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药物与纳米技术在新药研发中的应.ppt
《靶向药物与纳米技术在新药研发中的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靶向药物与纳米技术在新药研发中的应.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龚大春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三峡大学科技处 副处长中国生物化学专业委员会 常委委员国家自然基金委员 评审专家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会员中国微生物学会 会员中国药剂学会 会员,三峡大学/药物制剂研究所,靶向药物与纳米技术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三峡大学 龚 大 春,三峡大学/药物制剂研究所,一、靶向药物概述二、纳米技术概述三、新药研发与案例,内 容 提 要,三峡大学/药物制剂研究所,一、靶向药物概述,靶(target):目标、标的靶向(targeting):作用于目标=命中目标靶向药物(targeting drug):命中目标的药物分子靶向给药系统(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
2、stem,TDDS/TDS):命中目标的药物制剂(靶向制剂)靶向治疗(targeting therapeutics):命中目标的治疗方法或手段,三峡大学/药物制剂研究所,靶向药物,定义:根据病变或靶(肿瘤)组织、细胞、分子的生物学特征差异,研发具有命中目标的药物分子统称为靶向(治疗)药物相关机制:靶向药物通过阻断肿瘤细胞或相关细胞的信号传导,控制细胞基因表达的改变,而产生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特点:专属性强,副作用小;风险大,机制尚待明确,价格高按药物作用位置和方式不同分类:1、作用于肿瘤细胞的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药物:Herceptin等;2、作用于血管细胞的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EGF)的药
3、物:Avastin等;3、抗体引导药物运送到肿瘤细胞周围,高效力杀死肿瘤细胞,如:Mylotarg等?,三峡大学/药物制剂研究所,靶向制剂,定义:靶向制剂属于第四代药物制剂,系指载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统。俗称导弹药物历史:靶向制剂的概念是Ehrlich P在1906年提出,至今已100多年。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相关人员即开始较全面地研究。特点:最大限度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全身性的毒副作用,尤其适用于癌症化疗。成本高,风险低(疗效明确)基本分类:1、被动靶向制剂:微粒吞噬(生理特征,RES效应)2、主动靶向制剂:表面
4、修饰(单抗定位)3、物理化学靶向:磁性、热和pH敏感、栓塞性微球等,三峡大学/药物制剂研究所,疾病治疗的主要靶向手段,介入疗法(临床医学领域,肌体创伤,物理植入)靶向药物(药物化学领域,分子修饰,新物质发现)靶向制剂(药物制剂领域,运载手段,新载体发现),三峡大学/药物制剂研究所,靶向治疗的发展方向,肿瘤疾病:组织细胞分子结构组织部位:血液肝、肾脏等脑、骨髓等方法和手段:手术(微细病灶?转移问题?)药物(单抗药物、TDS、基因等),三峡大学/药物制剂研究所,二、纳米技术概述,纳米技术 系指在0.1100纳米的尺度里,研究物质的电子、原子和分子内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一项崭新技术。物质在纳米尺度下,
5、显著地表现出许多新的特性,而利用这些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药物,称为纳米药物。药物纳米载体 是以纳米颗粒(几十几百纳米)作为药物载体,将药物治疗分子包裹在纳米颗粒之中或吸附在其表面,通过靶向分子与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在细胞摄取作用下进入细胞内,实现安全有效的靶向药物输送和基因治疗。,三峡大学/药物制剂研究所,肿瘤靶向治疗新技术,研究发现,纳米颗粒由于有足够小的纳米尺寸,从而能够从高通透性的肿瘤血管中渗出(EPR效应),进入肿瘤组织,集中在肿瘤周围。一些纳米颗粒经过表面修饰会产生很高的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但没有可检测到的细胞毒性和体内毒性,其效果已经在肝癌、乳腺癌和胰腺癌动物模型上得到证实。
6、通过纳米技术开发具有靶向性、多种功能的药物传输体系,有助于实现肿瘤的靶向治疗,并将毒副作用降低到较低的水平。从临床治疗角度而言,实现肿瘤的低毒性治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三峡大学/药物制剂研究所,重要纳米载体,脂质体:磷脂+胆固醇(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白蛋白纳米粒:人血清白蛋白为载体(内源性、提高免疫功能等)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Abraxane高分子胶束:具有双亲分子特征(全合成或天然材料修饰)脂质纳米粒:脂质材料为载体(来源广泛、价廉易得)其他:纳米乳、纳米囊、纳米球等,三峡大学/药物制剂研究所,三、新药研发与案例,理想的靶向制剂应具备:定位浓集控释无毒可生物降解,三峡大学/药物制剂研
7、究所,紫杉醇及其临床用制剂,紫杉醇是一种广谱抗癌药,对多种恶性肿瘤如乳腺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肿瘤、胃癌、淋巴瘤等都显示出较肯定的临床疗效。紫杉醇不溶于水,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紫杉醇注射液Taxol以聚氧乙烯蓖麻油和无水乙醇作助溶剂(约1:1比例)。无靶向作用特征聚氧乙烯蓖麻油本身具有生物学效应:1.安全性的影响:严重过敏反应;神经毒性;骨髓抑制(协同作用)等2.有效性的影响:剂量受限制;非线性消除;量效关系不易预测等3.稀释不稳定性:存在药物析出的风险(长时间放置)4.使用不方便性:需使用特殊的输液导管,并滴注时间较长(3小时),三峡大学/药物制剂研究所,紫杉醇脂质体(被动靶向制剂)
8、,Liposomes脂质体=类脂小球=液晶微囊药物被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微型泡囊(主要膜材:磷脂+胆固醇)肿瘤靶向性:RES+EPR 细胞膜亲和性,三峡大学/药物制剂研究所,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Nanoparticles 白蛋白纳米粒特点:白蛋白亲水性水中可自组装纳米粒疏水区与紫杉醇弱结合冻干制剂优良骨架对药物有稳定作用白蛋白生物学功能,三峡大学/药物制剂研究所,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Abraxane,平均粒径=130 nm,紫杉醇,白蛋白,电子显微镜下的纳米粒图,三峡大学/药物制剂研究所,Abraxane 毒性较低,Abraxane 在小鼠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比 Taxol 高
9、约1.5倍Abraxane 在动物中的骨髓抑制作用及神经毒性均较 Taxol 轻,三峡大学/药物制剂研究所,Abraxane 肿瘤靶向性,Abraxane 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较正常组织高;移植了MX-1人乳癌组织的裸鼠接受等剂量的Abraxane 或Taxol 后,裸鼠乳癌组织内的紫杉醇浓度Abraxane 组比Taxol 组高1.33倍。,紫杉醇含量比例(ABX/Taxol),正常组织,等剂量Abraxane 与 Taxol 在荷瘤裸鼠组织分布的比较 MX-1荷瘤裸鼠20mg/kg(n=5),给药1h后,P0.008(所有组织),三峡大学/药物制剂研究所,Abraxane 肿瘤靶向性,荷瘤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靶向 药物 纳米技术 新药 研发 中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13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