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与美学.docx
《禅宗与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禅宗与美学.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禅宗与美学一、禅的含义与禅宗的基本主张(一)禅的含义:静虑与“思维修”禅是梵文禅那的简称,中文意思为静虑、思维修,“禅”在印度佛教中,是一种静修,一种结咖跌坐式的冥想。圭峰宗密禅师:“禅是天竺之语,亦名禅那,此云思维修,亦云静虑,皆定慧之通称也。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名为禅。”佛经的作用和意义经者,径也。见性之道路也。(金刚经注)明代皇帝朱棣在注释金刚经序中说:“虽然法由心得,非经无以寓乎法,经以人传,非言无以著乎经。故缘经以求乎法,因法以悟觉。慧能: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口无兑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坛经疑问品第三)“静虑
2、、思维修”,静”是指寂静:此L不动,是名为寂。于法无染,名之为静。(五灯会元)虑是审虑,也就是一种修定的方法,意思是使注意力集中到某一对象,而使心宁静。静虑中的静是指内心对外物不染着,保持一种宁静和寂静的状态,怀让禅师云:“一切法由心生,心无所生,法无所住。”六祖慧能说:何名为禅定,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内性不乱,本性自净自定维摩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坛经一九金刚经云: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法”在佛教的典籍中有几种用法:一、是指现象世界,即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称为法;二
3、、是指认识佛教大意”的方法;三、是指,佛所说,而作为世间之准则者,称为法。禅宗法”的含义1.外部现象世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称为法;慧能说: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2、认识佛教大意的方法:慧能说:何名坐禅?此法门中,一切无碍,外于一切境界上念不起为坐,见本性不乱为禅。”3、佛所说,而作为世间之准则者,称为法。4、人的感觉器官与外界事物接触所产生的意识,慧能说:何名为禅定,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内性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坛经一九(二)“戒定慧”:佛教的修行方法戒是指遵守佛教为信徒制定的戒规,定是指使注意力集中到某一对象,而使内心宁静;戒定是
4、修炼成道的必由之路。“慧有一义一是止观,所谓止观中的止是止息散心,亦称定;观是反观内心。二是智慧,即领会佛教的绝对真理的智慧。篇福弘辩禅师云:防非止恶谓之戒,六根涉境,心不随缘名定,照览无惑名慧,人有智慧觉照为佛心,心者佛之别名。”无住禅师说:无忆名戒,无念名定,莫妄名慧,一心不生,具戒定慧。”定慧一体慧能说:定即定其心,将戒戒其行,性中常慧照,自见自知深。”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定慧互相渗透:“长生清净心,定中而有慧,于境上无心,慧中而有定。”悟自心为佛心。见本性为法性。(三)禅宗的基本观念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1)无念为宗慧能对无念的解释: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于诸
5、境上,心不染,曰无念。坛经佛学大辞典:心之所攀援游履者谓之境。如色为眼识所游履,谓之色境。乃至法,为意识所游履,谓之法境“境有对象的含义,思议言说的对象,皆名为境。冯友兰佛教认为,人有色、声、味、触、法,这六种感觉,人的这六种器官与外界接触就会产生色、声、味、触、法六境;这六者又叫六尘、六贼六处,即色尘、声尘、味尘、触尘、法尘,色境、声境、味境、触境、法境。无住禅师说:见境心不起,名不生,不生即不灭,既无生灭,即不被前尘所缚。当处解脱,不生名无念,无念即无灭,无念即无缚,无念无脱。慧能说:无念者,是于念而无念;”为什么要以“无念”为宗?慧能说: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
6、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如果有了错误的心念,而且执着于这些心念,就会自迷不见,又谤佛经妄说祸福”,更误他人,所以要以无念为宗。(2)无相为体慧能: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无相者,是于相而离相;(3)无住为本“菩萨于法应无所住(金刚经卷一)慧能:无住者,人之本性。心念不住。”入色界不被色惑,入声界不被声惑,入触界不被触惑,入法界不被法惑(古尊宿语录卷4)金刚经:诸菩萨摩柯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五灯会元:僧人梵志以左右手擎着合欢花,梧桐花来供奉释迦牟尼佛,佛日:放下着“。梵志放下左手的一株花。佛又曰:放下着。梵志又放下右手的一株花。佛又
7、曰:放下着。梵志曰:世尊,我今两手皆空,更叫放下个什么?佛曰:吾非教汝放舍其花,汝当放舍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时舍却,无可舍处,是汝免生死处。“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指色尘。声尘、香尘、触尘、法尘,又名六处、六境、六贼。此六尘在心之外,故称外六尘。尘即污染之意。能污染情识,此六尘犹如盗贼,能劫夺一切之善法,故称六贼。“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器官及其认识能力。前无根乃物质上存在之色法,即色根,意根则为心之所依生起心理作用的心法,即无色根。“中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器官对于所接触的对象能生起意识,眼根对于色尘而生眼识,耳根对于声
