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旅客运输组织全套教学.ppt
《铁路旅客运输组织全套教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旅客运输组织全套教学.ppt(2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铁路旅客运输组织,第1章 概 述,第1章 概 述,1-1 旅客运输系统的构成,1-2 铁路旅客运输的任务、特点和地位,1-3 客流分类和旅客列车种类,1-1 旅客运输系统的构成,旅客运输系统的构成,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与不足,2,旅客运输系统,铁路,公路,航空,水运,普通铁路,高速铁路,磁悬浮铁路,地下铁道,轻轨铁路,其他,高速公路,道路交通,民用航空,高速水运,海运,河运,干线(区域)运输,城市(含市郊)运输,干线(区域)运输,城市交通,干线(区域)运输,干线(区域)运输,各种客运交通方式的优势与不足,铁路的优势与不足,1,公路的优势与不足,2,航空的优势与不足,3,水路的优势与不足,
2、4,运量大;速度快;运营成本和运价低廉;全天侯运输,不受季节影响;安全性好;,铁路的优势与不足,造价较水运、公路高。,优势,不足,机动灵活,门到门直达运输;技术标准及造价相对较低,便于深入各类地区;,公路的优势与不足,长距离运输时,运营成本高;排放废气,噪音对环境污染较严重;安全性差。,优势,不足,运载量小;运营成本高;受气候影响大。,运输速度最快;舒适,安全;,航空的优势与不足,优势,不足,投资省;运营成本和运价低廉;有利于旅游观光,条件舒适;,水路的优势与不足,速度慢;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优势,不足,1-2 铁路旅客运输的任务、特点和地位,铁路旅客运输的任务,1,铁路旅客运输的特点,2,铁
3、路旅客运输的地位和发展趋势,3,铁路旅客运输的任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旅客在旅行上的需求;安全、迅速、准确、便利地运送旅客、行李、包裹和邮件到目的地;保证旅客在旅行中的舒适、愉快、有良好的物质、文化生活服务(优质服务);,铁路旅客运输的特点,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旅客,其次是行李、包裹和邮件;运输需求的时空不均衡性;旅客列车的编组一般是固定的,其始发、终到站以及到、发和途中运行的时刻也是固定的;旅客列车到发线及站台一般应按方向和车次予以固定,不宜随便变动;,铁路旅客运输的特点,旅客车辆(包括餐车、行李车)一般都是按铁路局固定配属于各客运车辆段;客运站的位置要求紧靠城市,并且要与市内运输及其他各种交
4、通工具有密切的配合;旅客列车重量标准和速度应合理选择;旅客列车的发车密度应与客流密度、时空波动及分布适应。,铁路旅客运输的地位和发展趋势,客流特点:流量大、流程长、收入水平较低;铁路旅客运输的特点:运能大、能耗小、成本低等;结论:我国旅客运输应以铁路旅客运输为骨干力量。,地位,发展趋势,高科技性、多元化。,1-3 客流分类和旅客列车种类,客流分类,1,旅客列车种类,2,客车车次,3,客流分类,客流分类,管内客流,直通客流,旅行距离跨两个及其以上铁路局的客流;,旅行距离在一个铁路局范围以内的客流;含市郊客流。,客流分类,直通客流,管内客流,旅客列车种类,高速动车组旅客列车:跨局:G1G5998;
