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分离纯化与制剂.ppt
《酶的分离纯化与制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酶的分离纯化与制剂.ppt(2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三章 酶的分离纯化与制剂,1,2,酶分离纯化的目的,酶分离纯化的目的是使酶制剂产品达到应用所需的纯度。,3,1926年Sumner制备了第一个结晶酶,自此以后,酶的分离纯化工作进展很快。到现在已有数以百计的酶制成了结晶,相当数量的酶达到了高度纯净。并且根据酶的作用特点、物理化学性质等发展了各种类型的分离纯比方法、试剂和设备,但是,由于酶和它的来源不同,也由于与之共存的高分子物质的复杂多样,因此要使一种酶达到高度纯净,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协同发挥作用才有可能。,2,4,酶分离的一般流程,5,6,第一节 酶分离纯化工作的基本原则,。,3,分离纯化过程包括3个基本步骤:1 抽提2 纯化3 制剂,7
2、,也就是说整个工作包括三个基本环节:,抽提(extraction)是要将酶从原料中抽提出来作成酶溶液;纯化(purification)是要将酶和杂质分离开来,或者选择地将酶从包含杂质的溶液中分离出来,或者选择地将杂质从酶溶液中移除出去;制剂(Preparation)是要将纯化的酶作成一定形式的制剂。为了能够成功地进行酶的分离纯化,应注意以下问题,8,1防止酶变性失效(denaturation-deactivation),防止酶的变性失效是酶的分离纯化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一点在纯化的后期尤为突出。一般地说,凡是用以预防蛋白质变性失效的方法与措施都应考虑用于酶的分离纯化工作。包括:(1)除了少
3、数例外,所有操作都必须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特别是在有机溶剂存在的情况下更应小心;(2)大多数酶在pH10的情况下不稳定,应控制整个系统不要过酸、过碱同时要避免在调整pH时产生局部酸碱过量;,4,9,1防止酶变性失效(续),(3)酶和其他蛋白一样,常易在溶液表面或界面处形成薄膜而变性,故操作时要尽量减少泡沫形成;(4)重金属等能引起酶失效,有机溶剂能使酶变性,微生物污染以及蛋白水解酶的存在都能使酶分解破坏,所有这些必须高度重视。,10,酶不可逆失活的原因和机理,11,蛋白质不可逆失活的原因,蛋白酶水解或自溶作用,表面活性剂和去垢剂,聚合作用,氧化作用,机械力,变性剂,重金属离子和巯基试剂,冷冻和脱
4、水,热,极端pH,蛋白质不可逆失活,脲和胍,高浓度盐,螯合,有机溶剂,辐射作用,12,蛋白质的稳定化,蛋白质稳定化途径,如何防止蛋白质的可逆伸展,如何防止蛋白质不可逆失活反应发生,13,稳定蛋白质(酶)的方法,14,2选择有效的纯化方法,理论上,凡用于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切方法都同样适用于酶,但实际上,对于酶的分离纯化来说,它还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因为:(1)酶纯化的最终目的是要将酶以外的一切杂质(包括其他酶)尽可能地除去,因而,容许在不破坏待纯化的“目的酶”的限度内,使用各种“激烈”手段。(2)由于酶和它作用的底物、它的抑制剂等具有高的亲和性,因此可应用各种亲和分离法;而且,当这些物质存在时,酶
5、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往往会发生一些有利的变化,这样又扩大了纯化方法与纯化条件的选择范围。,5,15,3酶活性测定贯穿纯化过程的始终,应贯穿于整个纯化过程的酶活性测定始终。酶具有催化活性,通过检测酶活性可以跟踪酶的来龙去脉,为酶的抽提、纯化以及制剂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方法与条件提供直接的依据。也就是说,从原料开始,整个过程中每一步都要进行比活力与总活力的检测与比较,这样,我们就能知道在某一步骤中可采用些什么方法与什么条件,它们分别使酶的纯度提高了多少,回收了多少酶,从而决定其取舍。,6,16,第二节 酶的抽提,抽提的要求是要将尽可能多的酶、尽量少的杂质从原料引入溶液。抽提包括以下环节:,7,17,一、
