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2018版课后思考题问题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2018版课后思考题问题详解.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3)辩证唯物
2、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2 .如何理解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的辩证关系?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
3、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3 .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
4、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人类对生态文明的探索,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表现。生态文明与生态自然观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态文明是生态自然观的应有之义,生态自然观对现今世界生态文明发展及实践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仍应包括改造自然的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
5、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生态自然观指出,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人类的发展不仅要讲究代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甚至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必须讲究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4 .如何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时任省委书记同志于2005年8月在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论断提出2005年8月15日,时任省委书记的同志在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
6、论断,后来,他又进一步阐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三个发展阶段的问题。同志的“两山”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系统剖析了经济与生态在演进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绿水青山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调“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自然界,再多的钱财也无所用处,甚至会化为虚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体
7、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上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工作的最高标准。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马克思看来,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意味着生产力和经济财富,“外界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肥力,鱼产丰富的江河等等;劳动资料的富源,如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等。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J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揭示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
8、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规律。第二章1 .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18、19世纪,天文学、地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物学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使自然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两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和概括19世纪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技术思想。2 .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
9、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在总体上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一般生产力,技术是现实生产力;科学是认识世界,技术是改造世界.现代科学和技术形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体系结构3 .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科学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D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技术本质特征的分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第一,劳动资料延长了人的“自然的肢体。第二,工艺学在本质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第三,技术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
10、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能技巧、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与价值性、主体性和客体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2)国外学者对技术本质特征的研究欧美技术哲学存在工程学的和人文主义的两种技术研究路向旧本的技术论在技术的本质问题上形
11、成了“方法技能说、劳动手段说”、“知识应用说”等观点。这些观点各有特色,但大都表现出对技术理解的单一性。4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1)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由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组成学科结构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构成。知识结构由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构成。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表现出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其中学科结构形成立体的架构,知识结构各要素渗透在学科结构相对应的要素之中。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都是系统化的知识,都会经过一个由科学事实到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2)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门类结构由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构成。形态
12、结构由经验形态的技术、实体形态的技术和知识形态的技术构成。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表现出现代技术的发展过程,其中门类结构是立体的架构,形态结构的各要素同样渗透在门类结构相对应的要素之中。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都包含经验技能、都使用工具机器,都蕴涵了知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研究表明,科学技术在各自的发展中,不但曰益多样化和系统化,而且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5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继承: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只有继承已发现的科学事实、已有理论中的正确东西,科学才能发展、
13、不断完善。创新: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出现新的飞跃,引起科学发展中的质变。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发展在纵向上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在横向上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在总体趋势上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O技术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以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其中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6 .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以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1、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
14、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任何技术,最早都源于人类的需要。正是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人类起初模仿自然,进而进行创造,发明了各种技术。同时,文化对技术发展具有明显的力作用。先进的思想文化会推动技术的发展,而落后的思想文化则会制约和阻碍技术的发展,包括影响技术决策、技术研发以及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各方面。2、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技术目的就是在技术实践过程中在观念上预先建立的技术结果的主观形象,是技术实践的在要求,影响并贯穿技术实践的全过程。技术手段即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因素,包括实现技术目的的工具和实用工具的形式。技术目的的提出和实现,必须依赖于与之相匹配的技术手段。技术手段是实现
15、技术目的的中介和保证,它包括达到技术功能要求所使用的工具以及应用工具的方式。3、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19世纪中期以后,科学走到了技术的前面,成为技术发展的理论向导。科学革命导致技术革命,技术发展对科学进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技术已成为科学的应用。尤其是当今社会的发展,日已形成了科学技术一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第三章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立场、观点为基础,吸取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基本方法,并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的方法论。科学技术研究,离不开辩证思维0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16、,这些辩证思维的形式体现和贯彻在科学家、工程师的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自觉地认识和提升这些辩证思维的形式,对于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深入研究科学技术,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2 .如何理解辨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核心就是辩证思维。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就是把辩证法贯彻到科学技术研究中,以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思想渗透到具体的科学技术研究中,把握具体科学技术研究的过程。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现代科学研究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相统一的时代特征,使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相互依赖性更加密切
