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的失效与选材.ppt
《零部件的失效与选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零部件的失效与选材.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十三章 零部件的失效与选材,第一节 零部件的失效第二节 零部件的选材,2,第一节 零部件的失效,一、失效概念 所谓失效是指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尺寸、形状或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等的变化而失去预定功能的现象。零部件的失效,会使机床失去加工精度,输气管道发生泄漏,飞机出现故障等。分析零部件的失效原因,研究失效机理,提出失效的预防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二、失效形式零部件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变形失效、断裂失效、表面损伤失效及材料老化失效等。,1变形失效(1)弹性变形失效 一些细长的轴、杆件或薄壁筒零部件,在外力作用下将发生弹性变形,如果弹性变形过量,会使零部件失去有效工作能力。例如,镗床的镗杆
2、,如果工作中产生过量弹性变形,不仅会使镗床产生振动,造成零部件加工精度下降,而且还会使轴与轴承的配合不良,甚至会引起弯曲塑性变形或断裂。产生原因:引起弹性变形失效的原因,主要是零部件的刚度不足。预防:要预防弹性变形失效,应选用弹性模量大的材料。,4,1变形失效(2)塑性变形失效 零部件承受的静载荷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时,将产生塑性变形。塑性变形会造成零部件间相对位置变化,致使整个机械运转不良而失效。例如,压力容器上的紧固螺栓,如果拧得过紧,或因过载引起螺栓塑性伸长,便会降低预紧力,致使配合面松动,导致螺栓失效。,5,2断裂失效 断裂失效是零部件失效的主要形式,按断裂原因可分为两种。(1)韧性断裂
3、失效 材料在断裂之前所发生的宏观塑性变形或所吸收的能量较大的断裂称为韧性断裂。工程上使用的金属材料的韧性断口多呈韧窝状,如图所示。,韧窝是由于空洞的形成、长大并连接而导致韧性断裂产生的。,6,(2)脆性断裂失效 材料在断裂之前没有塑性变形或塑性变形很小(25)的断裂称为脆性断裂。包括:疲劳断裂、应力腐蚀断裂、腐蚀疲劳断裂和蠕变断裂等形式。,疲劳断裂失效 零部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在比屈服应力低很多的应力下发生的突然脆断,称为疲劳断裂。由于疲劳断裂是在低应力、无先兆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和破坏性。,7,显著特征:是断口上的疲劳裂纹扩展区比较平滑,通常存在疲劳休止线或疲劳纹。,产生部位
4、:疲劳断裂的断裂源多发生在零部件表面的缺陷或应力集中部位。,预防:提高零部件表面加工质量,减少应力集中,对材料表面进行表面强化处理,都可以有效地提高疲劳断裂抗力。,8,低应力脆性断裂失效 石油化工容器、锅炉等一些大型锻件或焊接件,在工作应力远远低于材料的屈服应力作用下,由于材料自身固有的裂纹扩展导致的无明显塑性变形的突然断裂,称为低应力脆性断裂。对于含裂纹的构件,要用抵抗裂纹失稳扩展能力的力学性能指标断裂韧性(K1C)来衡量,以确保安全。,9,分类:低应力脆性断裂按其断口的形貌可分为解理断裂和晶间断裂。金属在正应力作用下,因原子间的结合键被破坏而造成的穿晶断裂称为解理断裂。解理断裂的主要特征是
5、:其断口上存在河流花样(图1 33),它是由于不同高度解理面之间产生的台阶逐渐汇聚而形成的。晶间断裂的断口呈冰糖状(图134)。,10,3表面损伤失效 由于磨损、疲劳、腐蚀等原因,使零部件表面失去正常工作所必须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造成的失效。(1)磨损失效 任何两个相互接触的零部件发生相对运动时,其表面会发生磨损,造成零部件尺寸变化、精度降低而不能继续工作,这种现象称为磨损失效。例如,轴与轴承、齿轮与齿轮、活塞环与汽缸套等摩擦副在服役时表面产生的损伤。工程上主要是通过提高材料的硬度来提高零部件的耐磨性。提高材料耐磨性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进行表面强化。另外,增加材料组织中硬质相的数量,并让其均匀