6、预处理和破细胞,材料预处理:酶蛋白在细胞内外的分布有三种情况:胞外酶,胞内酶(溶酶和晶酶)。,18,微生物胞外酶 可以用盐析或有机溶剂沉淀等从发酵液中沉淀成酶泥胞内酶 要先收集菌体,经细胞破碎后提取,19,动物材料 应先剔除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等植物材料 应去皮等以免单宁等物质着色污染,20,酶,根据它的分布可分为细胞内酶(intracellular enzyme)和细胞外酶(excellular enzyme)。,细胞外酶在合成以后就直接分泌到介质中,因而没有破细胞问题;而细胞内酶却只有在细胞破裂后才能释放出来,而且抽提效果往往和酶在细胞内的分布位置、存在状态以及细胞破碎的程度有关。“周质酶”
7、(Periplasmic enzyme)通常只需将外层细胞壁或膜破坏后就可释放。“膜结合酶”(membrance-binding enzyme)则往往还有一个切断酶与颗粒体或膜的连结问题;有些情况下,蛋白质或酶在合成以后,以无活性的状态作为“包含体”(inclusion body)形式积累,在分出包含体后还有一个蛋白质复性的问题。,8,21,破细胞(cell disruption),9,物理和化学两大类方法,22,1、物理破碎:研磨(手磨,球磨和石磨),机械捣碎(匀浆器和高速组织捣碎器等),高压法,爆破性减压法,专用波振荡,快速冷冻融化法等。,23,2、化学破碎:渗透作用 自溶:酶处理 表面活
8、性剂,24,(I)渗透作用 将指数生长期的菌体用缓冲液洗净,并悬浮于含蔗糖和EDTA的稀Tris缓冲液中,离心,加入 MgCl2剧烈搅拌,可使一些水解酶从细胞内释放出来。,25,(II)自溶 向菌体中加入醋酸乙酯,甲苯,乙醚以及氯仿,使细胞渗透性改变保持一定时间后可以使细胞自溶;,26,(III)酶处理 用溶菌酶专一性地分解原核微生物细胞壁,使胞内酶释放,27,(IV)表面活性剂 膜结合的晶酶在细胞破碎后很难溶解,常借助于表面活性剂与脂蛋白形成微泡,使之溶解。,28,“丙酮干粉”处理法也适用于微生物材料,一般程序是先将材料粉碎、分散,然后在O 以下的低温条件下,加入510倍预先冷至约-20 的
9、丙酮,迅速搅拌均匀,随即过滤,最后低温干燥,研磨过筛。丙酮处理一方面能有效地破坏细胞壁(膜),另一方面由于丙酮是有机溶剂,这种处理也有利于除去大量脂类物质,以免它在以后的步骤产生干扰,同时这种处理还能使某些膜结合酶易于溶解。此外,丙酮干粉含水量低,便于保存。但是应注意的是丙酮可能引起某些酶变性失效,有些酶则根本不能采用此法。,丙酮干粉法(acetone powder),29,微生物,由于种类不同,来源不同,处理的方法与难易程度也有些差异。霉菌通常比较容易对付,通过机械剪切、研磨或者加细胞壁溶解酶就能解决。对于细菌,少量的材料可用超声波破碎器和溶菌酶等处理,大量材料可用丙酮干粉法,或用自溶法(a
10、utolysis)。,30,自溶,所谓自溶,就是将浓的菌体悬液在适宜的温度与pH条件下直接保温,或加甲苯、乙酸乙酯以及其他溶剂一起保温一定时间,让菌体自溶液化。此法有人认为不是好方法,理由是:第一溶液中成分十分复杂;第二有破坏目的酶的危险。在工业生产中,细菌材料还可以用细菌磨或挤榨器等处理。至于酵母细胞,由于其壁厚较难对付,过去多用自溶法。后来采用的办法有:细胞壁溶解酶处理法;稀盐溶液振荡法;冷热破壁法。,10,31,二、抽提,大多数酶蛋白是属于球蛋白,因此,可用稀盐、稀碱或稀酸的水溶液进行抽提;抽提液的具体组成和抽提条件的选择取决于酶的溶解性、稳定性以及有利于切断酶与其它物质的连结。,11,