5、管内:G6001G9998 城际动车组旅客列车:跨局:C1C1998;管内:C2001C9998 动车组旅客列车:跨局:D1D3998;管内:D4001D9998 直达特快旅客列车:Z1Z9998,旅客列车种类,特快旅客列车:跨局:T1T4998;管内:T5001T9998 快速旅客列车:跨局 K1K6998;管内:K7001K9998 普通旅客列车:普通旅客快车:跨三局及其以上:10011998;跨两局:20013998;管内:40015998 普通旅客慢车:跨局:60016198;管内:62017598,旅客列车种类,通勤(市郊)列车:76018998;临时旅客列车:跨局:L1L6998;
6、管内:L7001L9998;旅游列车:跨局:Y1Y498;管内:Y501Y998;回送图定客车底:在原车次前加0;因故折返旅客列车:在原车次前加F。,客车车次,定义,上、下行方向,车次的标识码。,上行方向:,被指定为上行方向的方向。,支线向干线方向;,向北京方向;,第2章 铁路旅客运输技术设备,2-1 客运设施的分类,客运站 客车整备所和动车段 对旅客列车车底进行维修保养、整备的场所。移动设备 铁路旅客运输的基本动力和运载工具。,2-2 客运站概述,客运站的作业,1,客运站的分类,2,客运站的组成,3,客运站的作业,客运服务作业,客运业务,技术作业,包括旅客上下车、候车、问询等方面的服务。,包
7、括客票发售,行包、邮件的装卸等。,对旅客列车的技术作业等。,客运站的分类,(1)按基本用途分:长途旅客车站 主要办理长途旅客列车的始发、终到作业;短途旅客车站 主要办理管内旅客列车的始发、终到作业;旅游旅客车站 主要办理旅游列车的始发终到作业;国境(口岸)站 主要办理国际旅客列车的通过、换装、联检作业。,客运站的分类,(2)按客运量和技术作业量大小,并考虑政治、经济、文化及在铁路网上的地位等条件分:特等站 一等站 二等站 三等及以下车站 一般均为客货运站。,客运站的分类,(3)按线路布置图型分:尽端式客运站(尽头式客运站);通过式客运站;混合式客运站;,通过式客运站,图(a),通过式客运站,图
8、(b),通过式客运站,特点,优点,线路都是贯通式的,站房在线路的一侧。,车站有两个咽喉区,作业分在两端进行,交叉干扰少,车站通过能力大;通过旅客列车不必改变运行方向,作业 较方便;旅客进出站走行距离短;到发线可供各种列车使用,机动灵活,互换性大;旅客流线、行包流线交叉干扰少。,缺点,通过式客运站,两个咽喉区,站坪长,占地多;进站线穿越城市,与城市交通道路干扰大;车站不易伸入市区,旅客乘车不太方便。,尽端式客运站,尽端式客运站,特点,优点,到发线是尽头线,站房设在到发线一端或一侧。,站坪较短、占地少、车站较易伸入市区;有一端咽喉,进站线路与城市交通道路 交叉干扰少;旅客出入车站可不必跨越线路。,
9、尽端式客运站,缺点,所有作业集中在一端咽喉区进行,交叉干扰 严重,车站通过能力小;通过旅客列车必须变更运行方向,作业不 方便;列车进出站占用咽喉时间长;旅客进出站走行距离长;旅客流线、行包流线在分配站台交叉严重。,混合式客运站,混合式客运站,特点,优点,缺点,部分线路为贯通式,部分线路为尽头式。,当某一方向城际(市郊)客流量较大时,设置部 分尽头线,可节省用地及投资;城际(市郊)旅客流线与长途旅客流线分开,互不 干扰。,到发线使用不灵活,在城际(市郊)列车行车量较少 时,利用率低;在进出站咽喉区产生了长途列车与城际(市郊)列车 到发的交叉干扰,尤其是二者共用客车整备所和机务 段时,交叉尤为严重
10、。,客运站的分类,(4)未来客运站的分类:客运中心 大型客运站 一般客运站,站 房,站 场,站前广场,客运站的组成,指客运站的各种房舍,它是客运站的主体。,是旅客列车停留、技术作业以及旅客上下的场所。,是客运站与城市联系的“纽带”。,2-3 站场,站 线,1,旅客站台,2,跨线设备,3,检票口,4,站 线,旅客列车到发线 货物列车到发线,避免正线与其它线路的交叉干扰;正线应尽量顺直;尽量使旅客进出站、行包搬运不跨越正线。,正 线,布置原则,对于通过式双线铁路客运站,正线的选择为:通过式单线客运站,正线的选择为:正线位置宜设在站房对面车场的最外侧;尽头式客运站,正线的选择为:一般固定在自区间直接
