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ppt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章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_第3章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_第3章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引 言,上章围绕信息安全的基本目标,讲述了重要的加密技术,包括加密系统、加密标准和主要的信息加密算法。加密作为最基本技术要求控制项,在建立其它安全机制中可以参与并提供有效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非否认性等控制,这些安全机制也包括本章讲述身份认证。本章讲述身份认证、访问控制2个信息安全重要技术(机制),也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2个基本技术要求控制项。,引 言,在安全的信息访问中,通信或访问双方必须通过某种形式来判明和确认对方或双方的真实身份及合法性,身份认证;确认身份后要根据身份设置
2、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以实现不同身份合法用户访问指定的有限制的信息资源,拒绝非授权身份用户访问信息资源,访问控制。本章主要内容:身份认证技术概述(概念和方法)安全身份认证及其方案 访问控制技术概念 访问控制中授权关系 访问控制策略(指导授权关系),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_第3章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3.1 身份认证技术概述,身份认证的定义具体来讲,身份认证(Identity Authentication)就是通过对身份标识的鉴别服务来确认其身份及其合法性。身份认证的方法基于身份标识的不同大体上分为:基于信息秘密的身份认证基于信任物体的身份认证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_第3章 身
3、份认证与访问控制,身份标识与鉴别,身份(Identity)标识身份标识就是能够证明用户身份的用户独有的特征标志,此特征标志要求具有唯一性,如身份证、户口簿、护照、公章、驾照、健康卡,还有网络上使用的网络身份证等。如:Socket=IP:port 标识端的某一进程单因素身份标识包含一种身份信息;而多因素身份标识包含多种身份信息。ID(英文Identity的缩写大写)也称为序列号或账号,被认为是身份标识特征信息中相对唯一的编码,相当于是一种“身份证编号”,如身份证号、学号、手机号、产品注册号等。往往是区间编码方式。如:员工ID:NL00 010 0649 服务部门 北京地区 顺序号,信息安全技术与
4、应用_第3章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身份标识与鉴别,鉴别(服务)鉴别是对通信的对方发来的信息验证从而确定信息是否合法的过程。通常分为身份鉴别和报文鉴别。身份鉴别(服务):网络系统两个实体建立连接或数据传输阶段,对对方实体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确认,防止非法用户可能通过伪造和欺骗身份等手段冒充合法用户。报文鉴别(服务):网络系统两个实体建立连接或数据传输阶段,对对方报文内容鉴别,验证收到的报文是否被篡改、假冒和伪造,以辨识真伪和保证报文在通信中完整性。身份鉴别实体、报文鉴别信息整体(包括身份信息),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_第3章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的过程,从网络实现层面:身份认证的过程是端到端
5、的访问中需要实现的安全连接建立过程。即端到端的连接需要通过身份鉴别建立合法的连接访问。合法则用户端进程可以持续访问授权服务进程,持续已有的会话;不合法不能持续连接访问。,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_第3章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的过程,从资源访问层面:对于网络用户在进入系统或访问受限系统资源时,身份认证的过程是用户对资源访问时的用户合法身份鉴别过程。借助于端到端的访问实现。,client,Server,DB,DB,DB,身份鉴别,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_第3章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的过程,从认证的方向:单向认证与双向认证过程;通信的双方只需要一方被另一方鉴别身份,这样的认证过程就是一种单向认
6、证。通信的双方需要互相认证鉴别对方的身份,这样的认证过程是双向认证。以单向口令认证过程为例:身份认证实现过程中,被鉴别的认证信息要实现加密,涉及密钥管理和分发服务。实际的身份认证往往是多个过程才能实现的。,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_第3章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的过程,身份认证过程中涉及到4个部分,也是身份认证系统的组成部分。用户组件:指拥有能提供用来证明他们身份证据的个体,也是认证系统中需要认证的客户端。输入组件:指用户和认证系统产生和读入身份标识的接口,一般是计算机键盘、读卡器、视频采集仪器和其他相似的设备。传输组件:身份认证的传输部分,负责在输入组件和能验证用户真实身份的组件之间传递数据