11、32,1pH,首先应考虑的是酶的酸碱稳定性,选择的pH不能超出酶的稳定范围。其次,从最佳的抽提效果而言,选择的pH最好远离目的酶的等电点。也就是说,酶如果是酸性蛋白质,则宜用碱性溶液抽提,反之,碱性蛋白质宜用酸性溶液。例如,从肌肉中抽提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以稀碱溶液效果最好,产量较高;胰蛋白酶的抽提,通常选用O.125MolL的硫酸,这是因为除了考虑到酶的稳定性、溶解性外,这种抽提条件下溶入的杂质也较少。最后,考虑到有利于切断酶和细胞内其他成分间可能有的联系,通常以选用pH46为佳。,12,33,1、提取的主要方法,(1)盐溶液提取(2)酸溶液提取(3)碱溶液提取(4)有机溶剂提取,34,
12、2、酶提取过程的注意事项,pH的选择 盐的选择 温度的选择 抽提液用量 其它,35,2、酶提取过程的注意事项 pH的选择 盐的选择 温度的选择 抽提液用量 其它,36,pH的选择首先考虑酶的稳定性;其次应 远离等电点;一般选择pH4-6 为宜。,37,盐的选择 大多数酶在低浓度的盐溶液 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一般选 择等渗盐溶液,如的磷酸缓冲液或0.15 mol/L的NaCl等。,38,温度的选择 一般控制在0-4 0C,如果酶 比较稳定可以例外。例胃蛋白酶就可在37条件下保温抽提。,39,抽提液用量常采用材料量的1-5倍,40,其它加入蛋白酶抑制剂、半胱 氨酸或细胞色素C等,来 稳定抽提系统。例
13、如,为防止蛋白酶的破坏性水解作用可加入苯甲基磺酰氟(phenylmethylsulfonyl fluoride,PMSF);为防止氧化等因素的影响可加入半胱氨酸、DTT(dithiothreitol)以及惰性蛋白和底物等。,41,三、酶溶液的絮凝、净化与脱色,42,絮凝由于发酵液黏度较大,细胞表面电荷排 斥以及多糖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 水化层等给酶溶液的离心或过滤带来困 难;因此要用絮凝剂进行处理。絮凝剂:多种类型 无机:如醋酸钙和磷酸钙等 有机:如聚丙烯酰胺等 天然高分子:如壳多糖等,43,过滤或离心净化通过絮凝剂处理后的酶溶液经过离心或过滤将细胞碎片等固性物和杂蛋白,粘多糖,核酸以及脂
14、类等大分子物质去除。,44,脱色酶的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脱色剂为活性炭,活性炭通过吸附色素而脱色;活性炭用量一般为0.1%-1.5%。,45,四、浓缩,抽提液和发酵液中酶的浓度一般都很低,所以在进行纯化前往往须先加以浓缩(concentration),这样一方面可使每一步的回收率升高,同时,酶和蛋白质在浓溶液中的稳定性也往往较高。,16,46,常用的浓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蒸发法超过滤法胶过滤法反复冻融干燥(冻干燥法)其他,47,1蒸发,一般的减压蒸发浓缩除了效率低、费时外,有时还要加热,并且可能产生泡沫,易使蛋白质变性失效,因此,不能用于稳定性较差的酶。同时,蒸发过程还可能出现增色现象,影响产品
15、的质量,48,过去实验室中也采用超蒸发浓缩法,即让暖空气流通过冷的酶溶液表面,或让暖空气流通过装有酶液的透析袋使之加速蒸发,但此法效率不佳。工业生产上现在应用较多的是薄膜蒸发浓缩,即将待浓缩的酶溶液在高度真空条件下变成极薄的液膜,并使之与大面积热空气接触,让其中的水分瞬时蒸发而达到浓缩的目的。由于水分蒸发时能带走部分热量,所以,只要真空条件好,酶在浓缩过程中实际受到的热作用不强,因而可用于热敏性酶类的浓缩。薄膜蒸发浓缩器有三种形式:升膜、降膜和刮板。对于较粘稠的样品,后一种形式似乎更为适合,不过薄膜浓缩常会带来增色现象。,49,2超过滤(ultrafiltration),这是在加压情况下,将待