11、引入车站的某一股或两股站台线。,正 线,布置方法,通过式双线铁路客运站的正线,布置方法,对于通过式双线铁路客运站,当客车整备所与客运 站纵列布置且位于靠站房一侧时,正线的选择:,对于通过式双线铁路客运站,当客车整备所与客运站纵列且位于两正线之间时,正线的选择:,通过式双线铁路客运站的正线,旅客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度,按远期旅客列车长度确定;,数 量,应根据旅客列车对数及其性质、以及车站技术作业过程等因素确定。,旅客列车到发线数量表,注:每对通过列车可按折合0.5对始发、终到列车;始发、终到旅客列车在50对以上时,到发线数量按分析 计算确定。,货物列车到发线,设置条件,在旅客列车到发线和机走线有富
12、余能力时,可不设;,设置数量,机走线和机待线,设置条件,有效长度,在旅客列车对数较少的客运站上,一般可不设机走线和机待线;,机待线:两台机车长度l0m。,旅客站台,站台的布置,站台的设计,通过式客运站:设基本站台和中间站台;尽端式客运站:设分配站台和中间站台;混合式客运站:设基本站台和中间站台。,站台的长度 站台的宽度 站台的高度,通过式客运站,尽端式客运站,混合式客运站,站台的设计,按照旅客列车的长度来确定;,站台的长度,站台的宽度,按客流密度、行包搬运工具、站台上的建筑物、路段设计速度来确定。,站台的设计,站台的高度,低站台,特点,优点,缺点,高出相邻线路轨面300mm;,便于列检;邻近这
13、种站台的线路能 通过超限货物列车;,旅客上下车不方便。,一般站台,特点,优点,缺点,高出相邻线路轨面500mm;,旅客上下车较为方便;便于列检。,邻近这种站台的线路无法通过超限货物列车。,高站台,特点,优点,缺点,旅客上下车最方便。,列检作业不方便;相邻的线路不能通行超限货物列车;旅客列车不能高速通过。,高出相邻线路轨面1250mm;,高站台,雨棚的设计,雨棚的长度;雨棚的宽度;雨棚的高度;雨棚内的设施。,跨线设备,按与站内线路交叉关系分,天桥,地道,平过道,在线路上空跨线;,在线路底下跨线;,与线路平面相交。,天桥和地道,1.天桥的优缺点,优点,缺点,造价经济;修建时受水文地质影响少;扩建方
14、便;排水、采光、通风较好。,升降高度较大,对旅客不便;在站内遮挡列车作业人员视线;不便战备。,2.地道的优缺点,地道的优缺点与天桥相反。,天桥和地道,3.天桥和地道的选择,天桥和地道,4.天桥和地道的数量,站房规模3000人:1处;3000人站房规模10000人:2处;站房规模10000人:3处;,大型站:1处;特大型站:2处;,平过道,优点,设 置,缺点,造价经济。,安全性差。,客运量较大:供搬运行包使用;客运量较小:供旅客跨越线路使用;,检票口,根据检票进站的旅客人数及其通过能力来确定。,2-4 站前广场,站前广场的功能,1,站前广场的布置要求,3,站前广场的组成,2,站前广场的功能,站前
15、广场的组成,站前广场的布置要求,合理确定广场的面积和布局,保证旅客安全迅速疏散;尽量避免各种流线相互间的交叉干扰;广场周围各种建筑物必须统一规划;站前广场的绿化带设计应满足城市绿化的要求。,2-5 旅客站房,站房的建筑规模,3,客运用房的的布置,4,站房的布置,1,站房与站前广场、站台的断面关系,2,站房的布置,旅客站房的位置应与车站总体布置相配合;站房内各房间的布置应减少各种流线的交叉干扰,减少旅客、行包的走行距离;站房应适用、经济、美观,并显示出城市的特色和地理环境特点;要考虑未来客流发展,留有发展余地。,旅客站房与站前广场的断面关系,站房基地与站前广场标高布置在一个水平面上,或标高相差很
