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学第一章铸造工艺基础.ppt
《金属工艺学第一章铸造工艺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工艺学第一章铸造工艺基础.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铸造篇,第二篇 铸 造,一、什么是铸造生产(液态凝固成型),将液态金属浇注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型型腔中,待其冷却凝固,以获得毛坯或零件的生产方法。,铸造生产过程,零件图,铸造工艺图,铸型,型芯,芯盒 芯砂,型砂模型,熔化,合 箱,落砂、清理,检 验,铸 件,二、砂型铸造的工艺过程,(1)材料来源广;(2)废品可重熔;(3)设备投资低。,三、铸造生产的特点,1可生产形状任意复杂的制件,特别是内腔形状复杂的制件。如汽缸体、汽缸盖、蜗轮叶片、床身件等。,(1)合金种类不受限制;(2)铸件大小几乎不受限制。,2适应性强:,3成本低:,4废品率高、表面质量较低、劳动条件差;铸件力学性能、砂型铸造铸件精
2、度较差。,高档6缸小轿车的内部结构,不需加工或少加工的精密铸件,不需加工开式叶轮精密铸件,高档6缸小轿车的发动机壳体,1.1 液态合金的充型,充型能力不足时,会产生浇不足、冷隔、夹渣、气孔等缺陷。,(一)液态合金的流动性,合金的流动性是:液态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充型 液态合金填充铸型的过程。,充型能力液体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尺寸精确、轮廓清晰的成形件的能力。,影响充型能力的主要因素:,第一章 铸造工艺基础,浇不足 冷隔现象,0.45%C 铸钢:200mm,4.3%C 铸铁:1800mm,合金流动性的测定:螺旋试样测定法,合金的流动性愈好,其长度就愈长。,通常,灰铸铁、硅黄铜流动性最好,铸钢
3、流动性最差。,合金的成分和结晶特征对流动性的影响最为显著。,图1不同结晶特征合金的流动性,亚共晶铸铁随含碳量的增加,结晶温度范围减小,流动性提高。,a)在恒温下凝固,b)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凝固,图2 Fe-C合金流动性与含碳量的关系,(3)浇注系统的结构 浇注系统的结构越复杂,流动阻力 越大,充型能力越差。,(二)浇注条件,(1)浇注温度 一般T浇越高,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越强。,(2)充型压力 液态金属在流动方向上所受的压力越大,充型能力越强。,在生产中采用:高温出炉,低温浇注的原则。,灰铸铁浇注温度为1200-1380;铸钢为1520-1620;铝合金为680-780。薄壁复杂件取上限温度值
4、,厚件则取下限。,(2)铸型温度 铸型温度越高,液态金属与铸型的温差 越小,充型能力越强。,(3)铸型中的气体,(4)铸件结构,(三)铸型填充条件,(1)铸型材料 铸型材料的导热系数愈大,对液态合金的微冷能力愈强,合金的充型能力愈差。,1.逐层凝固 纯金属、二元共晶成分合金在恒温下结晶时,凝固过程中铸件截面上的凝固区域宽度为零,截面上固液两相界面分明,随着温度的下降,固相区由表层不断向里扩展,逐渐到达铸件中心,这种凝固方式称为“逐层凝固”。,1.2、合金的凝固特点,一、铸件的凝固方式,2.糊状凝固(体积凝固)当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很宽,或因铸件截面温度梯度很小,铸件凝固的某段时间内,其液固共存的
5、凝固区域很宽,甚至贯穿整个铸件截面,这种凝固方式称为“糊状凝固”(或称体积凝固)。,3中间凝固 金属的结晶范围较窄,或结晶温度范围虽宽,但铸件截面温度梯度大,铸件截面上的凝固区域宽度介于逐层凝固与体积凝固之间,称为“中间凝固”方法。,(2)铸件的温度梯度,在合金结晶温度范围已定的前提下,凝固区域的宽窄取决于铸件内外层之间的温度差。若铸件内外层之间的温度差由小变大,则其对应的凝固区由宽变窄。,影响铸件凝固方式的主要因素:,(1)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愈小,凝固区域愈窄,愈倾向于逐层凝固。,体收缩率是铸件产生缩孔或缩松的根本原因。,体收缩率:,线收缩率:,线收缩率是铸件产生应力、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属 工艺学 第一章 铸造 工艺 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11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