16、浓缩液通过一层只容许水分子和小分子选择性透过的微孔超滤膜,而将酶等大分子被滞留,从而达到浓缩目的的一种技术。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没有热破坏;没有相变化;保持原来的离子强度和pH;如果膜选择适当,浓缩过程还可能同时进行粗分,成本也不高,故为人们所乐用。超过滤可用于小量样品,也可用于工业生产规模,现在已有各种超过滤装置可供选择。如下图所示,17,50,图 用超滤器浓缩蛋白酶,51,3胶过滤(gel-filtration),这是利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25或G-50等能吸水膨润,而酶等大分子被排阻于胶外的原理进行的一种浓缩.通常采用“静态”方式。应用这种方法时,可将干胶直接加入样品溶液,胶
17、吸水膨润一定时间后,再借助过滤或离心等办法分出浓缩的酶溶液。胶过滤浓缩法的优点是:条件温和,操作简便,也没有pH与离子强度等的改变。,18,52,4反复冻融(freeze-thawing),此法的原理是溶液相对纯水,会发生融点升高、冰点降低的现象。实施时可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先将溶液冻成冰块,然后使之缓缓溶解,这样,几乎不含蛋白质和酶的冰块就将浮于液面,而酶等则融解并集中于下层溶液(至原体积的四分之一左右);另一种则是先让酶溶液缓慢冻凝,尔后再移去形成的冰块。冻融浓缩的主要问题是,浓缩过程可能会发生离子强度与pH的变化,从而导致酶失效,其次是需要大功率的致冷设备。,19,53,5.干燥,将固
18、体、半固体或浓缩液中水分(或其他溶剂)除去一部分,以获得含水量较少的固体过程。方法: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喷雾干燥、气流干燥、吸附干燥,54,6其他,如聚乙二醇浓缩法等,它们一般只能用于小量样品,而且成本很高。,20,55,第三节 酶的纯化原理与方法,在抽提液中,除了目的酶以外,通常不可避免地杂有其他小分子和大分子物质。其中,小分子杂质在相继的纯化步骤中一般会自然地除去,因此比较容易解决;大分子物质包括核酸、粘多糖和其他蛋白质。核酸和粘多糖往往会干扰以后的纯化,特别是细菌等的抽提液中常含有大量核酸,最好预先除去。核酸可加硫酸链酶素、聚乙烯亚胺、鱼精蛋白或MnCl2等使之沉淀移去,必要时也可使用核
19、酸酶。粘多糖则常用醋酸铅、乙醇、丹宁酸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处理解有时也可用酶。这些杂质移除后,余下来的就是杂蛋白。纯化的主要工作,同时也是比较困难的工作,就是要将酶从杂蛋白中分离出来。,21,56,酶与杂蛋白的分离,酶与杂蛋白的分离,可参照已有的方法,也可另外设计和建立新的工艺流程。但为了获得较理想的分离效果应注意以下问题:(1)工作前应对所要纯化的酶的理化性质如溶解度、分子大小、电学解离性质和酶的稳定性等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这样,就可以知道应选择哪些方法与条件,而应避免哪些处理,以及在什么情况下酶比杂蛋白更稳定而能加以利用。,22,57,(2)判断选择的方法与条件是否适当,始终应以活力测定为
20、准则。一个好的步骤应该是比活力(纯度)提高大、总活力回收高,而且重现性好。一般地说,纯化过程中不宜重复相同的步骤和条件,因为这样只能使酶的总活力下降,而不能使酶的纯度进一步上升。(3)要严格控制操作条件,这样,一方面可保证高的重复率,另一方面又可防止酶的变性失效,特别是随着酶逐渐纯净、杂蛋白逐渐移除、溶液中的蛋白浓度逐渐下降,蛋白质间的相互保护作用随之减小,酶的稳定性也因之降低,这一点尤为重要。,58,现有纯化方法都是以酶与杂蛋白在理化性质、稳定性上的差异以及酶的生物特性为依据而建立起来的,包括:,(1)根据溶解度的不同,有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共沉淀法及选择性沉淀法等。(2)根据分子大小的
