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复习之咏物诗复习.ppt
《诗歌鉴赏复习之咏物诗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复习之咏物诗复习.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之三,咏物诗鉴赏,【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欣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2、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二、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方法点拨、练习巩固三、情感与价值观:体会“一草一木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卜算子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什么是咏物诗?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
2、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咏物诗的写作技巧:从表现手法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咏物诗的常见意象:松、竹、梅、荷、莲、柳、菊、兰等,2、鉴赏咏物诗的常用方法。,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寓含什么理。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内在神韵、品格。小松 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本诗描写了小松哪些特点?,环境特点:生长于深草、蓬蒿中,自身特点:挺拔高耸,有凌云之
3、志,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自身特点:“刺头”即“埋头”寓旺盛的生命力。,时人对松是怎样的看法?两个“凌云”各有何含义?,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时人忽略了小松。,未长成的小松必将凌驾云端。,高耸入云后才称赞。,长成后的松树高高凌驾云端的姿态。,寄托什么志,寓含什么理。,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诗人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所咏之物的突出特点之中,“志”就在物的特点与诗人的情和志的相通之处。),小松 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
4、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意象特征埋没于深草有凌云之志时人不识,意象内在品质小松:不甘埋没、坚强不屈时人:目光短浅,诗人经历,社会环境诗人自身微寒,才华出众,却报国无门,一生潦倒,言志:以小松喻人,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以身取人,目光短浅。,相通,“时人不识”的小松,同一志可以用不同的物来托同一物也可以托不同的志,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且挺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练习:比较阅读杜荀鹤小松和陈毅的青松,松,托,言,杜荀鹤:不甘埋没的精神
5、和批评“时人”的以身取人,目光短浅。,陈毅:坚强不屈的精神。,赏牡丹 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芍药 妖无格 芙蕖 净少情,拟人,对烘比托,牡丹 真国色,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它能反映出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浅程度。,意象特征真国色,意象内在品质雍容华贵,言志:表达了对牡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画 菊 郑思肖(南宋)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元兵南下,郑思肖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 之策,被拒不纳。,不第后赋菊黄巢(唐)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歌 鉴赏 复习 咏物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04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