16、小;,站前广场标高低于站房基地标高。,旅客站房与站台的断面关系,站房基地标高低于站台标高。,站房与站台在同一平面上;,站房基地标高高于站台标高;,线下式,线平式,线上式,站房的建筑规模,1,站房的建筑规模根据车站的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来确定;,旅客最高聚集人数的含义:,客运站全年旅客最高月份中,平均一昼夜内旅客同时在候车室内的最多候车人数。,2,站房的建筑规模,3,4,旅客最高聚集人数的影响因素:,旅客上车人数;旅客在车站聚集时间的长短;,旅客最高聚集人数的计算方法:,(1)计算系数法 HFC 式中,F计算年度最大月日平均旅客上车人数;C计算年度所采用的计算系数。,站房的建筑规模,5,旅客车站建筑
17、规模的划分:,(2)图解法。,客运用房的布置,售票处,2,站房出入口,站房的出口、主要入口保持一定的距离;主要入口多设于站房中部或偏右部,出口多设于站房左侧或偏左部;尽端式客运站,到发线按线路别固定使用时:可在站房的正面或侧面分设两个出口;尽端式客运站,到发线按方向别固定使用时:可把出站口设于进站口的右侧。,到发线按线路别固定使用,到发线按方向别固定使用,售票处,设置原则,设在旅客进站流线中最前面、明显易找的地方;,布置形式,设在综合候车室内 在营业广厅或靠近主要入口处 设置专门的售票厅 在站房之外单独设置售票室 在站房外较远处单独设置售票 室(大楼),设在综合候车室内,优点,明显易找;购票旅
18、客走行距离短。,缺点,适用于,购票旅客对候车旅客影响较大。,旅客候车时间较短和客运量不大的中小客运站。,在营业广厅或靠近主要入口处设置专门的售票厅,优点,适用于,旅客购票、候车相互不干扰。,适用于中型客运站。,在站房之外单独设置售票室,缺点,适用于,旅客购票后走行距离较长。,大型客运站。,优点,旅客购票与进站旅客流线没有交叉干扰。,在站房外较远处单独设置售票室(大楼),优点,适用于,缺点,旅客购票与进站旅客流线没有交叉干扰。,旅客购票后走行距离较长,且有露天行程。,大型客运站因站房较紧张等情况下采用。,行包房,布置原则,应与客运其他用房、站前广 场及站台有机联系;尽量减少行包流线与旅客流 线、
19、车辆流线的交叉干扰。,布置形式,只设一个行包房;站房中分别设置到达 行包房及发送行包房。,只设一个行包房,设在进出站流线中间,优点,上车前托运行包、出站后马上提取行包的旅客走行距离短;仓库的利用率、管理及行包的搬运都灵活方便。,缺点,旅客流线与行包流线、车辆流线干扰大;不利于布置较大的行包室外堆放场。,只设一个行包房,设在站房左侧(或右侧),优点,缺点,旅客流线、行包流线干扰少;便于设置行包室外堆放场;仓库的利用率、管理及行包的搬运都灵活方便;设在站房右侧,托运行包方便;设在站房左侧,到达领取方便。,站房右侧,到达领取行包走行距离远;站房左侧,托运行 李不方便。,站房中分别设置到达行包房及发送
20、行包房,优点,缺点,托运行李、到达领取行李均较方便;便于布置室外堆放场;旅客流线与行包流线交叉干扰少。,仓库的利用率、管理及行包的搬运都不太 灵活方便。,候车室,布置原则,布置形式,候车室要求有良好的候车环境;候车室应与站房主要进站口及检票口有便捷的通道相连;尽量靠近站台,以减少旅客进站及检票后的走行距离。,集中候车方式 分线候车方式,集中候车方式,优点,缺点,适用于,使用机动灵活,利用率高。,候车室秩序较差。,客流量不大时采用。,分线候车方式,优点,缺点,适用于,便于维持候车秩序,也便于组织旅客上车。,候车室利用率不太高。,客流量较大时采用。,2-6 客运站流线组织,客运站内流线分析,1,流
