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教学资料 n系总论脊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解剖学教学资料 n系总论脊髓.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神 经 系 统The Nervous System,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姚柏春 13508685156,-2-,1.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区分,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灰质、白质、皮质、髓质、神经纤维、神经、神经核、神经节和网状结构的概念。2.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及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灰、白质的配布及名称;脊髓主要纤维束的位置、起止和功能。3.熟悉神经元的分类以及突触和反射弧的概念。4.了解脊髓小脑前、后束、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内侧纵束和脊髓固有束的位置和功能。,目的与要求,1.控制和调节其它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 个有机的整体。2.维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统一。3.人类神
2、经系统不仅适应环境,还能主观改造 世界。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功能:,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总论,一、神经系统的区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含有绝大多数神经元的胞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内脏神经主要由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组成。,内脏运动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神经按分布部位及性质又分为:躯体神经 内脏神经 感觉(传入)神经 运动(传出)神经,-6-,间脑 小脑 中脑 中枢神经系统 脑桥 脑干(CNS)延髓 脊髓,脑,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内脏感觉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周围神经系统(PNS),内脏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神经系统,端脑,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3、神经组织,(一)神经元,神经元Neurons 神经胶质Neuroglia,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透过一个神经元看神经系统,1.神经元的构造,神经元,胞体,突起,尼氏体 神经原纤维,树突Axon 轴突Dendrites,-9-,尼氏体,神经原纤维,-10-,根据突起的数目:,假单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感觉神经元,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和传导方向:,根据神经元合成-分泌化学递质:,胆碱能神经元单胺能神经元氨基酸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2.神经元的分类,双极神经元 假单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11-
4、,神经干细胞,图1-E2:神经细胞球转入有血清培养基生长3天后,球体之间有许多迁移出来的细胞,球体之间可见纤维联系。(200),神经干细胞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的能力,-12-,3.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神经元较长的突起连同其外所包被的结构,-13-,3.神经纤维,周围神经有髓纤维构成模式图,中枢神经有髓纤维构成模式图,无髓纤维与施万细胞关系模式图,施万细胞,轴突,轴突,少突胶质细胞,轴突,髓鞘,施万细胞,神经膜,细胞突起,-14-,4.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细胞突触,-15-,(1)星形胶质细胞:,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2)施万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形成神经系统神
5、经纤维的髓鞘,1.大胶质细胞,(二)神经胶质细胞,-16-,神经系统的巨噬细胞,(3)室管膜细胞:,衬在脑室和中央管内面,2.小胶质细胞,-17-,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灰质-皮质神经核神经节 感觉神经节 内脏运动神经节 白质-髓质纤维束神经网状结构,-18-,灰质-皮质神经核神经节 感觉神经节 内脏运动神经节 白质-髓质纤维束神经网状结构,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从一个神经元的结构看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19-,中枢部灰质(皮质,神经核)白质(髓质,纤维束)网状结构,周围部神经神经节,神经系统三个结构一个感觉传导通路一个运动传导通路一个网状结构,-20-,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比较,-21-,
