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系统基础.ppt
《计算机控制系统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控制系统基础.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基础,2.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采样及信号特点2.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总线技术,2.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采样及信号特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信号形式信号的采样、采样周期和采样定理信号的保持,2.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采样及信号特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信号形式连续模拟信号:如传感器输出信号、D/A变换后保持器的输出信号等。离散模拟信号:采样器的输出信号及D/A输出信号等。连续数字信号:计算机存储和正在处理的数据等。离散数字信号:A/D输出信号、计算机总线上的输出信号等。,2.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采样及信号特点,离散模拟信号离散数字信号(量化)量化单位:量化误差:
2、例:满量程信号幅值M=10V,A/D位数分别为8位、12位。则:,2.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采样及信号特点,信号的采样、采样周期和采样定理(连续模拟信号离散模拟信号),2.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采样及信号特点3,信号的采样、采样周期和采样定理(连续模拟信号离散模拟信号)采样开关、理想采样开关和理想采样脉冲采样开关:、T理想采样开关:0理想采样脉冲:,2.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采样及信号特点,信号的采样、采样周期和采样定理(连续模拟信号离散模拟信号)采样信号:采样周期:过大信号产生失真,过小增加计算机数据处理和存储的负担。采样定理(香农定理):若或 则采样信号y*(t)能无失真地恢复到原信号y(t)。实际应
3、用时,常取,2.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采样及信号特点,信号的保持(离散模拟信号连续模拟信号)零阶保持器:kT 时刻的y(kT)延续一个周期,即保持到kTT 时刻。,yh(kT t)=y(kT),0 t T,1(t),1(t-T),1(t-T),h 0(t)1(t)1(tT),H0(s),h0(t),(t),2.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采样及信号特点,信号的保持(离散模拟信号连续模拟信号)注意:D/A转换器通常带有零阶保持器的功能。无需另设。一阶保持器和高阶保持器:一阶保持器,斜直线,近似程度好,相位滞后更甚,一般不用。,2.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Z变换Z变换的定义,连续系统,采样,差分方程,Z变换
4、,Z传递函数,分析离散系统特性,离散系统,建模,2.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Z变换为了运算和书写方便,引入一个新变量z 或,注意:只能用于将Y*(s)转变为Y(z),而不能将Y(S)直接进行转变(只有采样函数才有Z变换)。y(kT)决定了采样函数的幅值,z的幂次表示采样脉冲出现的时刻。一个函数的Z变换只有在采样时刻才有意义,两个不同的连续函数的采样信号可以有相同的Z变换。,2.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Z变换Z变换的基本定理,(t-kT)形式的差分方程 Z变换比较简单,运算有用,超前环节实际不存在,2.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Z变换Z变换的计算无穷级数求和法:按定义展开,等比数列求和
5、。部分分式法:Y(s)y(t)Y(z)查表法:由y(kT)或Y(s)求Y(z)留数计算法:由Y(s)求Y(z),常见一阶极点和二阶极点情况。,pi(i=1,2n):极点n:全部不相等极点的数目ri:s=pi时的重数,单极点:,二重极点:,2.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Z变换Z变换的计算例:单位脉冲函数(t)单位阶跃函数,2.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Z变换例:单位速度函数指数函数,例:已知连续函数 y(t)的拉氏变换,,求Y(z),解:单极点 p1=2,二重极点p2=4,将 Y(s)展开成部分分式形式,求待定系数A1、A2、A3,由复位移定理:,查表:,得:,例:已知连续函数 y(t)的拉
6、氏变换,,求Y(z),解:单极点 p1=2,二重极点p2=4,用留数法:,2.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Z变换Z反变换长除法:可得y(kT)的时间序列值,难以得到解析式部分分式法:展开成部分分式,再查表写出和式,一般先把Y(z)除以z再展开,使得展开后的分子上都有z。查表法:可查出常见的y(t)或 y(kT)留数计算法:确定极点和阶数后,用公式求出y(kT),2.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Z变换Z反变换留数计算法:,设y(Z)有n个极点P1 P2 Pi Pn则,=,pri(i=1,2n):极点n:全部不相等极点的数目Mi:s=pri时的重数,单极点:,二重极点:,2.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
7、模型,Z变换Z反变换例用长除法:,2.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Z变换Z反变换例,部分分式展开法:,2.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Z变换Z反变换例,用留数计算法求Y(z)=,的Z反变换,+,=,+,=1-,解:n=2,P1=1,P2=0.4,y(kT)=,+,2.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4,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差分方程脉冲(Z)传递函数脉冲传递函数定义: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输出采样函数的Z变换和输入采样函数的Z变换之比。,2.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脉冲(Z)传递函数脉冲传递函数代数运算法则串联并联反馈回路运算,2.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计算机控制