6、、细小地分布;选择合理的摩擦副硬度配比;提高零部件表面加工质量;改善润滑条件等都能有效地提高零部件的抗磨损能力。,11,(2)腐蚀失效 由于化学或电化学腐蚀造成零部件尺寸和性能的改变而导致的失效称为腐蚀失效。预防:合理地选用耐腐蚀材料,在材料表面涂敷防护层,采用电化学保护及采用缓蚀剂等可有效地提高材料的抗腐蚀能力。,(3)表面疲劳失效 表面疲劳失效是指两个相互接触的零部件相对运动时,在交变接触应力作用下,零部件表面层材料发生疲劳而脱落所造成的失效。,12,4材料老化失效 高分子材料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发生变脆、变硬或变软、变黏等现象,从而失去原有性能指标的现象,称为高分子材料的老化。老化是高分子
7、材料不可避免的现象。,综述:一个零部件失效,总是以一种形式起主导作用,但其他因素也有一定影响。另外,各种失效因素相互交叉作用,组合成更复杂的失效形式。例如,应力腐蚀、腐蚀疲劳、腐蚀磨损、蠕变疲劳交互作用等。,13,三、失效原因造成零部件失效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设计、选材、加工、装配使用等因素。,1设计不合理 零部件设计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零部件尺寸和结构设计上。例如:过渡圆角太小、尖锐的切口、尖角等会造成较大的应力集中而导致失效。另外,对零部件的工作条件及过载情况估计不足,所设计的零部件承载能力不够,或对环境的恶劣程度估计不足,忽略或低估了温度、介质等因素的影响等,都会造成零部件过早失效。,14,2
8、选材错误 选材所依据的性能指标,不能反映材料对实际失效形式的抗力,不能满足工作条件的要求。另外,材料的冶金质量太差,如存在夹杂物、偏析等缺陷,而这些缺陷通常是零部件失效的发源地。,3加工工艺不当 零部件在加工或成形过程中,采用的工艺不当将产生各种质量缺陷。例如:较深的切削刀痕、磨削裂纹等,都可能成为引发零部件失效的危险源。零部件热处理时,冷却速度不够、表面脱碳、淬火变形和开裂等,都是产生失效的重要原因。,15,4装配使用不当 在将零部件装配成机器或装置的过程中,由于装配不当、对中不好、过紧或过松都会使零部件产生附加应力或振动,使零部件不能正常工作,造成零部件的失效。使用维护不良,不按工艺规程操
9、作,也可使零部件在不正常的条件下运转,造成零部件过早失效。,16,四、失效分析,零部件失效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因而失效分析愈来愈受到重视。失效分析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交叉学科,掌握了正确的失效分析方法,才能找到真正合乎实际的失效原因,提出补救和预防措施。,1.失效分析的一般程序(1)收集失效零部件的残骸,进行宏观外形与尺寸的观察和测量,拍照留据,确定重点分析的部位。(2)调查零部件的服役条件和失效过程。(3)查阅失效零部件的有关资料,包括零部件的设计、加工、安装、使用维护等方面的资料。,17,(4)试验研究材料成分分析及宏观与微观组织分析。检查材料成分是否符合标准,组织是否正常(包括晶粒度,缺陷
10、,非金属夹杂物,相的形态、大小、数量、分布,裂纹及腐蚀情况等)。宏观和微观的断口分析。确定裂纹源及断裂形式(脆性断裂或韧性断裂,穿晶断裂或沿晶断裂,疲劳断裂或非疲劳断裂等)。力学性能分析。测定与失效形式有关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零部件受力及环境条件分析。分析零部件在装配和使用中所承受的正常应力与非正常应力,是否超温运行,是否与腐蚀性介质接触等。模拟试验。对一些重大失效事故,在可能和必要的情况下,应作模拟试验,以验证经上述分析后得Ltl的结论。(5)综合各方面的分析资料,最终确定失效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写出分析报告。,18,2失效分析实例,(1)锅炉给水泵轴的断裂分析,成分分析表明,泵轴材料的含碳
11、量高于标准的上限(0.45%),达到0.4 8。泵轴的心部组织为魏氏组织,表面为粗大晶粒的回火索氏体组织。显然,泵轴材料为不合格材料。泵轴表面机械加工粗糙,断口,部位有四条明显的深车刀痕,泵轴正是沿着刀痕之一整齐地发生脆性断裂。断口上存在着明显的疲劳休止线,最终韧性断裂区为较小的椭圆形区域,并且偏心。断口边缘存在许多撕裂台阶,为多源断裂。,19,结论:泵轴的断裂为低载荷高应力集中的旋转弯曲疲劳断裂。深的车刀痕是高应力集中源,也是引起泵轴断裂的主要原因。泵轴材料是成分和热处理组织不合格材料。根据这一分析结论,国外厂商对化肥厂进行了赔付。,20,(2)气化炉氧管线内壁裂纹分析,某化工厂进口装置气化