8、境而生耳识,香尘即鼻所嗅到的一切对象(香境)能产生鼻识,味尘即舌头所尝到的味道呢个产生舌识,触尘即身体所接触的一切对象而产生触识,法尘即意根所缘的一切对象儿产生意识。这六种由眼、耳、鼻、舌、身、意所接触的对象儿产生的意识称为六识,因为处于外部世界和内心之间,故称中六识。“无住”怀海禅师云:未得心解脱,亦然未得一切处解脱。(四)禅宗的三大特点:(1)我心即佛,佛即我心的世界观。(2)自心觉悟的解脱方式(3)以心传心的直观认识方法何者是佛?有人问佛教尊者:我欲识佛,何者即是?祖曰:汝欲识佛,不识者是。”日:佛既不识,焉知是乎?曰:既不识佛,焉知不是?。印度六祖弥迦遮尊者有天在城里遇到一持酒器的人问
9、他:师何方来?欲往何所?祖曰:从自心来,欲往无处。曰师识我否?祖曰:我既不识。识既非我。唐天宝三年玄宗派遣中使杨光庭入山礼佛,司空本净禅师对杨光庭曰:若欲求佛,即心是佛。”杨光庭日:云何即心是佛?师曰:佛因心悟,心以佛彰”。(1)我心即佛,佛即我心的世界观佛即是心,心外更无佛。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金刚经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P四五)五灯会元记载:有一居士(三祖僧灿)来拜见二祖慧可,居士问:今见和尚,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祖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法海禅师问六祖慧能:即心即佛,愿垂指喻。祖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10、”法海禅师信受赞曰:即心元是即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2)自心觉悟的解脱方式何者是佛?见性是佛。(五灯会元)慧能说: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得建立。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坛经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坛经“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坛经般若品第二识心即离念,见性即解脱。五灯会元记载:二祖慧可积三十四年,韬光混迹,变异形象,或入酒肆,或过于屠门,或习街谈,或随厮役。人问之日:师是道人,何故如是?祖日:我自调心,何关汝事?五灯会元二十祖阁夜多尊者:婆修盘头尊者常一食不卧,六时礼佛,清净无欲,为众所归。
11、祖欲度之,先问彼众日:此遍行头陀,能修梵行,可得佛道乎?众日:我师精进,何故不可。祖日:汝师于道远矣。若设苦行与尘劫,皆虚妄之本也。“众日:尊者蕴何德何行而讥我师?祖日:我不求道,亦不颠倒。我不礼佛,亦不轻慢。我不长坐,亦不懈怠。我不一食,亦不杂食。我不知足,亦不贪欲。心无所希,名之日道。时遍行闻已,欢喜赞叹。西域崛多三藏禅师者,天珠人也。于六祖言下契悟。后游五台,见T曾结庵孤坐。师问日:孤坐奚为?日:观静。师日:观者何人、静者何物?”其僧作礼,问日:此理何如?师日:汝何不自观自静。彼僧茫然。师日:汝出谁们邪?日:秀禅师“师曰:我西域异道最下种者不堕此见。兀然空坐,于道何益!其僧却问:“师所师
12、者何人?师曰:我师六祖,汝河不速往曹溪,决其真要。其僧既往参六祖。中宗皇帝遣内侍薛简迎请慧能入京城侍奉皇帝,慧能称病不去说:愿终林麓,薛简说: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如何?祖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怀让)一日在庵前磨砖,马祖亦不顾,时既久,乃问曰:作什么?师云:磨作镜。马祖云:磨砖岂能成镜?师云:磨砖既不能成镜,坐禅岂能成佛?沙弥道信来礼佛祖曰: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祖曰:谁缚汝!曰:无人缚。祖曰:何更求解脱乎?慧忠国禅师问紫棱供奉:佛是什么义?奉曰:是觉义。师曰:佛曾迷否?师曰:用觉作么?”山僧歌问日居山何似好?起时日高睡时早。
13、山中软草以为衣,斋食松柏随时饱,卧崖龛,石枕脑,一抱舌席为衣袄。面前若有狼藉生,一阵风来自扫了,独隐山,实畅道,更无诸事乱相扰。钱钟书说:“南禅宗把念经功课全鄙弃为无事忙,要把学问简至无可再简,约至不能再约,说什么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自得曹溪法,诸经更不看都是说南禅省事,不看经卷,不坐禅床。南禅画的原则也是以经济的笔墨获得更丰富的艺术效果,以削减迹象来增加意境。(七缀集)(3)“以心传心”的直观认识方法坛经云:“以心传心,皆令自解自悟。“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十):佛法神奇,唯内所证,非文字语言而能表示,超越一切语言境界”。佛主曾云: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禅
14、宗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五灯会元载:慧能在韶州时,结识一个叫刘志略的高士,刘志略的姑母是个出家的尼姑叫无尽藏,无尽藏常读涅槃经,慧能在一边稍微听听就明白佛经的意思并为她解说其意,尼便执卷问字。慧能说:字即不识,意即请问。尼日:字尚不识,曷能会意?,慧能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尼惊异之,告乡里人说:能是有道之人,宜请供养。于是居人竞来瞻礼。五灯会元载:一日,有大德问(南泉普愿禅师)曰:”即心即佛又不得,非心非佛又不得,师意如何?师曰:大德且信即心是佛便了,更说什么得与不得,只如大德吃饭了,从东廊上西廊下,不可总问人得与不得也。二、禅宗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关联(一)禅宗与儒家思想赖永海说:佛教传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禅宗 美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01738.html