7、。验证组件:存储的用户身份信息并以此与企图进入系统的用户提供的身份标识进行比较,来确定用户身份的合法性,也是认证系统中完成身份鉴别的服务器端。,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_第3章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基于信息秘密的身份认证,基于信息秘密的身份认证是根据双方共同所知道的秘密信息来证明用户的身份(what you know),并通过对秘密信息鉴别验证身份。例如,基于口令、密钥、IP地址、MAC地址等身份因素的身份认证。包括:1网络身份证:虚拟身份电子标识2静态口令:设定的以“永久口令”为主,结合其它因素的身份认证。3一次性口令认证,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_第3章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网络身份证,网络身份证就是
8、在网络上可以证明一个人身份及存在的虚拟证件。虚拟身份电子标识VIeID(Virtual identity 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技术:VIEID是网络身份证的工具或服务协议,也是未来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基本构成之一。如(1)将用户现实中的身份资料包括文字资料、语音、指纹等信息采集到权威服务机构,然后生成一个账户。账户内包含VIeID的账户ID、公钥和私钥。(2)当用户在相应客户端识别系统中输入VIeID的账户ID和公钥,识别系统会在VIEID库搜索公钥解密还原出该VIeID持有人的资料从而识别其身份或某种资格。网络身份证应具有公开性(IP)、一致性(统一性)和保密性、
9、区域性特点。,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_第3章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虚拟身份电子标识VIeID,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提供VIEID服务的公司有以下数家:VIeID:通用账户及身份管理 OpenID:跨站身份管理 ClaimID:创建用户档案、信誉的网络服务 CardSpace:微软可支持多个数字身份的虚拟钱包 Liberty Web Services:身份和认证服务规范,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_第3章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一次性口令认证,一次性口令认证也称为动态口令的认证,是一种按时间和使用次数来设置口令,每个口令只使用一次,口令不断变化的认证方法。口令变动来源于产生口令的因素,包括固定因素(用户名或ID)
10、和变动因素(时间)。口令一般是长度为58的字符串;根据专门的算法生成;可以基于变动的时间或事件特征保持口令同步运算产生口令,也可以通过异步运算随机形成口令。,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_第3章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一次性口令认证,动态口令认证的优点:无须像保护静态口令那样定期修改口令,方便管理;一次一口令,有效防止黑客一次性口令窃取就获得永久访问权;由于口令使用后即被废弃,可以有效防止身份认证中的重放攻击。动态口令认证的缺点:客户端和服务器的时间或事件若不能保持良好同步,可能发生合法用户无法登录;口令是一长串较长的数字组合,一旦输错就得重新操作。,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_第3章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一次性
11、口令认证,动态口令认证方法已被广泛运用在网银、网游、电信运营商、电子政务、企业等应用访问系统中。例如:短信一次性口令认证是以手 机短信形式请求登录,认证服务器通 过短信网关发出包含6位随机数的动态 口令,短信形式发送到客户的手机上。,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_第3章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信息安全技术_第3章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基于信任物体的身份认证,根据你所拥有的东西来证明你的身份(what you have),如通过信用卡、钥匙牌、智能卡、口令牌实施的认证。智能卡(IC卡)动态口令牌USB Key,信息安全技术_第3章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生物特征是指唯一的可以测量或可自
12、动识别和验证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身体特征包括指纹、掌纹、视网膜、虹膜、人体气味、脸型、手的血管、DNA等;行为特征包括签名、声音、行走步态等。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是指通过可测量的身体特征和行为特征经过“生物识别技术”实现身份认证的一种方法。身份认证可利用的生物特征需要满足:普遍性、唯一性、可测量性和稳定性,当然,在应用过程中,还要考虑识别精度、识别速度、对人体无伤害、用户的接受性等因素。,信息安全技术_第3章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生物特征识别过程,采样:生物识别系统捕捉到生物特征的样品,并对采样的数据进行初步的处理,将初步处理的样品保存起来。提取特征信息:设备提取采样中唯一的生物特征信息,