12、炉的氧管线因多次泄漏影响生产而被换下。将氧管剖开后,发现其内壁存在大量裂纹,氧管内通有314、105 atm的饱和蒸汽和150、100 atm纯氧的混合气体。,氧管材质为1Cr19Ni11Ti,其成分符合ASTM标准,组织正常,无明显塑性变形。显微观察发现,裂纹起源于内壁并穿晶向外壁扩展,裂纹分支很多,尖端尖锐且存在腐蚀产物,其在径向上的形态为枯树枝状(图(b)),这些都是应力腐蚀裂纹的典型特征。,结论:氧管内壁损伤是应力腐蚀开裂,开裂原因是选材不当。,返回,21,第二节 零部件的选材,一、选材的基本原则,1使用性能原则 保证使用性能是保证零部件完成指定功能的必要条件。使用性能是指零部件在工作
13、过程中应具备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它是选材的最主要依据。对于机械零件,最重要的使用性能是力学性能。对零部件力学性能的要求,一般是在分析零部件的工作条件(温度、受力状态、环境介质等)和失效形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根据使用性能选材的步骤如下:,22,根据使用性能选材的步骤:,(1)分析零部件的工作条件,确定使用性能(2)分析零部件的失效原因,确定主要使用性能(3)将对零部件的使用性能要求转化为对材料性能指标的要求(4)材料的预选,23,2工艺性能原则 材料的工艺性能表示材料加工的难易程度。在满足使用性能选材的同时,必须兼顾材料的工艺性能。工艺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零部件的质量、生产效率和成本
14、。当工艺性能与使用性能相矛盾时,有时正是从工艺性能考虑,不得不放弃某些使用性能合格的材料,工艺性能实际上成为选择材料的主导因素。,接下来简要介绍一下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的工艺性能。,24,(1)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铸造性能、锻造性能、切削加工性能、焊接性能、热处理工艺性能等。,铸造性能最好的是共晶成分附近的合金,铸造铝合金和铜合金的铸造性能优于铸铁,铸铁又优于铸钢。锻造性能最好的是低碳钢,中碳钢次之,高碳钢则较差。变形铝合金和加工铜合金的锻造性较好,而铸铁、铸造铝合金不能进行冷热压力加工。低碳钢焊接性能最好,随碳和合金元素含量增加,焊接性能下降,铸铁则很难焊接,铝合金和铜合金的焊接性比
15、碳钢差。钢的含碳量越高,其淬火变形和开裂倾向越大。选用渗碳钢时,要注意钢的过热敏感性;选用调质钢时,要注意钢的第二类回火脆性;选用弹簧钢时,要注意钢的氧化、脱碳倾向。,25,(2)高分子材料的工艺性能 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工艺比较简单,主要是成形加工,成形加工方法也比较多。高分子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较好,与金属基本相同;但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导热性差,在切削过程中易使工件温度急剧升高,使热塑性塑料变软,使热固性塑料烧焦。,(3)陶瓷材料的工艺性能 陶瓷材料的加工工艺路线为备料 成形加工(配料、压制、烧结)磨加工 装配 陶瓷材料的加工工艺也比较简单,主要工艺是成形。按零部件的形状、尺寸精度和性能要求的不同
16、,可采用不同的成形加工方法(粉浆、热压、挤压、可塑)。陶瓷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差,除了采用SiC或金刚石砂轮进行磨削加工以外,几乎不能进行任何切削加工。,26,3经济性原则,选材的经济性原则是指在满足使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采用便宜的材料,使零部件的总成本达到最低,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此,材料选用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尽可能采用标准化、通用化的材料,以降低原材料成本,减少运输、实验研究费用。当然,选材的经济性原则并不仅是指选择价格最便宜的材料,或是生产成本最低的产品,而是指运用价值分析、成本分析等方法,综合考虑材料对产品功能和成本的影响,从而获得最优化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27,二、典型零部件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零部件 失效 选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12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