IImRNA前体的转录SSc抗RNA多聚酶III5SrRNA、tRNA和其SSc他小RNA的组成抗Sm/U1-nRNPmRNA前体的剪切SLE,MCTD抗tRNA合成酶(Jo-1tRNA与氨基酸残基的耦联PM/DM、PL-7和PL-12等)抗蛋白酶3抗体粒细胞丝氨酸蛋白酶-3的韦格纳肉芽肿病活性部分,抗核抗体检测,患者血清中存在抗细胞核成分的
4、抗体,可以特异性和核抗原成分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再与荧光标记抗人IgG抗体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特异的亮绿色荧光为阳性。,抗核抗体不同检测方法比较方法优缺点间接免疫荧光法价格便宜,但阳性率低,敏感度和(鼠肝或肾切片作底物)特异性较差间接免疫荧光法 虽然价格较高,但优点甚多,包括:(Hep-2细胞作底物)1.阳性率增加了1020,尤其是抗SSA抗体(抗原量增加);2.原来不能检出的 抗体可以检出,如抗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和抗着丝点抗体(抗原种类增加);3易于观察和荧光染色核型分析(细胞核大和结构清晰酶联免疫吸附法其价格昂贵,缺点多,包括:1.检测结果不稳定(酶本身受影响因素多);2特
5、异性和敏感度较低(很难复制或重组出含细胞抗原的全部成分,且某些抗原不具备天然构象而无抗原性或抗原性很弱),故很少应用,ANA筛选试验,怀疑风湿病或排除风湿性疾病ANA阳性,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受试者的特点:性别、年龄、家族史、易患遗传基因 基础疾病史、用药史存在的症状:发热,伴随皮损,口干、伴随多饮、多食,外阴溃疡、雷诺现象进一步检查特异性抗体和其他实验室检查ANA阳性与疾病的严重性和疾病活动性程度是无关的,检测方法目前多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ANA的筛选实验,然后再根据染色图谱的类型进一步做特异性ANA的检测正常值1:20临床意义(1)ANA滴度1:80意义较大,但与SLE病情活动并非完全
6、一致,如ANA是以抗ds-DNA抗体为主,则滴度随活动而升降,如以抗ENA抗体为主,则不随狼疮活动而升高(2)由于各种ANA对应靶抗原在细胞中所处部位不同,决定了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时,出现不同的染色图形,不同的荧光图谱的临床意义不一样。,ANA根据免疫荧光染色的图谱来分型,分型特点均质型(homogeneous)核质呈均匀染色,中期细胞染色质阳性核膜型(peripheral)又称周边型,近核的边缘部分着染较强的荧光,中心厚而发暗,中期细胞染色质阴性斑点型(speckled)核内散布大小不等的着染荧光的斑点,核仁和中期细胞染色质阴性核仁型(nucleolar)仅核仁着染荧光,中期细胞染色质阴性
7、。又分核仁颗粒型、均质型和点型着丝点型(centromere)核内均匀散布大小一致的着染荧光细颗粒(4060个),核膜消失,中期细胞着染荧光的着丝点密集排列胞浆型(cytoplasmic)细胞胞浆荧光染色阳性。又可细分为线粒体型、核糖体型、Jo-1(核、浆颗粒型)和细颗粒型等线粒体型(mitochondria)位于细胞浆的线粒体着染荧光核糖体型(ribosomal)细胞核内外的核糖核蛋白体着染荧光,抗核抗体分类,SS,常见抗核抗体荧光染色图谱相关抗原和抗体,染色图型底物取材抗原成分相关抗体周边(核膜)型鼠肝切片、细胞ds-DNA,核层蛋抗ds-DNA、抗核白(Lamin)层蛋白(Lamin)抗
8、体均质(弥散)型鼠肝切片、细胞组蛋白(DNP)抗组蛋白抗体,抗、ds-DNA ds-DNA,抗DNP抗体斑点型鼠肝切片、细胞ENA抗Sm、RNP、Scl-70、PM-1、SSA、SSB和Jo-1抗体等核仁型 颗粒型U3nRNP/Fibrillarin抗U3nRNP/Fibrillarin RNA多聚酶I 抗体抗RNA多聚酶I抗体 均质型细胞PM-Scl(PM-1),RNP,抗PM-Scl(PM-1)抗体,抗7-RNA 2-RNP(To)抗体,抗4-6-RNA抗体 斑点型核仁编组区抗核仁编组区(NOR)抗体着丝点型细胞DNA蛋白结合体抗着丝点抗体(ACA)PCNA型细胞DNA聚合酶抗增殖细胞核抗