6、(一)反射(二)反射弧 1.概念 2.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四.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22-,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反射 反射弧:感受器 传入神经 反射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五.神经系统的研究和观察方法,-23-,第十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第一节 脊 髓 一、位置和外形 二、内部结构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后表现 第二节 脑,-24-,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第一节 脊髓 The Spinal Cord,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位置位于椎管内上平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下止于第1腰椎体下缘(成人)。,-25-
7、,外形:圆柱形,全长约42-45cm 最宽处横径为1-1.2cm颈膨大(C5T1)腰骶膨大(L2S3)脊髓圆锥终丝马尾,-26-,终丝,马尾,终丝,脊髓圆锥,外形颈膨大(C5T1)腰骶膨大(L2S3)脊髓圆锥终丝马尾,-27-,颈膨大,腰骶膨大,终丝,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后外侧沟,后中间沟,后面,前面,沟、裂(8条)前正中裂 1后正中沟 1前外侧沟 2 附脊神经前根后外侧沟 2 附脊神经后根后中间沟 2,-28-,后正中沟,后外侧沟,前外侧沟,前正中裂,后中间沟,-29-,沟、裂(8条)前正中裂 1后正中沟 1前外侧沟 2 附脊神经前根后外侧沟 2 附脊神经后根后中间沟 2,前根,后
8、根,-30-,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脊神经,脊神经节,前根,后根,-31-,脊髓节段,脊髓全长分为31节脊髓节段:每一对脊神经及其前、后根的根丝附着范围的脊髓构成一个脊髓节段。,-32-,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33-,腰椎穿刺部位 成人在第1腰椎以下只有马尾。临床上常选择第3、4或第4、5腰椎棘突之间穿刺。,-34-,二、脊髓的内部结构,中央管灰质 蝴蝶形前角(前柱)后角(后柱)中间带侧角(侧柱T1-L3)灰质前连合灰质后连合 中央灰质,-35-,grey matter,white matter,-36-,白质前索外侧索后索白质前连合,网状结构 灰、白混合交织
9、,-37-,后正中沟,后外侧沟,后索,外侧索,前外侧沟,前正中裂,前索,后角,前角,中央管,灰质后连合,灰质前连合,后中间沟,-38-,板层 边缘层(海绵带)板层 胶状质,(一)脊髓灰质,Rexed 板层学说,板层 板层,接受本体感觉传入纤维调节运动,内有后角固有核,板层板层,板层 中间神经元,影响与运动神经元,-39-,板层 前角运动神经元 前角内侧核:躯干肌 前角外侧核:四肢肌-运动神经元:支配跨关节的梭外肌纤维关节运动-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纤维调节肌张力 Renshaw细胞:接受-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支并发分支与其形成负反馈环路,板层 中央灰质:接受某些后根纤维,-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10、,肌梭,-40-,脊髓灰质板层与核团的对应关系,-41-,脊髓灰质板层与核团的对应关系,-42-,脊髓灰质主要核团,后角 边缘层Marginal layer 胶状质Substantia gelatinosa 后角固有核Nucleus proprius,-43-,中间带胸核:C8-L3中间外侧核:位于T1-L3侧角,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骶副交感核:位于S2-S4,是骶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中间内侧核:接受后根传入的内脏感觉纤维。,-44-,前角 三种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Renshaw 细胞 两群 内侧群:支配躯干肌 外侧群:支配四肢肌,-45-,(二)脊髓白质
11、,纤维束:上行纤维束下行纤维束固有束,-46-,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顶盖脊髓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内侧纵束,脊髓丘脑前束,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侧束,网状脊髓束,楔束,薄束,(二)脊髓白质,-47-,神经系统的主线和红线是传导通路,上行传感觉,下行传运动;通路上有一个个神经中枢。传导通路如同一根根电缆,传导神经冲动与生物电信号。传导通路较长,一次学不完;要一个结构一个结构地学、一次一次地学;最后总结串连,形成神经系统传导通路。今天学的上、下行纤维束是整个传导通路的一部分!,学习思路与方法,-48-,浅感觉-皮肤感觉:痛、温觉,触、压觉(粗略触压觉、精细触压觉)。浅感
12、觉原则上走浅感觉传导通路,精细触觉是浅感觉、但走的是深感觉传导通路。,深感觉-运动系统的感觉(肌、腱、关节的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又称本体感觉。深感觉走深感觉传导通路。,躯体感觉包括浅感觉和深感觉,-49-,1.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50-,1.上行纤维束,(1)薄束 T5 以下 楔束 T4 以上 深感觉传导通路的第一段,薄束,楔束,脊神经节,腰部,颈部,上行传感觉:三百米接力薄束-楔束 只传其中的第一段,-51-,内侧丘系,丘脑中央辐射,薄束,楔束,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整个传导通路:如三百米接力 薄束-楔束 只传 其中的第一段,-
13、52-,(1)薄束和楔束:占据白质后索,薄束成自同侧T5节段以下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楔束成自同侧T4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53-,(1)薄束和楔束:分别传导来自同侧下半身和上半身的肌、腱、关节和皮肤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54-,闭目时不能确定自身的空间位置,站立时摇晃,洗脸时可能发生跌倒;不能判断自身的状况,上楼举足过高,不能辨别所触摸物体的性状和纹理粗细等。,薄束和楔束损伤:,-55-,(2)脊髓小脑束spinocerebellar tract 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传递下肢和躯干下部的本体感觉和外感觉信息至小脑。,胸核,脊髓小脑后束,脊髓