21、差别,有胶过滤(层析)法、超过滤法及超离心法等。(3)根据电学、解离性质,有吸附(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电泳法以及集层析与电泳之长的聚焦层析法等。(4)基于酶和底物、辅助因子以及抑制剂间具有专一的亲和作用特点而建立的各种亲和分离法等。(5)利用稳定性差异而建立的选择性热变性法、酸碱变性法和表面变性法。值得提到的是,在这些方法中往往同时有两种或多种因素在起作用。,23,59,一、根据溶解度不同进行的纯化,1、盐析(Salting Out)法2、降低介电常数法(有机溶剂沉淀 法)3、等电点沉淀法4、共沉淀法5、选择性沉淀法6、液液分离法,24,60,1盐析法,盐析法是古老的、但也是目前仍广泛采
22、用的方法。盐析法根据的原理是:球蛋白类在低盐浓度的溶液中,溶解度随盐离子强度升高而增大,表现“盐溶”(salting in)特性。但是当盐浓度继续升高,并超过某一上限时,其溶解度又会先后以不同速度下降,分别“盐析(salting out)”沉淀析出。,61,原因:,这是因为盐浓度较低时,盐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中的极性和离子基团作用,降低蛋白质分子的活度系数使其溶解度增加。而在高浓度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随盐浓度增加而减少,结果使酶蛋白沉淀而析出,则称为“盐析”。这是因为盐离子与水这种偶极分子作用,使水分子活度降低,导致蛋白质水合程度减少,从而趋使酶蛋白溶解度降低。由于在某一盐浓度下酶与其他杂蛋白
23、溶解度不同,因而可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盐析纯化法就是根据酶和杂蛋白在高盐浓度的溶液中溶解度差别而建立的一种纯化方法。,62,63,为了获得较好的盐析效果,应控制下述因素:,(1)pH 控制盐析pH可以提高纯化效果,如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在某一盐浓度下可通过改变pH而达到纯化。但一般来说,pH可选择的范围不大。大多数情况,盐析的pH宜接近待纯酶的等电点。有些情况,酶和杂蛋白能形成某种结合,从而干扰盐析分离。此时如控制pH5或PH 6,使它们带相同电荷可以减少络合物形成,这样盐析效果常会有些改善。,25,64,(2)盐,在纯化的最初阶段,盐性质的影响不一定很明显但是随着酶的纯度提高,盐的特征效应
24、就可能突出出来。一般地说,盐析常数Kso越大,效果越好。,65,实践表明,就阳离子而言,一价盐通常比二价盐有效;而阴离子则相反,二价盐比一价盐好。符合这种条件的盐有硫酸铵、硫酸钠等。硫酸铵最常用,它的最大优点是:溶解度大,溶解的温度系数小(0,706gL;25,767gL),即使是在低温的溶解度范围内,几乎所有蛋白质都能盐析出来。,66,用硫酸铵进行盐析时,溶液的盐浓度通常以饱和度表示,即以饱和溶液中盐的饱和度为100,即相当于4mol/L(0)进行计算。调整溶液的盐浓度有两种方式,当蛋白质溶液体积不太大,而要达到的盐浓度又不太高时,为防止加盐过程中产生局部浓度过高,最好添加饱和硫酸铵溶液,加
25、入量可按下式计算:VVo(S2-S1)(1-S2)4.2 V和Vo分别为应加入的硫酸铵饱和溶液体积与蛋白溶液原有体积;S2和S1为要达到的和原有的硫酸铵饱和度。浓的硫酸铵溶液的pH通常是4.55.5,调节pH可用硫酸或氨水。,26,67,测定溶液的pH时,一般应先稀释l0倍左右,然后再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另一种情况是蛋白质溶液原来体积已经很大,而要达到的盐浓度又很高,此时则以加固体硫酸铵为宜,加入量可通过计算,也可以直接查表。加固体较为经济,也较方便,但所用的固体应充分研细,并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加入,以避免局部过浓,同时要防止泡沫大量生成。,68,(3)温度,从酶的稳定性和溶解度而言,盐析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离 纯化 制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10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