9、体,常见风湿病的抗核抗体,疾病阳性率()染色图谱滴度系统性红斑狼疮9599P,D,S,N50%1:640干燥综合症75D,S低类风湿关节炎1535D151:640系统性硬化症6090S,N,D,C常较高药物性狼疮100D,S可能高混合性结缔组织病9599S,D可能高正常人1:80注:P-周边型,D-弥漫型,S-斑点型,N-核仁型,C-着丝点型,CREST:皮下钙质沉着、雷诺氏现象、食道运动失调指趾硬化、毛细血管扩张,抗核抗体阳性的疾病,分类疾病结缔组织病SLE、MCTD(混合性结缔组织病)、SSc、PM/DM(皮肌炎/肌炎)、SS(干燥综合症)等肺疾病原发性肺纤维化、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石棉所致
10、的肺纤维化等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等血液病白血病、骨髓病、淋巴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慢性感染寄生虫(锥虫、血吸虫等),结核杆菌,麻风杆菌,沙门菌,克雷伯杆菌感染健康人年龄越大,阳性率越高(60岁的阳性率为2025),但滴度低,为均质型或弥漫型。有SLE、SS或SSc家族史的一级亲属,阳性率可达50。其他I型糖尿病、Graves病、多发性硬化、终末期肾病、器官移植后等,摘自:周淑芬,天津医药,06,34(8),非何杰金氏病 ANA测定,病毒感染引起的抗核抗体阳性,自身抗体病毒感染ANAEB病毒,柯萨奇病毒,甲型、乙型和丙型肝炎病
11、毒,HIV-1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细小病毒B19,Varicella抗心磷脂抗体腺病毒,Chickenpox,EB病毒,甲型肝炎,HIV-1、腮腺炎、细小病毒B19和风疹病毒RFEB病毒,幼儿急疹病毒,甲型、乙型和丙型肝炎,带状疱疹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细小病毒B19,水痘病毒抗DNA抗体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细小病毒B19,Varicell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丙型肝炎病毒冷球蛋白甲型、乙型和丙型肝炎,艾滋病病毒抗线粒体抗体EB病毒抗微粒体抗体EB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抗平滑肌抗体Chickenpox,EB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病毒性肝炎病毒抗淋巴细胞抗体 E
12、B病毒,HIV-1病毒,细小病毒B19抗SSA、SSB抗体细小病毒B19ANCA HIV-1病毒抗甲状腺抗体 EB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狼疮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项目 说明定义 白细胞破坏后,释放出细胞核(脱氧核糖核蛋 白),再与ANA(抗脱氧核糖核蛋白抗体)结合 后,被中性粒细胞吞噬,在补体参与下,形成“均圆 体”即狼疮细胞。此时粒细胞的核被推向一边正常值 阴性临床意义(1)与活动性狼疮相关:未治疗的活动性狼疮阳性 率约5070,而在缓解期核治疗后阳性率低,往往呈阴性(2)诊断狼疮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差,不能定量。在RA、SSc、药物性狼疮、结核、SS、DM及慢性活动性肝炎也可阳性,不能说“查