17、。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首先,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渗透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之中,广泛作用于现代科学研究,以致离开辩证思维方法,科学研究就寸步难行;其次,辩证思维方法不仅是实现经验知识向科学理论转化的必要工具,而且已成为沟通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桥梁;再次,辩证思维方法为科学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动力,推动科研工作者以动态和发展的眼光去解决科学认识活动中的新问题,不断开拓创新。另一方面,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从各个方面充实了辩证思维中的世界图景;现代科学思维以其特有的方式证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思维的观点,并进一步促使辩证思维方法具体化、精确化
18、。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哲学思维和科学思维的相互结合日益重要。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把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机地统一起来,更加自觉地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指导科学研究。3 .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创造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创造性思维不是在所有辩证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之外的独立的一种思维形式或方法,是能够提出创见的思维,与一般性思维相比,是在思维特征方面不刻板,组合各种思维、灵活调用思维的特性。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思维效果的整体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等。创造性思维特别注重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抽象思维与形象
19、思维的辩证统一。4 .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移植和学科交叉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创造性思维的两种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当代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变得越来越复杂,进行移植与交叉,通过多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常常能够获得单一学科研究无法获得的创新成果。多学科融合或通过跨学科研究问题也是当代科学和技术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方法,体现了广泛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法。当代各门科学之间的交叉型越来越大,通过学科之间的交叉往往可以获得新的认识,带来创新。学科交叉成为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所谓学科交叉方法,就是两门以上的学科之间在面对同一研究对象时,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对比研究的方法。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思
20、考本学科的问题和对象,融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以达到对研究对象的新认识。所谓跨学科方法就是通过多学科的协作共同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跨学科也是一种学科融合的方法,也可以称为多维融贯的方法。5 .战略性思维对于科学研究有何意义?P85第四章1 .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改变了社会历史进程,造就了新的社会形态;推动了生产力部各要素的变革,引发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形式的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造就了经济转型;产生了技术异化现象,要对异化的资本主义制度展开批判,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21、。科学是生产力的“知识的形态”。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着整个人类物质生产的迅猛发展。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的科学技术,能够促进人类思想的解放,在产业革命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变革,对社会生产关系产生有力影响。作为人类最终走向自由的科学技术,能够作为解放的杠杆,增进人类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自我发展能力,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2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科技异化实质上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异化和人的异化一种必然结果。由于劳动是人的最根本最现实的实践活动,是人及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方式,劳动的异化必然带来人的其他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全面异化,科学技术也
22、不例外,因为“、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J因此,科学技术作为劳动亦即人处理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社会活动的产物,也必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异化而表现出异化的现象。最根本的是要消灭对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利用方式,把现代科学技术从资本主义制度下解放出来。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最终解决资本主义的科技异化问题。当然,在马克思看来,异化的完全克服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中才能最终实现。3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有一个历史过程。经济支持制度、法律保障体系等科学技术体制是根本.各种组织
23、机构及其科研组织运行是保证,科学技术的伦理规是导引。在科学技术发展应用的新阶段,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因此必须进行科学技术体制改革,以保证科学技术的良好运行。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技术体制是在一定社会价值观念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种社会组织制度,旨在支持推动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科学技术的体制化以相应的职业化为核心,其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拓展和丰富。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包括:组织领导体制、经济支持制度、法律保障体制、交流与传播体制、人才教育培养制度等。科学技术与其他各种事业密切相关,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以保证科学技术活动的顺利进行。科学技术组织机构随着历史的演
24、化而变化,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功能,是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组织保证。在科学技术社会史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组织机构有:科学技术决策、管理与咨询机构,科学技术活动组织机构,科学技术传播机构,科学技术人才培养机构。【以下摘自百度贴吧帖子“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及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科学技术体制化的容包括:科学技术的投入体制、科技研究的结构比例、科学技术的法律制度、科技研究的管理体制。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对科学发展的意义:1、它可以积聚社会上的力量来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2、当代科技活动的结构中基础研究将会有大量的人员参与;3、明确的法律以及管理制度将会更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4 .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
25、者进行伦理规?科学技术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一样,建立在诚信和道德的基础上。现阶段,默顿的科学的精神气质受到挑战,科学技术工作者有失行为,需要制定相关科研诚信指南和工程师伦理准则加以规。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尤其是进行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应该遵循社会伦理、生命伦理、动物伦理等。技术工作者,尤其是工程师,在工程技术活动中,应该遵循一定的职业伦理和社会伦理准则,应该承担对社会、专业、雇主和同事的责任,应该对工程的环境影响负有特别的责任,规自己的行为,为人类福祉和环境保护服务。5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一)社会文化对科学技术的影响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社
26、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与科学技术文化紧密关联,并由此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默顿在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中提出的“清教主义促进英国近代科学的制度变化”,以及“约瑟难题”“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诞生”的解答,就说明了这一点。(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调1 -要防止科学在生活世界、自然世界对人文的僭越所造成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深刻理解科学的限度,用正确的人文理念指导我们的生活。2 .必须以社会先进文化来引领科学技术文化,使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为经济社会健康全面发展服务。得到广泛提倡的环境科学技术就是为了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做的努力,是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一绿色文化的
27、良性互动产物。6.科学技术的风险有哪些?如何恰当地进行科学技术风险评价与决策?P122第五章1.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的科学技术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当代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科学技术思想的概括和总结,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升华和飞跃,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凝练和精髓。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涵丰富,涉及了科学技术的功能、目标、机制、战略、人才和方针等重大问题,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2 .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概括和总结了、等的科学技术思想,包括科学技术的功能观、战略观、人才观、和谐观和创新观的基本容,体现出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自主性、人本性等特征,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具体体现。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中国具体科学技术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3 .如何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的时代意义?P146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02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