14、小脑前束,腰骶膨大节段-层外侧部,-56-,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3)脊髓丘脑束-浅感觉传导通路的第二段 脊髓丘脑前束 传导粗略触觉、压觉 脊髓丘脑侧束 传导痛温觉,-57-,(3)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前束 传导粗略触觉、压觉 脊髓丘脑侧束 传导痛温觉,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侧束,脊神经节,-58-,脊髓丘脑束 起自脊髓灰质和IV层或后角固有核,纤维经白质前连合时上升1-2节段,或先上升1-2节段后经白质前连合,至对侧外侧索和前索上行,至脑干时,前束的纤维加入内侧丘系,侧束纤维作为脊髓丘系继续上行,二者均止于背侧丘脑。,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灰质板层和-板层,白质前联合,-59-
15、,后角固有核,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侧束,丘脑中央辐射,是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整个传导通路第二段,(3)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前束 传导粗略触、压觉 脊髓丘脑侧束 传导痛温觉,-60-,(3)脊髓丘脑束spinothalamic tract脊髓丘脑侧束:位于外侧索前半部,传导痛、温觉。脊髓丘脑前束:位于前索,传导粗触、压觉。一侧脊髓丘脑束损伤时,对侧损伤平面12节以下的区域出现痛、温觉的减退或消失。,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灰质板层和-板层,白质前联合,-61-,脊髓丘脑束,-62-,2.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内侧纵束,顶盖脊髓束,
16、固有束,中缝脊髓纤维,-63-,起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下行至延髓锥体交叉处,大部分(约75%-90%)纤维交叉至对侧,称为皮质脊髓侧束,未交叉的纤维在同侧下行为皮质脊髓前束,另有少量未交叉的纤维在同侧下行加入至皮质脊髓侧束,称皮质脊髓前外侧束,(1)皮质脊髓束:躯体运动,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64-,(1)皮质脊髓束:躯体运动,躯干四肢骨骼肌随意运动管理,-65-,(1)皮质脊髓束:躯体运动 1)皮质脊髓侧束 2)皮质脊髓前束 3)Barne 前外侧束,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前角运动神经元,-66-,1)皮质脊髓侧束在脊髓外侧索后部下行,直至骶髓(约S4),终于同侧前角运动神经元,
17、主要是前角外侧核。2)皮质脊髓前束在前索最内侧,只达脊髓中胸部,大多数纤维逐节经白质前连合交叉,终于对侧前角内侧核、外侧核;部分不交叉的纤维,终于同侧前角内侧核。,(1)皮质脊髓束:躯体运动,-67-,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1)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皮质脊髓侧束:止于同侧脊髓灰质皮质脊髓前束:止于双侧灰质前角。皮质脊髓束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大脑皮质对脊髓运动功能的控制。,-68-,损伤症状锥体交叉平面以下损伤:同侧肢体肌瘫痪,-69-,支配上、下肢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只接受对侧大脑半球发出的纤维,而支配躯干肌的前角运动神经元接受双侧皮质脊髓束的支配。皮质脊髓束传递的是
18、大脑皮质发出的随意运动信息,当脊髓一侧的皮质脊髓束(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出现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骨骼肌痉挛性瘫痪(表现为随意运动障碍、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也称硬瘫),而躯干肌不瘫痪。,-70-,1)红核脊髓束 rubrospinal tract 对支配屈肌的运动神经元有较强兴奋作用,与皮质脊髓束一起对肢体远端肌肉运动发挥重要影响。,(2)其他下行传导束,-71-,2)前庭脊髓束 vestibulospinal tract 兴奋躯干肌及肢体的伸肌,在调节身体平衡中起作用。,-72-,3)网状脊髓束 参与对躯干和肢体近端肌肉运动的控制。,-73-,4)顶盖脊髓束 兴奋对侧颈肌,抑制同 侧
19、颈肌活动。5)内侧纵束 协同眼球的运动和头、颈部的运动。,内侧纵束,-74-,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功能表现在两方面:上、下行传导径路的中继站;反射中枢。,1、单突触反射2、躯体反射骨骼肌的反射活动 牵张反射、屈曲反射、浅反射等 3、内脏反射躯体内脏反射、内脏内脏反射和内脏躯体反 射,竖毛反射、膀胱排尿反射、直肠排便反射等,(一)脊髓反射,-75-,1.牵张反射(包括深反射和肌张力反射),肌肉、肌腱,脊神经后根,-运动神经元,脊神经前根,肌肉收缩,深反射(腱反射):,-76-,2.屈曲反射,皮肤,脊神经后根,后角,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肌肉收缩,脊神经前根,-77-,(二)脊髓损伤的一些表现,脊髓全横断:脊髓休克脊髓半横断:布朗-色夸综合征 脊髓前角受损:弛缓性瘫痪 中央灰质周围病变:感觉分离,-78-,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区分,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灰质、白质、皮质、髓质、纤维束、神经、神经核、神经节和网状结构的概念。脊髓的位置、外形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灰、白质的配布及名称;脊髓主要纤维束的位置、起止和机能。,小结与思考,-79-,谢谢大家!13508685156,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05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