13、到狼疮细胞可能诊断狼疮,或未查到狼疮细胞可排除“狼疮”(3)目前普遍认为检测狼疮细胞应该废弃,因为操作复杂、费时及技术因素影响大等,现已被ANA核抗DNP抗体等其他抗体所替代,抗dsDNA抗体的检测和临床意义,项目说明定义针对细胞核内脱氧核糖核酸的自身抗体检测方法放射免疫法、短膜虫间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金标法等正常值 放射免疫法20%,间接免疫荧光法(一)临床意义(1)在SLE中的阳性率为4090,活动期为80 90,非活动期为30以下(2)对诊断SLE有高度特异性(特异度达90),是目前公认的SLE特异性抗体,阳性患者中有90以上为SLE活动期患者,而非SLE患者和正常人多为阴性,
14、少数结缔组织病如SS、MCTD和药物性狼疮可为阳性,但阳性率10%,抗体效价较低,且多为与SLE合并的重叠综合症,临床意义(3)抗体水平随SLE病情活动而升降,缓解期水平下降甚至可转阴,故该抗体可作为狼疮活动性指标之一,用来监测SLE病情变化和观察药物治疗。(4)与狼疮性肾炎、关节炎、精神神经症状及典型蝶形红斑等有相关性:该抗体可与存在于多种器官微血管结构中的DNA抗原相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炎症系统如补体途径等,导致组织损伤。,ds-DNA阳性者较阴性者LN(狼疮肾炎)的危险性高12倍低滴度的ds-DNA在多种疾病甚至正常人中出现,抗ENA抗体的定义及种类,项目说明定义是针对细胞内多种可
15、提取性核抗原(ENA)的自身抗体总称。可提取性核抗原是细胞内许多小分子的RNA和多肽组成的非组蛋白的酸性核蛋白颗粒。分布在细胞质中称小细胞浆核糖核蛋白(scRNPs),分布在细胞核内称小细胞核核糖核蛋白(snRNPs)种类主要包括U1RNP、Sm、SSA、SSB、Scl-70、Jo-1和r-RNP抗体,另有PM-1、非组蛋白、PCNA、RA33、Ku、Mi-2、Mi-1、PL-7和PL-12抗体等,它们在风湿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抗SM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项目说明定义以患者的名字Smith命名,抗原为细胞中不 含DNA的酸性核糖核蛋白。正常情况下,Sm蛋白与小核糖核蛋白(snR
16、NAs)形成复合物存在于核质中。抗Sm抗体直接针对的核抗原为snRNA颗粒的核心成分B、B、D和E蛋白多肽,分子量分别为29kDa、28kDa、17.5kDa及11kDa检测方法对流免疫电泳、免疫双扩散和免疫印迹法正常值阴性,临床意义(1)在SLE中阳性率为2043.5,与狼疮活动无关(2)对SLE诊断有高度特异性,是SLE的标志抗体,可用作SLE早期、不典型或回顾性诊断(3)Westgest等发现,SLE患者中抗Sm抗体与血液系统受累呈负相关,但与肾脏、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和病情的相关性尚无定论(4)抗Sm抗体常伴随抗细胞核RNP抗体(nRNP 抗体)出现,因Sm和nRNP 是同一分子复合物(即
17、RNP颗粒)中 不同抗原位点,两种抗原不易分离,抗SSA抗体检测和意义,项目说明定义抗原为细胞内的小RNA和60kDa或52kDa成分的蛋白质成分组成检测方法对流免疫电泳、免疫双扩散和免疫印迹法正常值阴性临床意义(1)SLE:阳性率为2748,单独抗SSA抗体阳性比抗SSB 抗体同时阳性有更严重的肾脏受累,且抗dsDNA抗体升高的比例高(为77,而单独SSB()者仅33);另外,抗SSA抗原抗体()多伴有光敏感。(2)SS:该抗体与SS的血管炎相关,抗SSA和抗SSB抗体均阳性者多有内脏受累,且发病早、病程长、反复腮腺肿大和腺体病变重,腺体外病变如紫癜样皮疹、脾大、淋巴结肿大和血管炎均较明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风湿病 常用 实验室 检查 临床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13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