13、并转化成需要的数字格式。特征入库:认证以前要提前将特征信息连同其他用户身份信息如ID或PIN等存储到特征数据库。特征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有两种识别方法是验证和辨识,验证采用完整的样品比对;而辨识即将读取到的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与特征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出它们的相似程度,看是否匹配来识别用户身份。,信息安全技术_第3章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指纹身份认证,指纹特征一个人的指纹是唯一的,即使是双胞胎的指纹也不相同。人的指纹有两类特征: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要区分任意两枚指纹仅依靠全局特征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局部特征的位置、数目、类型和方向才能唯一地确定。指纹的特征识别步骤:(1)图像采集(2)图
14、像预处理(3)细节特征的提取(4)特征信息入库(5)匹配及识别,信息安全技术_第3章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虹膜身份认证,虹膜是一种在眼睛中瞳孔内的织物状的各色环状物,每个虹膜都包含一个独一无二的基于水晶体、细丝、斑点、凹点、皱纹、条纹等特征的结构虹膜在眼睛的内部,用外科手术很难改变其结构;由于瞳孔随光线的强弱变化,想用伪造的虹膜代替活的虹膜是不可能的。同一个人的左右眼虹膜也有很大区别和指纹识别相比,虹膜识别技术采用非接触式取像方式,对接触面污染较小特点:具有可靠性高、不易仿照;操作更简便,检验的精确度可以更高,识别的错误率非常底。生物识别产品市场占有优势。,信息安全技术_第3章 身份认证与访问
15、控制,视网膜身份认证,人的视网膜上面血管的图样可以利用光学方法透过人眼晶体来测定。视网膜识别技术要求激光照射眼球的背面以获得视网膜特征的唯一性。视网膜身份认证的优点是:耐久性:视网膜是一种极其固定的生物特征,因为它是“隐藏”的,故而不易磨损,老化或是为疾病影响;非接触性的:视网膜是不可见的,故而不会被伪造。缺点是视网膜技术未经过任何测试,可能会给使用者带来健康的损坏,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对于消费者,视网膜技术没有吸引力;很难进一步降低它的成本。,信息安全技术_第3章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语音身份认证,任何两个人的声纹频谱图都有差异,语音身份认证,就是通过对所记录的语音与被鉴人声纹的比较,进行身
16、份认证。视网膜身份认证的优点是:语音识别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识别系统,用户可以很自然地接受,声音进行采样,滤波等数字化处理相对成熟。缺点:但声音变化的范围太大,音量、速度和音质的变化会影响到采集的结果,这样直接影响比对的结果。另外,声音识别系统还很容易被录在磁带上的声音欺骗,这样降低了语音识别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信息安全技术_第3章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的优点,相比其他认证方法有下列优点:非易失:生物特征基本不存在丢失、遗忘或被盗的问题。难伪造:用于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很难被伪造。方便性:生物特征随身“携带”,随时随地可用。,信息安全技术_第3章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3.2
17、安全的身份认证,身份认证面临的主要威胁 欺骗标识:通过盗取或欺骗用户的信任凭证或尝试用一个假的身份标识试探获取对系统的访问权。篡改数据:非经授权对认证信息进行修改。拒绝承认:用户拒绝承认以自己的身份执行过特定操作或数据传输。信息泄露:私有数据的暴露,用户监听到在网络上传送的明文信息等都是信息泄露。重放攻击:攻击者利用网络监听或者其他方式盗取认证凭据,利用这一目的主机已接收过的认证报文,再不断恶意或欺诈性地重复发给认证服务器。,信息安全技术_第3章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的安全措施,(1)身份信息加密以防止信息泄露和篡改数据 需要在认证信息的传输和存储时采用加密技术以保证认证中的数据在传送
18、或存储过程中未被泄露和篡改。传输中的认证信息加密可以采用对称密钥加密体制,也可以采用非对称密钥加密体制;对服务器数据库中的身份信息加密存储,以防止黑客入侵获得身份信息假冒合法用户非法访问;,信息安全技术_第3章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的安全措施,(2)采用安全的认证方式抵御重放攻击 挑战/应答认证模式注:一般采用不重复使用的大的随机数作为挑战(值),若挑战值变化量不大,攻击者只需截获足够的挑战应答之间的关系,又可以进行重放攻击了。数字时间戳方式数字时间戳(digital time-stamp,DTS)就是用来有效证明电子数据的收发时间内容。认证服务器接收时只有报文时间戳与本地时间足够接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身份 认证 访问 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06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