21、线疏解的基本方法,3,站内流线组织原则,2,客运站内流线分析,出站旅客流线,车辆流线,客运流线,普通旅客流线,中转旅客流线,城际(市郊)旅客流线,特殊旅客流线,贵宾流线,进站旅客流线,行包流线,旅客流线,到达行包流线,发送行包流线,站内流线组织原则,流线疏解的基本方法,在同一平面上错开,通常将进站客流安排在站房的右侧,出站客流安排在站房的左侧。,在空间上错开,通常进站客流走上层,出站客流走下层。,流线疏解的基本方法,流线疏解的基本方法,在平面和空间上同时错开,一般进站客流由站房右侧下层入站,经扶梯进上层候车;出站客流经地道由站房左侧下层出站。,2-7 客车整备所和动车段,客车整备所的设备,客车
22、整备所与车站布局的关系,3,客车整备所布置图,1,2,动车段与车站布局的关系,4,动车段的内部布置图,5,客车整备所,客车整备所的设备,1、各类车场及配线,2、客车外部洗刷设备,3、客车整备库(棚),4、消毒设备,5、其它设备,客车整备所布置图,特点,各项作业在到发兼整备场的一条线路上进行。,客车整备所布置图,特点,各项作业按各专用车场流水进行:客运站到达场洗车机整备场出发场。,客车整备所与车站布局的关系,正线外包整备所;正线在整备所一侧。,与客运站纵列布置,正线外包整备所,优点,缺点,列车通过与客车车底取送交叉干扰少;车底取送无折返行程。,正线不顺直,列车运行条件差;职工出入整备所,须跨越正
23、线;整备所、机务段等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与客运站纵列布置,正线位于整备所一侧,正线顺直,列车运行条件好;职工出入整备所时,不须跨越正线;整备所、机务段等的发展不受正线限制;车底取送无折返行程。,列车通过与客车车底取送交叉干扰多。,优点,缺点,客车整备所与车站布局的关系,与客运站横列布置,优点,缺点,离客运站近;占地少;正线顺直;整备所、机务段等的发展不受限制。,咽喉区交叉干扰严重,车站通过能力较小;车底取送有折返行程。,动车段与车站布局的关系,终端式终点站与段(所)成顺列布置,优点,适用于,车站咽喉作业均衡。,终端式车站最好用此方案。,动车段与车站布局的关系,终端式终点站与段(所)成反向布
24、置,缺点,适用于,车站咽喉作业紧张。,采用第1种方式会使动车段位于市区时用。,动车段与车站布局的关系,适用于:贯通式车站最好用此方案。,动车段与车站布局的关系,适用于:规模小的运用所与车站的布局。,动车段的内部布置图,适用于:基本可以实现流水作业,应用最广泛。,动车段的内部布置图,适用于:受地形条件限制时使用。,2-8 旅客运输移动设备,客运机车,1,客运车辆,2,动车组,3,客运机车,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胜利型蒸汽机车,型内燃客货运机车,ss9型客运机车,客运车辆,硬座车;硬卧车;软卧车;餐车;行李车;空调可躺式软席客车;,客运车辆,双层软座车;双层包房式软座车;双层软座行李合造
25、车;双层餐车。,动车组,由动车和拖车长期固定地连挂在一起;全部由动车长期固定地连挂在一起。,1.动车组的组成,动车组,(1)按牵引动力的分布方式分:动力分散型:概念:全部车辆都是动车或绝大部分为动车;优、缺点。动力集中型:概念:动力集中安装在23节车上,其余车辆无动力。优、缺点。,2.动车组的类别,动车组,(2)按动力装置分:内燃动车组;电动车组。,2.动车组的类别,动车组,3.动车组的特点,5.我国动车组的发展状况,4.国外动车组的发展状况,第3章 铁路旅客运输计划和日常工作计划,第3章 铁路旅客运输计划和日常工作计划,3-1 铁路旅客运输计划概述,3-2 客流调查,3-3 客流计划的编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铁路 旅客 运输 组织 全套 教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11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