8、系统的数学模型串联离散环节串联连续环节串联(中间有采样开关)连续环节串联(中间无采样开关),分离不出G1(z)和G2(z),带有零阶保持器的开环 Z传递函数,推广的滞后定理,线性性质,2.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联离散环节并联连续环节并联连续环节并联(有采样开关),2.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反馈回路前向通路影响分子,回路影响分母,采样开关的位置同时影响分子和分母。没有统一的计算公式,只能根据系统的实际结构来求解。,(1)反馈取样Y(s),(A),(B),以E(z)处为推导Gc(z)的基准点,(A):前向通道上,从R到基准处传递的信号,
9、(B):闭环回路上,从基准点循环到基准点的信号,(A)(B),G(s)与 F(s)之间无采样开关,反馈通道取的信号是Y(s),(2)反馈取样Y(z),(A),(B),G(s)与 F(s)之间有采样开关,反馈通道取的信号是Y(z),以Y(z)处为推导Gc(z)的基准点,(A):前向通道上,从R 到基准处传递的信号,(B):闭环回路上,从基准点循环到基准点的信号,(A)(B),(3)无法分离R(z)的情况,之间无采样开关,以E2(z)处为推导Gc(z)的基准点,反馈通道取的信号是Y(s),有,但分离不出,分离不出,所以得不到闭环Z传递函数Gc(z),,但可以求出系统输出的,(4)单位反馈闭环 Z传
10、递函数,实际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框图,执行机构,测量变送装置,Y f(s)与R(s)同量纲,将执行机构和反馈环节并入控制对象,,即把乘积V(s)G(s)F(s)作为 新的G(s),此时的系统输出就是反馈到比较器的输出Yf(s),框图可等效化,单位反馈等效框图,先求出带零阶保持器的连续对象Z传递函数HG(z),再以Y(z)处为基准点,推出传递函数,2.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离散控制系统的性能类同于连续系统。,系统特性,稳,快,准,系统稳定,抗干扰,过渡时间短,响应快,输出等于或接近期望值,p,tr,ts,ess,2.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离散控制系
11、统的性能类同于连续系统。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从s域到z域的映射,S平面上的虚轴,Z平面上单位圆(以原点为圆心),S平面的左半平面,Z平面上单位圆内部,S平面的右半平面,Z平面上单位圆外部,sz的映射是唯一的zs的映射不是唯一的,2.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离散控制系统的性能类同于连续系统。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稳定的条件稳定性判断方法:通过复数双线性变换后,采用与连续线性系统同样的方法进行判断。,线性连续系统稳定条件:,闭环,的极点在 S 平面的左半平面,线性离散系统稳定条件:,闭环,的极点均在 Z 平面的单位圆内,2.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离散控制系统的稳
12、定性复数双线性变换,w平面上的虚轴,Z平面上单位圆(以原点为圆心),w平面的左半平面,Z平面上单位圆内部,w平面的右半平面,Z平面上单位圆外部,2.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总线技术,工业控制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要求可靠性高。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达到几万小时,同时尽量缩短(几分钟)故障修复时间(MTTR)实时性好。环境适应性强。温度、湿度变化范围;防尘、防腐蚀、防振动冲击;电磁兼容性和抗干扰能力及共模抑制的能力。过程输入和输出配套较好。多种功能的输入和输出配套模板,多种类型的信号调理功能系统扩充性好。系统开放性。控制软件包功能强。系统通信功能强后备措施齐全。供电后备、存储器信息保护、手动自动操作
13、切换、紧急事故处理装置等具有冗余性,2.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总线技术,工业控制计算机的体系结构IPCDCS工控机即“现场工作站”PLC智能调节器嵌入式工控机PC/104总线工控机ARM嵌入式单片机单片机,工控机的实物,2.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总线技术,工控机(IPC)是以PC总线(ISA、VESA、PCI总线)为基础构成的工业计算机。其总线结构便于维护、扩充和模块化。,2.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总线技术,工业控制计算机的体系结构DCS工控机即“现场工作站”,现场工作站的机械结构,1、主控制板2、I/O模板3、机箱P20NS电源插件 4、机箱P40NS电源插件5、风机单元F016、I/O端子板7、P30
14、NS端子板电源箱8、系统电源开关9、机柜,现场工作站的机箱(机笼),2.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总线技术6,工业控制计算机的体系结构PLC开关量逻辑控制运动控制闭环过程控制数据处理通讯联网,2.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总线技术,工业控制计算机的体系结构PLC,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I/O接口,智能模块,接口和扩展接口模块,电源模块,编程工具,2.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总线技术,工业控制计算机的体系结构PLC分类,按地域范围,美国流派:GE、Modicon、AB欧洲流派:SIEMENS、日本流派:OMRON、三菱、日立、松下,2.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总线技术,工业控制计算机的体系结构PLC,S7-300 P
15、LC简介,S7-300 PLC的硬件构成:CPU模块 接口模块(IM)I/O模块(SM)功能模块(FM)电源模块(PS)导轨(RACK)等,松下FP0系列PLC产品介绍,2.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总线技术,工业控制计算机的体系结构智能调节器,2.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总线技术,工业控制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嵌入式工控机PC/104总线工控机这种工控机是基于PC/104总线的微型计算机,PC/104总线是采用自堆(叠)式的总线结构,取消了底板和插槽,从而构成小体积、低功耗、高性能的计算机。PC/104总线工控机有各种接口模块:CPU模块、显示模块、网络模块、CRT接口模块、A/D转换模块、I/O输入/输出模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控制 系统 基础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02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