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发展.ppt
《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发展.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程与教学论发展历史,课程论发展历史框架,课程论发展的前科学时期,课程论发展的系统理论时期,课程论发展的专门学科时期,课程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时期,4,1,2,3,一、原始萌芽(前科学)时期(国别线索),1、我国课程的原始萌芽时期孔子及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四文”(诗、书、礼、乐)说,是我国古代学校最早的学科群形成的理论依据。唐朝孔颖达诗经.小雅“奕奕寝庙,君子坐之”一句注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提及“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虽然他对这里的“课程”指功课及其进程思考:“课程”与“学科”的关系?2、东方文明古国中印度的古儒(婆罗门)
2、学校中儿童学习的内容吠陀,一、原始萌芽(前科学)时期(国别线索),3、西方教育源头的古希腊教育古风时代(1)斯巴达围绕军事体育设置的赛跑、跳跃、掷铁饼、角力、投标枪(2)雅典“五项竞技”+“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or哲学)4、西方教育源头的古希腊教育古典时代确定了西方教育史上“七艺”中的前三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主要教育内容,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原始萌芽(前科学)时期(国别线索),5、古罗马教育昆体良的代表作雄辩术原理又译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专门研究教育理论的著作。论教
3、育目的、雄辩家的培养分四个阶段(家庭教育、初级学校、文法学校、雄辩术学校)6、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摆脱宗教束缚,“智育、体育、美育、德育”四者均衡的课程出现,标志着古典中心课程的兴起偏重人文学科,确立了以拉丁语和希腊语为中心的人文主义课程,一、原始萌芽(前科学)时期(国别线索),7、特点(1)处于孕育于萌芽阶段,无科学的概念及系统的理论体系(2)交织在哲学、伦理与政治等的论述中(3)对课程的相关研究,仅仅停留在描述、规定或记载上,并没有把“课程”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二、课程论发展的系统理论时期,国外(人物线索)1、洛克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提出了一个包含德、智、体三育的教育体系。代表作教育漫话2、斯宾
4、塞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首次鲜明而科学地表达了“智育、体育、德育”三个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制定了注重科学的课程体系。但重自然轻人文,课程的功利色彩浓厚3、夸美纽斯提出建立统一的学年制度;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度4、裴斯泰洛奇要素教育理论5、赫尔巴特关于经验兴趣与课程;统觉与课程;儿童发展与课程,二、课程论发展的系统理论时期,国内(学制线索)1、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所规定的学校课程体系有浓厚的“中体西用”之特色。2、壬子癸丑学制,废除了读经科目,废除清朝的教科书,增加了应用学科,如家事、园艺、缝纫。3、壬戌学制(“六三三”制),高中实行文理分科,开设各种职业课,初中设置选修科,加强了普
5、通教育中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教学。4、国民党统治时期课程“党化教育”特色。思考:我国近代课程发展的特点和经验教训有哪些?,二、课程论发展的系统理论时期,6、特点课程研究逐步系统化(课程门类、内容、结构和教材编写以及与学习者的关系)课程研究的理论基础科学化课程有关问题的专门化研究(eg: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课程内容之争、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课程编排的顺序、分科与综合等)出现一批有影响的代表人物,eg: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三、专门学科时期课程科学化运动(人物线索),1、1918年,博比特(F.Bobbitt)的课程问世,这是第一本专门论述课程的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博比特认为,课程
6、的目的是要列出每门学科的重要知识,然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来训练学习者以促进其表现,开发课程的“活动分析法”2、1920年,查特斯(W.Charters)课程建设问世,把课程看成是学生必须通过一系列学习体验而达到的一系列目标。开发课程的“工作分析法”(task analysis procedure),三、专门学科时期课程科学化运动,3、泰勒(Ralah W.Tyler)将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发展至顶峰,从而奠定了现代课程理论基础,思考?,怎样理解:“课程领域很幸运,因为有了拉尔夫泰勒。课程领域很悲哀,因为拉尔夫泰勒久久不能被超越”?,四、课程理论的丰富和发展,1、学生中心课程理论杜威儿童与课程19
7、02儿童、知识和社会相统一的课程设计观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结合的课程形态观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相统一的课程评价观 应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动机和需要、能力和态度等为基础来编制课程 课程的基本特征不是学科内容,不是社会问题,而是学生的发展,四、课程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学科结构课程理论布鲁纳教育过程、教学理论探索1960把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学科专家在课程编制中起重要作用,四、课程理论的丰富和发展,3、实践性课程理论施瓦布:四篇文章实践1:课程的语言、实践2:折中的艺术、实践3:课程的转化、实践4:课程教授要做的事情(19691983)四个方面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程 教学 历史 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04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